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不但能站在高處為祖國和平統(tǒng)一出謀獻策,而且也重視以積極務實的態(tài)度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促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事業(yè)。他常說,無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無法制不能維持社會。自古以來,人類社會必要有法制。尤其中國處在今天的情況,正是新舊交替的大轉折點,當然應該建立完整的法制,才能適應未來的發(fā)展需要。
南懷瑾說:“我是贊成‘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提法的。什么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呢?不能是個口號,具體表現(xiàn)當然在法制上。蘇聯(lián)那套不能用了,既不能全學英美法,也不能全學歐陸法,又不能恢復清朝以前的中國法制,那么該怎么辦呢?如何把古今中外法制的優(yōu)點融合起來,鑄成一套符合中國未來千秋萬世生存發(fā)展需要的法制,應該是時代的使命,是法學界努力的終極目標?!?/p>
1994年,南懷瑾為此專門吩咐弟子饒清政向中央有關部門提出“促進兩岸三地法學交流合作”的意見,很快就被有關部門采納。1995年2月14日,司法部原部長、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蔡誠,帶領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柳谷書等蒞臨香港堅尼地道36B四樓拜訪南懷瑾,經(jīng)過深入交流,達成合作的具體共識,包括由南懷瑾提供50萬元開辦費,成立海峽兩岸法學交流促進會。
1995年3月,海峽兩岸法學交流促進會經(jīng)國臺辦和司法部同意,報經(jīng)中共中央領導同志批準,由民政部核準登記注冊。簡介中寫道: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一國兩制”,是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全體海內外華人的共同心愿,是全體中國人的歷史使命。在這項使命的召喚下,海峽兩岸法學交流促進會應使而生。
1937年,20歲的南懷瑾以第一名的成績從浙江國術館畢業(yè),并獲得武術教官資格。不久,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他來到川康邊境的大小涼山地區(qū),組織成立了“大小涼山墾殖公司”,自任公司總經(jīng)理兼地方自衛(wèi)團總指揮,屯墾戍邊。期間,南懷瑾和當?shù)乩媳沂掕F石一起收服涼山山寨,和他們講事實,談真情,擺道理,動員他們一致抗戰(zhàn)殺敵,帶出七八千名青年壯士加入青年遠征軍,參與中緬公路保衛(wèi)戰(zhàn)。由于他們一貫的俠義精神,在歷次戰(zhàn)役中不顧生死,英勇戰(zhàn)斗,與敵寇奮力搏殺,結果,包括寨主在內大多數(shù)人都在戰(zhàn)場上壯烈犧牲。
南懷瑾很少對人提及此事。他說:“那時由于戰(zhàn)況緊迫,我們沒有時間加強對他們的戰(zhàn)術訓練及軍事作戰(zhàn)意識的培養(yǎng)。他們出身貧苦,沒讀過多少書,都是一介粗人,個個好武斗勇,投靠山寨后靠的是‘忠義’二字來束縛他們不作亂,不造反。山寨沒有法律條文,寨主一言九鼎,破壞寨規(guī)者自我了斷,反叛者斬首示眾,殺一儆百。所以寨主一聲令下,無人敢反抗。我們就這樣收服了涼山山寨,縱然成全了他們民族英雄的氣節(jié)。總的來說,我沒有保護他們的有生實力,也是遺憾終生,永生難忘?!?/p>
此事讓南懷瑾深刻認識到國防實力對一個國家及其民眾的重要性。因此,他十分關心國家的國防建設,為之傾注了大量心血。
20世紀90年代蘇聯(lián)解體時,身處香港的南懷瑾除了研究學問外,也時刻關注著世界局勢的變化,希望可以抓住機會為國家做一點事情。當年,他曾提出買下蘇聯(lián)的黑海艦隊捐贈給國家。
