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君
走進辦公室,聽見幾位語文教師正在熱烈地討論課堂中出現的狀況。
“唉!今天上《七律·長征》,在品讀感悟詩句時,教室里鴉雀無聲。孩子們離戰(zhàn)爭太遙遠了,生活體驗存在較大的距離,這種差距使孩子們難以產生文本閱讀的興趣?!?/p>
“對呀,這類文章思想性強,遠離孩子們當下的情感思維方式,孩子很難走到那個紛亂動蕩的戰(zhàn)爭年代,難以體悟到英雄人物為了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為了正義與和平,獻出寶貴生命的價值取向,難以激起對革命烈士的崇敬情懷?!?/p>
“不光這類文章,執(zhí)教其他課文時,有時孩子們在交流互動時,也會出現能力受阻,課堂沉悶,就像人體內的血管堵塞一樣,血液無法流動起來?!?/p>
“血管堵塞,那我們就當一回醫(yī)生,搭個支架,讓血液奔騰起來!”
……
聽到這里,我深有同感。孩子是一個正在努力求得完善的發(fā)展中人,他們知識貧乏,認知能力欠缺,因此,在課堂上交流互動時,往往能力受阻,課堂氣氛沉悶,學習效率低下,這是常情。這時,就需要教師為孩子搭建支架,幫助孩子逐步掌握閱讀策略,增強孩子思維和表達的能力,有效地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搭建支架也要有藝術性,看似無意,實則有心。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什么時候、采用什么方法為孩子搭建支架才是最合時宜最恰當呢?
一、搜集資料搭支架
孩子由于受到年齡和閱歷的影響,在學習歷史人物、戰(zhàn)爭篇等文本時往往“浮光隨日度,漾影逐波深”。這時教師就要為孩子搭好支架,使孩子在具體的生活背景下盡可能接近文本,深入理解文本。
記得我在教學《七律·長征》時,通過預習,孩子在朗讀上不存在什么問題,字詞的理解也解決了。但是,紅軍長征的光輝業(yè)績和偉大意義,孩子感悟不深,更別提繼承和發(fā)揚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在此,我覺得需要為孩子搭建支架。于是我在課前布置孩子利用各種途徑搜集有關紅軍長征和毛澤東主席的相關資料。自己也進行了充分的準備:搜集了長征的相關資料以及毛澤東同志的簡介及其詩詞等;詩中提到的五嶺、烏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和岷山,孩子都是很陌生的,更談不上體會紅軍在這些地方曾經有過的艱辛,因此我搜集并剪輯了有關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巧奪瀘定橋的圖片視頻資料。
通過這些背景資料的交流,圖片視頻的欣賞,不僅為孩子的自主學習做好了鋪墊,而且拓寬了孩子的知識面,讓孩子走進了作者的心靈,為課文的理解減緩了坡度,有效地讓孩子去感悟詩文中蘊涵的詩情。
二、提升能力搭支架
對于一篇文章,我們首先應把握整體。小學第二學段要求孩子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對于中年級孩子來說有一定難度,所以要為他們搭起支架,降低難度。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可以設計成填空題,可以設計成選擇題等等,使之成為“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桃子”。
《三袋麥子》是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孩子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這對剛剛步入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困難。課中我設計了一條填空題:《三袋麥子》是一篇童話故事,講了______送給_____、______和_____各一袋麥子,_____把麥子____________,_______把麥子______________,而_____把麥子____________,一年后_________________。這個學習任務雖然是個非常簡單的設計,但就這么個簡單的設計,扶了孩子一把,孩子蹦跶一下,摘到了桃子,為向縱深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三、運用直觀搭支架
小學第一階段的詞匯量比較大,理解、積累詞語是重點,也是難點。這一階段的孩子智力發(fā)展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的,有時理解詞語光靠下定義,有點對牛彈琴。此時需要老師搭個支架,這支架不妨試試直觀教學。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孩子們很喜歡,但有幾個詞語在理解上有點困難。如在理解“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烏鴉就喝著水了。”這句話中“漸漸”一詞時,我就利用直觀教學給孩子搭了個支架。
請小朋友想一想,烏鴉把石子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是很快升高的嗎?書上用了哪個詞?我們學著烏鴉的樣子試一試。指名一個孩子到講臺上演示,請其余孩子注意觀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變化?
演示的孩子先在瓶子的外面水的位置做記號,再一顆一顆放石子,觀察水的位置的變化。觀察完之后請孩子交流。
直觀教學效果盡如人意,孩子很快明白水是慢慢地、一點一點地上升的,這就是句子中“漸漸”的意思。
接著進行拓展訓練:誰能夠用“漸漸”說一句話?當我一說完,就有好多的小手高高舉起。
“我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漸漸長大了?!?/p>
“載著爸爸的公共汽車漸漸走遠了。”
“小樹苗在我的精心照顧下漸漸長高了?!?/p>
……
一年級的孩子能有這樣的表達,我已經比較滿意了,因此我會心地笑了。
直觀教學這個支架,它符合第一學段孩子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的學習特點,有利于這階段孩子建立清晰、明確的概念,形成了文字在頭腦中的印痕。
四、深化情感搭支架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有一篇課文——《閃光的金子》,這篇課文,在人心浮華、物欲橫流的今天,無疑有強烈的教育意義。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為了讓孩子體會到這一點,在課前我讓孩子自帶小榔頭和少許釘子,把班上兩張散架的凳子修好,然后上課伊始來談談自己的體會。通過搭建的這個支架,孩子在學習《閃光的金子》這篇課文時,就能充分體會徐虎急群眾之所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yōu)秀品質以及人們對他的贊美之情,同時也深深地感受到做志愿者是又苦又累,但能在這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快樂自己。孩子們也會從中擷取一縷陽光,珍藏心里,做個“好心”人。
情感教育是閱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猶如空氣,時時刻刻彌漫在我們的教學中。當孩子在情感交流受阻時,教師應該找準時機搭支架,引領孩子進入更高境界,去探索作品給我們的啟示,浸潤其生命,豐富其精神。
搭建支架的方法還有很多:巧借插圖搭支架、設計圖表搭支架、利用工具搭支架……
總之,在我們的教學中,無論支架搭建在課堂環(huán)節(jié)中的哪處,它都應該是引領孩子更好發(fā)展的契機。支架搭建成功,將會使血管狹窄或堵塞部位得到擴張,血液奔騰起來!
【作者單位:啟東市茅家港小學??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