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綜述

2018-12-10 11:24:16楊雪宋聞兵
現(xiàn)代語文 2018年8期
關(guān)鍵詞:常用詞綜述

楊雪 宋聞兵

摘 要:近年來,漢語常用詞的演變成為漢語研究的熱點,研究內(nèi)容不斷豐富、研究范圍不斷擴大、研究理論不斷創(chuàng)新。在研究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相對薄弱的環(huán)節(jié),研究內(nèi)容需要進一步完善,語料范圍有待擴寬,研究方法上還要與現(xiàn)代語言技術(shù)和現(xiàn)代漢語方言相結(jié)合。本文擬從常用詞概念、研究歷史、研究內(nèi)容及范圍和研究方法等角度對漢語常用詞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進行梳理總結(jié)。

關(guān)鍵詞:常用詞 演變研究 綜述

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研究深度和廣度上也有了長足發(fā)展,大量學術(shù)成果的涌現(xiàn)使?jié)h語常用詞的研究呈現(xiàn)出一種良好的態(tài)勢。為了進一步系統(tǒng)地了解漢語常用詞研究的歷史及發(fā)展問題,下文對常用詞演變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進行歸納總結(jié)。

一、關(guān)于常用詞的概念

研究常用詞首先要明確常用詞的概念問題,即“什么是常用詞?常用詞包括哪些內(nèi)容?”從表面來看,“常用詞”的含義一目了然,即經(jīng)常被人們使用的詞,但從訓詁學研究角度,常用詞缺乏一個明確的定義,常與“基本詞匯”相提并論,關(guān)于“常用詞”的概念,學界有很多分歧爭論。李宗江在《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1999:2-7)中,對常用詞的概念作了詳細論述:“實際上這里所指的常用詞,既不同于一般以詞頻統(tǒng)計為依據(jù)確定的常用詞,也不同于詞匯學中的基本詞匯概念?!崩钭诮J為,常用詞“是作為訓詁學研究對象的疑難詞語的對立面提出來的;這個概念的第二方面的含義是指對研究詞匯演變有重要價值,具體說是指那些代表詞匯的核心而其發(fā)展變化可以決定詞匯發(fā)展面貌的詞。”汪維輝的《東漢——隋常用詞演變研究》(2000:11)和徐時儀《古白話詞匯研究論稿》(2000:315)中也提出了相同觀點。王云璐、方一新在《漢語史研究領(lǐng)域的新拓展—評汪維輝〈東漢—隋常用詞演變研究〉》(《中國語文》,2002,2)一文中對上述普遍認同的常用詞概念提出過質(zhì)疑,認為作者提出的常用詞概念仍然模糊,“有一定的主觀因素和隨意性”,對常用詞與普通詞、疑難詞之間的關(guān)系并沒有深入探討。王云璐在《中古常用詞研究漫談》(《詞匯訓詁論稿》,234-249頁)一文中認為“基本詞匯中的很大一部分可以是常用詞,常用詞卻并不一定都是基本詞匯,基本詞匯具有極長久的穩(wěn)固性,而常用詞匯卻可以隨著時代不同發(fā)生一定變化,常用詞的特點可以概括為:義項豐富、使用頻率高、構(gòu)詞能力強、字面普通、含義相對穩(wěn)定、具有時代性。”我們認為一般意義上的常用詞應(yīng)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guān),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從理論上很容易界定,但在實際操作研究中面臨著諸多問題。

二、常用詞演變研究的歷史

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是近些年來古漢語研究的熱點話題,但常用詞的研究歷史在漢語發(fā)展史中并不算長,近代張相在《詩詞曲語辭匯釋》(1953)中對唐宋流行的“字面普通而義別”的一些詞語進行探討,這些詞語中包含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常用詞,可以說是開常用詞研究風氣,繼而蔣禮鴻先生《敦煌變文字義通釋》(1981)研究對象為唐宋時期的俗語詞,把漢語歷史詞匯和傳統(tǒng)訓詁學的研究帶入了一個新境界。據(jù)汪維輝先生考證,對漢語常用詞歷史演變的探索可追溯到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在《中國大辭典》的編纂計劃中曾明確提出“國語常用詞的概念”,并力圖“探討古今用語之變遷”“所有古今單字及連綿兩字以上之雙音詞或成語,概行采集,務(wù)求得其本始,明其流變。”真正明確提出“常用詞”這一概念術(shù)語并進行研究的是語言學家王力先生,他在《漢語史稿》(2004)中論述常用詞的演變,并勾勒出一些常用詞歷史演變更替的輪廓。在他主編的《古代漢語》(1999)教材中,常用詞已占據(jù)很大一部分,所收常用詞大多是先秦文獻中的詞語,在此基礎(chǔ)上編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2005)。

