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芬
【摘 要】目的:探究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實際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的60例骨科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分配的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參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則采用預見性護理方法進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以及對護理效果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且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要高于參照組。結論:在骨科護理過程中應用預見性護理方法能有效降低骨科患者的并發(fā)癥、加快骨科患者痊愈的同時減少骨科患者的住院時間,而且還能提升骨科患者對骨科護理的滿意度。因此,應有效推進預見性護理方式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
【關鍵詞】 預見性護理;骨科護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569.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7-112-01
由于骨科患者幾乎都是突然受到創(chuàng)傷,且在骨科手術后依舊能感受到疼痛,長期臥床休息還容易引起并發(fā)癥。這些問題常常會導致骨科患者身心痛苦疲憊。在骨科護理方面需要對骨科患者采取預見性護理方式進行護理,以穩(wěn)定患者情緒并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預見性護理是指醫(yī)護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患者的護理方法,有效地預防和解決各種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從而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患者恢復。本研究主要對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的60例骨科患者進行研究分析,了解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的60例骨科患者,隨機分配為觀察組,和參照組,每組各30例。觀察組中的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12例,年齡在23~68歲之間,平均年齡(35.12±2.37)歲。參照組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9例,年齡在25~58歲之間,平均年齡(36.29±2.82)歲。在這60例骨科患者中,四肢骨折的有27例,腰椎間盤突出的有18例,盆骨骨折的有9例,脊柱骨折的有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骨折情況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參照組采取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方式;觀察組則采用預見性護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在患者入院時全面了解患者的骨折部位、骨折情況、是否出現并發(fā)癥以及患者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為患者提供血常規(guī)、肝功能等常規(guī)檢查,并根據患者的檢查結果為患者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2)在術前、術后的預見性護理。在做手術之前,應準備好可能用到的急救藥物和設備;針對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的患者,應提前進行在床上大小便的訓練,讓患者能夠提前適應,防止術后因不習慣床上大小便而導致便秘情況的出現。在手術之后,則要及時為患者保暖、轉移患者注意力以及做好并發(fā)癥的預防護理。由于骨科患者在術后需要長期臥床恢復,患者很容易出現各種并發(fā)癥,所以術后并發(fā)癥預防護理及其重要。醫(yī)護人員應提醒患者及其家屬要定時進行翻身,防止出現某一部分皮膚長期受壓出現壓瘡的問題;醫(yī)護人員要定時地為患者進行肢體按摩,以減少肢體痙攣情況的發(fā)生。醫(yī)護人員可以教授患者家屬一些簡單的按摩方式,讓家屬幫忙為患者進行按摩; 當患者的病情得到恢復后,應陪同患者多走動。在飲食方面,則應提前提醒患者家屬為患者準備一些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3) 注重患者的心理問題,及時與患者進行通。骨科患者容易出現情緒不穩(wěn)的情況,醫(yī)護人員要經常與患者進行溝通。在手術前要提前向患者講解與手術相關的內容及需要注意的事項,幫助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同時,醫(yī)護人員也要提前與患者家屬進行交流,提醒家屬關心、理解和鼓勵患者,為患者帶來正能量。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觀察組和參照組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住院時間、對護理效果的滿意度等方面的結果并進行比較?;颊叩牟l(fā)癥發(fā)生率、住院時間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比較分析;護理效果的滿意度則由患者自行評價,利用問卷星來收集患者的評價結果。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滿意、不滿意以及非常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以 SPSS18.0 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進行χ2 檢驗、t 檢驗,檢驗結果P < 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組和參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發(fā)生率比較 由表1可以看到,觀察組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明顯低于參照組的30%。觀察組和參照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觀察組和參照組住院時間比較
2.3 觀察組和參照組護理效果滿意度比較 由表3可以看到,觀察組的總滿意度為100%,而參照組的滿意度則為86.6%。觀察組和參照組護理效果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骨科患者的損傷幾乎都是突發(fā)性的、會給人帶來劇烈疼痛的損傷,這就容易導致骨科患者出現恐懼、害怕的心理壓力。除此之外,由于骨科患者需要長時間臥床休養(yǎng),患者容易出現壓瘡、便秘等并發(fā)癥;一些患者甚至存在無法自理的情況,這又會導致患者出現焦慮、煩躁等不利于患者病情的負面情緒。針對骨科患者普遍存在的這些問題,必須要注重患者的日常護理,做好骨科患者的預見性護理工作,避免患者出現并發(fā)癥以及不良情緒,幫助患者早日恢復。
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的骨科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方式,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要低于參照組;觀察組的住院時間也要比參照組短;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也是明顯高于參照組。我院實踐得出的這些數據都說明了在骨科護理中采取預見性護理方式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效果,可以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并且也能夠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所以應加快預見性護理方式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朱靜 . 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 . 齊魯護理雜志 , 2010, 16(18):78-80.
[2] 牟秀華 . 預見性護理程序在骨科創(chuàng)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4):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