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莫久
【摘 要】西方舞蹈從古典芭蕾的產(chǎn)生發(fā)展出專業(yè)的舞蹈身體訓練體系,目的是配合舞蹈表演藝術的需要,培養(yǎng)具有高素質的舞蹈演員。本文從西方芭蕾藝術的產(chǎn)生入手,詳細說明舞蹈身體訓練的概念與原理,通過闡述古典芭蕾訓練產(chǎn)生的背景及其演變發(fā)展的過程,突出芭蕾訓練體系中技術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原則,旨在體現(xiàn)古典芭蕾訓練體系的演變是服務于社會、時代、劇目、觀眾審美需求的成果。
【關鍵詞】古典芭蕾;訓練體系;產(chǎn)生;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J73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2-0090-02
西方舞蹈源遠流長,芭蕾作為西方舞蹈藝術上千年傳承與融合的產(chǎn)物,在西方舞蹈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與價值,對近現(xiàn)代舞蹈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因此研究芭蕾身體訓練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過程,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現(xiàn)今舞蹈身體訓練的方法與體系。
一、芭蕾藝術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芭蕾藝術的真正形成是在17世紀下半葉,在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的大力提倡下,芭蕾在皇室里逐漸興盛起來,大量的戲劇芭蕾舞劇產(chǎn)生,芭蕾從片段式的“出場”轉變?yōu)楠毩⒌谋硌菪问?,形成了以“巴洛克”為主體,逐漸滲進古典主義審美趣味的宮廷演出風格。17世紀末18世紀初,隨著芭蕾技術的逐漸成熟,戲劇芭蕾的舞蹈與貴族社交舞會的舞蹈拉開了距離,舞蹈表演者的隊伍也產(chǎn)生了改變,宮廷貴夫人不再參加芭蕾演出,讓位于專業(yè)女演員,芭蕾也從貴族社交禮儀舞蹈轉變成了舞臺表演性質的舞蹈,這也為今后芭蕾訓練奠定了前提條件?!爱敯爬購娜吮旧淼淖詩首詷贰⑹闱檫_意的手段轉變?yōu)槲枧_表演性質時,它就帶著明顯人為的功利性質,這是一種自在想自為的轉化,舞蹈教師在這次轉化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雹贋榱艘?guī)范芭蕾藝術,博尚、波若耶、呂里等一批優(yōu)秀的舞蹈教師確定了芭蕾美學“外開”的基本原則,規(guī)定了腳下的五個位置,并把當時收集到的隊形、花樣、動作分類整理命名至今的“五個手位腳位”,這使得芭蕾動作更加嚴謹準確,“對形成中的古典芭蕾起到了規(guī)范、奠基的作用,也為今后芭蕾的科學研究工作開辟了道路。”②
二、舞蹈身體訓練的概念與原理
(一)舞蹈身體訓練的概念
從芭蕾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可以總結出:舞蹈身體訓練是服務于舞蹈表演的基礎訓練,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專業(yè)舞者的身體素質。完整的芭蕾訓練過程包括:扶把聯(lián)系、中間練習、adagio、allegro四部分,各部分有嚴格的程序,在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度、靈活性、協(xié)調性等方面均獲得了訓練,使舞者在運動過程中更加準確到位地完成動作,達到劇目表演的要求。舞蹈身體訓練除了狹義的基本功訓練之外,還與舞蹈的表現(xiàn)力和動作的規(guī)范性等相關。
(二)舞蹈身體訓練的理論實踐支撐
舞蹈作為一門以人體作為表現(xiàn)媒介的藝術門類,一方面在注重對身體能力的訓練的同時,還要緊扣舞蹈的藝術特性,要求藝術性與技能性相結合。在遵循專業(yè)舞蹈藝術規(guī)律的基礎上,動作設計要尊重人體規(guī)律,充分借鑒舞蹈生理學、解剖學、訓練學等舞蹈科學理論,將不同舞種風格的訓練功能進行優(yōu)化整合與高位嫁接,淡化其動作風格特點,強調其訓練價值。身體訓練一定要遵從規(guī)范、嚴謹、循序漸進的原則,要打好牢固的基礎,不能急于求成。
(三)早期芭蕾身體訓練書籍
