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飛
清朝乾隆年間,章丘有一個叫史耀宗的財主,家里經(jīng)營著鹽業(yè),是當?shù)赜忻母粦?。可這一年,他突然得急癥死了,史家一下子就塌了半邊天,并且這一變故,還引來了更多的麻煩。
原來,史耀宗的妻子彭三鳳,嫁過來多年,并未給史家生下一男半女。史耀宗只好過繼了侄子史魁,來繼承史家的香火。后來史耀宗又納了第二房妻子張氏,才為他生下兩個兒子。這時史魁也已十七八歲了。
史耀宗活著的時候,就把部分家業(yè)交給侄子史魁來掌管,可現(xiàn)在他這一死,外面的一切事務都落到史魁手里。這個史魁是個沒良心的家伙,史耀宗活著的時候,他不敢有所行動,現(xiàn)在事情突變,他就起了私心。
史魁知道,等張氏所生的兩個兒子長大,就要和他平分家產(chǎn)。他怎能甘心,就做假賬,把史耀宗的店鋪弄成虧損,暗地里把銀子都轉(zhuǎn)到他的名下。
彭氏名叫彭三鳳對外面的買賣一竅不通,張氏更沒見過世面,等史魁把假賬往這兩位嬸娘面前一攤,兩個女人就傻了眼了。店鋪都虧成了這樣,以后的日子可咋過呀?
虧了彭三鳳有心眼,隱約覺出這里的貓膩,暗地找了幾個被史魁辭退的賬房先生,證實史耀宗死前生意很好,沒有一點虧損。
彭三鳳就把史魁叫來,狠狠地訓斥一番??墒房阑畈徽J賬,并且銀子都轉(zhuǎn)到他名下了,彭氏也拿他沒辦法。
最后彭三鳳一拍桌子,說:“逆子,你不要猖狂,我要去官府里告你!”
哪想,史魁滿不在乎,說:“我的嬸娘,你告吧,我看你能告到哪里去!”一甩袖子走了。
看著史魁遠去的背影,彭三鳳氣得嘴唇都發(fā)紫了。她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史魁告倒。
一說到告狀,張氏說:“沒錢怎么告呀?”
彭氏說:“有理走遍天下,咱不能任由這個畜生欺負,難道天下就沒說理的地方了嗎?”
彭氏又對張氏說,她愿意出面去告狀,只是需要錢,要張氏拿出私房錢來,用在告狀上。等狀告贏了,都還給她。
張氏也豁出去了,把所有的金銀細軟、私房錢都給了彭氏,只要彭氏打贏這個官司就行。
彭氏也拿出自己的私房錢來,又到娘家借了點銀子,湊足100兩銀子,便走上了告狀的路。
彭三鳳這一打官司才知道,“衙門口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所言非虛。史魁手里掌握著史家所有的錢財,他早就把官府上下都打點了個遍。彭三鳳那點銀子,根本不夠給官府塞牙縫的,怎么能打贏官司呢?結(jié)果,彭三鳳拿著狀紙從縣里打到府里,卻沒有一個給她說理的。
最后到濟南府衙,彭三鳳不光打敗了官司,還挨了知府的30板子,被趕出來。
彭三鳳的官司算是徹底敗了。她大哭一場,直埋怨史大老爺糊涂,過早地把大權(quán)都交給了史魁,讓她們孤兒寡母的受這個欺負??蘖T彭三鳳又想:難道天底下就沒有說理的地方了嗎?縣里府里不給她說理,不是還有比他們更大的嗎?她就決心到京城告狀。
彭三鳳到京城的這一路上,可真是受盡了艱辛,本來就沒有什么盤纏,剛出門還能買口吃的,到后來只有一路乞討著往前走了。從山東到京城,路途遙遠,她這一走就是幾個月。等到了京城,她已經(jīng)衣衫襤褸,形同一個乞丐了。
彭三鳳一進京城,就向當?shù)匕傩沾蚵?,怎么才能見到皇上?/p>
可人們卻讓她死了這條心?;蕦m從來都是戒備森嚴的,豈是她一個民婦想去就能去的。就是皇上出來,也有層層御林軍保護,想見也見不到呀。
彭三鳳心涼了半截,難道這狀真就告不成了?她橫下一條心,一定得見到皇上,就是死也死在京城。她每天都在皇宮外等候,盼著皇上能出來。十幾天后,終于等到皇上出宮了。她就死命地撲上去,嘴里還喊著??伤€沒來到跟前,就被幾個衛(wèi)兵架住,扔到十幾米外。再起來,圣輦早就走遠了。
彭三鳳還是不死心,再等??上乱淮位噬铣鰧m,還是這樣,她連接近皇上的機會都沒有。
這下彭三鳳有些絕望了。這天晚上她饑腸轆轆,摸黑來到了一處廟庵前。黑夜里她也沒看清那是什么庵,她就想先在這里借宿一晚上。也許是她太疲勞了,她竟然眼前一黑,一下子昏倒在廟庵前,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彭三鳳醒來,卻是躺在一張床上,有一個老尼姑正守在床前。彭三鳳從床上坐起來,問這是哪里。
老尼姑就說,這是觀音庵。
彭三鳳馬上向老尼姑感謝救命之恩。
老尼姑卻問她:“我看施主一臉的福相,不像是個行乞的人,怎么會落到這步田地?”
