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炳安(廣東)
讓古典中的眉州改稱舌尖上的眉山。
把泡酸菜的來路,標(biāo)注為東坡的特產(chǎn),駐扎民間,吃出1500多年的歷史。
有古董的美譽(yù)!
后世,一直以酸辣的川腔說出脆生的味道。
目睹著一桌佳肴,把泡酸菜的滋味寫在食客的舌影上。
無胃口,讓泡酸菜開開胃;疲倦時,讓泡酸菜調(diào)試著思想,提一下神。
我在一份川菜譜里,看到泡酸菜作為去膩醒酒的廣告詞,張貼在成都平原的西南邊緣,民間把它收藏成安撫腸胃的食物。
在生活里,裝上一碗泡酸菜,美味了川劇里的戲文。
蘇東坡若有知,會用川腔脫口而出:
鮮亮清瘦的泡酸菜在日常里,能去掉宋詞里的肥膩。
泡酸菜一出川,就走遍各地,在江湖上獨(dú)樹一幟。
留在碟里的影響,夠我們一遍遍地咀嚼與回味。
眉山,在詩學(xué)地理中,是散發(fā)著酸菜氣味的地名。
作為蘇東坡的故鄉(xiāng),依靠詞里的筆意,把眉山的嫵媚多姿寫在月光染白的紙片上,讓每個游客,有了必要的駐足與閱讀。
而眉山也可以是我虛擬的人名。
在我的詩里,她具有人間的煙火氣色,更有秀麗的線條感。
一口麻辣的川腔,用語言表達(dá)對事物的感受,有一股麻辣。
在走秀的舞臺上,一步一微笑;一笑,令對接的目光綿軟,是讓我五體投地的辣妹子。
不怕辣,辣不怕!
這個叫眉山的川妹子,香醇起來,就像一瓶五糧液,我一喝,就醉!
我是多么喜歡呀!把她當(dāng)成一張最好的葉笛,吹出我對生活的熱愛,對眉州的向往。
作為一個地方,我一段一段地剪下眉山的美好,張貼在我的詩里,讓愛詩者從中讀出一種穿透目光的韻味。
而作為讓我眷戀的人,被我虛擬在詩里,活著、笑著、愛著,她每一句用辣椒水浸過的方言,都令我醍醐灌頂,不會在紙醉金迷里昏睡不起。
要活,就活在麻辣里;
要死,就倒在川腔的懷抱。
三蘇祠,人間福地,靈魂故鄉(xiāng)。
我去與不去,它都在擁有萬畝春光的眉山,迎接盈門貴客,從園中園喚回小姐秀樓的逝去時光。
住滿安靜的三蘇祠,仿佛秀美的莊園,構(gòu)筑起亭臺樓榭,供月光免費(fèi)棲居,讓流水躺在小橋下,每晚歡歌平安,讓星星讀一遍蒼松翠竹,沿著通幽的曲徑,尋找一兩聲鳥鳴。
在這里,一堵圍墻隔絕了外界的喧鬧,繁雜裝成的探子,被拒之門外。
輕松的腳步被一顆心繪制成地圖,罝于安靜處。
穿過月亮建造的門,看見銀光堆滿小石橋,見到有三排房子收藏著人影,聽到時間吟誦的蟲鳴,輕聲細(xì)語,被夜泡漲開去。
三蘇祠逼走了坑坑洼洼,才建起園中園。
眉山搬走了臟亂差,才有了如花似玉的新面貌。
今夜,我住進(jìn)景蘇樓,把月色喝成蓋碗茶,飲一口,慢慢地回味“三蘇”的麗詞妙句,再將蘇東坡寫明月的那首詞咀嚼幾遍,捻成一根思念的線,拴住被月光砸中的石板路,用目光搜尋途經(jīng)這里的麻辣方言。
沿著平滑的石板路散步,見到風(fēng)撕破小水塘的一小片瀲滟波光,把倒影扯亂;唯獨(dú)月光把倒影墊高。
夜色蓋住的落葉,被小水塘捂死在水下。
迂回的水道,難見一葉輕舟駛過,只有一條時間的孤寂在逐流。
在三蘇祠,用方言描述的東坡肘子,擠在一個瓷碟里,吃起來,味道有點(diǎn)蘇東坡的文氣。
流經(jīng)川腔的酒水,在三蘇祠中成為一條河的服務(wù)區(qū)。
用麻辣烹飪出的川菜,一個晚上為我提神醒酒。
燈光把我被夜色餓瘦的影子,豐滿到墻上,像一葉小舟,隨我來回擺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