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冰
摘 要:公平正義不僅是人類永恒的價值追求,而且自始至終是馬克思理論研究的核心問題。馬克思站在無產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通過對資本主義私有制度、資本主義虛假民主、資本主義虛偽保障制度的批判,闡釋了科學的馬克思公平正義思想。其主要內容包括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經濟正義,為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謀利益的政治正義,追求公平合理的保障制度的社會正義,對加強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制度建設的公平正義性具有重要啟示。
關鍵詞:公平正義;馬克思;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正義
中圖分類號:A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8)09-0071-04
公平正義這個歷久彌新的時代話題,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一,也是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準則之一。十八大以來,黨就特別注重公平正義問題,一再強調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多次論述了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性,指出促進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是社會改革和發(fā)展的落腳點。由此研究馬克思的公平正義思想,對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實現(xiàn)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一、公平正義的內涵
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普遍崇尚的價值標準,實現(xiàn)正義是人類永恒追求的價值目標。西方學者一般用“Fairness”和“Justice”表述公平正義,它們的相同之處在于都是強調“得其所應得”,即得到他所應該得到的權利與義務。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在于,“Fairness”主要是指讓社會成員得到其所應該得到的途徑。而“Justice”主要強調的社會成員能夠得到他所應該得到的,強調結果。在資本主義社會初期,人們在考慮公平正義問題時強調的更多的是“得其所應得”的結果,所以學者們經常使用的詞語是“Justice”,在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也是以“Justice”來表達公平、公正、正義等語義,在漢語中,能充分表達“Justice”的也是“公平正義”。在我國當代,一般認為公平就是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某一方或某一個人,正義是指處理事務是符合大多數(shù)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所以公平正義的內涵更多地體現(xiàn)在“正義”的內涵中,“公平正義”一般也稱為“正義”。
在馬克思那里,他雖然沒有專門研究過正義問題,但他從未停止過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更是沒有停止過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追求。他在研究西方學者公平正義思想的基礎上,吸收了他們理論中的合理性內核,得出“實現(xiàn)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就是公平正義”的結論。
二、馬克思公平正義思想的基本內涵
(一)馬克思公平正義思想的經濟維度——追求經濟平等
馬克思對公平正義問題的研究是從關注工人階級的經濟利益開始的,人類社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利益沖突是最根本的問題,所以經濟公平正義就成為產生社會矛盾的根源。在經濟公平正義的框架內,馬克思得出如下結論: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是不正義的。首先,從資本主義的產生來說,資本主義是通過原始積累發(fā)展起來的,而原始積累的歷史就是一部血淋淋的歷史,從頭到尾都是骯臟的。新興資產階級不僅通過剝奪本國農民的土地,使農民淪為盜賊或乞丐到處流浪,而且還通過血腥的殖民掠奪聚斂巨額財富。這種產生方式本身就是不正義的。其次,從資本主義發(fā)展來說,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資本主義社會逐漸出現(xiàn)了貧富差距懸殊、兩極分化嚴重的狀況,導致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無產階級創(chuàng)造的財富愈多,它受到的剝削也就愈深重,它所占有的財富也相對愈少,同資本家資本財富積累相適應的是工人貧困的積累。無產階級要擺脫資本家的剝削和壓迫獲得自身的解放,不能僅僅只是爭取勞動條件的改善和工資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改變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生產方式,即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實現(xiàn)生產資料公有制,才能為社會主義公平正義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馬克思公平正義思想的政治維度——追求自由、民主與平等
政治公平正義是馬克思正義思想的重要內容。馬克思一生都在為實現(xiàn)公平正義而努力,他對正義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在政治公平正義的框架內,馬克思得出如下結論:民主是公平正義的政治基礎。馬克思曾指出,對比封建制及其之前的國家,資本主義民主顯然是人類社會政治生活上的一大進步,但更為重要的是對資本主義民主的實質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
首先,資本主義的民主形式來看,資本主義國家宣揚人人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在實施過程中卻有各種規(guī)定和限制,比如美國的亞拉巴馬州,不僅規(guī)定只有繳納相當數(shù)量人頭稅的人才有選舉權,而且還規(guī)定選民只有通過考試,并能清楚地解釋任何一條美國憲法時,才能參加選舉。這些限制,看起來似乎很微小,但卻是把勞動人民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的重要手段。資本主義民主制度賦予的權利,只有資產階級及其代理人能享有這些權利,而對于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則是一紙空文。
