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圣君 李東香
[摘 要] 校本研究是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包括校本培訓、校本管理以及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利用諸方面,是一個整體性目標。實施好校本研究是提升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和教師隊伍科研能力的重要舉措。更新理念、打造團隊、建立制度、以人為本、突出優(yōu)勢等一系列措施是提高校本研究的重要方略。學校應在校本研究的內容、方法、時間、資源、專業(yè)引領等方面予以統(tǒng)籌安排,讓教師能研究、會研究、樂于研究,從而使得學生快樂學習,教師幸福成長。
[關鍵詞] 校本研究;方略
校本研究即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是一種以學校教師為研究主體,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宗旨,以學校教學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通過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將其直接應用于解決學校實際問題的研究活動。校本研究包括校本培訓、校本管理以及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利用諸方面,是一個整體性目標;它又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素質教育的進一步認識和實踐;它還是現(xiàn)代學校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更新校本研究理念
在開展校本研究之前,首先應該做到及時轉變教師的觀念,讓教師突破傳統(tǒng)觀念,充盈思想。為此,可組織全體教師集中學習,讓他們確立如下校本研究的理念:
(一)人人都是研究者
校本研究遵循“自然”“合作”“人本”“人道”的原則,隨時隨地都可開展。因此學校要充分調動全體教師的研究熱情,樹立“人人都是研究者”的理念,教師們可就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相互交流,也可建立課題,主動地研究。
(二)校本研究是一種氛圍
研究需要氛圍,學??梢越⑿1狙芯恐贫龋瑢τ诮處熗獬鰧W習、課題研究經費、課時安排等給予充分支持,為教師校本研究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和開放的氛圍,并且建立校本研究交流、協(xié)調與合作機制。
(三)校本研究是一種平臺
校本研究是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目標轉化為教師實際教育教學行為的平臺,也是提升教育水平的一種措施、途徑。
二、打造校本研究主力軍
(一)聘請專家做顧問
要使校本研究落到實處,學校應聘請相關學科專家做顧問,定期來校對教師進行指導,傳授校本研究方法與理念,剖析校本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指明校本研究方向。以興國縣紅軍子弟小學為例,自該校2016年起與贛南師范大學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建立合作關系以來,大學專家教授常來學校調研,開展相關學科講座;專家也邀請該校教師到高校參加學科教學研討會。這樣不僅有助于提升教師水平,也打開了整個學校校本研究的局面。
(二)領導團隊指方向
學校應建立一個核心領導團隊來保證校本研究的有序開展。這個領導團隊的成員應該具有以下品質:一是能夠引導大家樹立校本研究的意識,能夠營造良好的氛圍,不過多干涉教師校本研究,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二是專業(yè)能力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能指引教師開展校本研究。
(三)骨干教師打頭陣
骨干教師作為校本研究的主力,要積極發(fā)揮示范帶頭作用,以改革者、創(chuàng)新者、引領者的姿態(tài)影響和感召廣大教師積極投入到校本研究中,從而在學校營造良好的校本研究氛圍。
(四)全體教師齊參與
校本研究面向學校的全體教師,貫穿于他們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校本研究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校本研究需要學校全體教師積極參與,組成一個大的研究群體,形成全員交流、互通有無的喜人局面,做到人人有目標、人人有任務,實現(xiàn)人人有方法、人人有成果。
三、完善校本研究制度
(一)建立校本培訓制度
開展校本研究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校本培訓制度,做到培訓常態(tài)化,可以在教研組、備課組活動中,也可以在年級活動中開展培訓。校本研究培訓要做好計劃,篩選有價值的培訓內容,而且做到人員參與有規(guī)章,培訓落實有督查;要立足挖掘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的優(yōu)秀理念、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此外,還要在學校營造出“崇研尚學”“學術爭鳴”的氛圍,以調動教師開展校本研究的積極性。
(二)堅持課題研究制度
學校是教育真正發(fā)生的地方,是問題發(fā)生和解決的地方,是課改的前沿陣地。學校要建立以課題為導向的校本研究制度,在問題中研究課題,問題即研究方向;從優(yōu)勢中挖掘課題,把學校和學科中已有的優(yōu)勢加以提煉,形成新的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從地方特色、風土人情中尋找研究課題,將地域文化與校本研究有機結合起來。
學校應建立相關制度以規(guī)范校本研究管理;細化課題項目經費申請制度,保障校本研究費用的申請與正常使用;制定課題研究申請與成果鑒定程序,規(guī)范課題研究程序,確保校本研究的正常實施。
(三)建立教師學習交流制度
“請進來,走出去”是提高校本研究效果的重要方式,是開闊教師眼界、更新教師理念的重要措施。建立一套合理的學習交流制度,讓教師可以自覺參照標準,以行動和努力爭取參加學習交流的機會,可以提高教師開展校本教研的積極性。
學校要建立專門的制度,劃撥專項資金,計劃每個學期外請專家的次數(shù)、所屬學科類別,也可以根據(jù)校本研究課題聘請相關專家來校指導。
四、提升校本研究水平
(一)以尊重為基點
尊重是每一個人的需求,學校領導尊重每一位教師,并對他們給予鼓勵與支持,將每一位教師能力最大化地發(fā)揮,是校本研究順利開展的基礎。學校管理者要信任每一位教師,應鼓勵他們獨自做項目、自由組團隊,尊重他們在校本研究中的自主性。教師感到自己被尊重,會以更高的熱情投身到校本研究中,會在研究中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與能力,并能夠經受失敗與挫折,從而享受成功的喜悅與幸福。
(二)以關懷為內容
在尊重教師的基礎上,學校要盡可能關心他們在研究中的困難、在學術的困惑、在學習上的需求,并予以幫助與支持,充分理解和滿足教師在物質、精神上的需要。如果教師在校本研究過程中能得到管理者真誠的關懷與理解,即使物質條件有所欠缺,即使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即使研究任務繁重辛苦,都會愿意克服困難,不辭辛苦地完成校本研究工作。
(三)以發(fā)展為目的
開展校本研究的目的是推動學校整體教育教學水平的發(fā)展,為教師自我成長提供平臺。因此,學校管理者在鼓勵教師從事校本研究時要從學校、社會、個人發(fā)展等方面去指引,以實現(xiàn)校本研究效果的最大化。
五、形成校本研究特色
一是校本研究本身具有很強的本校特色,要鼓勵教師傳承和發(fā)展本校已有研究或實踐基礎,從中提煉和挖掘成果,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形成精品課題。二是要形成濃郁的研究氛圍。要使校本研究穩(wěn)定發(fā)展,就要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教師結合自身特點,專心致志地抓好課題研究。三是加強校本研究交流。為了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為了校本研究水平的提高,可聘請專家親臨指導,并融入學校實際開展研究,從而形成校本研究的新特色。
實踐證明,離開校本研究的教育活動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校一定要使校本研究持久深入地開展下去,在研究的內容、方法、時間、資源、專業(yè)引領等方面予以統(tǒng)籌安排,讓教師能研究、會研究、樂于研究,從而使學生快樂學習,教師幸福成長。
參考文獻
[1]明慶華,程斯輝.簡論新課改背景下的校本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3,(12).
[2]房正.校本教研的內涵、特征、意義[J]. 昭通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5,(04).
[3]呂慶斌.校本研究:消除教師職業(yè)倦怠的操作性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05,(10).
[4]王曉光.關于開展校本研究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2,(11).
[5]許月良.論校本研究共同體的有效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1,(12).
責任編輯 萬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