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奐
“采金為絲,妙手編結(jié),嵌玉綴翠,是為一絕?!边@里所描摹的正是巧奪天工的花絲鑲嵌技藝。與西方珠寶的繁復相比,東方的花絲鑲嵌工藝更加側(cè)重于一種精雕細琢的美,將東方人祟尚細膩的性情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ńz鑲嵌位居燕京八絕之首,又被奉為蓉城的“四大名旦”之一。兩千多年來,一直為宮廷御用,也在時代發(fā)展的浪潮中蛻變?yōu)楠毦邧|方特色的奢侈品。它是金與火的藝術,在無數(shù)次鍛打、焊燒中化金銀的剛為繞指柔,靈動的曲線、通透的輪廓,再綴以閃爍的珠石,已美得不可方物。
金與銀,自古貴重,世界各國的能工巧匠無不極盡裝飾之能事,把金銀演化為一件件矜貴的巧飾,裝點著人們的日常,也彰顯著享用者的尊貴。而心思細膩的華夏人在數(shù)千年加工金銀的技術累積中,發(fā)明出一種獨特的工藝—花絲鑲嵌。這種工藝是唐代權貴酒杯上的金框?qū)氬d;是明代帝后衣冠的高級定制;是清代貴婦們佩戴的玲瓏頭飾;更是近現(xiàn)代風靡歐美的東方奢侈品。它的魅力,在于華貴、也勝在一種巧奪天工的美輪美奐。
花絲鑲嵌,是花絲編織與寶石鑲嵌兩者組合起來的工藝,又稱細金工藝。
花絲鑲嵌的基礎是花絲,但其的制作并不輕松。花絲拉制前,要先將金、銀等貴金屬放在軋條機上反復壓制為粗細合適的方條狀,然后用專用的手工拉絲工具將金銀條穿過大小不一的眼孔,最小的眼孔比頭發(fā)絲還要細,穿過順序必須由大至小,不能跳過,并經(jīng)過幾次拉制才能使其逐漸變得光滑,成為“素絲”?!八亟z”還需被搓制成各種帶花紋的絲才可以使用,“花絲”之名由此而來。最常見的花絲是由兩三根素絲搓成的,這也是最簡單、最基本的樣式。更復雜的還有拱線、竹節(jié)絲、螺絲、碼絲、麥穗絲、鳳眼絲、小辮絲等林林總總近20種,分別對應不同物象的塑造。
當金銀被拉為細絲后,就可以“花絲為骨,鑲嵌做飾”。制作者通過掐、填、攢、焊、編織、堆壘等八大傳統(tǒng)技法進行造型,在這一過程中難度最高的是將細如發(fā)絲的線絲焊接起來,并織成網(wǎng)狀,稍有不慎,整件作品將前功盡廢。再之后,便需要將寶石巧妙鑲嵌入之前預留的位置上,寶石嵌入的位置、角度都需要嚴謹、細致拿捏。只有這樣,一件完整花絲鑲嵌方算完成。
化金為絲,妙手編織
花絲鑲嵌在中國的發(fā)展可謂歷史悠久。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錯金銀工藝。那時候青銅器的制作登峰造極,人們在青銅器上嵌入金銀絲作裝飾,讓青銅器的外觀更添華美。唐代時,花絲鑲嵌步入成熟。唐代貴族生活奢靡,喜以金銀為器,金銀器迎來發(fā)展高峰,其制作風格融合西域精湛的制作工藝,并發(fā)揚光大,使唐代金銀器的藝術風格獨樹一幟。
據(jù)《新唐書百官志》記載,唐代中央官府手工業(yè)作坊中的各類工匠,需經(jīng)嚴格培訓與選拔方能入選。“錮鏤之工,教以四年”,說明“錮鏤之工”即金銀細工是當時難度最大、技術水平要求最高的手工活,乃各種工藝中最需時日培養(yǎng)。那時候,金絲鑲嵌被稱為金框?qū)氣殻1粦迷诮疸y器物的外壁作裝飾,如陜西歷史博物館所藏的唐代金筐寶錮團花紋金杯。
杯身外壁由上下兩端相對的四對如意云頭紋分割成四個相對獨立的單元,每個單元中裝飾一朵團花,團花由鍛打的扁金片構(gòu)成,焊接在杯腹表面,形成立體感極強的裝飾。在團花及如意云頭紋最外緣又焊接有細密排列的小金珠,下腹部用同樣工藝焊接四個云頭。據(jù)考察,杯身外壁這組裝飾原本還鑲嵌有寶石,如今雖已遺失,但最初那份精巧依舊可以想象。
如進入明代,花絲編織技藝獲得進一步改良,大量運用并完善了寶石鑲嵌工藝,它改變了中國漢族傳統(tǒng)首飾重紋飾輕寶石的傳統(tǒng)。這是明代對中國傳統(tǒng)首飾的重要貢獻。與此同時,明代工商業(yè)繁榮,使明代從宮廷到民間,金銀首飾均尚精巧,花絲鑲嵌技藝步入鼎盛,技藝精湛者層出不窮。其中,最為典型的要數(shù)萬歷帝定陵出土的金絲蟠龍翼善冠,該冠用極細的518根金絲編織而成,有如蟬翼、羅紗般輕盈透明。所編花紋不僅空當均勻、疏密一致,且全冠上下找不出接頭、更無斷絲,嚴絲合縫,讓人驚嘆何為天衣無縫,也足見明代花絲編織工藝的爐火純青。所以此金冠的珍貴之處不僅僅在于它的質(zhì)地全為金絲,還在于整體的拔絲、編織、焊接等方面的高超技藝。目前金冠在我國僅此一頂,堪稱國寶。
至清代,花絲鑲嵌在繼承明代技藝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制作更為精巧靈活,裝飾手法多樣,加之寶石資源日益枯竭,因此常用點翠和燒藍代替寶石為飾?;ńz鑲嵌結(jié)合點翠、燒藍,也是繼承明代的技巧,明代萬歷后妃的金鳳冠,就在花絲上鑲嵌了100多顆寶石、5000余顆珍珠,并采用了點翠及燒藍等技巧,更被公認為是體現(xiàn)鑲嵌工藝的最高境界珠寶之一。
