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鐘媚
(桂林市人民醫(yī)院血透室,廣西 桂林 541000)
尿激酶是一種抗纖溶酶制劑,與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一起構成人體內兩種纖溶酶原激活物,直接作用于內源性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催化裂解纖溶酶原成纖溶酶,不僅能降解纖維蛋白凝塊,也能降解血液循環(huán)中的多種凝血因子,從而發(fā)揮溶栓作用。關于尿激酶臨床治療血栓已有相關文獻論述其臨床效果、或與其他藥品比對,研究尿激酶溶栓治療方法的優(yōu)勢,本文做簡要綜述。
關于血透中心靜脈導管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護理方面的研究。吳愛群[1]選擇80例血液透析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給予中心靜脈導管溶栓治療,回顧分析患者臨床護理資料及感染、血透血流量、并發(fā)癥等發(fā)生情況。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靜脈導管留置3~6個月,其中8例發(fā)生導管血栓,作者分析,血栓形成原因包括:早期纖維鞘形成2例、導管彎曲3例、導管壓迫1例、導管位置不良2例。6例經(jīng)尿激酶溶栓治療成功,溶栓成功率為75.00%,2例溶栓治療失敗后拔出中心靜脈導管。4例發(fā)生感染,發(fā)生率為5.00%。
關于尿激酶微泵泵入治療效果的研究。趙子強等[2]觀察微泵泵入尿激酶治療長期血透導管堵塞再通的療效,對12例次長期血透導管栓塞的患者進行研究。使用尿激酶1萬U加30 mL生理鹽水以5 mL/h的速度微泵泵入長期血透導管維持,持續(xù)6 h,觀察再通效果。結果顯示,12例患者在治療6 h后導管恢復通暢,溶栓復通成功率高,達到100%。而且,治療結果更令人振奮的是,12例患者,全部沒有發(fā)生任何并發(fā)癥。結論是,外周靜脈置入長期血透導管栓塞后,可以采用微泵泵入尿激酶溶栓通管法,治療后,導管仍可獲得再通,對于患者而言,延長了導管使用時間,減輕了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
顧雪蓮等[3]探討應用尿激酶對長期置管并發(fā)血栓的血液透析患者進行溶栓治療的效果。具體方法如下,選擇昆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行血液透析長期置管并發(fā)血栓的29例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30 min、滴管、封管治療,觀察治療效果。結果:29例患者中有26例效果明顯,可以保持充足的血流量。結論是,使用尿激酶進行溶栓治療后,能保持充足的血流量,達到透析效果,延長導管壽命,提高生活質量。
殷雪平[4]撰文探討應用不同劑量尿激酶泵入治療長期血液透析導管功能不良的治療效果。方法選擇長期血液透析導管功能不良者40例,隨機進入不同劑量尿激酶組,10萬組、25萬組,使用微量泵泵入治療導管功能不良。結果顯示,尿激酶25萬組,20例置管患者使用微量泵泵入尿激酶溶檢,平均1.45次成功,尿激酶10萬組20例置管患者使用微量泵泵入尿激酶溶檢,平均2.05次成功。兩組患者治療后凝血指標比較無顯著差異。結論是,采用尿激酶泵入劑量為25萬對血液透析患者長期血液透析導管功能不良者成功率高,且不增加出血風險,值得推廣應用。