20世紀80年代,蔣紹愚先生在《古漢語詞匯綱要》(1989)中明確指出:“從漢語歷史詞匯學的角度來看,我們要研究這些詞語(指常用詞)在歷史上的發(fā)展變化?!焙笥衷凇督鷿h語研究概況》(1994)中提出“常用詞是詞匯研究的主體,如果不弄清常用詞在近代漢語時期的發(fā)展變化,那么要描寫一個時期的詞匯系統(tǒng)和近代漢語詞匯發(fā)展史,都是無從談起的。”

1995年,張永言和汪維輝先生在《關(guān)于漢語詞匯史研究的一點思考》(《中國語文》1995年第6期)中指出:“不對常用詞作史的研究,就無從窺見一個時期的詞匯面貌,也無從闡明不同時期之間詞匯的發(fā)展變化,無從為詞匯史分期提供科學的依據(jù)?!彪S后掀起研究常用詞演變的熱潮,至此,常用詞演變研究經(jīng)歷了二十多年,涌現(xiàn)出大批學者及著作,在研究領(lǐng)域內(nèi)取得了很大成就。李宗江的《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是第一部以漢語常用詞為研究對象的專著,既有研究理論又有具體詞語分析;汪維輝《東漢—隋常用詞演變研究》以41組東漢——隋時期常用詞的更替情況作為考察對象,多角度描寫,這兩本書是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的力作,除此還有譚代龍、丁喜霞、楊世鐵等學者致力于漢語常用詞研究,研究成果不斷推動著漢語史的發(fā)展。

三、研究范圍及內(nèi)容

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涉及的內(nèi)容與范圍十分廣泛,從上古至近代,從單音節(jié)詞到雙音節(jié)詞,從個案研究到專書研究再到語義場詞匯研究,從綜合理論研究到具體的分類研究,范圍和內(nèi)容不斷豐富發(fā)展。

(一)關(guān)于常用詞演變的理論研究

自張永言、汪維輝《關(guān)于漢語詞匯史研究的一點思考》后,關(guān)于漢語常用詞理論研究及綜述研究的成果也大量涌現(xiàn),上文提到的李宗江在《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1999)中理論研究占了大量篇幅,在“專題討論”部分,探討了常用詞演變研究的對象、演變方式、演變原因、研究方法和意義等問題,顯示出了作者較深的理論思考;汪維輝的《東漢—隋常用詞演變研究》(2002)在概論方面論述了對漢語詞匯史研究的回顧、常用詞演變研究的意義、材料與方法;孫菊芬在《漢語常用詞演變的不對稱現(xiàn)象及其認知分析》(2006)中指出常用詞在發(fā)展演變中存在的不平衡現(xiàn)象,并用現(xiàn)代認知理論分析這些不平衡現(xiàn)象的原因;周俊勛在《中古漢語詞匯研究綱要》(2009)中從演變原因、演變類型、研究方法等三個方面對中古常用詞研究做出探究;江傲霜的《六朝筆記小說詞匯研究》(2008)第三章專門探討單音常用詞演變的發(fā)展及途徑;丁喜霞在《中古常用并列雙音詞的成詞和演變研究》(2006)中對常用詞的定義和研究概況進行總結(jié),其后《關(guān)于“常用詞演變研究”命題的思考》(2013)一文從“常用詞”命題提出的背景前提、命題內(nèi)容、命題研究現(xiàn)狀等方面對漢語常用詞研究的始末做出了深度理論剖析,后《漢語常用詞的演變模式初探》(2013)、《2000年以來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綜論》(2016)更是系統(tǒng)全面地分析了自2000年來常用詞研究的成果,給我們展現(xiàn)出漢語常用詞研究的面貌。其他一些涉及常用詞演變理論研究方面的文獻還有汪維輝《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的若干問題》(2007),楊世鐵《漢語常用詞研究說略》(2010)、梁浩《古漢語常用詞歷時演變研究綜述》(2013)、張慶慶《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2015)、張蔚虹《近20年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的回顧與展望“1995~2015”》(2016)等。