黑海艦隊是一支具有悠久歷史的世界著名艦隊,成立于沙俄時期,曾經(jīng)參加過很多戰(zhàn)役,1965年被授予紅旗勛章,以表彰其在“二戰(zhàn)”中的輝煌戰(zhàn)績。蘇聯(lián)解體后,黑海艦隊被分割給俄羅斯和烏克蘭,其重要性幾乎消失。南懷瑾此時提出購買黑海艦隊捐贈給國家,不僅僅是一種愛國情懷的表現(xiàn),而且具有獨特的戰(zhàn)略眼光。因為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就是蘇聯(lián)在烏克蘭境內的黑海造船廠建造的。當時中國通過商業(yè)渠道購買“瓦良格”號的價格是2000萬美元。按當時南懷瑾融資1.72億美元修建金溫鐵路的能力計算,完全有可能籌資買下黑海艦隊。但鑒于當時的特殊情況,很多人并不相信南懷瑾這個說法。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1991年12月,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副校長強文義和幾位教授前往香港參加第二屆國際制造技術會議,順道拜訪南懷瑾。在交談過程中,南懷瑾讓他們搶抓機遇引進俄羅斯的新技術,聘請俄羅斯的優(yōu)秀人才,加快推進國防建設,并特別強調可以幫助籌措以后引進的費用。
聽了南懷瑾的建議,強文義報告說,哈工大近年自籌50多萬元經(jīng)費,與俄羅斯在人才和技術上進行交流。南懷瑾隨即說:“你們花費的50萬元經(jīng)費,我負責補給你們,回校后馬上把賬號告訴我,我給你們匯去?!?/p>
南懷瑾此舉讓初次見面的強文義和哈工大教授很驚訝?;氐綄W校后,強文義將此事告知校長和學校外事處。外事處處長趙敏說,最近俄羅斯方面提出要哈工大支付美元,希望南懷瑾能夠提供美元。南懷瑾接到請求后很爽快地答應了,籌備了8萬美元,并讓哈工大盡快提供銀行賬號。
后來,哈工大因擔心南懷瑾的經(jīng)費和臺灣當局有關系,不敢收取,直到航天部部長劉紀原、國臺辦主任王兆國等領導過問此事,才在兩年后收下了南懷瑾這份厚禮。
類似故事不止一個。對于這樣尷尬的事情,南懷瑾并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笑著說:“我這個人身份比較復雜。共產黨說我在國民黨那邊當過官,要抓我;國民黨則說我?guī)椭^共產黨,也要殺我。其實我是無黨無派,就是愛國。什么有利于國家,我就做什么。國家強大了,我們做國民的才會有尊嚴。”
南懷瑾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不渴望別人的贊揚,也不畏他人的冷遇,只要是正確的,對國家發(fā)展有利的,他都會堅持去做。1991年10月,國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副主任聶力和臺灣潤泰集團董事長尹衍梁在北京組建成立光華科技基金會,主要獎勵為國防事業(yè)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南懷瑾就曾應邀出任理事長。
曾任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的陳佐洱,是中英談判聯(lián)絡小組中的重要人員。近年來,他曾多次撰文回憶南懷瑾對他參與中英談判的指導幫助。
1995年,香港臨近回歸,香港社會福利署署長公開說:“香港社會福利在近5年以來,每年都在以27%的速度增長,我們還要用這個速度再增長5年,達到世界一流水準?!倍缭?992年,香港總督彭定康就提出要大幅度提高香港的福利。此事引起陳佐洱的警惕。因為英國在香港的行政權到1997年6月30日截止,而他們提出的社會福利計劃卻持續(xù)到2000年,顯然是違規(guī)的。當時香港的地區(qū)生產總值(GDP)大概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并不是27%,英國明顯在說謊,一旦發(fā)生金融危機,香港經(jīng)濟一定會受到很大影響。
針對這一問題,陳佐洱提出:“中方主張香港社會福利要不斷提高,而且在基本法里面有明確規(guī)定,1997年以后也是有保障的。但是像這樣用比GDP高5倍的速度來增長社會福利,而且要連續(xù)10年,就好比在一條崎嶇的山路上開一部高速的賽車。如果再這樣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可能會車毀人亡,而這個車的司機就是港督彭定康。”
后來,彭定康將此話告訴香港民眾時就變了味,斷章取義地稱中國說提高福利就會車毀人亡,而陳佐洱提出,開車的司機就是香港人。不久,“車毀人亡論”就出現(xiàn)在香港媒體,很多香港市民因此指責陳佐洱言論不當,讓陳佐洱蒙受巨大壓力。
一天,陳佐洱突然接到南懷瑾學生的電話,邀請他到南懷瑾寓所一聚。陳佐洱聽后非常興奮。當時南懷瑾在香港名氣很大,他早就想去拜訪了。
“收回香港是相當困難的事情,舉國上下都在盯著你,也難怪你會不安。英國人很強硬,你也不要客氣,這樣才不失我們的身份。但是,該忍的時候還是要忍,只有心態(tài)好了,做起事來才理智。”南懷瑾看著陳佐洱說。
“最近關于你的報道很多,他們都不說你的好話。沒關系,你可以想辦法改善一下這種情況。比如多和記者們打交道,請他們喝咖啡,聊聊天,如果沒錢就和我說,我這里有?!痹谶@個敏感時期,南懷瑾的一席話給了陳佐洱很大鼓勵。
