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音樂心理學》出版三十周年記

2019-01-09 20:35:05陳蔓琳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2019年4期
關鍵詞:音樂學著作心理學

陳蔓琳

羅小平、黃虹著《音樂心理學》出版至今正好三十周年,作為一本邏輯性、科學性、指導性、可讀性、趣味性兼具的普通高等院校音樂心理學專用教材,對音樂專業(yè)本科教學具有普適性。著作行文生動活潑,深入淺出,既有學術教材知識點的系統(tǒng)介紹與討論,各章節(jié)又堪稱一篇篇案例豐富、精彩連連的文章,引人入勝。專著在音樂創(chuàng)作心理、表演心理等章節(jié),將作曲家、表演者作為主體,使之與作為客體的音樂之間展開心理能量的對話、交流和分析,展現(xiàn)了著作的文藝性。因此,《音樂心理學》既是一本建構(gòu)科學且嚴謹?shù)囊魳沸睦韺W基礎理論與研究體系的教科書,又是一部通俗有趣的文藝心理學讀本。

一、著作概述

1989年,陸一帆教授主編《文藝心理學叢書》,邀請羅小平教授、黃虹教授參與編寫其中一本音樂與心理學相關的教材。當時,中國“改革開放”剛剛開始,羅小平、黃虹兩位學者迅速捕捉到一個重要的信息:音樂心理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不可或缺的音樂學基礎學科,它應從一個高度俯瞰的角度,明確音樂心理學的概念、學科性質(zhì)、研究對象、主要研究方法、歸納預示音樂心理學研究領域和范疇,于是由這兩位教授編寫的專著《音樂心理學》應運而生。作者兼容并包,懷著對業(yè)界同仁的尊重與對讀者的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接納、吸收海內(nèi)外心理學、音樂心理學理論并積極進行本土化研究,《音樂心理學》廣泛地吸取了西方格式塔心理學派同構(gòu)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阿德勒的補償說、馬斯洛人本心理學派的自我實現(xiàn)理論、皮亞杰認知心理學同化、調(diào)節(jié)的觀點。同時關注中國古代的音樂心理思想,聯(lián)系音樂實踐中的心理現(xiàn)象,從而發(fā)現(xiàn)、總結(jié)出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1)羅小平:《西方心理學的兩次廣泛傳播與中國音樂心理學的構(gòu)建》,《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第21頁。2008年,兩位教授經(jīng)過長期的教學實踐與檢驗,積極對著作進行修訂,與時俱進的《音樂心理學》(第二版)出版發(fā)行,并受到讀者的一致好評。

根據(jù)《音樂心理學》這本著作的內(nèi)容,下文從學術價值、社會價值、歷史價值的角度討論與分析著作對音樂心理學學科構(gòu)建的重要作用。

二、《音樂心理學》的學術價值

(一)學科建構(gòu)、提綱挈領

《音樂心理學》(第二版)由導論、中國古代音樂心理學思想、西方音樂心理學發(fā)展概述、中國現(xiàn)當代音樂心理學發(fā)展概況、音樂審美心理結(jié)構(gòu)、音樂效應——人的價值的全面實現(xiàn)、音樂創(chuàng)作心理、音樂表演心理、音樂欣賞心理、音樂能力、音樂社會心理學與音樂家個性研究共十章構(gòu)成。從章節(jié)的內(nèi)容分析,著作學科構(gòu)建—史學發(fā)展脈絡—音樂心理結(jié)構(gòu)與構(gòu)建—音樂主體的心理學—音樂能力與音樂家個性角度進行章節(jié)布局,邏輯清晰,幫助讀者了解這門科學的誕生、應用和發(fā)展;梳理國內(nèi)外音樂心理學的歷史研究、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水平,厘清本學科與音樂學各學科之間的關系,建構(gòu)本學科各研究領域等方面理論,預示研究發(fā)展的方向;由內(nèi)向外,幫助讀者以主體角度體驗音樂行為的心理過程,詳盡分析體驗作為主體的音樂家心理功能;幫助讀者了解音樂心理學在實證研究方法方面的最前沿的信息與技術以及這些實證方法對其他學科的輻射作用。

