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鵬
《閑情偶寄》的“療病”篇被李漁自己笑稱為《笠翁本草》(笠翁為李漁的號)。在這一篇里,李漁記載了自己所創(chuàng)的七味獨特“方藥”,即“本性酷好之藥”、“其人急需之藥”、“一心鐘愛之藥”、“一生未見之藥”、“平時契慕之藥”、“素常樂為之藥”、“生平痛惡之藥”。這些都是李漁“觸景生情,就事論事之方”和“隨心所喜,信手拈來之藥”。這些“藥”其實不是實物,而是“無物不可當藥”,將人的情感、情趣、愛好、愛憎等當作“治情理性”之藥,去治愈情志失調(diào)導(dǎo)致的心理疾病,也就是根據(jù)不同情況運用心理疏導(dǎo)的方法治療情志疾病。
這些“方藥”中的“其人急需之藥”、“一心鐘愛之藥”、“一生未見之藥”、“平時契慕之藥”、“生平痛惡之藥”是指用心志憤懣郁結(jié)者渴求、愛慕、新奇、憎惡之人或物作為方劑,以滿足患者的情感、情志、情趣要求,從而來治療他們的心病。而“本性酷好之藥”、“素常樂為之藥”則是引導(dǎo)患者用愛好、興趣轉(zhuǎn)移關(guān)注的不滿、不平之人和事,使心情愉悅,擺脫憤懣郁結(jié)。如李漁自己就是用著書立說、欣賞戲曲等來消愁釋怒,去除牢騷不平之念,求得情怡身壽。
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將睡眠的養(yǎng)生作用抬得很高,他指出:“養(yǎng)生之訣,當以善睡居先。睡能還精,睡能養(yǎng)氣,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堅骨壯筋?!彼吣恕吧阶钚е帯薄5瑫r也強調(diào),睡眠養(yǎng)生需要講求方法。
首先,睡宜有時,如午睡最適合于長夏之時,因為“長夏之一日,可抵殘冬之二日;長夏之一夜,不敵殘冬之半夜”,加之暑氣蒸騰,易耗費體力,使人感覺疲倦,白天必須補充睡眠。否則,“是以一分之逸,敵四分之勞”,會傷害身體。李漁最贊同的午睡是宋朝蔡確所說的“手倦拋書午夢長”。即午餐之后必須做點事情,例如看書,做得疲倦了,睡意自來,自然而然地進入睡眠狀態(tài)。
其次,睡宜有節(jié),李漁認為“睡又必先擇地”,有利于睡眠的地方有兩個特點:靜、涼。如果在不安靜的地方睡覺,只能讓眼睛得到休息,卻不能讓耳朵得到休息,“不靜之地,止能睡目,不能睡耳”。因為眼睛一閉,看不到外界,卻沒法屏蔽雜音,雜音還是會進入耳朵,擾人清夢。而如果睡覺的地方不清涼,則“止能睡魂,不能睡身,身魂不附,乃養(yǎng)生之至忌也”。即只是讓意識模糊,身體卻受著炎熱的折磨,無法進入放松狀態(tài),是睡眠養(yǎng)生的大忌。
最后,睡須靜心。對此,李漁開玩笑說,忙碌的人不適合睡覺,因為一旦入睡前想起哪件事情還沒有做,哪個人還沒有見,“便覺魂趨夢繞,膽怯心驚,較之未睡之前,更加煩躁”,結(jié)果睡比不睡更煩躁,保證不了睡眠質(zhì)量,自然也達不到睡眠養(yǎng)生的目的。
李漁是一名美食家,但他指出美食與養(yǎng)生之理并不相左,前提是飲食須有“度”。作為普通人,口腹之欲不可滅,但絕不可窮奢極欲?!捌浼膊≈劳鲋?,皆飲食太繁,嗜欲過度之所致也”,所以要在崇簡的同時充分享受飲食的樂趣。
李漁認為,享受飲食樂趣的關(guān)鍵在于“自然”二字。
首先,飲食的心態(tài)應(yīng)順乎自然。“欲藉飲食養(yǎng)生,則以不離乎性者近是”,不必將《食物本草》等書隨時核考。否則,“所好非所食,所食非所好”。
其次,飲食本身應(yīng)推崇自然。李漁認為“膾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漸近自然也”。《閑情偶寄》中的“飲饌部”,就是以蔬食居首,谷食繼之,肉食為末,并指出烹飪方法以留其原味之鮮為上。李漁還指出,雖說飲食當順人之性,愛食者多食,但愛食之物應(yīng)根據(jù)自然之理分清主次,米面等主食當較肉菜為重,肉菜當較姜、醬等調(diào)味品為重,不可混淆。
最后,李漁指出了一些對我們今日也頗有啟發(fā)的飲食注意事項,如太饑勿飽,太飽勿饑;平時饑飽之度以七分為宜;怕食者少食,怒時哀時勿食,倦時悶時勿食,以防止飲食不消,積滯成病。
編輯/呂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