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眼者
2017年仲夏,《大英一百件文物上的世界史》大展讓上海博物館觀者如潮,人館經(jīng)常要排隊三四個小時,讓不少考古粉、歷史粉們望而卻步。之前大展初到北京國博時,還得以趕在落幕前看了個尾場,人不多,卻能輕松自在地看完所有的展品。而我們的故事,也從展覽上體量最大的一件展品開始,即密特拉神像。更準確地說,是從他的帽子講起。
“弗里吉亞式”帽與異邦人
密特拉崇拜流行于古羅馬帝國,而這件神像則來自帝國的核心—意大利。這種神秘的宗教主要在羅馬軍團中招收信徒,并且不接受女性。他們的神廟建在地洞里,當黎明的第一縷陽光穿過洞口,灑在神像之上,大祭司便站在光芒中,為信徒們舉行入教或晉級的儀式。
這座雕像表現(xiàn)的是密特拉屠牛的場景,而在密特拉教的教義中有著這樣的傳說:在萬物初生之前,密特拉被太陽神要求殺死一頭和他自小相伴的神牛。這位大神在猶豫中還是執(zhí)行了這一偉大的使命,他扭過頭去,用匕首插入了神牛的頸項,神牛的鮮血濺到了大地上。于是,奇跡發(fā)生了,綠草和大樹從大地中長出,日月星辰開始運轉(zhuǎn),時間于是誕生了。而潛伏、休眠著的善和惡的生物也開始行動,光明和黑暗的永恒戰(zhàn)爭由是輪回不休……
不過,本文要討論的并非密特拉教奇幻而玄奧的教義。我們只來聊聊密特拉大神那頂特別的帽子:這是一項柔軟的氈帽,大英博物館的這件神像很好地體現(xiàn)了它的質(zhì)地。帽頂尖尖,往前耷拉。它的學(xué)名叫“弗里吉亞式”帽子。對于了解歐洲近代史的人來說,它還有一個名字,叫“自由帽”。
先來說何謂“弗里吉亞”。這是一個曾經(jīng)在世界史上臭名昭彰,又充滿傳奇的民族??脊艑W(xué)家們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公元前1200年之后地中海區(qū)域發(fā)生了一場大動蕩,并蔓延到整個西亞,造成赫梯、巴比倫、亞述、邁錫尼等諸多偉大文明的衰落或滅亡。這場大動蕩的罪魁禍首是一支名為“海上民”的部落聯(lián)合,而弗里吉亞人赫然位列其中。在古希臘神話記載中,他們是一個謎一樣的東方民族。傳說特洛伊城的國王普里阿摩斯娶了弗里吉亞人的公主赫卡柏,作為回報,在特洛伊戰(zhàn)爭中弗里吉亞人和特洛伊人曾并肩對抗希臘聯(lián)軍。傳說弗里吉亞還有一位好客又貪心的國王名叫彌達斯,對,就是《變形記》里那位金手指的彌達斯!
