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王振海,王丹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6醫(yī)院 骨科,遼寧 大連 116041)
2017年6月我院為1例鮑曼不動桿菌致手深部感染患者行膿腫切開聯(lián)合封閉負壓引流術(VSD)治療,術后抗感染,并指導功能康復訓練,患手功能恢復比較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患者 男,45歲,果農,病程6個月。2017年1月給果樹噴灑農藥后扭傷左腕關節(jié),傷后持續(xù)性腫痛,當?shù)蒯t(yī)院診斷“肌肉拉傷”,給予中藥口服及外敷,癥狀無好轉且漸加重,伴左手掌腫脹、疼痛。5個月后,皮膚紅腫明顯,左手掌中央皮膚破潰、流膿,左手及左腕關節(jié)活動受限,遂于當?shù)蒯t(yī)院行抗感染治療(青霉素、頭孢類抗生素及甲硝唑,劑量不詳)15 d,無好轉,停藥2周后來我院住院治療?;颊呔癫睿嬍臣八卟?,無發(fā)熱。術前查體:左手大、小魚際及橈骨莖突處分別可見5 cm×4 cm,4 cm×3 cm,4 cm×3 cm紅腫包塊,呈鮮紅玫瑰色,界限較清楚,表面灼熱,張力可,觸及波動感,壓痛明顯(圖1,2)。左手掌中央皮膚破潰口,大量膿液溢出。X線檢查:左手及腕關節(jié)骨質疏松,軟組織腫脹。血常規(guī)、CRP、血沉均正常。細菌培養(yǎng)結果:鮑曼不動桿菌,對各類抗生素敏感。
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下上止血帶,于掌橫紋穿過皮膚破潰處橫行切開,至第3掌骨向近端縱行切開尺側滑囊膿腫,延伸切口“Z”形切開腕橫紋,打開腕管,向橈側切開橈骨莖突處膿腫,弧形切開大魚際處膿腫。拭子沾取膿液送檢(細菌培養(yǎng)1)。術中探查(圖3,4):掌中間隙感染,掌筋膜粘連、水腫、破壞,少許稀薄膿液殘留,示指屈指肌腱被細菌侵蝕、破壞,連續(xù)性存在。尺側滑囊大量淡黃色膿液殘留,橈骨莖突處大量膿液,經腕管與橈側滑囊處膿腫相通,拇短伸肌腱腱膜部分破壞、壞死。刮除壞死筋膜、失活組織。大量慶大霉素生理鹽水、碘伏、雙氧水反復沖洗膿腔。拭子沾取創(chuàng)面少許組織送檢(細菌培養(yǎng)2)。分別于橈側滑囊、尺側滑囊、橈骨莖突切口處留置細軟管用以術后持續(xù)對流沖洗(圖5)。剪裁VSD海綿敷料填塞創(chuàng)腔后再次海綿覆蓋,VSD膜覆蓋密閉(圖6),接負壓引流器,檢查密閉性好,松開止血帶。
圖 1,2 術前
圖3 ,4 術中探查,腕管相通
圖5 留置軟管
圖6 VSD裝置安裝后
圖7 術后1周
圖8 術后3個月功能
術后每根沖洗管處予0.9%氯化鈉注射液500mL+慶大霉素注射液16萬單位沖洗3次/d,負壓150 mmHg持續(xù)吸引,聯(lián)合使用頭孢哌酮舒巴坦鈉+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療。細菌培養(yǎng)1,2回報:鮑曼不動桿菌,對各類抗生素敏感。定期復查血常規(guī)無異常。術后7 d,去除VSD裝置,消毒前拭子沾取創(chuàng)面及少許組織送檢(細菌培養(yǎng)3),去除壞死、失活組織,刮除增生肉芽組織,大量慶大霉素生理鹽水、碘伏、雙氧水反復沖洗膿腔后拭子沾取創(chuàng)面及少許組織送檢(細菌培養(yǎng)4),徹底止血后,稀松縫合切口(圖7)。術后繼續(xù)予頭孢哌酮舒巴坦鈉+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抗感染治療10 d。細菌培養(yǎng)3,4回報:無細菌生成。術后14 d拆線及逐步功能康復訓練。術后隨診3個月,切口愈合良好,患肢無紅腫、疼痛,左手功能恢復良好(圖8)。
鮑曼不動桿菌為條件性致病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水、土壤等,屬于非發(fā)酵革蘭陰性桿菌。皮膚軟組織感染中革蘭陰性桿菌并非常見,其中又以腸桿菌科為主,鮑曼不動桿菌較少見[1]。但國內學者曾報道在手外傷感染菌種中鮑曼不動桿菌占7.3%[2]。因其有很強的獲得耐藥性和克隆傳播的能力,多重耐藥、廣泛耐藥及全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日趨嚴重,且呈全球性流行[3]。鮑曼不動桿菌致手部感染往往早期局部癥狀不明顯,病程遷延不愈,后期造成組織化膿、壞死等,治療困難并影響手部功能。筆者認為此類感染一旦形成膿腫應盡早行切開徹底引流聯(lián)合應用敏感抗生素。而手掌皮膚較為厚實,切開后皮膚常自行閉合,造成引流不暢。填塞引流紗布可以防止切口閉合提供引流,但換藥時不僅使患者疼痛,而且又可能產生二次感染,加之組織缺少血供,給細菌繁殖創(chuàng)造條件。VSD可隨時吸出創(chuàng)面分泌物,破壞細菌生長微環(huán)境,預防感染[4],提供組織血運,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5]。本病例中我們對感染行切開引流、VSD治療,并通過3條細沖洗管對感染面行抗生素沖洗,保持引流通暢的同時也起到了抗菌效果,術后取得較好療效。首次清創(chuàng)后局部組織仍殘留鮑曼不動桿菌,而VSD治療后細菌培養(yǎng)結果轉陰說明VSD在治療中效果確切。治療期間不用更換敷料,創(chuàng)面處于全封閉負壓引流狀態(tài),不僅減輕了患者痛苦而且避免了換藥產生的二次感染。
我們對于手部感染使用VSD的體會:⑴術前及術中清創(chuàng)前后均應行細菌培養(yǎng)+藥敏試驗,建議不單用拭子沾取,可于創(chuàng)緣軟組織取標本,根據(jù)結果評估治療后細菌控制效果及指導抗生素使用。⑵徹底打開膿腔排膿、清除壞死組織,剪裁VSD敷料填塞切口中,再用大塊海綿敷料貼于掌側,操作方便且可以保證負壓吸力。⑶留置沖洗管可選擇較細的輸液器或頭皮針管,減少對手部創(chuàng)傷,并制作成散在小孔,使沖洗液擴散更為均勻和充分。⑷保持VSD密閉性,持續(xù)負壓,如有漏氣及時補充。⑸觀察肢端血運、周圍皮膚情況,如有缺血、紅腫加重等,及時調整VSD或再次清創(chuàng)。⑹如感染加重或控制不佳,根據(jù)細菌培養(yǎng)和臨床表現(xiàn)可多次使用VSD,無細菌生長后方能封閉切口,Ⅱ期切口應稀松縫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