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有三位中國藝術家被稱為海外華人的“藝術三寶”,他們是:美籍華人作曲家周文中、美籍華人建筑師貝聿銘、法國華人畫家趙無極。在音樂界,周文中先生就像一座豐碑一般,他博學深邃,低調泰然,遠在美國,卻為中美音樂的文化交流搭起了一座彩虹般的橋梁。上世紀70年代,他在哥倫比亞大學成立的“中美藝術交流中心”促成了一大批赴美留學的青年作曲家。
一直以為周先生身在海外,鮮少與外人接觸,我們只能從他的著述和音樂作品中與其進行精神層面的交流。然而,一封郵件,卻成就了一次里程碑意義的歷史會面,也讓周先生的身心與國內音樂界的距離更近了。
一、一封突如其來的郵件
2016年盛夏的一天,時任星海音樂學院副院長的蔡喬中教授收到一封來自美國的郵件,郵件中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周文中先生家中有一批豐富的藏書,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將這批藏書捐贈給國內的一所高校,并希望以此影響國內的青年學子,引導他們走向更好的藝術創(chuàng)作之路。郵件中最后詢問,星海音樂學院是否有意接受這批藏書?寄信人:梁雷。
梁雷,旅美作曲家,現(xiàn)任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音樂系教授。他1998年被聘為哈佛大學“青年院士”,2006年獲哈佛大學作曲博士學位。自2007年起,他獲得多種獎項和榮譽,如“科普蘭獎”(2008)、美國“羅馬獎”(2011)、“普利策作曲最終提名獎”(2015)等,是我國中青年作曲家中的杰出代表。他雖不是周文中先生的學生,但卻是周先生格外欣賞的一位作曲家。他們思想接近,彼此信任,用忘年交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這封郵件讓蔡院長格外驚喜,他深知周先生的學術地位和這批藏書的學術價值,如果接收這批藏書,將無疑對星海音樂學院的人文底蘊與學術內涵都是一個巨大的提升。他立刻向院長唐永葆教授、書記王秀明博士匯報此事,而唐院長對周先生更是敬重有加。早在十年前,唐院長的博士論文《周文中晚期音樂創(chuàng)作研究》就是我國首篇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周先生創(chuàng)作的學術論文,他本人也與周先生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曾三次與其相聚同游。2007年10月18日,周先生到訪星海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為其舉行了榮譽教授授聘儀式。因此,唐院長也格外重視此事,叮囑一定要將此事妥善圓滿地辦好。如有需要,親赴美國。
于是,2016年的暑假期間,星海音樂學院便開始著手一系列的案頭工作,與梁雷、周先生及其家人不斷溝通,商討藏書捐贈的各項相關事宜。9月開學后,學校決定在藏書的基礎上,設立周文中藏書室和周文中音樂研究中心,并開始起草相關協(xié)議,但是秉持一個重要原則,即一切以周先生本人的意愿為準則,在尊重先生的基礎上,凡事均與他及家人溝通、商議,在取得他們的同意后再做安排。隨后,星海音樂學院起草了《周文中藏書捐贈、運送與保護使用實施方案》和《周文中研究中心設立及運行方案》兩份協(xié)議,請梁雷轉發(fā)給周先生提出修改意見,并做英文翻譯。
事情進展得非常順利,學校領導認為有必要盡快赴美國與周先生面談,商定此事,最終確定由蔡喬中副院長代表唐永葆院長,攜國際交流處處長黃粵、音樂學系副主任祁斌斌一同前往美國。11月16日上午,因公護照通過層層審批,終于趕在出發(fā)當天簽發(fā)下來。17日凌晨,“星海三人團”登上中國廣州—美國紐約的航班,歷史性的一頁即將開啟。
二、一次充滿期待的赴美之行
11月的紐約天氣涼爽,甚至有絲寒意,國家公園里層林盡染,色彩絢麗,小松鼠在草地上蹦跳著尋覓松果,這座國際大都市給人以自然舒適之感。
11月17日抵達紐約的當晚,恰逢“梁雷音樂肖像”音樂會在哥倫比亞大學米勒劇院舉行。音樂會結束后,我們率先與作曲家見面,好友敘舊暢談直至深夜,更感謝他為促成捐贈一事所付出的巨大心血。
11月19日,我們早早來到了周先生家門前。這是一棟三層聯(lián)排別墅中的一戶,從外觀看上去并無新奇之處,甚至大門并沒有想象中的寬敞,但是這里曾住著法裔美籍作曲家埃德加·瓦列茲,如今由周先生繼承。米白色的外墻、深紅色的木門、藝術造型的鐵圍欄,都似乎在訴說著這間房屋的一段佳話。
按照事先約定的時間,我們準時摁響周先生家的門鈴,他早已在客廳等候我們了。我們先獻上一束鮮花,以表達對先生的崇敬之情。周先生雖然已93歲高齡,但是依然身著西裝,頭發(fā)一絲不亂,精神矍鑠,笑容和藹,看起來狀態(tài)非常好。我們聆聽周先生教誨,參觀書房,在藏書環(huán)繞的沙發(fā)中暢談了近兩個小時,看得出來,周先生有很多話想對我們說。