(二)個案具體研究

除總體理論研究之外,關(guān)于漢語常用詞演變個案研究內(nèi)容也十分豐富,從詞性角度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1.名詞研究:專著方面的名詞研究有謝智香《漢語手部動作常用詞演變研究—以〈世說新語〉語料為中心》(2013);期刊論文等有衛(wèi)繼文《“行李”和“行裝”的變化與發(fā)展—兼談同義詞的演變規(guī)律》(1999)、丁喜霞《“規(guī)矩”及相關(guān)詞語的衍生和演變》(2003)和《“橋”“梁”的興替過程及原因》(2005)、王東《隅/角的歷時替換小考》、呂傳峰《“嘴”的詞義演變及其與“口”的歷時替換》(2006)、鐘明立《“洟、泗/涕/鼻涕”歷時更替考》(2007)、郭曉妮《“梳”“篦”對“櫛”的歷時替換小考》(2009)、曾石飛《“東西”的詞義演變歷程及其原因探索》(2010)、凌瑋、宋聞兵《“消息”的詞義演變歷程探析》(2011)、真大成《關(guān)于常用詞“腿”的若干問題》(2012)、夏業(yè)梅《常用詞“犬”與“狗”的演變研究》(2013)、李姝雯《“風”的歷史演變考察》(2015)、楊振華《常用詞“橐、囊、袋”的歷時更替及相關(guān)問題》(2017)。

2.動詞研究:關(guān)于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中動詞研究方面的主要文獻有蔣紹愚《白居易詩中與“口”有關(guān)的動詞》(1993)、徐時儀《玄應(yīng)〈眾經(jīng)音義〉所釋常用詞考》(2004)、呂傳峰《常用詞“喝、飲”歷時替換考》(2005)、羅青《“歌”與“唱”的歷時替換》(2009)、王毅力《常用詞“竊”“盜”“偷”的歷時演變》(2009)、徐磊《漢語“跌倒”類常用詞歷史演變的描寫與解釋》(2010)、楊琴《“責怪”類動詞的歷時演變研究》(2010)、王文紅《“穿著”類動詞的歷時演變研究》(2011)、陳瑤《漢語吃喝類詞語的發(fā)展演變》(2013)、萬茜茜《常用詞“踴”“躍”“跳”的歷時替換》(2013)、趙倩《“濟渡”類動詞語義場歷史演變研究》(2014)、劉麗紅《常用詞“見、視、觀、看”演變研究》(2015)、韋露選《上古漢語“變化”類常用詞演變研究》(2016)、孫淑娟《常用詞“掘”對“鑿、穿”的歷時替換及其原因考》(2016)、何小院《常用詞“伐”“斫”“砍”的歷時演變》(2017)、張淵《漢語“更換”類常用詞演變研究》(2017)等。

3.形容詞研究: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形容詞方面的文獻主要有王秀玲《淺談“慢”常用義之演變》(2003)、栗學英《漢語史中“肥”、“胖”的歷時替換》(2006)、孫菊芬《“短”“矬”“矮”的歷時替換考》(2008)、吳建《從〈百喻經(jīng)〉看常用詞“愚”和“癡”的歷時替換》(2010)、鮑金華《常用詞“博”考述》(2010)、楊振華《常用詞“焦”“燥”“干”的歷時演變》(2015)、石俊華《常用詞“敗、負、輸”歷時替換考》(2016)、邢素素、劉紅妮《常用詞“假”對“偽”的歷時替換研究》(2017)等。

4.其他方面的研究:其他研究方面的文獻比如量詞、介詞、副詞等有王彤偉《量詞“頭”源流淺談》(2005)、雷冬平《近代漢語常用雙音虛詞演變研究及認知分析》(2006)、魏曉艷《析“的”字詞義演變》(2007)、吳福祥《漢語方所詞語“后”的詞義演變》(2007)、殷曉杰《近代漢語“一會兒”義詞的歷時演變與共時分布》(2010)、張海媚《常用詞“該”對“合”的歷時替換及其他》(2017)等。