彭三鳳嘆了口氣,就把自己的遭遇說出來。
老尼姑聽了也很可憐彭三鳳,就讓她多在庵里將養(yǎng)幾天,等身體好了再做打算。
彭三鳳一想,也只有如此了,她在觀音庵里一住就住了十幾天,身體漸漸恢復了。
這天,老尼姑突然找到彭三鳳,對她說:“明天,會有一個貴人來進香,到時候你只管站在佛前,負責給那位施主遞香就可以了。余下的,我自有安排?!?/p>
彭三鳳也不知老尼姑什么安排,她穿上了庵里的衣服,又做了一些打扮,儼然一個尼姑的樣子。
第二天,觀音庵里果然不同往日,來了很多穿官服的人,彭三鳳被老尼姑安排站在大殿的觀音塑像前。
不多時,殿外進來個雍容華貴的女人。等到她走到佛前,彭三鳳就按照老尼姑的吩咐,拿著三炷香迎向那個女人。等彭三鳳抬頭要把香遞給那個女人的時候,嚇了一跳,面前這個女人,竟然跟自己長得一模一樣。不光是彭三鳳嚇了一跳,那個女人也很詫異,說:“莫非我是在夢中,多謝觀音菩薩,讓我見到妹妹。”說著拉住彭三鳳的手就不想松開,真拿彭三鳳當妹妹了。
這時候,老尼姑從佛像后面出來,說:“啟稟太后,她并非你妹妹?!?/p>
太后也覺得失態(tài)了,縮回手來,說:“或許本宮這些天來太想妹妹了,她簡直太像了?!?/p>
彭三鳳正在疑惑間,老尼姑又對她說:“見到太后,還不快施禮。”
面前這個人,竟然是太后,就是當今皇上乾隆的母親。這可真是天大的貴人呀,彭三鳳馬上向太后跪下,說:“民女彭三鳳見過太后!”
太后對彭三鳳格外親切,上前把她扶起來,說:“這也算是我們的緣分呀,今天本宮來進香,就是求菩薩保佑找到妹妹,沒想到一來就見到了你。本宮多想有你這么個妹妹在身邊呀?!?/p>
彭三鳳眼珠一轉(zhuǎn),又跪下了,說:“妹妹這廂拜見姐姐了?!?/p>
太后更是高興,上前去扶,說:“妹妹,既是自家人,不必如此客氣?!?/p>
可彭三鳳卻沒起來,這讓太后都有些疑惑了:“妹妹,你又怎么了?”
這回彭三鳳卻對太后說:“民女有天大的冤情,請?zhí)鬄槊衽鲋餮?!?/p>
太后再一次扶起彭三鳳,彭三鳳就把自己被侄子欺負的事全說出來。
太后聽后,說:“妹妹且寬心,本宮定會為你做主!”