1.暢談音樂思想
作為在西方生活了七十余年的作曲家,周先生可以說早已深度融入了西方文化中。而正由于此,他卻更加了解了中國的文化,深愛著中國文化,并且在一生的創(chuàng)作中都表達著中國文化。雖然他23歲(1946年)便赴美國留學,但是童年時期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大量接觸與熟悉,恰恰為他日后的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提供了明確的思路,確立了自己的風格。由于父親工作的原因,他童年時常隨父親轉戰(zhàn)南北,又由于身體原因,他的小學是在家中自學的,這恰使得他有時間學習各地的傳統(tǒng)音樂,甚至可以閉著眼睛辨別音樂的地域特征。山東大鼓、蘇灘都是周先生最熟悉的形式。到美國求學后,對西方音樂的深入學習與中國文化的重新認識使得周先生更加有文化自信。從1948年創(chuàng)作的《山水》起,他的作品主題幾乎全部都展現(xiàn)著中國意境。《花月正春風》(1952)、《柳色新》(1957)、《漁歌》(1965)、《山濤》(1989)、《浮云》(1996)、《流泉》(2003)、《絲竹蒼松》(2012)……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創(chuàng)作中,周先生的音樂作品都是始終堅持著東方色彩的道路。而他的這一觀念,在其文章《走向音樂的再融合》(1967)、《東與西,古與今》(1968)、《亞洲觀念與20世紀西方作曲家》(1971)、《亞洲美學與世界音樂》(1981)中均有闡述。他在《亞洲美學與世界音樂》一文中談到:“亞洲美學……,它是一個活的傳統(tǒng)。在談論亞洲美學與未來音樂主流的關系時,我們不應把它想成是湖泊里的一潭靜水,……我們要把亞洲美學看做是一條流動的溪水,……在這條溪水中,過去就活在當下?!弊⒅芟壬褪窃趫允刂鴤鹘y(tǒng)的亞洲美學中,在西方音樂界尋找到了自己的根基和土壤。
因而,周先生多次談到,“中國古老的傳統(tǒng)是父母留下來的頂好的寶貝”,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教育應從兒童抓起,要從小就了解、熟悉、重視中國音樂,植入心田。倘若到十幾歲時已經(jīng)全面接受了西方音樂的訓練,再回頭想了解中國音樂就已經(jīng)太晚了。這是教育的大問題。
周先生的藏書領域十分廣博,古今中外無不包含,《宋代文學》、元曲集、明代的《神奇秘譜》、朱載堉的《樂律正義》、瓦列茲部分樂譜等均在其中,體現(xiàn)了其淵博的知識結構與人文情懷。周先生風趣地說:“我雖然是中國人,但是到美國讀書以后我才深入了解了中國文化。那時候我總是呆在圖書館,一呆就是一天,讀了大量的中國書籍。因為東亞圖書館是在地下一層,所以他們總是說,找周文中要去‘地下找。別人都在談女朋友,我沒有女朋友,圖書館就是我的‘女朋友。”他讀了十年的中國書籍,又讀了十年的西方書籍。由于他十年如一日地在圖書館讀書,常坐在同一個位置,以至于他的“專座”磨出了痕跡。圖書館為激勵年輕的學生,特別在“專座”旁放置了一塊說明牌,寫明“周文中的座位”。1946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剛剛結束之時,周先生就讀的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迎來了第一批回校的學生,而他作為中國人音樂程度卻比其他人都高,老師提出的難題常常由這個中國學生回答。這個事情被周先生當作笑話來講,卻是他勤學嗜讀、飽覽群書的最佳見證。也正由于這樣的學習經(jīng)歷,周先生特別強調要把他的藏書館置于圖書館中,他認為,學生一定要多進圖書館,大量地閱讀,才能真正樹立個人的風格語言。因而他將自己一生的藏書捐贈給國內的圖書館,也是希望他的觀念和理想能夠對國內的青年音樂學者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推動中國音樂的良性發(fā)展。
正是基于對中國文化的了解、認知和自信,周先生強調,中國的音樂創(chuàng)作不應一味地模仿、崇拜他人的風格或技法,應當有自己的審美價值體系,應當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作曲家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創(chuàng)立自己的風格,體現(xiàn)自我的文化價值。他以古希臘和古中國為例,來說明盲目崇拜的后果。他談到,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并且是唯一一個歷史沒有中斷(衰?。┑墓艊?。古希臘文明為何衰落?在中國河南曾出土了大量的古希臘貨幣,它說明那時的中國與希臘有貿易往來,希臘從中國購買絲綢、陶瓷。他們一度崇拜中國文化,最后迷失了自己,古希臘文明也由此衰落。因此,盲目崇拜其他文化的最終會導致自我文化的消亡。
