薛猛
【摘 要】人類社會綿延至今,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很多動人的故事、傳奇的人物、偉大的文明。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需要代代傳承。因此,在學校教學中設立了歷史課。然而,歷史課枯燥、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卻讓很多學生難以接受。如何提高歷史課堂的興趣成了很多歷史教師苦苦探索的話題。以高中歷史教學為例,簡單探討如何增強學生學習高中歷史的興趣。
【關鍵詞】高中歷史;興趣教學
一、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育心理學研究和教育實踐證明: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這種影響作用就是教師期望效應,也稱為“羅森塔爾效應”。它主要是指如果教師對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多加關懷與愛護,會對學生產生正面的積極影響,讓學生覺得自己得到尊重與信任,從而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的熱情。反之,如果教師對某個學生表現(xiàn)出厭惡或是失望,不重視與學生交流思想,師生之間的關系會逐漸冷漠、疏遠,就會對學生產生負面的消極影響。因此,這就要求中學教師對待學生應該秉承公正的態(tài)度,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理應對每一個學生都建立積極的期望,不要總是消極地看到學生的缺點和不足,特別是對待那些上課愛搗亂、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更應該努力發(fā)掘他們的優(yōu)點和長處,關注他們身上某些積極的變化,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關懷,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期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合理的開發(fā)利用教材
由于我國教育設施的局限性,歷史教材是老師進行傳道授業(yè)的基本方式,它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課改之后,對教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根據(jù)這一教學環(huán)境實際情況,歷史教材也可以作為培養(yǎng)學生外部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因素,以此來吸引、誘導高中生形成相應的課堂學習興趣。因此,歷史教材編寫者應樹立新的教材觀,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應全力做到教材內容符合高中生的發(fā)展要求,不讓教材內容流于形式化和程序化,而作為教育一線的高中歷史教師在使用教材時,應該以高中生為中心,在了解高中生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整合教材,化繁為簡,深入淺出,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識點,真正做到活用教材教知識,而不是像過去一樣墨守成規(guī)地教教材。
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根據(jù)相關研究表明,正確的意識具有積極的能動作用。將這個理論運用到教育領域來看,為了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歷史教師在進行教育活動時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新課改要求在課堂上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就歷史教師而言,要做到以高中生為中心,這不僅是一句口號,更要歷史教師付諸于實際教學中,老師們要改變過去唱“獨角戲”的做法,真正把課堂讓出來,做一個引路者,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真正融入課堂,形成大家共同討論、共同學習的氛圍,讓高中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應有的體現(xiàn)。相信通過歷史教師和其他老師的共同努力,高中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激發(fā)。
四、轉變高中生對歷史素養(yǎng)的認知
當今世界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對于人才的定義,不只是智商方面的考察,情商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教育部一直提倡素質教育,希望學校教育能為社會輸送全方面發(fā)展的人才。在高中階段,歷史課堂是對高中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和環(huán)節(jié),通過在歷史課堂上的學習,不僅可以讓高中生學習到相關的歷史常識,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和愛國情懷。在實踐教學中,應該怎樣才能真正做到關注高中生的素質培養(yǎng),不讓這句口號流于形式呢。筆者認為,應該樹立一個理念,即要讓高中生全面發(fā)展,要讓高中生主動發(fā)展。主動發(fā)展是在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更高層面的要求。如果能做到讓高中生在歷史課堂獲得主動發(fā)展,讓高中生了解到社會的發(fā)展和自身發(fā)展的關聯(lián)性,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這樣可以培養(yǎng)高中生個體內部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從而使高中生能夠享受學習、快樂學習。
五、幫助高中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
通過立志教育,啟發(fā)高中生自覺勤奮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讓高中生能夠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對于歷史學科來說,學習不僅是為了取得高分數(shù),而是獲取相關的歷史知識,然后做到學以致用,以史為鑒,更為重要的是在以后的人生中能夠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突顯自己的人生價值。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理想的產生是以現(xiàn)實作為基礎的,雖然理想的建立與自己的興趣愛好息息相關,但是更應該與社會的現(xiàn)實需要相聯(lián)系,以社會需要為基礎的理想,變成現(xiàn)實的可能性會更大。隨著我國加入了WTO之后,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范增,更加重視人才道德的考察。根據(jù)這種要求,歷史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幫助高中生樹立遠大的理想,要具體指導學生實現(xiàn)理想的方法,從理想這一高度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運用教師期望效應,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育心理學研究和教育實踐證明: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這種影響作用就是教師期望效應,也稱為“羅森塔爾效應”。它主要是指如果教師對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多加關懷與愛護,會對學生產生正面的積極影響,讓學生覺得自己得到尊重與信任,從而激發(fā)出學生積極向上的熱情。反之,如果教師對某個學生表現(xiàn)出厭惡或是失望,不重視與學生交流思想,師生之間關系會逐漸冷漠、疏遠,就會對學生產生負面的消極影響。因此,這就要求中學教師對待學生應該秉承公正的態(tài)度,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理應對每一個學生都建立積極的期望,不要總是消極地看到學生的缺點和不足,特別是對待那些上課愛搗亂、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更應該努力發(fā)掘他們的優(yōu)點和長處,關注他們身上某些積極的變化,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關懷,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期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七、總結
綜上所述,對于高中生歷史課堂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是廣大高中歷史教師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也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實現(xiàn)興趣課堂教學,根本上講就是使“以教促學”變?yōu)椤耙詫W促教”,通過“任務—活動—評價”的方式來促進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蕾.探究高中歷史興趣教學途徑[J].高考,2017年27期
[2]劉玉利.論高中歷史課學業(yè)評價體系的建構[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7年26期
[3]陳淑芳.淺析高中歷史教學方法[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年12期
[4]王文武.高中歷史教師角色的轉變[J].新課程(中學),2017年09期
[5]劉燦.高中歷史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化[J].新課程(中學),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