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鵬 戴永松
(1.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南昌 330025;2.江西省天佑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婺源 333200)
路基滑坡是高速公路常見病害,而穿越丘陵區(qū),由于地質勘探覆蓋不足,軟基地質情況隱蔽,受雨水下滲,填土自重加大等,路堤填筑易形成不均勻沉降和開裂造成滑坡,本文以江西省某在建高速公路K14+340~K14+460高填軟基為例,對軟基填方路堤穩(wěn)定性、應力應變特性進行了計算分析,就施工中出現(xiàn)滑坡病害及處理案例進行介紹。
江西省某在建高速公路K14+340~K14+460為高填軟基路基,設計邊坡坡率為:第一級1∶1.5,無平臺,第2級 1∶1.75,平臺 2.0m,第三級 1∶2.0。施工單位按原設計,地基采用換填80cm合格土。經(jīng)過高性能壓路機增強補壓+土工格柵,該邊坡分層填筑到二級平臺,約11m高位置時,地基產(chǎn)生滑移,邊坡變形,滑移面積大約4688m2,寬約65.76m,長度約98.5m,局部整體下沉1~3.2m,邊坡上部及兩側有明顯的滑移周界裂縫,路基邊坡坡腳出現(xiàn)數(shù)量不等的推移裂縫,呈放射狀,距邊坡前緣18m處出現(xiàn)明顯隆起,隆起高度約0.5m。
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調查,對滑移范圍補充了地質鉆探,共布設了9個孔,間距約20m左右,鉆孔深度24m~30m不等,探明了該區(qū)域地質情況。
①塑粉質粘土,灰黃色,可塑狀,韌性中等,干強度中等,稍有光澤,3.9~7.5m。
②淤泥質土,灰褐-灰黑色,軟塑狀,韌性中等,干強度中等,稍有光澤,2.9~6.3m。
③可塑粉質粘土,灰黃色,可塑狀,韌性中等,干強度中等,稍有光澤,無振搖反應,2.0~6.6m。
④硬塑粘土灰黃色,硬塑狀,韌性中等,干強度中等,稍有光澤,無振搖反應,厚度較厚,鉆孔未揭穿。
根據(jù)補充勘察主滑剖面2-2剖面建立地質模型。模型最上一層是路堤填土,其中路堤邊坡按照變形破壞前的設計坡率進行模型構建。填筑邊坡高度最高 12m,頂部平整。路堤填土下依次為粉質粘土層、淤泥質粉質粘土層、深部粉質粘土層。各層界限根據(jù)鉆孔揭示的地質剖面構建。模型如下圖1所示。
圖1 計算模型
土層物理力學參數(shù)見表1。
3.3.1 正常情況
表1 土層物理力學參數(shù)表
當處于正常情況下,按照土層物理力學參數(shù)表中正常情況參數(shù)進行深部滑動穩(wěn)定性計算,計算結果K=1.107,如圖2所示。
圖2 正常情況計算結果
3.3.2 反復剪情況
由于上層粉質粘土層與淤泥質粉質粘土層存在較大的觸變性,當路堤填筑后,圖層受壓縮變形擾動,強度降低。采用反復剪參數(shù)進行計算,在控制滑動圓弧入口和剪出口與實測位置相同時(與實際位置基本相同),計算結果安全系數(shù)K=0.997,如圖3所示。
采用反復剪參數(shù),當不限定滑動圓弧剪入剪出口位置時,計算結果 K=0.881。此時,滑動面為類似圓弧滑動面,為復核滑動面。圓弧剪入位置相比實際裂縫更靠近邊坡坡面,剪出位置與實際情況基本相近。詳見圖4。
圖3 反復剪位置基本相同計算結果
圖4 反復剪位置基本相近計算結果
通過上述計算分析可以看出:①滑動面均穿過淤泥質粉質粘土層,為深部滑動,與坡腳隆起實際情況相一致。②由計算反推可得出結論:粘土層與淤泥質粘土層的力學參數(shù)基本反映了該層土在極限狀態(tài)下的力學強度。③填高12m已經(jīng)不穩(wěn)定,填高22.8m更不穩(wěn)定。若不經(jīng)過軟基處理直接進行路基填筑,將造成路堤不均勻沉降及失穩(wěn)。