其次,資本主義的民主實質來說,資本主義的民主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之上的,它是以保護資產階級的私有財產為宗旨的,這就決定了資本主義民主是資產階級內部的民主,是少數(shù)剝削者的民主,這種民主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騙局,實質是為資產階級進行統(tǒng)治而服務的。所以馬克思教導工人時強調,工人應該利用資產階級民主,利用這個在歷史上比封建主義前進了一大步的民主,但是一分鐘也不要忘記這種民主的資產階級性質。他認為實現(xiàn)社會正義必須保證政治權利上的自由、民主與平等,但在資本主義社會是無法真正的實現(xiàn)這些權利的,只有新的社會才能實現(xiàn),即只有共產主義社會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由、民主、平等。正如恩格斯所說:“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產主義社制度下才可能實現(xiàn);要向他們表明,這樣的制度是正義所要求的”。?譹?訛
(三)馬克思公平正義思想的社會維度——追求社會制度公平、合理
馬克思十分強調制度正義的重要意義。在社會公平正義的框架內,馬克思得出如下結論:社會不正義的根源在于制度,而當下的資本主義制度就是資本主義社會不正義的根源。資產階級私有制是不正義的,為生產方式所決定的并為其服務的資本主義制度更是非正義的。馬克思在《論猶太人問題》一文中從資產階級政治解放出發(fā),揭示了資產階級社會不正義的實質。資產階級政治解放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將神權國家變?yōu)橘Y產階級政治國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發(fā)展的要求。但是,馬克思認識到資產階級政治國家在本質上是資產階級這一特定階級利益和意志的體現(xiàn),政治解放只是符合了資產階級的解放訴求,只是作為資產階級的解放,大部分勞動人民還是處于被壓迫的地位,并不是普遍的人的解放。所以為資產階級國家統(tǒng)治服務的資產階級制度就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由此資產階級政治解放必須被超越,以人類解放來代替之,才能真正實現(xiàn)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進而馬克思意識到了制度的公平與合理對于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并力圖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與社會公平正義的最直接措施。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也有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但這些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的目的在于緩和勞資關系,且保障基金的來源是工人剩余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這并不會改變無產階級受剝削的狀況,這歸根到底還是在保護資產階級的利益,是為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而服務的。資產階級不費一分一毫就收買了無產階級,這表明資本主義社會保障制度具有極大的虛偽性。馬克思進一步指出社會保障基金應來源于全體勞動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社會財富,以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為目標的社會保障才是公平正義的體現(xiàn)。這種社會保障制度只有到共產主義才能夠真正實現(xiàn)。
總之,馬克思公平正義思想是在追求經濟平等的基礎上,追求政治上的自由、平等、民主進而實現(xiàn)制度上的公平與合理,并通過政治上及制度上的公平正義促進經濟平等。最終實現(xiàn)社會整體正義,促進人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
三、馬克思公平正義思想的當代啟示
(一)經濟建設
首先,加快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在現(xiàn)階段,實現(xiàn)我國生產力的解放和發(fā)展,最為重要的是加快科技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因而,我國必須加大對科技發(fā)展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
其次,盡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建設現(xiàn)代化經濟體系。過去,我們以粗放式的重視數(shù)量但是不重視質量的增長方式為主要經濟發(fā)展方式,這種發(fā)展模式對我國的新階段經濟發(fā)展造成了嚴重制約,導致發(fā)展后勁不足。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fā)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fā)展方式、優(yōu)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譺?訛必須堅定不移的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推動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最后,重視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過去,由于特定的歷史背景,我國為了發(fā)展經濟,犧牲了部分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的利益,造成發(fā)展不平衡狀況。現(xiàn)在,為了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建立更加有效的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新機制,在社會發(fā)展的總體上實現(xiàn)更合理的區(qū)域布局,在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上取得重要突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生產力的大發(fā)展,解決目前我國不同地區(qū)存在的收入差距問題,推動社會公平進入更高階段。
(二)民主政治建設
首先,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核心,保證人民群眾當家作主必須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只有不斷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才能更好的保證黨領導人民依法治理國家,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等民主權力,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此基礎上還要堅持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保證基層群眾自治,增強社會自治功能。只有這樣,公平正義才能得到彰顯。