四、常用詞演變研究的方法和角度

1.共時與歷時研究方面

魏慧萍《漢語詞義發(fā)展演變研究》(2005)對共時常用詞和歷時常用詞的解釋如下:“歷時常用詞是指在語言發(fā)展的歷史中為人們?nèi)粘1磉_所需、跨越不同共時平面仍具有較高詞頻的詞”“共時常用詞是指在語言發(fā)展的某一個共時階段為人們?nèi)粘1磉_所需、保持較高詞頻的詞”。李宗江《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一文指出,常用詞的歷時演變主要表現(xiàn)為兩種方式:一種是交替性演變,指同一個義位中,詞匯成員的新增舊減以及新舊詞語的歷史交替;一種是衍生性演變,也即詞義的發(fā)展,指詞的形式自古及今沒有變化,意義發(fā)生了變化。我們研究常用詞的演變一般也是從這兩個方面著手。

交替性演變包含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的替換。相關(guān)代表性成果有:鐘向前《“飲”與“喝”的歷時替換考察》(2009)、王毅力《常用詞“竊”“盜”“偷”的歷時演變》(2009)、葉佳郴的《“買”“市”“購”的歷時演變》(2011)等,其他一些歷時替換考的文獻成果都屬于此演變類型。

衍生性演變中的主要類型是詞義的引申、實詞虛化等,從這些方式中探討詞的來源和形成過程。一些相關(guān)代表性著作有張莉娜《從幾個常用詞演變淺析詞匯和詞義的發(fā)展》(2004)、魏慧萍《漢語詞義發(fā)展演變研究》(2005)、張慶慶《近代漢語幾組常用詞演變研究》(2007)、魏曉艷《析“的”字詞義演變》(2007)、徐時儀《“東西”成詞及詞義演變考》(2010)、陳明富;張鵬麗《古代涉“樹木”義名詞歷時考察》(2011)、趙涵茜《常用詞詞義擴大與縮小的認知語義研究》(2011)、丁喜霞《論常用詞的層級性》(2014)等。

語義場理論的應(yīng)用。語義場理論在研究詞匯方面有很大的優(yōu)勢,因其并非片面的討論詞匯,而是將其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并將具備共同語義特征的詞匯進行聚合,形成義場。這樣不但有利于我們理清詞匯的發(fā)展脈絡(luò),也便于對詞匯的比較、分類。蔣紹愚先生曾將語義場理論運用于古漢語詞匯研究,他在《古漢語詞匯綱要》(2005:278)中提及:“詞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們是處在相互的聯(lián)系中,一批有關(guān)聯(lián)的詞,組成一個語義場,在語言的歷史發(fā)展中,詞在語義場中的分布會產(chǎn)生種種變化。”近年來運用語義場理論研究常用詞演變的著作也頗豐,如章紅梅《古漢語“跳躍”義場的語義分析》(2005)、吳寶安、黃樹先《先秦“皮”的語義場研究》(2006)、王楓《“問答”類動詞語義場的歷史演變》(2007)、尹戴忠《上古“窺視”語義場研究》(2008)、霍生玉《語義場的古今演變——對“吃喝”義場演變軌跡的探析》(2009)、張黎《漢語“燃燒”類動詞語義場歷史演變研究》(2010)、王家璐《中古漢語人體感官感知類形容詞語義場研究》(2011)、郭玲玲《<漢書>中“胸”的語義場》(2012)、趙倩《“濟渡”類動詞語義場歷史演變研究》(2014)、翟希鈺《漢語“憤怒”類語義場核心動詞演變研究》(2015)。

