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姣
摘 要: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逐漸苛刻,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教學的要求日益提升。小學語文作為教會學生說話、寫作等表達能力的重要科目,在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中占據(jù)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小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途徑在于課堂教學,如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讓學生成為有競爭力的人才,是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重大難題。教師在教學中要轉變思維模式,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等進行一定的完善和創(chuàng)新,提高課堂教學的成效。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語文學科是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支柱,在我國的教育體系發(fā)展中存在較長的發(fā)展歷史。隨著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推行,人們對學科發(fā)展的綜合性、全面性越發(fā)重視,這一特性決定了教學中,不再是傳統(tǒng)的教師教授模式,而要轉換主體角色,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探索、鉆研,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程度,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由此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轉變思維模式,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等進行一定的完善和創(chuàng)新,提高課堂教學的成效。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如何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見解,以供探討。
一、轉變教學思想,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主導課堂,學生只是單純被動地接受知識,思維得不到拓展,更無法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標。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強調“雙主體”模式,要求教師與學生同時作為教學的平等主體參與到教學中。這便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從傳統(tǒng)的思想中轉變過來,加強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做到“雙主體”教學。
二、加強建設和諧的師生關系,構建良好的課堂氣氛
俗話說,“愛屋及烏”,小學生處在心理發(fā)育不成熟的階段,對是非的標準尚未形成一定的概念,對某個人從事的活動支持程度完全取決于他們對這個人的喜愛程度。對于教學活動而言,和諧的師生關系意味著,平等對話,放心交流,學生能通過與老師的交流而心情愉悅,并能有效克服生活、學習中的障礙。因而,首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放下架子,如在教學《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時,教師要用平和的語氣引導學生:“小朋友們,你們見過村莊嗎?”“村莊和我們現(xiàn)在的城市一樣嗎?”當學生回答“沒有見過”時,教師要有耐心地像說故事一樣向學生描述村莊的模樣。其次,要用“愛的力量”來感召學生,每一個小學生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們從小就生長在關愛中,作為教師,要用“愛的力量”來感召學生。如在學生遇到學習上或者生活上的挫折或困難時,教師要進行積極的輔導工作,傾聽學生的困惑,站在學生的角度,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而非斥責學生的不懂事,用“關愛”來取得學生的親睞和信任,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由此,才能讓學生對老師產生愛戴之情,才會在課堂上加以配合,才能構建良好的課堂氣氛。
三、加強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起來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將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從“要我學”的觀念轉變?yōu)椤拔乙獙W”的觀念則是教師的主要任務。新課改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程度,因而,教師要做好輔導、引導工作,讓學生主動起來。
首先。預習,預習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有效的預習能讓教學事半功倍,很多小學生尚年幼,不懂得主動預習,因而,需要教師進行積極地引導,包括為什么要預習,預習從哪些方面展開,預習的基本方法等。如在教學《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之前,讓學生進行資料搜集,搜集村莊的模樣、我國森林覆蓋狀況以及水土流失情況等,讓學生對基本情況有所了解;同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對課本中出現(xiàn)的生詞、生字進行查閱,形成基本的認知。其次,學習,學習是學生掌握知識的最主要環(huán)節(jié),因而需要教師加大輔導和引導的力度,幫助學生有效學習,包括對文章基本內容有深層次的把握,基本習得相關的生詞、生字,能從文章中有所領悟。
四、加強教學反饋,真實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反饋是教與學有效銜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為教師提供重要的信息,因而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的反饋方式和信息,做好教學工作。
教學中信息的反饋渠道有多方面,主要渠道包括師生交流及作業(yè)反饋。首先,師生之間的交流。由于學生是教師教學的主要受體,因而,學生對教學評價如何能直接反應教學的實際狀況,這就要求教師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在課間、課后,采取跟學生聊天的方式,對教學的狀況進行了解,確實掌握真實的情況,并做好教學反思工作。其次,學生的作業(yè)狀況,作業(yè)是最能直接反應學生掌握狀況的信息源,通過及時批改作業(yè),教師便能把握學生的具體掌握情況,對一些學生犯錯較多的知識點進行再講解,以梳理學生的知識誤區(qū)或盲區(qū)。
通過及時把握教學的反饋信息,并進行有效的教學調整,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查漏補缺,彌補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不足,加強教學的實效性。
總而言之,小學生處于成長的初級階段,可塑性較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緊跟素質教育的方向,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樹立“雙主體”教學的模式和思想;同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的發(fā)展規(guī)律,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課堂氣氛的和諧化;還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輔導作用,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也要加強反饋信息的捕捉,充分做好教學的后期工作,查漏補缺,有針對性地作出改正和完善,實現(xiàn)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