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國家價值之一在于傳播中華文化,而作為中國的英語學習者,中華文化更是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文化底色,不僅對我國學生學習英語呈現(xiàn)出內容優(yōu)勢,而且通過外語學習還可以從跨文化視角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認知與傳播中華文化也是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動機。中華文化在我國英語課堂一直是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程度存在著的。
晚期以來,湖湘大地一直是我國跨文化教育實踐的重鎮(zhèn)。我國首位駐西方公使郭嵩燾自參加組建湘軍就敢于睜眼看世界,主動了解西方文化,1876年更是建立中國駐英國使館,開洋務新篇,其《使西紀程》成為我國直面西方文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成為西學東漸的重要開篇之作,影響至今。2000年課程改革以來,湖南高中英語教育長期開展跨文化教育實踐,如前面周寧之老師等幾位老師所述,近些年更是成效斐然,值得總結凝練。本文基于此略作梳理,或可供更多老師參照借鑒。
自2001年以來,我國各學段英語課程標準更加明確地規(guī)定了中華文化的存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1](以下簡稱“2017年版課標”)再度明確了中華文化在英語課程中的基本地位,其對“文化意識”素養(yǎng)的界定指出:“文化意識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yōu)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xiàn)出的跨文化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取向。文化意識體現(xiàn)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價值取向。文化意識的培育有助于學生增強國家認同和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學會做人做事,成長為有文明素養(yǎng)和社會責任感的人?!辈⒚鞔_了文化意識總體目標:“獲得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強的良好品格,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p>
同時,2017年版課標在其“基本理念”第一條、第三條都明確了中華文化的地位。
第一條基本理念為“發(fā)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內容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應以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基礎為先,創(chuàng)新為上,注重在發(fā)展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中,幫助他們學習、理解和鑒賞中外優(yōu)秀文化,培育中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拓展國際視野,增進國際理解,逐步提升跨文化溝通能力、思辨能力、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基本理念第三條為“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著力提高學生學用能力”,內容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倡導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教師應設計具有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融語言、文化、思維為一體的活動,獲取、闡釋和評判語篇意義,表達個人觀點、意圖和情感態(tài)度,分析中外文化異同,發(fā)展多元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
2017年版課標所規(guī)定的英語課程的“總目標”,也明確指出文化意識的重要內涵,即: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也規(guī)定了“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由此可知,在英語課程中融入中華文化引導學生認知、理解、認同、傳播中華文化,建構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等,是英語課程的當然責任。我國英語課程必須充分彰顯中華文化的底色,方能真正實現(xiàn)英語課程對于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學生發(fā)展的價值。
基于理論研究和長期實踐,我們認為,我國英語課程融入中華文化的可能路徑基本如下。
2017年版課標規(guī)定了文化意識素養(yǎng)水平目標(見表1),我們從中外文化理解與傳播價值觀建構與品格教育對其進行了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對中華文化融入的目標要求。顯然,中華文化融入英語課程不只是知識層面、學習內容層面的融入,更應該是文化態(tài)度層面的融入如文化自信,也是價值觀念層面的融入,如文化價值等。
明確目標有助于我們在開展中華文化融入時基于目標進行設計。由此可知,我們不能只是設計文化知識傳播活動,更需要設計態(tài)度養(yǎng)成、價值建構活動,如我們需要讓學生知道端午節(jié)用英語怎么說,還需要融入端午節(jié)的愛國主義價值、屈原關注民眾疾苦的態(tài)度這些內容的跨文化形態(tài),以及全世界各種龍舟活動及其態(tài)度、價值的相同與不同。
我們認為,我國英語課堂融入中華文化的方法可以分為兩大類:預設融入、隨機融入。預設融入就是通過教學預設而融入,首先分析學習內容中可以融入中華文化的可能,以及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發(fā)現(xiàn)融入的可能形式,然后設計中華文化融入的教學過程與活動,并在教學中開展預設活動,最后評估中華文化融入成效,再進行新的融入環(huán)節(jié)。英語課堂尚需基于課堂生成而及時融入中華文化,以圖1顯示為:
表1《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文化意識素養(yǎng)目標
圖1 我國英語課堂融入中華文化的基本方法