作者在著中寫到:此書對音樂審美心理結(jié)構(gòu)、音樂心理功能,音樂創(chuàng)作、表演、欣賞心理規(guī)律,對音樂才能形成與發(fā)展,音樂家個性與創(chuàng)造等進行較全面和系統(tǒng)的論述。作者既廣泛吸取中外音樂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又有自己的研究心得,在該領域研究中具有開拓性與開創(chuàng)性。(2)羅小平:《西方心理學的兩次廣泛傳播與中國音樂心理學的構(gòu)建》,《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第20—21頁。筆者認為,《音樂心理學》這本著作無論是在學科建設還是在音樂心理科學研究方面都起著開拓創(chuàng)新、提綱挈領的貢獻。音樂名家王寧一先生在1997年《當代中國音樂(1949—1989)》第二十章“音樂美學”中認為:

一九八九年,羅小平、黃虹合著的《音樂心理學》(三環(huán)出版社)問世,這是1949年之后中國第一部全面而系統(tǒng)地論述音樂心理規(guī)律的專著,該書吸取了古今中外音樂心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對音樂審美心理結(jié)構(gòu)、音樂心理功能、音樂創(chuàng)作、表演、欣賞、音樂才能、音樂家的個性等作了全面的論述。這一切都說明從音樂美學切入的音樂心理學,正朝著獨立學科的方向發(fā)展,反過來必將促進音樂美學研究水平的提高。(3)王寧一:《音樂美學》,載李煥之主編:《當代中國音樂》,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7年,第464頁。

《文藝心理學大辭典》中,現(xiàn)任中國音樂心理學學會會長周世斌撰寫的音樂心理學詞條中提到“在中國20世紀80年代以后,音樂界對音樂心理學的研究取得不少新的成果,張前的《音樂欣賞心理分析》(1980)、羅小平和黃虹合著的《音樂心理學》可視為代表性著作?!?4)魯樞元、童慶炳、程克夷、張皓主編:《文藝心理學大辭典》,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94頁。辭典中第七編,中國文藝心理學史還有由沈光明撰寫的介紹這本著作的詞條。學者謝嘉幸在《中國音樂年鑒(1990)》,“音樂心理學”部分提到“專著的出現(xiàn)是一學科開始成形的重要標志之一,目前這一學科領域已有羅小平、黃虹的《音樂心理學》一書問世?!?5)謝嘉幸:《中國音樂年鑒1990》,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149頁。

以上幾位專家學者的評價足以說明,全國范圍內(nèi)作為音樂心理學研究的先鋒隊伍,羅小平、黃虹教授在該領域研究中具有開拓性和創(chuàng)新性,《音樂心理學》滲透著作者對學科發(fā)展的系統(tǒng)思考與付出。

(二)史學梳理,寓論于述

1989年《音樂心理學》(第一版)緒論第二節(jié)“中國音樂心理學思想概述”已經(jīng)對古代思想家、文藝理論家在音樂論著中涉及音樂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聽覺心理學與音樂欣賞心理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的材料進行介紹與評述,而在第二版修訂過程中,作者在第一章《中國古代音樂心理學思想》,以時間為序,梳理從先秦至明清各歷史階段音樂心理學思想,對中國古代文論、樂論、唱論等文獻,從音樂史學、心理學的角度發(fā)現(xiàn)、挖掘,對我國古代音樂心理理論進行歸納。(6)蔣聰對該著第一版與第二版在章節(jié)變化與增補方面給予非常詳盡的分析。參見蔣聰:《心理空間的諳歷體驗——讀羅小平、黃虹的新版〈音樂心理學〉》,《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第170—172頁。以諸家音樂心理學思想、觀點、言論為據(jù),對中國古代音樂心理觀點提煉、評述、總結(jié)。行文語言整潔簡練,融論于文。例如原文中在歸納先秦時期音樂教育心理時,敘述部分:

《尚書》之《堯典》篇:“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p>

而后面作者加以述論:

這是我國古代音樂教育心理學思想的萌芽。它既指出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樂官和貴族子弟,也點出了音樂教育的方式——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的形態(tài)與情態(tài),還指出了以音樂作用于主體心理結(jié)構(gòu)的審美教育,使他們形成符合社會需求的情志與人格,而最終達到“神人已和”的總體目標??伤闶茄院喴赓W的教育綱要。(7)羅小平、黃虹主編:《音樂心理學》(第二版),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年,第58頁。

類似的客觀歸納述評和觀點提煉,全書各章節(jié)中處處都可以找到,“中國音樂心理學思想概述”一章,亦對從先秦至明清音樂心理思想研究成果進行了評介。(8)羅小平:《西方心理學的兩次廣泛傳播與中國音樂心理學的構(gòu)建》,《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第22頁。

(三)方法論導向與學理建構(gòu)

《音樂心理學》明確地指出它是可以用科學實證的心理學研究方法解決音樂學一直以來思辨研究的困局,在國內(nèi)應該給予介紹和推廣。

本書在方法論方面的導向是明確的。本書構(gòu)建的音樂心理學方法體系參照了心理學專家莫雷對心理學研究方法重構(gòu)后的兩個層次的心理學方法體系。(9)莫雷認為:重構(gòu)后的新體系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心理學研究設計方法’,也就是完成整個心理學研究的方法;第二層次是‘變量數(shù)據(jù)的獲得方法’,是涉及研究的某個環(huán)節(jié)的方法”。參見羅小平、黃虹主編:《音樂心理學》(第二版),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年,第10—11頁。從而明確,音樂心理學研究方法必須把思辨的研究方法、質(zhì)的研究方法和實證的研究方法加以區(qū)分,并率先提出音樂心理學研究方法體系的建構(gòu)。正如學者蔣聰提到:

作者花費大量筆墨重點論述研究方法的“類型的劃分和體系的建構(gòu)”,逐一介紹了理論或思辨的方法、質(zhì)的研究方法、實證的研究方法等三大類15種方法,并將15種具體的研究方法與15個音樂心理學實驗“鏈接”,很清晰、具體地將理論與音樂心理實驗聯(lián)系起來,同時列舉了國內(nèi)周海宏、黃虹和蔡黎曼等人的研究課題。(10)蔣聰:《心理空間的諳歷體驗———讀羅小平、黃虹的新版〈音樂心理學〉》,《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第171頁。

她還認為:

在《音樂心理學》第二版中,作者強調(diào)音樂心理學是研究音樂與人的行為、心理過程的互動關系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作者認為“強調(diào)互動”是“心理過程與科學兩個概念的運用”,更能體現(xiàn)“研究方法的科學性”……更值得關注的是,作者提出的“互動關系”貫穿于全書的各個章節(jié),書中很多的思辨與實驗的結(jié)合都體現(xiàn)了“互動關系”的闡述。如果說第一版是以“審美心理”思辨為主,第二版則向“審美心理”實驗過渡。(11)蔣聰:《心理空間的諳歷體驗———讀羅小平、黃虹的新版〈音樂心理學〉》,《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第170頁。

《音樂心理學》在理論建構(gòu)等方面融入創(chuàng)新性的見解,如關于音樂審美心理結(jié)構(gòu),作者提出“音樂審美是主體心理結(jié)構(gòu)與客體動態(tài)結(jié)構(gòu)相互協(xié)調(diào)的雙向活動的理論”等。(12)羅小平:《西方心理學的兩次廣泛傳播與中國音樂心理學的構(gòu)建》,《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第21頁。

(四)學科定位明晰,對他學科研究的啟示與借鑒作用

作者認為,《音樂心理學》作為一門音樂學基礎學科,在與姊妹學科的關系中,它的作用非常清晰,音樂心理學具有“工具性”“中介性”“交融性”“主體性”的特點,并與諸學科的發(fā)展有密切的聯(lián)系,書中明確了音樂心理學及它的研究方法對于姊妹學科的研究與發(fā)展具有啟示與借鑒作用。