彭三鳳便與太后一起回宮,坐在鳳輦里就像親姐妹一樣,拉著手有說不盡的話。
原來,太后本來還有一個孿生妹妹,可在小的時候由于戰(zhàn)亂失散了,就再也沒找到,并且一晃就是幾十年。這些年來,太后一直沒放棄尋找,可找了多次都沒找到,早就灰心了。于是她就到觀音庵里進香,求觀音讓她找到失散多年的妹妹,并許愿,如果觀音能幫她找到妹妹,她就給觀音重塑金身。
可巧,彭三鳳昏倒在觀音庵里,老尼姑一見到她就覺得跟太后很像,當她知道彭三鳳的事后,便心生一計,安排她見到了太后。這也算是老尼姑積了德,并且?guī)吞笳业搅嗣妹?,這事一傳出去,庵里的香火也旺盛了起來。
彭三鳳跟著太后進皇宮后,一切都是按照太后之妹的待遇來安排的?;蕦m里的人都叫她“皇姨”??膳砣P根本就不留戀皇宮的生活,三天兩頭的催著太后為她做主。
太后把乾隆找來,把“皇姨”的事說了,讓他把這事辦好。
乾隆馬上發(fā)下圣旨,命令把章丘史家的案子發(fā)回京城重審,并且所有與案件相關(guān)人員,一律都帶到京城里來。
圣旨到了山東,誰敢不聽,于是史魁便被傳到了京城。剛上來他還不在乎,可一到京城,就聽說了皇太后認了干姊妹的事,越聽越像是自己的嬸娘彭氏,心里就犯起了嘀咕。
結(jié)果一到刑部大堂,史魁見大堂一旁設了把椅子,彭氏就坐在上面,這才知道壞事了。
刑部的官員一拍書案,要史魁從實招來,史魁當場兩腿打軟,跪在地上,把一切都說出來了。史魁忤逆不孝,獨吞史家財產(chǎn),欺負孤兒寡母,犯下十惡不赦的大罪,刑部當庭把他判了個斬立決,并且將史家一切財產(chǎn)都歸還彭氏。
史魁嚇壞了,跪爬到彭三鳳面前,抱住她的腿,求嬸娘饒自己一命。彭三鳳心軟了,畢竟是她從小養(yǎng)大的呀,就求刑部赦免了他的死罪。史魁好歹撿了一條命回去。
接下來,又審接史家一案的那些官員,從縣里到府里的官員,凡是吃了史魁好處的,官職都一擼到底,削職為民。
案子結(jié)了后,太后還想留彭三鳳多住些時日,可她家里還有事呢,太后就給了她一頂鳳冠,只要她想起京城這個姐姐來,戴上鳳冠就如太后親臨,各地官員都要盛情接待,一路上暢通無阻。
彭三鳳回到家里,收回史家的家產(chǎn),又讓張氏的那兩個孩子頂史家的門戶。她有皇姨這個名分,雖是婦道人家,卻誰也不敢招惹。
一年之后,臨近太后的生日,彭三鳳便戴上鳳冠,去了趟京城。果然一路暢行無阻,所到各地,官員都會盛情款待。
太后見了彭三鳳很高興,她早就想這個妹妹了。
等彭三鳳給太后過完了生日,太后把她送出皇宮,又讓太監(jiān)拿出個錦盒來。太后悄悄對彭三鳳說:“你大老遠的來了,姐姐也沒什么好送你。錦盒里有一樣東西,保管你下半輩子安心享福,并且子孫后代也都衣食無憂?!?/p>
彭三鳳半路上打開錦盒,見里面有一道圣旨。圣旨上說得明白,以后章丘的鹽務都交給史家來做了,并且是世代相傳。
彭三鳳回家后,就做起了鹽務的買賣,從此史家從此世代在章丘做鹽務,一直做了很多代,章丘便有了“史家鐵鹽務”的說法。
同時,彭三鳳又把那個鳳冠供在史家祖廟里。她深知到京城告狀之苦,便規(guī)定,山東百姓誰要是遇到冤情,要告御狀的,都可以到這里來請鳳冠。帶上鳳冠到京城,便可一路沒有阻礙,順利見到皇上。由于這個鳳冠,山東各地官府,竟然沒出現(xiàn)冤案的,官員們都害怕有人到京城告御狀,自己官位不保。
彭三鳳自打那次給太后賀了壽后,就再也沒去京城看姐姐,直到她壽終。張氏那兩個孩子經(jīng)她撫養(yǎng)成人,也都頂起了史家的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