戴杏娟等[5]撰文分析微泵推注速度與溶栓效果的關系。研究者將18例長期血透導管功能不良的維持性血透患者隨機分為A、B、C 3組,每組6例,均給予每周3次的常規(guī)血液透析治療,4周為1個療程。在患者透析前一日,予以生理鹽水40 mL含尿激酶10萬U血透導管內,微泵持續(xù)推注溶栓。三組推注速度不同。其中,A組采用快速推注方法,速度為80 mL/h;B組用中速推注,速度為20 mL/h;C組用慢速推注,速度為10 mL/h。結果顯示:尿激酶溶栓效果與推注速度密切相關,中、慢速推注組(持續(xù)2~4 h)的導管再通率、透析血流量明顯優(yōu)于快速組(持續(xù)0.5 h)。因此戴杏娟等認為,如果尿激酶中慢速推注,局部血栓可以受到導管內高濃度藥物長時間持續(xù)作用,因此,纖維蛋白凝塊徹底水解,血栓溶化,導管再通;而快速推注,則會使藥物短時間內迅速進入全身血液循環(huán),對局部管腔內血栓作用時間短,達不到徹底溶栓的目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在透析間期,采用微泵,中慢速給雙腔導管內持續(xù)推注尿激酶,持續(xù)2~4 h,不良反應少,導管再通率高,溶栓效果明顯。
陳益峰等[6]探討3種不同溶栓方式在帶滌綸套的血透長期導管使用中的臨床價值,研究選擇帶滌綸套的血透長期導管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患者60例,將其隨機分為三組各20例:A組常規(guī)肝素生理鹽水(5000 IU/mL)封管,B組定期尿激酶聯(lián)合肝素封管,C組采用尿激酶50萬單位+生理鹽水100mL通過輸液泵分別輸入導管的動脈及靜脈端,連用5 d為1個療程,每月1個療程。觀察三組血液透析12周、24周導管血流量、通暢率、透析充分性(Kt/v)、抽吸不暢例次、動靜脈反接例次、更換導管率以及并發(fā)癥和凝血指標的變化。結果: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平均血流量、Kt/v值均明顯增加,抽吸不暢例次明顯減少(P<0.05),而C組平均血流量、24周導管通暢率以及Kt/v增加更顯著,而抽吸不暢例次、動靜脈反接例次以及導管相關感染顯著降低(P<0.05),三組患者出血、消化道反應、頭痛等并發(fā)癥以及治療前后凝血功能的變化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定期尿激酶輸液泵輸注溶栓安全有效,并發(fā)癥少,既可溶解血栓,又可降低導管相關感染的發(fā)生率。
吳愛群[1]認為,中心靜脈導管是血液透析中的一條血管通路,導管位置不良及導管彎曲或壓迫、早期纖維鞘形成均可導致血栓形成,加強臨床觀察與護理可有效預防血栓形成及導管感染,確保血透中血流量。為保證血液透析過程的順利進行,減少血栓形成,預防其他并發(fā)癥發(fā)生,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中心靜脈導管時,護理人員要及時關注,監(jiān)控血栓形成情況,而且刻不容緩地開啟溶栓治療,必須措施科學嚴謹,及時有效。
趙子強等[2]提示,為防止栓子脫落的危險,在應用微泵泵入尿激酶溶栓治療時,泵入速度至關重要,速度要慢。泵入速度慢,尿激酶才能充分發(fā)揮溶栓作用,否則有栓子脫落等情況發(fā)生。除了泵入速度需慢速進行,他還主張,采用微泵泵入尿激酶溶栓通管法,應用尿激酶劑量應少,可以5 mL/h微泵泵入維持,長時間維持著,加上泵入速度慢,栓子脫落可能性很低或無,出血的發(fā)生也少之又少。
在臨床中使用尿激酶進行溶栓治療時,護理人員必須時刻注意患者有無并發(fā)癥出現(xiàn),有否出血等。顧雪蓮等[3]在文章中說明,對病例的選擇應較為謹慎。而且,在溶栓治療的同時,必須對患者全面進行血壓、凝血功能及肝腎功能的監(jiān)測,防止患者出現(xiàn)異常。
陳益峰等[6-8]認為,導管相關菌血癥及敗血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導管內血栓和纖維鞘形成,為細菌及各類微生物的定植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因此,必須積極防治,對患者療效至關重要。
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醫(yī)療實踐的進步,關于尿激酶相關研究會層出不窮,期待能更好幫助患者解除痛楚,達到治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