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東紅 贛州市蓉江新區(qū)潭口鎮(zhèn)衛(wèi)生院放射科 (江西 贛州 341000)
內容提要: 目的:探討螺旋CT檢查在腹部創(chuàng)傷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本院2013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42例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全部患者均行X線檢查和螺旋CT檢查,Ⅰ組根據X線影像學資料對患者加以診斷,Ⅱ組根據CT影像學資料對患者進行診斷,參照手術病理結果比較兩組診斷腹部創(chuàng)傷和符合率,分析成像質量。結果:Ⅱ組成像質量0級占比(92.86%)明顯高于Ⅰ組(66.67%),P<0.05,Ⅱ組成像質量2級占比(2.38%)明顯低于Ⅰ組(19.05%),P<0.05;Ⅱ組診斷腹部創(chuàng)傷的符合率(97.62%)明顯高于Ⅰ組(78.57%),P<0.05。結論:應用螺旋CT檢查腹部創(chuàng)傷成像質量優(yōu)良,診斷符合率較高,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腹部創(chuàng)傷屬臨床常見創(chuàng)傷性病癥,單純性腹壁受損并不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一旦傷及內臟則會誘發(fā)腹膜炎、失血性休克等重癥疾病。臨床實踐證明,早期確診和及時治療是改善預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途徑[1]。隨著醫(yī)學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螺旋CT在臨床多種病癥的鑒別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為了探索更加準確的臨床檢出路徑,本文就螺旋CT檢查在腹部創(chuàng)傷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展開研究,報道如下。
2013年3月~2018年3月選取本院收治的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42例,患者男27例,女15例;年齡23~72歲,平均(52.37±8.54)歲。納入標準:①全部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②術前均行X線和螺旋CT檢查;③影像學資料保持完整。排除標準:①帕金森綜合癥;②精神??;③認知功能障礙;④嚴重心肺及腎臟功能障礙;⑤妊娠及哺乳期病例。
全部患者均行腹部X線檢查和螺旋CT檢查。采用富士CR或深圖DR機對患者進行腹部X線平片檢查,患者依此取臥位和站位,獲取患者腹部影像資料。采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prospeedll螺旋CT儀對全部患者行CT掃描檢查,參數設置如下,掃面時間0.8s,管電流220~250mA,層距2.0mm,層厚2.0mm,矩陣512×512,螺距0.938,自膈頂起始直至掃描到右側腎下級,結合患者實際病況可延伸至盆腔處進行掃描,將CT掃描數據傳輸至工作站,進行三維多平面圖像重建,獲取腹部創(chuàng)傷的影像資料,重建層厚1.25mm。圖像資料交由相同兩位放射科專業(yè)醫(yī)師進行分析和評估,其中Ⅰ組僅對X線影像學資料進行分析,Ⅱ組僅對CT影像學資料進行分析,以術后病理診斷結果為參照標準,判斷腹部創(chuàng)傷診斷符合率。
(1)根據影像學資料進行圖像質量分級:①0級:成像效果最佳,邊界清楚,無斷層或階梯狀偽音征象;②1級:成像效果次之,大部分邊界清晰可見,無斷層或階梯狀偽音征象;③2級:成像效果不佳,出現明顯偽音或階梯狀排列征象,腹腔內組織器官輪廓模糊[2]。(2)以患者臨床手術結果為標準,判斷診斷符合率。
采用SPSS23.0處理數據,以χ2檢驗計數資料[n(%)],P<0.05代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種檢查方式成像質量對比如下:Ⅰ組0級28例,占比66.67%;1級6例,占比14.29%;2級8例,占比19.05%。Ⅱ組0級39例,占比92.86%;1級2例,占比4.76%;2級1例,占比2.38%(χ2=8.924,1.243,4.480,P=0.003,0.265,0.034)。
根據臨床手術病理結果確認42例小腸疾病患者中共包括肝損傷17例,脾損傷11例,腎損傷7例,腸胃道及腸系膜損傷2例,胰腺損傷2例,膀胱損傷3例,以此為參照標準,發(fā)現Ⅰ組診斷腹部創(chuàng)傷的符合率為78.57%,Ⅱ組診斷腹部創(chuàng)傷的符合率為97.62%,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Ⅱ組與病理診斷結果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χ2=0.000,P=1.000,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式診斷腹部創(chuàng)傷的符合率對比[n(%)]
臨床實踐證明,傳統(tǒng)的X線、B超檢查方式在腹部創(chuàng)傷診斷中難以有效顯現患者受損處的具體形態(tài),且部分重癥患者腹腔內常伴有出血、臟器受損等征象,影響成像效果[2]。國內外相關報道顯示,螺旋CT作為常用的檢查方式,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質,促使醫(yī)師更加直觀地分析患者腹腔內各個臟器的受損情況,判斷腹腔內有無包膜下積血、腹腔積血、腹膜后血腫等征象,提高臨床診斷腹部創(chuàng)傷病癥的準確性[3]。與上述分析一致,本組研究發(fā)現,Ⅱ組成像質量0級占比92.86%明顯高于Ⅰ組的66.67%(P<0.05),Ⅱ組成像質量2級占比2.38%明顯低于Ⅰ組的19.05%(P<0.05),兩組成像質量1級占比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充分顯示組采用的檢查方法成像質量更佳。
另據相關報道顯示,應用螺旋CT診斷腹部損傷病例可有效縮短患者檢查時間,避免B超、X線體位變化對重癥患者造成的二次損害[4]。結合相關文獻資料整理結果可知,應用螺旋CT鑒別檢查腹部損傷具有密度分辨率高、檢查全面、偽影現象少、診斷符合率高的顯著優(yōu)勢,能夠幫助醫(yī)師準確評估患者腹腔內部受損程度[5]。本組實踐證明,Ⅱ組診斷腹部創(chuàng)傷的符合率97.62%明顯高于Ⅰ組的78.57%(P<0.05),且Ⅱ組與病理診斷結果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Ⅱ組采用的檢查方法可有效檢出各種類型的腹部創(chuàng)傷病癥,與術后病理學結果相符,具有較高的診斷符合率,可為醫(yī)師臨床鑒別腹部創(chuàng)傷提供的可靠依據。
綜上所述,應用螺旋CT檢查鑒別腹部創(chuàng)傷可有效判斷患者受損部位,在脾損傷、腸胃道及腸系膜損傷、腎損傷、胰腺損傷鑒別中均具有較高的診斷符合率,有助于醫(yī)師準確觀察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受損處狀態(tài),改善臨床漏診、誤診情況,為后續(xù)診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