回到“弗里吉亞式”帽子,它本來是弗里吉亞人中大地母神信徒的“標準裝備”。但是希臘人卻把這頂帽子套到了所有傳說中和現(xiàn)買中的弗里吉亞人的頭上。當然,這其買是一種“外國臉盲”的表現(xiàn):對東方文化不求甚解的希臘工匠們?yōu)榱藞D方便就用帽子作為了弗里吉亞這整個民族的標簽。
這種偷懶的做法其買多少也帶著一些自我中心的傲慢在其中。希臘人管所有非希臘的民族都叫“野蠻人”,這個稱謂一直流傳到今天,就是英文里的Babaricn一詞。據(jù)說其最初的意思是說話巴巴巴,叫人聽不懂的那些人,即語言不通的異族。弗里吉亞人、馬其頓人、凱爾特人、波斯人、甚至遠在東方的印度人和中國人在他們看來都是“野蠻人”。故希臘人就開始把這頂帽子套到了更多的“野蠻人”頭上,比如小亞細亞的特洛伊人。三位來自特洛伊的神話人物:金蘋果事件中的俊男帕里斯,特洛伊戰(zhàn)爭中的英雄埃涅阿斯,還有大神宙斯寵幸的美少年蓋涅墨德(水瓶座的星官),無一幸免,都戴上了這頂軟軟的尖帽。
除此之外,傳說中亞馬遜好戰(zhàn)的女武士,色雷斯(希臘東北部的“野蠻人”城邦,在今天保加利亞、希臘和土耳其之間)彪悍的步兵,還有斯基泰(歐亞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粗獷的獵手們,也都被希臘人戴上了這頂帽子。
羅馬人和東萬民族打交道的機會遠遠超過希臘人,他們的水手甚至遠航到了今天的印度洋,對中國和印度的文化也有所涉獵。廣博的地理認知卻并沒有消弭工匠們的這一誤解,它反而進一步擴大了。誰讓他們是忠買的希臘粉呢?一個極好的例子就是:當基督教在羅馬迅速擴散,工匠們開始琢磨著給《圣經(jīng)》中的人物塑造形象。其中,朝覲嬰兒耶穌的東方三圣或日三王,其買是三位來自波斯的拜火教祭司,但是羅馬人硬是給他們扣上了這頂“弗里吉亞式”帽子。
對圣人尚且如此,而前文述及的大神密特拉也不能幸免。他和東方三圣的情況其買差不多,也是位波斯“老鄉(xiāng)”。買際上他是拜火教中一位非常重要的神很梅赫爾。這位大神掌管誓約和忠誠,他在天空中監(jiān)視著凡人,一切背信棄義之人都難逃法眼,所以后來又被當作太陽神崇拜。伊朗人的信仰深深影響了中亞的民族,毀于戰(zhàn)火的巴米揚大佛佛龕頂上依然留存著這位大神的巨幅壁畫,那是一個燦耀三界的位置。
波斯“密特拉”—梅赫爾的“西行”始于希臘時代。地中海的西方世界和波斯帝國這對老冤家從那時起就征戰(zhàn)不休,而絲路貿(mào)易帶來的巨大利潤也讓兩個文明的交往不絕如縷?;蛟S是被戰(zhàn)場上波斯士兵的正直和誠買打動,也或許是為波斯商人華美的衣著和精湛的推銷術(shù)“蠱惑”,西方人竟開始崇拜起對手的神來,而首當其沖的便是久居異鄉(xiāng)的士兵們。這或許聽起來難以置信,但對長期駐扎于異族土地上的羅馬軍團來說,信仰是不是“野蠻人”的或許真沒那么重要了。甚至到后來,行伍出身的羅馬皇帝如康茂德和朱利安都是密特拉的信徒。
歷史總是充滿了巧合,在密特拉教大肆流行于羅馬帝國的同時,波斯新興的薩珊王朝也正刮起一股時尚風氣,貴族和王室成員們開始佩戴各類式樣別致的帽子,其中貴族的最愛之一就是“弗里吉亞式”帽子。這其中的原因尚待考證,總之這種奇特的帽子戴在波斯大胡子頭上別有一種“韻味”,和“小白臉”的密特拉或帕里斯可謂天壤之別。比如大英博物館藏的一件薩珊帝國紅玉髓官印。
相傳,帥氣的波斯王子們則經(jīng)常戴著這樣的鳥頭或者馬頭的帽子,或許是“弗里吉亞式”帽子的“進化版”。他們對于這種略為“毀形象”的裝扮毫不介意。“時尚”就是嘗試一切新奇的東西,而波斯王族作為近東世界的時尚引領(lǐng)者,正如羅馬帝國的貴族們之于西方世界,怎么會介意在頭上戴一頂標新立異的帽子呢?總之,在“弗里吉亞式”帽子的問題上,東西方也終于殊途同歸了。