“工具性”為其他音樂學領域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升華的基礎和科學結(jié)論依據(jù);“中介性”體現(xiàn)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的邊緣性,它的研究成果以及對主體音樂心理結(jié)構(gòu)的分析,可作為心理學與音樂學研究的連接點;“交融性”使之最容易與音樂學的其他學科相融合,形成新的邊緣學科,如音樂教育心理學;“主體性”有助于其他學科從主體行為和心理現(xiàn)象的研究角度切入該學科更深層的探究。(13)羅小平、黃虹主編:《音樂心理學》(第二版),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年,第40頁。如該著在闡述音樂心理學與音樂美學時提到:

心理學對美學的滲透、影響,同樣體現(xiàn)于音樂心理學對音樂美學的作用中,基于主體的審美、立美心理過程、規(guī)律的把握,經(jīng)驗與現(xiàn)象的分析,是兩個學科共同關注的對象,心理學實證研究的數(shù)據(jù),內(nèi)省經(jīng)驗的調(diào)查,心理現(xiàn)象的觀察等都有助于美學研究的深化。(14)羅小平、黃虹主編:《音樂心理學》(第二版),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年,第43頁。

如此明晰的對音樂心理學科進行定位,提示音樂心理學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能更好的結(jié)合、應用于音樂學姊妹學科的研究過程,使音樂學的研究有經(jīng)過科學論證的過程與結(jié)果的支持,更加有理有據(jù)。

(五)學術研究信息量大,評論觀點精辟

2008年,《音樂心理學》完成了第二版的修訂和增補。著作中關于中外音樂心理學史、音樂心理學研究方法和音樂社會心理學等內(nèi)容進行增補擴充,音樂創(chuàng)作、表演、欣賞、能力和個性心理等方面的內(nèi)容也進行了一些更新。對相關研究尤其是實證研究的代表性成果進行了鏈接介紹,其中不乏近年來發(fā)表的中外音樂心理學研究信息,學術研究信息量非常大。

著作最大的亮點是給予讀者提供大量的、有價值的學術研究著作、案例信息和學術研究成果;另有精辟的觀點與評論。如在第二章第二節(jié)“著作疊出”部分,前面部分羅列了20世紀早中期各國音樂心理學名作及其主要內(nèi)容,作者還介紹、評析了十余部音樂心理學巨著,如多納得·霍杰斯主編的《音樂心理學手冊》等,評《音樂心理學手冊》時文中提到“第二版的手冊不僅研究時空的覆蓋率更高,而且特別注重生態(tài)效度即外在效度、活生生的音樂化情境,關注實驗嚴格控制的內(nèi)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關系,具有超越傳統(tǒng)心理學研究思路的超越意識”(15)羅小平、黃虹主編:《音樂心理學》(第二版),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年,第99頁。。著作中諸多的評論中肯、精辟。另一方面,第二版《音樂心理學》著中增補的精彩的鏈接部分、參考文獻及章節(jié)后面的思考題,是讀者最為受益的部分。鏈接部分分類提供予讀者大量可供參考的前沿科研成果、案例與信息;參考文獻和思考題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起到了啟示和回顧的作用。

鏈接部分的學術研究信息的來源路徑清晰、啟發(fā)性、指導性強;材料詳實、科學,引用的研究案例與當代科學研究趨向同步,鏈接部分的內(nèi)容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相關理論、知識點的介紹:如鏈0-15、8-10、4-1、6-1等;

2.學術研究相關文獻的前沿信息指引:如鏈接0-2、0-19、1-1、4-7、8-19等;

3.實證案例的引證:如鏈9-1等;本土音樂研究案例:如8-12、8-16、8-14等。

鏈接的內(nèi)容大致有68條,其中包含大量相關理論、知識點介紹、學術研究文獻的前沿信息指引和實證案例,其最寶貴的貢獻在于作者根據(jù)本土音樂文化與教育實踐做出的研究成果,給予后輩在實際研究操作過程明確的指導。足以窺見作者在專業(yè)領域具有深厚的理論背景和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豐碩的科學研究成果。

三、《音樂心理學》的社會價值

(一)社會應用

至今《音樂心理學》已經(jīng)出版發(fā)行三十周年了,作為教材,它有完整的理論體系、方法體系、研究范疇,著作體現(xiàn)系統(tǒng)化和具體化;書中行文深入淺出,結(jié)構(gòu)清晰,趣味性、可讀性強,學生們?nèi)菀桌斫夂徒邮堋?/p>