1688年米歇爾·德·比尤爾神父出版了《對古今舞劇的看法》,在這本書中討論了芭蕾舞劇的演出形式以及與話劇之間的差異。除此之外,比尤爾還談及舞蹈演員應該具備哪些身體素質,例如:擁有良好的體型、力量、正常的聽力、手勢姿態(tài)和典雅的風度,同時還必須善于鉆研作者的構思與情節(jié),深入自己扮演的角色性格。”③可見,早在17世紀就已經(jīng)明文提出舞蹈演員的選材要求?!?701年在巴黎出版的拉烏爾費利耶的著作《舞譜:舞蹈記錄的藝術》記錄了由皇家舞蹈員制定的外開原則和五種腳位,還列舉可轉、跳的各種變體以及手臂的動作,并且特別強調的手臂的延展性,‘飛行和跳躍在法國舞臺上也不再像原來那樣激烈,而是變得優(yōu)雅?!雹苡纱丝梢?,在法國芭蕾時期,舞者在訓練過程中更加注意自身優(yōu)雅的形態(tài),遵守文雅華貴的風格,在高難技術上沒有過分追求。
三、芭蕾美學“開、繃、直、立”四大原則的奠基
“開、繃、直、立”是芭蕾美學的四大原則,這四大原則自1700年同手腳的五個位置以及若干固定舞姿一道形成,一直沿用至今,成為各個時期芭蕾編導和表演家們的審美標準。所謂“開”,指的是芭蕾舞者不分男女,均需要從肩、胸、胯、膝、踝五大關節(jié)部位,左右對稱地向外打開,尤其是兩腳應該向外打開180度,其原因有四個方面。
首先,從舞蹈動作審美上,“開”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長舞者肢體原有的線條,擴大動作范圍,以增強其表現(xiàn)力;其次舞蹈作為一門藝術,為了擺脫實用的功利性目的,致力于全身心地向外打“開”,以達到非職業(yè)舞者所不能達到的程度;最后,芭蕾起源于貴族舞蹈,“外開”是為了炫耀貴族氣質,在舞臺上占有更具高度的位置,帶有明顯統(tǒng)治者認為的等級觀念。從力學角度來說,外開也可以使人體的形態(tài)達到最挺拔的狀態(tài)。從運動科學的角度來看,法國貴族熱衷于擊劍這項運動,為使與對手接觸面積更窄而選擇側立,從踝開始向外打開,便于提高運動時的靈活性以及運動中的平衡能力。芭蕾是一種追求放射性、直線型、理想型的舞蹈,因此不管是動態(tài)還是靜態(tài)動作,都無限追求延長拔高,這種審美追求也與西方人“直線性”的思想方式相輔相成。皮埃爾·拉莫于1725年出版的《舞蹈教師》一書中,最早記載了關于“外開”動作的發(fā)展,早期芭蕾舞演員身著厚重的鯨骨裙,雙腳不能外露,動作有所限制,隨著女性封建思想的解放,女性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提升,舞者換上了輕便的短裙,從內心到身體得到了解放,對“外開”的標準也從90°逐漸發(fā)展成了180°。從文化學的角度來看,“開繃直立”的訓練原則,有一部分原因來源于西方的古典藝術?!拔鞣降墓诺渌囆g離不開希臘文化和希伯來文化,在古希臘的雕像中,人體具有特別的純真感與高尚感,其造型具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芭蕾繼承了這種優(yōu)美、純粹的美感;在希伯來文化中,令人莊嚴、肅穆的宗教文化和高聳入云的‘哥特式建筑與芭蕾盡力向上,直線式的線條產(chǎn)生了相似的審美體驗?!雹?/p>
四、古典芭蕾各階段發(fā)展特征
(一)前浪漫主義芭蕾——芭蕾服飾改革
18世紀以后,男子壟斷芭蕾舞劇的局面被打破,才能出眾的女芭蕾舞演員登上舞臺,受到觀眾的青睞,而女演員傳統(tǒng)的芭蕾服飾是拖地的鯨骨裙、厚重的頭飾以及尖頭高跟鞋,在表演中極大地限制住了演員的活動?,旣悺たR戈和瑪麗·薩萊這兩位18世紀的芭蕾明星為了給技術動作提供方便,將舞裙剪短至腳踝以上,把高跟鞋換成軟底鞋。隨著女演員小腿的裸露,舞蹈家們?yōu)樾⊥炔糠衷O計出了一些靈活、復雜的舞步,訓練的重要性陡然增加,打擊、跳躍與旋轉等技術動作完成的完美程度,成為衡量演員的重要標準。除了露出腳下部分之外,革新的服裝也使頸部、肩膀及胸腰間完美的曲線得以顯露,“對Epaulement和后背上部的靈活性動作的訓練也得到了重視,上身成為除腿腳之外最富表現(xiàn)力的部位之一?!雹?/p>
(二)浪漫主義芭蕾——腳尖功的發(fā)展
18、19世紀之交,受浪漫主義影響,藝術家們創(chuàng)作出了極具高貴典雅、嚴謹規(guī)范、輕盈飄逸、情懷浪漫的芭蕾舞劇。這種詩意更濃的表演風格歸功于女子腳尖技術的迅速改進?!袄寺爬俅碜鳌断膳分械奈璧竿钩隽四_尖功的技術,確立了垂直向上的動作規(guī)范,把芭蕾舞技推到一定高度,加上雙臂在臂紗的襯托下緩緩地流動,白色的紗裙在空中翩翩飛舞,成功地塑造了輕盈飄逸,超凡脫俗的仙女形象,極大地提高了女演員的技巧和表現(xiàn)力?!雹唠S即腳尖功技術被廣泛運用到其后的所有劇目中,長時間站立并在腳尖上行走、跑跳、旋轉成為芭蕾身體訓練的主要內容,腳尖功成為“女舞蹈家表演不可缺少的部分”⑧。
隨著劇目需求、觀眾需求,社會審美的變化,芭蕾身體訓練的重點也處于不斷發(fā)展中。19世紀的舞劇中,女演員的舞裙再次變短,成為由上身緊身胸衣與腰間的圓盤硬紗構成的僅蓋臀線的tutu裙,“形成了芭蕾女演員服裝‘趨短化的走勢,對其肢體線條和比例日益升級的苛求。”⑨彎曲的膝蓋、粗壯的大腿不被觀眾所接受,因此在視覺感官上要求更加科學、規(guī)范、有效的訓練體系。
(三)古典芭蕾——俄羅斯芭蕾舞劇創(chuàng)作巔峰
