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恒書 萬小利
【摘 要】目的:對于患有頸肩腰腿痛的患者采取小針刀治療手段在醫(yī)學臨床上的治療效果進行調(diào)查和分析。方法:選擇本院在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100名患有頸肩腰腿痛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實驗對象,并將這100名患有頸肩腰腿痛的患者編成兩個組類,一組編為對照組,另一組編為實驗組,每個組類均有50名患者。對于對照組的50名患者,應用針刺的治療方法進行診治,對于實驗組的50名患者,應用小針刀的治療手段進行診治,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應用各自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和對比。結果: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4%,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74%。實驗組的患者治療有效率要明顯比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高,相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P小于0.05。結論:針對患有頸肩腰腿痛的患者,應用小針刀作為治療手段的治療效果顯著,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相關癥狀。
【關鍵詞】 小針刀療法;頸肩腰腿痛;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7-290-01
患者出現(xiàn)的頸肩腰腿痛,在醫(yī)學臨床上是一種普遍的病癥狀況,頸肩腰腿痛大多因為患者的軟組織出現(xiàn)無菌炎癥或是慢性損耗導致,患者患處大多存在腫脹,疼痛以及活動受限的情況,頸肩腰腿痛的多發(fā)人群為中老年人群,但有年輕化趨勢。頸肩腰腿痛會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水平大打折扣。針對診治頸肩腰腿痛,中醫(yī)具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而中西醫(yī)結合診治頸肩腰腿痛的一種治療手段,便是應用小針刀的治療方法,通過小針刀進行診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治療時間,見效快。選擇本院在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100名患有頸肩腰腿痛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實驗對象,應用小針刀的治療方法進行診治,獲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在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100名患有頸肩腰腿痛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實驗對象,并將這100名患有頸肩腰腿痛的患者編成兩個組類,一組編為對照組,另一組編為實驗組,每個組類均有50名患者。在對照組的50名患者當中,包含28名男性患者以及22名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齡區(qū)間在19歲到70歲之間,患者年齡的平均數(shù)是50.4歲,有15名患者的患處為頸肩部,11名患者的患處為腰臀部,5名患者的患處為上肢,8名患者的患處為下肢,11名患者的患處為肩背部。在實驗組的50名患者當中,包含26名男性患者以及24名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齡區(qū)間在20歲到71歲之間,患者年齡的平均數(shù)是50.1歲,有17名患者的患處為頸肩部,12名患者的患處為肩背部,5名患者的患處為上肢,7名患者的患處為下肢,9名患者的患處為腰臀部。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的比較中,相關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P大于0.05。
1.2 方法 對于對照組的50名患者,采取針刺和電針的治療手段,局部取穴配合遠端辯證取穴為主治療,留針30分鐘,每日一次,10次一療程,即一個治療周期。對于實驗組的50名患者,應用小針刀的治療手段,根據(jù)力學原理解決力平衡、松解局部粘連及瘢痕。選擇好體位,定點,紫藥水進行標記,常規(guī)消毒,嚴格按照針刀四步規(guī)程操作。施行松解、切割、剝離等操作,同時根據(jù)情況配合手法治療。手術之后,在針刀創(chuàng)面敷上創(chuàng)可貼,每周施行一次,三次為一個治療周期。
1.3 選定及剔除指標 選入指標具體如下:(1)急慢性損傷導致的頸肩腰腿痛,伴有活動受限;(2)影像學檢查確診。剔除指標具體如下;(1)對治療的依從性不高的患者;(2)出現(xiàn)骨折的患者;(3)存在惡性腫瘤的患者;(4)存在結核病的患者,(5)針刀或針灸禁忌癥患者。
1.4 觀察指標 痊愈:患者腫脹,疼痛等相關癥狀完全消失,且患者可以自主活動,可正常工作;顯效:患者相關癥狀得到顯著緩解,患者的活動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日常工作基本可以完成;有效:患者相關癥狀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患者的活動能力得到提升,不能完成日常工作;失效:患者癥狀無明顯變化,患者依然存在局部活動受限的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實驗組和對照組所得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通過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分析和處理,利用百分數(shù)(%)來表示計數(shù)資料,利用x2檢驗比較,通過t檢驗,P小于0.05,表示相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4%,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74%。實驗組的患者治療有效率要明顯比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高,相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P小于0.05。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1。
3 討論
頸肩腰腿痛是各類病癥一同反應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普遍的相關病癥有頸椎病,腰肌勞損,肩周炎,腰間盤突出以及骨質(zhì)增生等。頸肩腰腿痛的起病因素比較多,大多因為患者的軟組織慢性或是急性損傷造成。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長時間的低頭,靜坐等都會導致頸肩腰腿痛的發(fā)生,另外,患者風濕疾病以及軟組織受壓,同樣會導致頸肩腰腿痛。頸肩腰腿痛的病發(fā)沒有明顯的征兆和較典型的病癥狀況,患者的患處發(fā)生疼痛沒有明確時間,且疼痛程度無法衡量,會比較容易被患者忽略掉,使得患者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期。
綜上所述,針對患有頸肩腰腿痛的患者,應用小針刀作為治療手段的治療效果顯著,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相關癥狀。然而,針刀治療為一種微創(chuàng)操作,醫(yī)師需要對人體解剖學熟稔于心,并且,小針刀治療手術考驗醫(yī)師的手術操作方法,所以,在進針刀的過程中,要保證準確性,盡最大程度減輕患者承受的痛苦。
參考文獻
[1] 馬重兵, 楊才德, 宋建成,等.中國穴位埋線療法系列講座(二十五) 楊氏3A+療法埋線針刀治療頸肩腰腿痛臨床機理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6,(8).
[2] 趙芳.小針刀治療頸肩腰腿痛病人圍術期的護理[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50).
[3] 游世先.小針刀治療頸肩腰腿痛病人圍術期的護理[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