1989年,《音樂心理學》第一版出版,而后,星海音樂學院設置了相關課程,不但在本科階段開設音樂心理學課,而且在當時的研究生研修班也同時開設該課程,并采用《音樂心理學》作為教材與研究操作指導工具書。近三十年間,培養(yǎng)了一批批本科和研究生學歷的音樂心理學學術專業(yè)人才。

《音樂心理學》受到同行們的肯定,中央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南京藝術學院、首都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臺灣藝術學院、福建師范大學、哈爾濱音樂學院等院校,曾把它作為本科生、研究生必修課、選修課使用教材,音樂心理學研究生考試的重要參考書目。

如今,《音樂心理學》在學術界仍然具有非凡的影響力。據(jù)筆者調(diào)查,至2019年度,著作已經(jīng)第11次印刷,出版使用共計一萬七千冊。批量購買和使用這本著作的院校有星海音樂學院、南昌大學、武漢音樂學院、福州大學、江西師范大學、貴州大學、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等24所高等院校。一些院校教師還將著作應用在專業(yè)心理咨詢與課程上,如西南交通大學。

(二)著作的學術持續(xù)影響力

《音樂心理學》在科學研究方面的指引和啟發(fā)貢獻極大,而且它對我國業(yè)界學者在音樂心理學學術研究的持續(xù)影響力不容忽視,后來學者的科學研究當中,相當部分學者對本書相關理論有借鑒和發(fā)展,并且得出大量的科學實證研究成果。

作為一本教材,為使它富含最先進的心理學理論和科學研究信息,兩位學者一直堅持在一線進行教學實踐,同時做最前沿的本土研究。她們積極修訂《音樂心理學》第二版,這本教材在三十年的時間里對音樂心理學科發(fā)展的影響沒有停止,相反,因為理論、科學研究信息的及時補充與更新,使用科學研究方法的本土化研究成果的有效性,讓音樂心理學基礎知識得到最廣泛的傳播。著作中對21世紀發(fā)展趨向的預示,讓后學者得到無限的啟示,例如著作中提到的音樂與神經(jīng)心理學研究啟示,目前正是獲得自然科學與音樂心理學日益關注的新領域?!斑@是一個多學科綜合研究的領域……它涉及的論題是多方面的,如大腦皮層中與音樂相關的區(qū)域的研究,腦損傷與失歌癥等音樂行為的聯(lián)系……”(16)羅小平、黃虹主編:《音樂心理學》(第二版),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年,第4頁。如今,國內(nèi)新一代音樂心理學家蔣存梅教授在腦損傷、失歌癥等與音樂行為的聯(lián)系方面的研究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再如著作中作者對“老年精神音樂學”新興學科國內(nèi)首次(17)2006年,羅小平教授在《黃鐘》上發(fā)表的《老年精神音樂學芻議——一門音樂心理學與老年心理學交融的新學科》是國內(nèi)第一篇系統(tǒng)介紹這個新興研究領域的論文,也是我國“老年精神音樂學”作為一門學科誕生的前奏曲。參見周臨舒:《情系夕陽,譜寫心靈樂章——讀〈老年·音樂·精神——老年精神音樂學簡明讀本〉》,《人民音樂》2014年第11期,第90頁。提到她帶領學術團隊進行實踐展開一系列的相關研究,產(chǎn)生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例如有: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羅小平、余瑾主持編著《老年·精神·音樂——老年精神音樂學在中國的應用和發(fā)展》、霍橡楠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群居老年人綜合音樂活動方式研究》、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老年人聽覺審美偏好研究》、羅小平、任杰的實證研究成果《鋼琴學習在認知老化過程中的作用研究》《鋼琴學習對老年人的加工速度、工作記憶及流體智力的影響》……都證明正是著作中這些有學術生命的理論和命題,推動著音樂心理學朝著科學的方向迅速發(fā)展,推動著新一代音樂心理學家在專業(yè)領域進行科學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說明了當代快餐文化情境中,科學性論著依然持久旺盛的生命力;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音樂心理學》這本著作在學術持續(xù)發(fā)展的三十余年的時間里,對學界的巨大的影響作用和它的科學信息傳播之廣泛。