古典芭蕾是芭蕾發(fā)展史上的第三個時期,與前兩個時期相比,“古典芭蕾”的成就更突出了,“雙人舞”和“性格舞”的兩大模式歷經(jīng)數(shù)百年時間的考驗,如今依舊活躍在世界舞臺上,形成古典芭蕾的經(jīng)典程式。“古典芭蕾之父”佩蒂帕與俄國音樂大師柴可夫斯基共同創(chuàng)作了一批經(jīng)典的芭蕾舞劇,這些舞劇見證了19世紀以來芭蕾藝術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隨著芭蕾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芭蕾的身體訓練體系也逐漸完善起來,“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系列教學理論書籍相繼出版,例如阿迪斯的《戲劇舞蹈理論》、切凱蒂體系的《古典戲劇舞蹈理論與實踐》與《古典芭蕾中的allegro》,瓦崗諾娃的《古典芭蕾基礎》,書中對舞者的頭、手臂、上身、腿、腳、表情以及整體的舞姿等方面都做出了規(guī)范的整理,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趨于標準與規(guī)范的程式化的訓練模式。”⑩
(四)現(xiàn)代芭蕾——精神反叛,追求現(xiàn)實
20世紀后的俄國出現(xiàn)了一批不滿現(xiàn)狀、銳意革新的芭蕾舞蹈演員,他們受現(xiàn)代舞的影響,反叛傳統(tǒng)的古典芭蕾的內容與形式,摒棄固有模式,吸收現(xiàn)代舞的編舞方法與技巧,在傳統(tǒng)芭蕾舞劇形式上追求短小多變的作品規(guī)模,以適合現(xiàn)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在身體訓練上,他們在古典芭蕾訓練的基礎上結合現(xiàn)代舞的體態(tài)與技巧,爵士舞、舞廳舞等多種流行舞的元素以及雜技的動律、普拉提訓練法等各種動作元素來創(chuàng)作作品?!斑@些新時代的芭蕾作品打破了許多題材上的禁區(qū),為古典芭蕾的程式化語言補充了大量嶄新的動作元素,在動作設計上甚至采用二維造型、內扣腿腳的動作,向唯美的古典芭蕾開戰(zhàn)。”在現(xiàn)代芭蕾時期,舞者們不去追求古典芭蕾中唯美、仙化的意境,而是在表演中更加貼切現(xiàn)實生活,用更強烈的情感來表達自己。
五、結語
綜上所述,古典芭蕾訓練體系的方法與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芭蕾技術隨著社會的需求不斷發(fā)展革新,身體訓練作為服務于舞臺表演的輔助訓練,要時刻與社會需求貼近,與時俱進,同時還要保留發(fā)展過程中精華的部分,將其一直延續(xù)下去,為芭蕾藝術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注釋:
①呂藝生.舞蹈學導論.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版,105.
②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綱.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頁.
③同(2).
④同(1).
⑤孫婉婷.淺談古典芭蕾訓練中的五個核心元素,2012.
⑥孫婉婷.古典芭蕾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2012.
⑦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綱.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年版,第36頁.
⑧歐建平.外國舞蹈史及作品鑒賞,2008年版,第77頁.
⑨歐建平.外國舞蹈史及作品鑒賞,2008年版,第78頁.
⑩同(6).
參考文獻:
[1]孫婉婷.淺談古典芭蕾訓練中的五個核心要素[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2(04):17-20.
[2]孫婉婷.古典芭蕾訓練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J].藝術教育,2012(10):94-95.
[3]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綱[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4]歐建平.外國舞蹈史及作品鑒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呂藝生.舞蹈學導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