提高填方軟基路堤穩(wěn)定性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慮:①改善原始邊坡覆蓋層土體力學特征。②對邊坡進行反壓,設置支擋結構。③合理設置地表地下防排水系統(tǒng)?;谏鲜隹紤]該段軟基路堤采用了水泥攪拌樁、支擋樁、碎石墊層、土工格柵、反壓護道、砼預制字骨架護坡、排水溝、急流槽等綜合處治措施。具體見下圖5。
圖5 處治設計橫斷面圖
(1)在進行水泥攪拌樁施工前,需對已填筑的路堤開挖,保留1m填筑土作為水泥攪拌樁施工平臺。水泥攪拌樁處理面積共約為7598m2。右幅路基樁徑為 0.5m,間距1.3m,呈三角形布設,樁長14m,處理面積 5537m2;左幅路基樁徑為0.5m,間距1.5m,呈三角形布設,樁長11m,處理面積 2061m2。
(2)在實測裂縫周界范圍內(nèi)邊坡二級平臺處布設一排圓形支擋樁,布設樁號范圍K14+359~K14+460,直線型布設,樁長24m,樁徑1.2m。樁間設置系梁,總計43根,樁號K14+359~K14+380段支擋樁間距3m,1-7號支擋樁,計7根;樁號 K14+380~K14+430段支擋樁間距2m,8-33號支擋樁,計26根;樁號 K14+430~K14+460段支擋樁間距3m,34~43號支擋樁,計 10根。
(3)1m原狀土頂部設置了0.5m碎石墊層,可引導上部地下水順利排出,避免下滲,破壞地基持力層力學性能;并加設土工格柵,將垂直載荷分散,對路基進行補強。
(4)樁后設置反壓護道寬度8m,采用1∶2.0坡度放坡及設置排水溝、急流槽。
經(jīng)水泥攪拌樁+支擋樁軟基處理后計算,軟土進行復合地基處理后,處理部分的地基土復合強度有所增加。按照內(nèi)摩擦角與粘聚力均有所提高,提高程 度按照類似復合地基壓縮模量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Esp=mEp+(1-m)Es。按照樁徑0.5m,間距1.4m,三角形布設,置換率0.1036進行計算,采用加固后的力學計算參數(shù)表如表2:
表2 復核地基土層物理力學參數(shù)表
并按照路堤全部填筑完成模型進行滑動穩(wěn)定性計算,計算結果K=1.026,處于基本穩(wěn)定狀態(tài)。沿滑面計算坡腳處下滑力約為770.48kN。二級平臺處設置支擋樁一排支擋樁,間距 2~3m,樁間設置橫梁,直線型布設。攪拌樁加固后路基二級平臺處設置支擋樁,樁長24m,安全系數(shù)計算結果為K=1.216。由以上計算分析,通過軟基處理后,路堤整體穩(wěn)定性安全系數(shù)大于 1.1,滿足公路路堤在采用快剪條件下的穩(wěn)定性要求。水泥攪拌樁施工完成后,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單位,由施工、監(jiān)理、建設單位共同隨機選取了9個點進行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 (慢速維持荷載法),實測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均不小于150kPa,滿足設計要求。整個路基成型后經(jīng)過6個月沉降觀測,結果表明該段軟基工后沉降3.2cm符合設計控制在4cm以內(nèi)的要求,滿足工程建設要求。
工程施工中的高填軟基路基,存在滑移,路堤形成不均勻沉降和開裂,影響路堤整體穩(wěn)定性。本文對軟基路基進行了穩(wěn)定性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治理措施,形成以下結論:
(1)在天然軟基陡坡上簡單處理填筑路堤將會導致路堤失穩(wěn),產(chǎn)生層底橫向滑移,導致上部路基開裂,邊坡局部變形。
(2)針對填方邊坡上述特點,提出了采用水泥攪拌樁、支擋樁、碎石墊層、反壓護道等綜合處治措施,能有效提高軟基路基整體穩(wěn)定性,使路基的整體穩(wěn)定及沉降滿足工程建設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