其次,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堅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其中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有一個更加正義的社會基礎,而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更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來保障。我們必須把馬克思的公平正義思想貫徹到立法執(zhí)法的整個過程中,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從而形成全社會人民自覺遵法、守法、學法、用法的良好風氣,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xiàn)。
最后,完善民主監(jiān)督機制,健全黨和國家監(jiān)督體系。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jiān)督,讓人民監(jiān)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譻?訛我們要充分重視民主監(jiān)督問題,發(fā)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人民政協(xié)的民主監(jiān)督;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jiān)督,改進自下而上的民主監(jiān)督;發(fā)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jiān)督;暢通民主監(jiān)督渠道,保障人民的意愿及時送達,增強監(jiān)督合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使我國真正實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
(三)社會體制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人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十九大報告指出,當下我國群眾在醫(yī)療、居住、養(yǎng)老等方面還面臨不少難題,這仍需要我們進一步完善和改進。1956年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公平正義的真正實現(xiàn)創(chuàng)造了根本條件,在根本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下,我們更應該注重平等的社會保障。只有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才能使公平正義真正從頭腦中的觀念轉化為實踐。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譼?訛為此,要構建更加公平的社會保障安全網(wǎng),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xiāng)統(tǒng)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xù)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首先,要增加政府的社會保障支出,建立后備資金;其次,要建立最低保障制度,加快農村社會保障事業(yè)步伐,使其盡快與城市保障體系接軌,讓更多的人受益,尤其是弱勢群體;最后,為了使社會保障制度在法治的軌道上平穩(wěn)運行,要加快社會保障制度的立法步伐,使社會保障制度成為促進公平正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發(fā)展經濟是為了把“蛋糕”做大、做好,這是解決廣大人民群眾最現(xiàn)實、最直接、最關心的利益問題,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的物質基礎。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實現(xiàn)共同富裕,所以我們不僅要把蛋糕做大,更重要的是把蛋糕分好?!耙ㄟ^發(fā)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過發(fā)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我們要堅持馬克思的公平正義思想,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fā),繼續(xù)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繼承、發(fā)展、創(chuàng)新馬克思的公平正義思想,在發(fā)展經濟的基礎上,把“蛋糕”分得更加公平合理,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的新需求、新期待。
參考文獻:
〔1〕約翰·羅爾斯.正義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28-32.
〔2〕陳傳勝.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義觀研究[M].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1.67-69.
〔3〕段忠橋.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公平觀[J].哲學研究,2000,(08):32-35.
〔4〕譚俊峰,問清泓.馬克思的公平正義觀研究[J].理論與改革,2014,(02):44-46.
〔5〕李佃來.馬克思正義思想的三重意蘊[J].中國社會科學,2014,(03):7-18.
〔6〕王文峰,楊謙.馬克思公平正義觀視閾下我國共享發(fā)展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7,(02):25-30.
〔7〕劉燦.馬克思關于收入分配的公平正義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探索[J].當代經濟研究,2018,(02):19-27.
〔8〕李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何以實現(xiàn)公平正義[J].人民論壇,2018,(02):100-101.
〔9〕高卓坤.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關于資本邏輯的批判性超越[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6).
(責任編輯 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