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紅
摘要:伴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改革的深入推進,新課標改革的力度在不斷增強,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文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將直接決定了小學生作文水平是否得以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傳統(tǒng)教學中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力度也比較強,比如應試教育的慣性在教學中經常可以看到,老師語文作文教學模式單一僵硬,老師對作文教學模式不深加研究,這些因素都嚴重制約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水平的提升。本人結合自身在一線教學的經驗,對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模式展開研究,主要就創(chuàng)新性模式在運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其應對舉措,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希望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供好的方法性指導,為學生學好語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策略
在小學語文作文實踐教學活動中,我們看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慣性依然很強大,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困難增多,學生對語文寫作缺乏興趣和動力。同時由于在生活中不注意觀察和留意,作文素材積累度不夠,容易出現(xiàn)寫作思路呆板僵化,最終寫出來的作文水平不高,內容脫離生活實際,思想達不到應該有水平,小學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擔憂。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中,老師關注點出現(xiàn)了問題,老師關注是的是如何提升教學成效,而很少關注學生喜歡寫什么、怎樣寫。學生更多是根據(jù)自身對作文寫作的理解而去寫作,老師在這方面缺乏應有的指導和幫助,要不就是這種指導和幫助缺乏針對性。根據(jù)新課改的精神,要努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小學語文作文方面,要努力聯(lián)系實際貼近生活。從日常生活汲取和積累作文素材,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梢钥闯?,加強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將為實際教學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一、小學作文教學現(xiàn)狀
1.情感投入不足
小學生因為自身年齡比較少,內心世界還不成熟還處于發(fā)展時期,心智和思想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還很弱小。但是小學生的優(yōu)勢也是很明顯的,活潑好動的天性很明顯,如果在寫作中著力表現(xiàn)童真、童趣的一面,將為作文增光添亮。但是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可以看出,小學生的作文明顯缺乏一定的真情實感,作文內容和模式千篇一律,內容模式抄襲模仿嚴重,寫作方式單一,作文可讀性太差。
2.作文教學模式僵硬
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有限,也是剛開始接觸作文寫作,在剛開始階段,更多是模仿,很難有自己的見解和思路,隨后才能進入到自由寫作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老師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將直接影響到學生自由寫作水平的提升。如果老師語文作文教學方法不正確,很容易出現(xiàn)學生作文千篇一律的現(xiàn)象。在網(wǎng)絡信息比較發(fā)達的今天,信息共享很普遍,小學生可以借助網(wǎng)絡很容易找到作文模板,為小學生作文模仿和抄襲提供了便利條件。長此以往,小學生作文寫作的惰性會越來越強,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
3.教師示范作用不明顯
小學生畢竟年齡太小,認知能力很有限,正處于認知客觀世界的起始階段,模仿是小學生行事準則的突出特征。所以老師也是小學生主要模仿的對象,因為老師與學生接觸時間是比較多的。在網(wǎng)絡信息時代,小學生通過接觸網(wǎng)絡視野得以更加開拓,有些小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對老師的寫作水平也會提出疑問,認為老師每天在上那么多課時、批改全班學生作業(yè)后,老師的作文水平到底是個什么狀況?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應該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解除學生的擔憂和疑慮,讓學生從心底里信服,接受老師的指導和示范。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策略
1.借助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小是個客觀現(xiàn)實,學習活動是以興趣為基礎的,沒有興趣支撐的學習,是長久不了的,學習效率也是難以得到提升的。因此,在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活動時,老師要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改變以往被動學習的模式,真正建立對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老師也可以經常通過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活動,以視頻教學的形式將作文素材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得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生動,得到學生的喜歡,感官刺激更加豐富,使得學生的寫作思維始終處于一個高水平的狀態(tài)中。
2.注重生活中積累,取材于生活
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積極踐行素質教育理念這是新課標改革的目標。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老師要結合實際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加大對生活中真情實感的積累,同時要勇于表達、善于表達,為作文寫作打下基礎。同時作文是對實際生活、實際感受的表達,與學習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寫作素材都是來源于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果作文沒有學習生活素材的支撐,作文將變得毫無活力,顯得枯燥。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老師要注意使用多種手段,引導學生積極留心生活,做到對事務所思所想、提煉精華,對傳統(tǒng)教學觀念及時改進。
參考文獻:
[1] 劉鳳霞.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750(9):54-55.
[2] 霍振遠.漫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途徑[J].關愛明天,2015,12(8):1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