2.斷代和通史研究方面

在目前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學者在考察常用詞演變過程中,選取的時代往往不同,比如前文提到多次的著作汪維輝的《東漢—隋常用詞演變研究》,作者就是選取了東漢——隋時期41組常用詞作為研究對象;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相關(guān)研究成果,如栗會芳的《上古“手持類動詞”詞義系統(tǒng)研究》、尹戴忠《上古漢語“張目看”語義場研究》、吳寶安《西漢核心詞研究》、于飛《兩漢常用詞研究》、龍丹《魏晉核心詞研究》、劉曉靜《東漢核心詞研究》、黃成《上古漢語三組常用詞演變研究》、鄧春琴《南北朝核心詞研究》、謝佳烻《上古至中古捆綁類詞匯系統(tǒng)演變研究》、曹小云《東晉漢文佛典常用詞演變研究三題》、梁浩《唐代幾組常用動詞研究》等。通史類的常用詞演變研究即從上古至近代詞義或詞形的演變,上文提到的諸多關(guān)于“歷時演變研究”的文獻多屬此類,這里就不再具體列舉。

3.專書研究方面

對某本書中的漢語常用詞研究也逐漸成為常用詞演變研究的一個熱點,考察書中的常用詞也可以從中窺探出某個時期的詞匯特點,一些代表性成果有:李娟《〈漢書〉司法語義場研究》(2006)、賴積船《〈論語〉與其漢魏注中的常用詞比較研究》(2007)、舒韶雄《從常用詞演變看〈搜神記〉的語料價值》(2008)、施真珍《〈后漢書〉核心詞研究》(2009)、吳建《從〈百喻經(jīng)〉看常用詞“愚”和“癡”的歷時替換》(2010)、程偉《論詞及義位的古今演變——以〈普通話三千常用詞表〉為例》(2011)、謝智香《漢語手部動作常用詞演變研究—以〈世說新語〉語料為中心》(2013)、周曉維《〈論衡〉單音常用詞研究》(2013)、張美蘭《常用詞的歷時演變在共時層面的不平衡對應(yīng)分布——以〈官話指南〉及其滬語粵語改寫本為例》(2016)等。

4.雙音節(jié)詞和多音節(jié)詞研究方面

從上文所列舉的文獻著作中來看,目前漢語常用詞演變的研究集中于漢語單音節(jié)詞,而對于雙音節(jié)甚至多音節(jié)的研究屈指可數(shù),目前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雙音詞的成詞和演變研究》(2006)、雷冬平《近代漢語常用雙音虛詞演變研究及認知分析》(2006)、王剛《三音節(jié)詞語語義場研究》(2011);在上文所列舉的文獻中,關(guān)于復音節(jié)詞研究的文章如曾石飛《“東西”的詞義演變歷程及其原因探索》(2010)、凌瑋、宋聞兵《“消息”的詞義演變歷程探析》(2011)等數(shù)量之少顯而易見。

五、漢語常用詞演變的研究不足之處

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近年來得到重視并不斷深入發(fā)展,發(fā)展趨勢呈現(xiàn)以下特點:理論探討不斷加強、研究內(nèi)容不斷豐富、研究角度不斷創(chuàng)新、研究方法和語料選取不斷擴大,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雖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依然有不足之處。

1.首先,對常用詞的概念缺乏科學系統(tǒng)的界定。上文提到的常用詞概念問題中,諸多學者有自己看法,但至今尚無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缺少一個公認的、具可操作性的認定標準?!保ǘ∠蚕肌蛾P(guān)于“常用詞演變研究”命題的思考》2013)在以往對常用詞的研究中,多把詞頻統(tǒng)計作為衡量常用詞的標準,個人看來,詞頻統(tǒng)計只能反映某一時期詞的使用頻率,并不能反映它的歷時演變問題,比如某個詞在中古時期是常用詞,而到了近代已不再使用,或者消失,所以詞頻統(tǒng)計此時就失去了先前的意義。所以對于常用詞的概念及研究應(yīng)該著眼于詞匯史的角度,從詞匯演變方面考察它們在不同時期的使用情況。

2.其次,綜述文獻后可知,常用詞演變的研究依然存在缺陷。下面簡單列舉:(1)實詞研究多于虛詞,而在實詞中又屬動詞研究居高,研究對象不平衡;(2)單音節(jié)詞遠遠多于雙音節(jié)詞及多音節(jié)詞的研究;(3)語料選取上多集中于文學語言古籍資料,而對于其他一些醫(yī)學、科技、農(nóng)書等領(lǐng)域的文獻資料利用不足,另外一些出土文獻和外域漢籍也是我們可以參考的資料;(4)研究內(nèi)容方面,對一些常用詞演變的推導機制和演變原因缺乏系統(tǒng)有力的說明等。