對于中國音樂在當代的創(chuàng)作,周先生認為應當是在意蘊上追求中國神韻,而并不僅僅體現(xiàn)在表面采用中國的音樂素材進行創(chuàng)作。中國的詩詞、書法、繪畫、雕塑、建筑都體現(xiàn)著中國的精氣神,值得我們仔細揣摩。周先生認為中國的書法與音樂是相通的,筆墨中的粗細濃淡、鋒藏提轉與音樂的節(jié)奏韻律是殊途同歸的。他也很喜歡練習書法,常將自己的音樂作品名稱寫就一副書法作品,例如他就為音樂作品《山濤》(1989)題寫了曲名《山濤》。由于他的創(chuàng)作觀念有別于西方作曲家,因而深得他的老師——現(xiàn)代派作曲家埃德加·瓦列茲(Edgard Varèse,1883—1965)的認可和器重,從而逐漸確立了他在國際音樂界的地位。瓦列茲去世后,將自己的藏書和遺產(chǎn)全部交由周先生接管,可見其對周先生的信任。
周先生一直致力于多元文化的再融合,他的作品不但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意境與內涵,而且融合東西方音樂理論和技巧的精髓。他認為,匯流是藝術家非常大的任務,西方的文化發(fā)展也是中古世紀之后才開始盡量吸收中國、南亞的文化,關鍵問題是怎么樣融合。因此,1978年,他創(chuàng)建中美藝術中心,數(shù)十年來不遺余力地推動國際藝術交流,為中美兩國文化交流做出卓越的貢獻。譚盾、陳怡、周龍、盛宗亮等多位當今世界知名華裔作曲家均出自其門下……
在與周先生交談的兩個小時中,我們被周先生的故事和精神深深地感動著。蔡院長也著重將星海音樂學院的發(fā)展理念與周先生做了交流。蔡院長講解到:星海音樂學院樹立了“大人文、大藝術”的教育理念,以培養(yǎng)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的藝術人才為目標。而學院作為國內唯一一所身處大學城多學科人文環(huán)境的音樂院校,這一地理優(yōu)勢為學院提供了重要基礎。學校鼓勵學生跨學校、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yè)選修課程,為學生個性化、差異化、多元化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廣闊的空間。大學城多學科的優(yōu)勢互補使大學城的十所高校在課程和學科資源上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形成了彼此互相提升的整體效應。
在2017年星海音樂學院60周年校慶的典禮上,蔡院長特別提出了“中國格局、世界眼光、嶺南文脈”的學院發(fā)展定位,就是要將星海音樂學院創(chuàng)辦成中國一流音樂學院、世界知名音樂學院,就是要始終牢記肩負的文化使命和社會責任,深深根植嶺南人文沃土,承續(xù)嶺南音樂文脈,彰顯自身獨一無二的辦學價值。而這些與周先生的教育理念都是一致的。
時間不知不覺已近傍晚,為了不打擾先生休息,我們表示該離開了。告別前,我們將事先已起草好的《周文中藏書捐贈、運送與保護使用實施方案》和《周文中研究中心設立及運行方案》兩份協(xié)議留下,請周先生再度審閱、斟酌。
2.簽訂贈書協(xié)議
時隔3天之后,11月22日下午2點,我們又按照周先生約定的時間來到他的家中,周先生又與我們交談了一個小時。隨后,周先生表示兩份協(xié)議沒有問題,他提議將協(xié)議簽署完成。于是,在一樓客廳,周先生與蔡院長共同在《周文中藏書捐贈、運送與保護使用實施方案》和《周文中研究中心設立及運行方案》兩份協(xié)議上簽字,周文中先生正式同意將其全部藏書捐贈給星海音樂學院!周先生的長子周淥巖、秘書關淑玲女士(Belinda Quan)、黃粵和祁斌斌共同見證了這一莊重的歷史時刻。
協(xié)議簽署完畢,周先生激動地說:“這是我一生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轉而他感慨到:“其實我這一生很苦,我是美國人,又不是美國人,我是中國人,又不是中國人。”聽罷這番寓意深刻的話,我們的眼眶都不禁濕潤了,沒有想到一位身居海外多年,并且躋身世界樂壇的泰斗級音樂家,在贏得了無數(shù)的贊譽后竟然會有這樣的感觸……或許這也正是周先生執(zhí)意要將藏書捐贈給中國高校的根本原因吧,他希望他的書能夠代表他落葉歸根。
在我們與周先生道別時,我們的雙肩是沉重的,我們的內心是不舍的,周先生與我們握手依依惜別時,那期待的目光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三、一份重任在肩的責任與使命