因反抗壓迫而走紅的自由帽
“弗里吉亞式”帽子成為后來的“自由帽”則是個陰差陽錯的故事。據(jù)說羅馬的奴隸主們會給那些要解放為自由身的奴隸頒發(fā)一頂尖帽子,以示公民所擁有的自由權(quán)利。這種尖帽子沒有往前耷拉的帽頂,但是近代的自由主義運動者們將它們和“弗里吉亞式”帽子搞混了。
1790年代,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特魯瓦市和里昂市用一頂紅色的“弗里吉亞式”帽子象征國家或解放。這頂帽子被稱為波內(nèi)特羅格斯(bonnet rouges),意思是“紅帽子”。這頂鮮明的紅帽子從此走紅,成為了反抗專制和壓迫的標志。1792牟,法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有人提議將一支長矛頂著的波內(nèi)特羅格斯作為國家印章的一部分。路易十六被迫簽署制憲條約后,巴黎的宣傳海報上給他也戴了一頂紅色的波內(nèi)特羅格斯。直到今天,法蘭西共和國的象征,自由女神瑪麗安妮的雕像仍然戴著這頂帽子。
在美洲,為獨立而戰(zhàn)的美國人也大量使用了“自由帽”的圖像來鼓舞士氣。今天新澤西州的州旗、紐約的市徽上都有著一個小小的“自由帽”。而南美解放運動獨立后的國家,在議會大印或徽章上至今也都保留著這個榮耀的符號,記錄著他們?yōu)樽杂蓨^斗不屈的歷史。
無論是希脂人、羅馬人、波斯人,還是最初的那群弗里吉亞祭司,或許都不會想到這頂帽子會成為近現(xiàn)代人類文明最醒目的標記之一吧。
巧合也在世界的另一頭
故事到這里或許本該結(jié)束了,但視野被一條意料外的線索吸引,一件來自世界另一頭的遺物孚可南鞏義出土的一件唐代繪彩胡人俑。
他戴的帽子通常被稱為“幞頭”,大家熟知的烏紗官帽就是由這種帽子發(fā)展而來。孫機先生曾考證“幞頭”來源于“鮮卑帽”,是兩晉北方少數(shù)民族大遷徙時期傳入并逐漸流行起來的。
不過只要和前面的內(nèi)容一比較,許多人肯定會說:這不就是“弗里吉亞式”帽子嗎?其實仔細看的話,還是有一些細小的區(qū)別:“弗里吉亞式”帽子是預(yù)先縫出的軟尖頂,飄帶(如果有的話)往往垂在耳邊,而“幞頭”的尖頂則是通過一對“腳”(飄帶)勒成前傾的。但式樣的相似或許說明了審美觀念上的關(guān)聯(lián)。唐初的幞頭依然扁平,到了天寶年間就出現(xiàn)了尖頂,這一風潮究竟是誰人帶起來的呢?答案尚自晦暗不清,不過唐代胡人俑中佩戴此類“軟尖”幞頭的不少;而唐高宗在位時,更有波斯王子卑路斯逃難來華,其子尼涅師終老中原;唐代胡風盛行也是眾所周知的,來自中亞行商的波斯胡人,甚或其他胡商,都很有可能成為一輪新服飾風潮的引領(lǐng)者……
更有可能的是,這頂似是而非的“弗里吉亞式”軟尖頂幞頭是胡漢文化融合的產(chǎn)物。經(jīng)由絲綢之路而來的胡商們根據(jù)漢地流行的幞頭式樣創(chuàng)造出了全新的軟尖頂,以增加其在漢地居民中的親和力,同時又保留了本土文化中“弗里吉亞式”帽子的那份“尊貴范兒”。對于唐人來說,這種“弗里吉亞式”軟尖頂幞頭可能有些滑稽,但是并不陌生,甚或可能非?!皶r尚”,那又何樂而不為呢?對于外來的文化不予排斥,甚至將其納入日常服飾之中,這種豪邁氣度,或許才是大唐三百年盛世的最好體現(xiàn)吧。
這頂小帽子,不管叫“弗里吉亞式”帽子、幞頭、波內(nèi)特羅格斯還是自由帽,都只是再簡單不過的一件裝飾。不過,當你在時光的長河中仔細觀察它時,它又是如此充滿色彩。它象征了自由,又曾是歧視的標志,它代表尊重和信仰,更是時尚的寵兒,而這一切,最終映射出的是人類歷史的點滴和不同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