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巍
急性腦梗死患者存在嚴重的腦組織損傷, 且患者由于出血出現(xiàn)腦組織壓迫、顱壓升高等, 導致患者的腦組織持續(xù)受損, 嚴重時導致患者出現(xiàn)生命危險[1]。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癥狀明確, 因此多數(shù)患者能夠在入院后立即得到搶救, 溶栓是治療急性腦梗死的主要方法, 通過溶栓治療能夠明確改善患者腦血管循環(huán)功能, 促進血栓的溶解和吸收, 減少患者的持續(xù)性出血, 迅速挽救患者的腦組織。但溶栓藥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凝血功能, 患者易出現(xiàn)癥狀性出血, 對患者轉歸與預后產生影響[2]。本文對所選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資料開展對比研究, 分析阿替普酶溶栓后抗凝治療對患者的治療效果, 與未接受抗凝治療的患者進行對比。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2017 年1 月~2018 年5 月收治的154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 患者均符合全國腦血管病會議通過的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 并排除存在溶栓治療禁忌證患者,排除無法配合治療或未簽署同意書參與實驗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77 例。研究組男37 例, 女40 例;年齡51~81 歲, 平均年齡(69.16±11.84)歲;病程1~7 h, 平均病程(4.26±2.74)h;發(fā)病位置:基底部腦梗死23 例, 腦干梗死21 例, 小腦梗死33 例。對照組男38 例, 女39 例;年齡52~82 歲, 平均年齡(70.15±11.85)歲;病程2~8 h, 平均病程(4.61±3.39)h;發(fā)病位置:基底部腦梗死24 例, 腦干梗死23 例, 小腦梗死30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發(fā)病位置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入院后, 均開展補液、穩(wěn)定生命體征、溶栓治療, 溶栓治療藥物選擇注射用阿替普酶, 使用劑量為0.6 mg/kg, 將總劑量的10%使用靜脈推注方式給藥, 其余90%使用靜脈泵注方式給藥, 泵注時間保持在≤1 h。對照組溶栓后未開展抗凝治療, 僅在溶栓用藥后1 d 給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口服治療。研究組溶栓后開展抗凝治療, 藥物選擇肝素鈉, 使用靜脈泵注方式給藥, 劑量根據(jù)患者用藥需求靈活選擇, 保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 超出基線值;治療3 d 后改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口服治療, 用法用量與對照組相同。
①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基本痊愈:患者腦梗死有效清除, 能夠自理生活,康復出院;顯著進步:患者癥狀明顯好轉;無變化:患者腦梗死得到控制, 但癥狀變化不明顯:惡化: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傆行?(基本痊愈+顯著進步)/總例數(shù)×100%。②對比兩組治療后NIHSS、mRS 評分。根據(jù)NIHSS 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 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根據(jù)mRS 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 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越差。③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包括皮膚出血、牙齦出血、尿道出血、過敏。④對比兩組死亡情況。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基本痊愈40 例、顯著進步35 例、無變化1 例、惡化1 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7.40%(75/77);對照組基本痊愈30 例、顯著進步37 例、無變化7 例、惡化3 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87.01%(67/77)。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治療后NIHSS 評分(8.07±2.22)分、mRS 評分(2.01±0.51)分均低于對照組的(10.44±4.07)、(3.44±1.25)分,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49%(5/77), 低于對照組的10.39%(8/77), 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死亡率為1.29%(1/77), 低于對照組的3.90%(3/77), 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治療關鍵集中在恢復患者梗死腦組織血液供應, 促進患者受損腦組織恢復供血, 保證缺血半暗帶能夠得到盡可能的救治, 促進患者預后改善, 同時還要避免患者的腦梗死組織再閉塞, 避免患者病情復發(fā)。國外于上個世紀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療進行臨床實驗研究, 觀察對患者開展溶栓治療, 能夠明確降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死亡率與致殘率, 促進患者預后效果的改善[3]。尤其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早期溶栓治療, 其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對改善患者預后作用明確。但對患者開展治療后發(fā)現(xiàn), 患者接受溶栓治療后, 其凝血功能受到一定影響, 造成微循環(huán)障礙, 在凝血功能障礙影響下, 患者的局部灌注出現(xiàn)減少、延遲癥狀,盡管通過溶栓方法使得血管閉塞得到有效再通, 但患者出現(xiàn)血管再閉塞的癥狀發(fā)病率較高[4,5]。臨床為提高患者血管再通效果, 在溶栓治療的基礎上為患者開展抗凝治療, 促進患者血管再通效果的穩(wěn)定[6-8]。
綜上所述, 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療效果顯著, 溶栓后開展抗凝治療, 鞏固了患者的血管再通效果,促進了病情改善, 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