“星海三人團”回國后,蔡院長立即向唐永葆院長及星海音樂學院黨委會匯報了此次美國之行的巨大收獲,隨后在學院內開展了進一步的工作。一方面,為“周文中藏書室”選址。經(jīng)過多方考察,選定圖書館4樓原黑膠唱片室作為“周文中藏書室”。這一藏書室面積82m2,格局方正,與樓梯另一側的趙宋光資料室遙相呼應,十分適合。很快,圖書館將數(shù)萬張黑膠唱片轉移至其他場所,同時學校請來設計公司參照周先生書房的風格進行室內設計,經(jīng)過與設計師的多次溝通,設計方案從布局到風格進行了多次修改,并制定了兩種方案,最后經(jīng)過周先生本人過目、提出修改意見,再提交學?!敖虒W場所提升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討論,最終將設計方案及效果圖基本確定。2018年7月,“周文中藏書室”改造工程正式動工,預計10月能完工,11月全部布置完畢。
另一方面,國際交流處始終與周先生聯(lián)系藏書郵寄的相關事宜。2017年7月底,第一批藏書資料共76箱安全抵達廣州港,9月初正式運送至星海音樂學院。這76箱資料中含有中外圖書1202冊、中外樂譜1097冊、CD86張、典藏9冊、論文等資料80份、周先生畫作及攝影作品19幅,共計2497冊(張)。2018年5月,周文中捐贈資料驗收及整理工作啟動儀式在圖書館舉行,至6月底,第一批藏書已全部清點完畢,并完成清單的電腦錄入工作。9月份開學伊始,再繼續(xù)進行圖書分類整理工作,預計11月將全部上架。而由于國家相關機構的調整,第二批藏書資料在經(jīng)過了近一年的漫長的審批工作后,也于2018年9月抵達廣州港,預計11月能抵達星海音樂學院。
與此同時,星海音樂學院也一直積極策劃舉辦學術性會議,決定于2018年11月28—29日召開“周文中音樂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中將舉行周文中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周文中雕像揭幕儀式、成立周文中音樂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發(fā)布《周文中口述史》首發(fā)式等一系列活動。其中學術委員全部由周文中先生親自指定,成員名單如下:唐永葆任音樂研究中心主任,梁雷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和藝術總監(jiān),蔡喬中、唐永葆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周淥巖、周疏旼、齊納里·翁(Chinary Ung)、陳怡、周龍、譚盾、盛宗亮為名譽委員,潘世姬(中國臺灣)、洛秦(中國)、饒韻華(中國臺灣)、彌生·宇野·埃夫萊特(Yayoi Uno Everett,美國)、關振明(中國香港)為執(zhí)行委員。
在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中,參會委員將圍繞周文中先生對東西文化交流的貢獻、周文中先生的教育理念、周文中先生創(chuàng)作對世界音樂走向的歷史性影響、周文中先生觀念中,文化傳承的過去、現(xiàn)在與將來4個議題展開討論。屆時,這勢必會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作曲界的一大學術盛事!
梁雷先生與蔡喬中院長一起為周文中音樂研究中心撰寫了宗旨,經(jīng)過周先生首肯:
“周文中音樂研究中心以作曲家周文中教授的音樂創(chuàng)作與研究理念為宗旨,主張青年作曲家的培養(yǎng)需建立于 ‘又中又西、又古又今的基礎上,朝著音樂匯流的方向努力。在更深入地研究西歐音樂傳統(tǒng)的同時,研究中心強調重新審視亞洲自己豐富的文化傳統(tǒng)與資源及其歷史演變,并通過研究與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出深具思考能力、獨立性與勇氣的藝術家。
中心建設以傳承傳播先生學術思想及音樂教育理念為宗旨,以收藏保護先生捐贈書稿、推動其音樂作品研究為己任,為音樂家提供思考、學習、想象之空間,共同感受先生學術、藝術、人格之魅力,鑄造一方學術之凈土?!?/p>
周文中先生是中國的國寶,是中國人的驕傲,他的藏書更是先生一生學術精華的留存。這批藏書落戶星海音樂學院,自然也承擔了一份重任在肩的責任與使命。我們期待這批珍貴的資料能夠發(fā)揮應有的傳播及研究功能,為音樂界的青年學子開啟一個與大師“對話”的精神家園。我們更期待周文中音樂研究中心能夠催生一系列國際化的藝術活動與文化交流,在未來的中國音樂界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和作用。我們將始終銘記周先生那束期待的目光,那雙信任的雙手,那段肺腑的話語,秉承他的思想,不辱使命。
注: 周文中《亞洲美學與世界音樂》,班麗霞譯,收于梁雷主編、洛秦副主編《匯流:周文中音樂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3年版,第104頁。
祁斌斌 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副教授
(特約編輯 于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