這一基本方法告訴我們,我們既要通過顯性的設計,開展中華文化融入英語課堂的活動,更要長期堅持抓住課堂生成的時機,有效地在英語課堂融入中華文化。
根據我國目前的跨文化教育實踐經驗,參考借鑒英美多元文化教育的四種課程模式與教學方法,我們認為,在英語課堂融入中華文化,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采取以下方法,或根據需要選擇一種方法,或多種方法綜合使用。[2]
高中英語課程強調基于單元主題的整合學習,教材本身有一定的中華文化單元。我們可以將中華文化融合到單元主題之中,把知識目標、態(tài)度目標、能力目標等全部系統(tǒng)地融入英語教學之中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語言中全面地認知、理解、傳播中華文化。
這一方法就是編寫以文化為課文的語言材料,采取文化會話、文化合作、文化表演、文化交流等方式進行外語課堂教學。
這一方法要求在教材和教學方法中適當地將跨文化知識融合到課文與教學中去。由于語言知識與能力教學有著自身的規(guī)律(比如我們需要先學名詞單數形式,再學習名詞復數形式等),這往往難以兼顧同時全面地體現(xiàn)中外文化知識、態(tài)度、能力目標。
因此,運用融合法的時候,可以與其他方法結合使用,如用附加方式全面地呈現(xiàn)不同的文化,用融合方式將跨文化態(tài)度的教育目標融合到課文中去,將跨文化能力與運用外語的能力結合起來,或者開展實踐體驗活動。
增加法就是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系統(tǒng)地增加補充一些中華文化內容,作為課堂教學與教材的組成部分或附加部分,尤其是當教材內容不足以幫助我們開展中華文化理解能力發(fā)展活動時,我們可以使用這一方法。
我們還在教學中給學生舉辦中華文化專題講座,組織參觀中華文化展覽等,組織有關討論,或者組織欣賞中華文化的表演活動等。這樣通過增加的中華文化知識,讓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中華文化基礎知識。附加的中華文化知識可以附加在英語教材之中,也可以單獨開設中外文化選修課。
對于一些有疑惑的中華文化現(xiàn)象、問題,甚至有歧見與沖突的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現(xiàn)象、問題,尤其是一些熱點問題,可以采用討論的方式,厘清相關文化知識,促進中外文化理解。這一討論可以是教師與學生作為不同文化表現(xiàn)者的互動討論,可以是學生之間的討論,也可以是借助于其他人士參與的討論,如家長、專家等,使學生在與教師的中外文化互動中感知外來文化。通過討論某一文化現(xiàn)象(不一定是外來文化的),使學生在探討中感知到自己與教師的不同,然后形成自我判斷,可以采取的方法有文化疑惑解析、文化沖突化解、文化專題研究等。
厘清互動討論特別適合中華文化融入的相關文化態(tài)度的養(yǎng)成、文化價值的建構。通過開放式的、平等性的、交流式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自覺地形成開放、平等、尊重(不歧視)、寬容、客觀(無偏見)、謹慎的跨文化態(tài)度。因此,在互動討論中,教師也應特別注意以開放、平等、尊重(不歧視)、寬容、客觀(無偏見)、謹慎的態(tài)度組織討論,只有將這些跨文化態(tài)度滲透到整個教學活動中,才能真正有助于學生形成相應的中外文化理解所需的態(tài)度。
當然,厘清互動討論應該只給材料,而不直接給觀點。教師引導學生對材料進行廣泛、深層的討論,引導他們形成合理的中華文化相關態(tài)度與價值。
傳播實踐法就是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直接參與中華文化傳播的實踐,在親身參與的中華文化傳播實踐中從跨文化視角深化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態(tài)度,形成中華文化傳播能力。
實踐法就是引導學生對中華文化傳播實踐進行分析,特別是對中華文化傳播的一些熱點(如新聞事件)、難點(如歷史問題)進行專項的分析,通過分析引導學生形成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的認知、比較、參照、取舍、傳播的能力。
為了充分利用與外國人直接交往形成的跨文化教育的有效性,在學生與外國人直接交往之前,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知識、意識、能力準備。同時,在與外國人直接接觸之后,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專題討論,讓學生總結他們獲得的跨文化知識,形成或強化跨文化態(tài)度與能力。
與外國人的直接交往,可以采取面對面交往的形式,也可以采取更便捷的網絡交往形式。在與外國人交往時,可以專門與有一定跨文化交往經歷的外國人(比如曾經訪問過中國, 或者在其他國家生活過的外國人)進行交往,以提高教學效率。也可以采取與學生同齡的外國學生交往的形式,因為學生通常更容易與同齡人交往,不過,同齡外國人也存在缺乏權威性的問題,因此,與同齡的外國人交往時可以適當安排外國教師在場(或者在線),以在必要的時候給予一定的權威性支持。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以上方法都是具體方法,在具體教學中,需要將所需方法整合到學習之中,亦即:無論采取哪種具體方法,都應是基于整合學習路徑的方法。
《專題》欄目征集學科選題
《專題》欄目是《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的重點和特色欄目,執(zhí)行“欄目主持人”制度。本刊近期呈現(xiàn)的《“功能寫作”與“讀者精神”涵育》《以思辨閱讀提升文言文教學的品質》《“智慧課堂”:突破英語寫作教學困境》《“文化意識”培養(yǎng)目標下的英語課堂建構》《初中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提質增效的研究》《知識結構視角下的單元整體教學》等選題,是對新課標實施以來,廣大教師特別關注的學科熱點和難點問題的深度思考,獲得廣泛好評。
如果您想擔任2019年《專題》欄目主持人,需進行學科選題的申報。征集選題要求如下:
1.選題必須是圍繞來自教學一線的、具有學科特色的熱點難點的問題,具有前瞻性、創(chuàng)新性和可操作性。
2.《專題》欄目主持人提交較詳細選題方案,包含:(1)選題名稱;(2)選擇此話題的原因;(3)國內同話題研究的現(xiàn)狀;(4)研究此話題的角度、難點及突破點;(5)擬約作者名單。
3.主持人以組稿為主,可自撰稿1篇,約請專家學者、一線教師等作者,從調查、思考、策略等多層面進行分析研討,形成5篇左右的一組文章。主持人約請的作者在地域上和身份上要有一定的廣泛性和代表性。
請將選題申報報告于3月15日前以電子稿形式發(fā)至:jsjyzxjx@163.com郵件主題注明:2019選題策劃方案+**(學?;騿挝唬?**(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