而清代宮廷制作的花絲鑲嵌首飾,以乾隆時期的制作最為精湛,造型多樣、紋飾精美,器皿類尤以金甌永固杯最為典型,彰顯帝國強盛的國力;而宮廷后妃佩戴的各類首飾,造型紋飾多寓意吉祥,如壽字、如意、雙龍戲珠等。寶石多被置于顯眼位置,點翠與燒藍工藝又為首飾融入一抹鮮艷的青藍,與金絲的黃金色調(diào)相得益彰。
千年天工,現(xiàn)代蛻變
隨著近代車輪的到來,西風東漸之下,中國諸多傳統(tǒng)工藝在西方藝術的沖擊下,無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洗牌,花絲鑲嵌自然也未能幸免。隨之而來的是需求銳減、人才流失、技藝失傳等困境。千年宮廷御制的工藝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鮮有人知曉。
所幸的是,至今花絲鑲嵌依舊分南北兩派繼續(xù)頑強地傳承。北派以北京為代表,北京是元、明、清三朝首都,花絲鑲嵌傳承宮廷御制風格,造型典雅高貴,彰顯皇家氣派,為“燕京八絕”之首(燕京八絕為花絲鑲嵌、景泰藍、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宮毯、京繡八大工藝)。南派以成都為代表,成都花絲鑲嵌以立意鮮明、工藝獨特、花絲種類繁多而著稱,平填手法的大量運用、無胎成形等是成都花絲鑲嵌的顯著特色。由于黃金的稀有與白銀的大量使用,傳統(tǒng)上人們又將成都金銀花絲技藝簡稱為成都銀花絲。同時,成都銀花絲也與蜀繡、竹編、漆器并稱成都“四大名旦”。
北京自新中國以來先后成立了北京花絲鑲嵌廠、北京首飾廠。產(chǎn)品又分實用性的飾品和觀賞性的擺件兩大類。觀賞性擺件主要有爐熏動物、建筑人物等常見類型,20世紀70年代,創(chuàng)作出“故宮角樓”“岳陽樓”等極其復雜、精巧的作品,還運用新的無胎透空鑲嵌法,創(chuàng)作出一批小巧玲瓏的工藝制品。在改革開放后,北京花絲鑲嵌還進入一些設計師視野,與當代首飾設計理念相結(jié)合,也誕生了諸多古今融合的佳作,使花絲鑲嵌的風格面貌為之一新,也逐漸變得國際化、現(xiàn)代化。
而四川成都銀絲制品的主要特點是無胎成型。它是指花絲鑲嵌作品在制作造型的過程中,先構(gòu)思出完整的造型,通過手工的敲打、焊接直接將絲線編制成特定的造型,呈現(xiàn)出鏤空的視覺效果。成都銀絲制品構(gòu)圖嚴謹、紋樣清晰、玲瓏剔透而富干變化;在技法上有:平填花絲、炭絲、穿絲搓絲、壘絲等。主要手法是以平填花絲為主。新中國成立后,先后創(chuàng)作了多件平填銀絲大掛盤,如陳列在人民大會堂四川廳的“丹鳳展翅”“孔雀開屏”等,構(gòu)圖飽滿、多種技法結(jié)合,使銀盤發(fā)出奪目的光澤。此外,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四川館,成都銀花絲再次驚艷亮相,一件金花絲芙蓉熊貓座盤讓圍觀者嘆為觀止,這件工藝品也堪稱金銀平填花絲工藝的巔峰之作。
它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倪成玉設計,帶能工巧匠7人耗時1年才制作完成。座盤直徑66cm,通高120cm,用999純金6011.4克。鑲嵌翡翠231顆、紅珊瑚15顆、紅寶石6顆、綠寶石19顆。在工藝上同樣繼承自四川花絲鑲嵌無胎成形的傳統(tǒng),但大體量也為制作帶來更高難度,通盤玲瓏剔透,大量運用高框填絲、鏤空、堆壘等工藝,買現(xiàn)新的突破。在圖案設計與立意上,芙蓉與熊貓均是四川的代表,取兩者為飾,寓意富庶安康、和諧美滿。盤中熊貓憨態(tài)可掬,形態(tài)栩栩如生。最讓人驚奇的是熊貓的毛發(fā),制作者通過花絲的巧妙編織,使金絲光線隨著觀賞位置、角度的變化而變得或強或弱,給予觀賞者光隨人動,流光溢彩的視覺感受。
精美絕倫的背后是成都銀花絲苛刻的工藝和復雜的程序,致使這門技藝只能分工合作,據(jù)說如今能在流程上全部熟練的老藝人僅剩一人,成都銀花絲的傳承仍然后繼乏力,如何堅守住時光的侵蝕,傳承這門“金”與“火”相融合的古老工藝,考驗著當今社會的集體智慧。一些有心致力于打造中國“民族奢侈品”品牌的有志之士,已經(jīng)在著力扶持傳統(tǒng)手工匠人們建立自己的工作室,讓更多的人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和了解這些古老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