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儒
人,都希望長壽。皇帝想萬歲,百姓盼百歲,還是老百姓的期盼現(xiàn)實些。
《道德經(jīng)》的作者老子壽百歲,他說,“死而不亡者壽”,身雖死而不被遺忘的人,才算真正的長壽。這頗像“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的現(xiàn)代詩句。
一提健康,會想到健壯的身軀。是的,外形的健康是可看到的,而內(nèi)心的健康往往被忽視。明代養(yǎng)生家高濂說:“夫人只養(yǎng)形,不知養(yǎng)神,殊不知形者載神之車也。神去人即死,車敗馬即跑也。”這個比喻十分恰當。
老子教導他學生庚桑楚的學生南榮說:“養(yǎng)生之道,在神靜心清。靜神心清者,洗內(nèi)心污垢也。心中污垢,一為物欲,一為知求。去欲去求,則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則動靜自然,則心中無所牽掛?!彼酿B(yǎng)神之說與現(xiàn)代的心理平衡是一致的,心態(tài)對健康影響很大,有學者甚至認為可占長壽因素的百分之六十。人常說,心大一點兒,態(tài)字不就是心上面的大多一點嗎?還可理解為心上有太陽,陽光心態(tài),快快樂樂,沒個不健康的!
俄國著名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說:“快樂是養(yǎng)生的唯一秘訣?!庇幸患媸拢骸拔母铩敝幸晃灰魳防蠋熀鸵晃恢形睦蠋煴幌路诺睫r(nóng)村勞改,干一樣的活兒——鍘草。艱苦的勞動和精神折磨使中文老師去世了,而音樂老師過得好好的。
六年后,音樂老師又回到大學教學,人們驚奇于他無大變化,問他怎么熬過來的?他說:“我鍘草都是按四分之四節(jié)奏,勞動是在欣賞音樂……”
同樣的逆境,不同的心情,結(jié)果大不相同。
老子又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泵暫蜕囊粯佑H近?生命和錢財哪一個更貴重?得失相比,哪一個更有害?過分追求名利都會遭到慘重損失。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帶來危險,可以長久。
前半部像現(xiàn)代的公式:健康是1,其他是0;后半部講知足,知止,就不單講養(yǎng)生了,仿佛講給貪官聽的。
老子是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真正做到了長壽,即壽百歲,又“死而不亡”,留下了不朽的《道德經(jīng)》,不被人遺忘,其中樸素的辯證法為人稱道。
老子不但講養(yǎng)生,還講處世,在物欲橫流的時候讀一讀,無異于一副良藥,一杯清涼劑。百姓讀了安分守己,官員讀了不貪腐——其實也是養(yǎng)生,都可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