3.再次,研究方法上較少與現(xiàn)代語言技術(shù)相結(jié)合。詞頻統(tǒng)計、定量與定性分析是漢語常用詞研究的重要方法,而在一些常用詞的選取上,作者的主觀意向和傾向往往會導致研究對象和研究語料的不合理。

4.最后,常用詞演變研究與口語和方言結(jié)合依然不足。對這一問題,汪維輝先生早已提及(《南開語言學》2007年第6輯),但還是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常用詞是反映與人類生活活動密切相關(guān)的詞,所以口語文獻資料對于描寫常用詞的演變具有很高的價值,大多研究者在研究時也容易忽略這點,選取語料時以書面性比較強的資料為主。現(xiàn)代漢語方言是一個巨大的語料庫,而就目前的研究現(xiàn)狀看,利用方言為漢語常用詞演變注入活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六、結(jié)語

常用詞是漢語詞匯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常用詞的演變有助于我們了解整個漢語史的發(fā)展脈絡(luò)。通過對近幾十年來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到前輩們作出的巨大成果,而在了解常用詞演變研究的特點和有待深入提高之處方面,需要后來人繼續(xù)努力。

參考文獻:

[1]陳國華.古漢語兩組常用詞演變的語義場考察[D].徐州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2]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雙音詞的成詞和演變研究[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6.

[3]方一新.中古近代漢語詞匯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0.

[4]蔣紹愚.打擊義動詞的詞義分析[J].中國語文,2007,(5).

[5]蔣紹愚.古漢語詞匯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6]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7]江傲霜.六朝筆記小說詞匯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

[8]賴積船.《論語》與其漢魏注中的常用詞比較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2007.

[9]雷冬平.近代漢語常用雙音虛詞演變研究及認知分析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10]李宗江.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11]呂傳峰.“嘴”的詞義演變及其與“口”的歷時更替[J].語言研究,2006,(1).

[12]解海江,張志毅.漢語面部語義場歷史演變[J].古漢語研究,1993,(4).

[13]謝智香.漢語手部動作常用詞演變研究——以《世說新語》語料為中心[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14]徐時儀.“忙”和“怕”詞義演變探微[J].中國語文,2002,(4).

[15]汪維輝.關(guān)于漢語詞匯史研究的一點思考[J].中國語文,1995,(6).

[16]汪維輝.東漢—隋常用詞演變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17]汪維輝.漢語“說類詞”的歷時演變與共時分布[J].中國語文,2003,(4).

[18]汪維輝.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的若干問題[J].南開語言學刊,2007年第一輯.

[19]王云路.中古漢語詞匯史(上、下)[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0.

[20]魏慧萍.漢語詞義發(fā)展演變研究[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21]吳寶安.西漢核心詞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22]楊世鐵.先秦漢語常用詞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23]趙倩.漢語人體名詞詞義演變規(guī)律及認知動因[D].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24]周俊勛.中古漢語詞匯研究綱要[M].成都:巴蜀書社,2009.

猜你喜歡
常用詞綜述
保暖衣物 Warm clothing
常用詞“怠”“惰”“懶”的歷時演變
SEBS改性瀝青綜述
石油瀝青(2018年6期)2018-12-29 12:07:04
NBA新賽季綜述
NBA特刊(2018年21期)2018-11-24 02:47:52
近代顯示技術(shù)綜述
電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34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短文兩則
英語學習(2015年5期)2016-02-02 01:19:36
常用詞“開、辟”在“開闊”義上的演變替換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綜述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8
奉贤区| 扬中市| 信丰县| 南丹县| 新干县| 铜山县| 高陵县| 汕头市| 万载县| 宽甸| 乐陵市| 边坝县| 通辽市| 汕头市| 永顺县| 吉木乃县| 密山市| 奈曼旗| 卓资县| 方山县| 陵川县| 新绛县| 固安县| 开原市| 都昌县| 沁水县| 北碚区| 竹溪县| 晋江市| 泾阳县| 隆回县| 和顺县| 珠海市| 富川| 霍州市| 平罗县| 神农架林区| 镇平县| 弥渡县| 平山县| 额尔古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