有了南懷瑾的鼓勵,陳佐洱很快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繼續(xù)與英國進行談判。他采取強硬的正確態(tài)度,拒絕了英國的無理要求,維護了國家的利益,讓香港順利回到祖國懷抱。
李首民是上海一所中學的校長,2006年,他出版了《情理相融創(chuàng)和諧——我當校長20年》一書。因為佩服南懷瑾的為人和學識,李首民在寫書時多次引用南懷瑾的觀點和文章,在即將出版之際,他希望和南懷瑾談談書中的內容,南懷瑾欣然同意了。
“這是你做校長的經(jīng)歷,是吧?”南懷瑾笑著問。
“對,粗淺得很,您別見笑?!?/p>
“不,這是修身,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呢。好了,咱們開始吧?!?/p>
“您的時間比較緊,我只把關于您的內容讀給您聽吧。”
“好。”南懷瑾微笑著點點頭。
“臺灣儒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李首民剛讀到這里,南懷瑾便打斷了他。
“這里有問題,要把‘臺灣’去掉?!蹦蠎谚J真地說。
“哦,這是我的錯誤,儒學應該是中華民族的?!崩钍酌窦m正說。
“不僅如此啊,我是中國人,你附加上臺灣,不就把我的所屬范圍縮小了嗎?”南懷瑾笑著說。
李首民頻頻點頭。這么簡單的一次對話,卻讓他看到了南懷瑾非同一般的愛國之心。
南懷瑾不僅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還認定自己的事業(yè)在中國大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和未來在中國大陸。
早在1993年,南懷瑾就同北京的許克(好友許鳴真的兒子)簽署過合資創(chuàng)辦“中外合營神州老古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合同書”,除明確經(jīng)營范圍外,還在第六條明定“經(jīng)營宗旨”:
1.有系統(tǒng)地弘揚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以加強民族自信心與自強心,進而提高國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道德素養(yǎng)。
2.融通東西文化的精華,提高國民的知識水平,以促進中華文化的弘揚發(fā)展,使文化與經(jīng)濟建設齊頭并進,相等益彰,使我國更加繁榮富強。
3.配合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結合海峽兩岸人力、資金與管理經(jīng)驗,以發(fā)展中國的文化出版等事業(yè),并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為實現(xiàn)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作貢獻。
以出版為主業(yè)的“神州老古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最后未能成立,但南懷瑾創(chuàng)辦公司所揭示的宗旨與經(jīng)營方針,顯然是超越時代的,不是一般人能感悟的,字里行間都透露出對國家、對中國大陸、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和回歸之心。然而,一些追隨在南懷瑾身邊的臺商,希望能充分利用南懷瑾在海峽兩岸的人脈資源和聲望獲取商業(yè)利益,非常反對南懷瑾返回內地辦文化教育。據(jù)南懷瑾身邊工作人員回憶,一天晚上,南懷瑾再次談起回內地辦教育的事,遭到一位多年追隨他的臺商再次反對,南懷瑾怒而拍案:“你們誰都不要跟著我,我自己一個人也要去!”
2000年,南懷瑾選擇江蘇吳江廟港修建傳道講學的太湖大學堂。2006年太湖大學堂建成后,南懷瑾又千方百計將數(shù)十年私人藏書,以個人物品名義從海外運至太湖大學堂圖書館儲存,其中包括全套臺灣商務印書館版文淵閣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續(xù)修四庫全書,正統(tǒng)道藏精裝版、線裝版各一套,大藏經(jīng)七種版本各一套,古今圖書集成全套,以及其他中華文化典籍與西方文化典籍數(shù)萬冊。太湖大學堂的藏書中,很多都有他的批注字跡。南懷瑾說,這些書是他歷經(jīng)千辛萬苦為中華民族保留的寶貝。
在南懷瑾的心中,他是一個中國人,他的事業(yè)在中國大陸,這是他在海外漂泊了幾十年后最深切的體悟,也是他對祖國和平統(tǒng)一最真摯的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