四、《音樂心理學》的歷史價值

《音樂心理學》對音樂心理學學科的基礎理論、系統(tǒng)理論、課程設置的建設有劃時代的意義。它較早的提出應該明確學科的音樂學學科屬性,同時又使用心理學的實證研究方法,它必須是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相結(jié)合的研究方式,補充歷史上音樂學純思辨的探討。著作的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價值充分體現(xiàn)了它的歷史價值。

年輕一代學者是這樣評價這本著作的,蔣聰認為“《音樂心理學》這本著作音樂理論和心理理論相結(jié)合,每個領域有相應的研究舉例很好,理論結(jié)合實踐,對本土研究領域有一定啟發(fā)。本書是我國音樂心理學領域中非常重要的書籍,是教材,對音樂心理學的研究領域進行了細致的介紹……”;劉娣說:“2007年留校至今,我一直將本書作為教材在使用,著作內(nèi)容簡潔、精華、結(jié)構(gòu)清晰……”;彭偉軒認為,“這本著作讀后讓我們了解音樂心理大學科發(fā)展,了解學科的知識架構(gòu)……”“羅小平、黃虹老師的這本著作對學科的研究領域以及研究方法劃分是比較詳細,有理有據(jù),作為音樂心理學學生,肯定是要先明白自己這個學科里面有哪些研究領域以及自己研究時候所用方法的歸屬,所以考研、讀研一年級時候,這本著作都是我導師重點要求我們閱讀與消化的書籍……”(18)蔣聰、劉娣、彭偉軒對《音樂心理學》一書的評價來源于筆者2019年7月在中國心理學會音樂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建立的微信“音樂心理學交流群”中與老師們的交流、調(diào)查和電話采訪內(nèi)容。。

音樂心理學在國內(nèi)業(yè)界已經(jīng)成立音樂心理學學術委員會,中國心理學會音樂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等專業(yè)學會。它的發(fā)展已然達到與心理科學高度結(jié)合的階段,其科學研究技術日益發(fā)展,科學研究對象與研究目標手段日益精準和高端,如音樂與腦科學的研究與技術。相信這也是羅小平、黃虹教授當時寫這本書時的初衷,她們一定希望音樂心理學學科在中國能夠接受國內(nèi)外先進心理科學技術的滋養(yǎng),立足我國的國情,進行本土化研究并蓬勃發(fā)展。

正如學者趙宋光在《音樂心理學》第一版序中提到的“本書以清晰地立論,廣博的引證,嚴謹?shù)倪壿?,豐富的資料使讀者不僅耳清目新,而且有久旱逢雨之感”。此番言論雖然是三十年前發(fā)表的,但是,對于現(xiàn)階段音樂心理學科的發(fā)展,該評價依舊如實有效,《音樂心理學》仍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指引,對廣大在音樂學、特別是音樂心理學求學探索路上的莘莘學子給予最明亮的照耀!

謹以此篇獻給羅小平、黃虹教授。

猜你喜歡
音樂學著作心理學
柴文華著作系列
趙軼峰著作系列
楊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音樂學人
輕音樂(2022年1期)2022-02-11 08:18:44
第三屆音樂學學術前沿中青年學者論壇
音樂研究(2019年5期)2019-12-15 23:22:38
標注及口述史視角下的《音樂學人馮文慈訪談錄》
音樂研究(2019年5期)2019-11-22 06:48:54
論中國音樂學百年來之三大階段
音樂研究(2019年5期)2019-11-22 06:48:36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大渡口区| 衡南县| 醴陵市| 六盘水市| 富川| 临夏市| 松潘县| 屯留县| 游戏| 罗城| 旅游| 科技| 崇明县| 宜城市| 大关县| 遵化市| 庆安县| 尚义县| 图木舒克市| 中卫市| 满洲里市| 新邵县| 仪征市| 满城县| 德格县| 株洲县| 隆化县| 阳东县| 通河县| 都兰县| 高唐县| 尚志市| 邵阳县| 日喀则市| 突泉县| 田林县| 金平| 汤原县| 山西省| 沁水县| 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