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沙溪鎮(zhèn)第一小學 陳 曉
在“人才強國”戰(zhàn)略背景下,強調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需要促進與推動人才的全面發(fā)展。小學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基礎,對于學生未來發(fā)展起到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因此小學教育應該以提高學生綜合發(fā)展能力為導向,而德育教育對學生綜合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意義,可見德育教育對學生發(fā)展帶來的意義和作用十分重大。目前由于小學生受不良因素、外力因素影響,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響,這就要求在進行小學德育教學中,應該意識到心理輔導的必要性,使小學德育發(fā)揮導向性作用,才能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由此可見,探究小學德育教育做好心理輔導工作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部分小學學校過于重視文化課教學部分,以至于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節(jié)。盡管重視德育教育的開展,但是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依然難以發(fā)揮德育教育的促進作用,阻礙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這就要求小學學校要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德育教育工作中,不僅要意識到其重要地位,還要創(chuàng)新當前教學方式,構建和諧、溫馨的德育教育氛圍,提高心理輔導工作效果,使心理健康教育步入系統(tǒng)化、高效化教學正軌中。在實際的小學德育過程中,德育教育工作者應該將心理輔導作為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并對其不斷地探索,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德育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同時,糾正自身的錯誤心態(tài),解決自身心理問題,提高德育教學整體水平。
例如:小學德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組織以“我們是家人”為主題的德育實踐活動,其目的就是增進生與生、生與師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們放下自身的顧慮與戒備,感受到“家人”的關愛與溫暖,以便于小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的開展,化解學生的心理問題,緩解不良、緊張的心理情緒,糾正學生的錯誤觀點。除此之外,小學德育教師可以在母親節(jié)來臨之際,組織全校師生參與“我與母親的故事”德育主題實踐活動,動員師生通過表演、朗誦等形式,強化母親與子女之間的情感,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母親對自己的關愛,以此平復、緩和與父母關系不佳學生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化解心中的矛盾,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強化心理輔導工作效率。
心理輔導工作并不能以“一刀切”“灌輸式”等傳統(tǒng)教學方式展開。為了進一步提高心理教育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滲透的有效性,小學德育教師應該意識到德育教育與心理輔導相結合的必要性,進而制定完善的德育教育與心理輔導相契合的教學內容,提高心理輔導工作水平,對學生的心理問題產生正向影響。在實際的小學德育教學開展中,教師應該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意識到教師不能只做知識的傳遞者,而要成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輔導者,這樣才能對學生日后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這就需要小學德育教師立足于德育教學內容,結合心理輔導工作,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認知規(guī)律、接受能力等多個方面,制定二者相契合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并在德育教育中不斷滲透心理教育內容,以此糾正與預防不良心理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例如:小學德育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解析《三字經》《弟子規(guī)》等經典國學書籍,以閱讀的形式為學生慢慢滲透德育內容,強化學生的學習行為、思想行為等,促進小學思想道德建設,通過解讀《三字經》《弟子規(guī)》中的內容與作用,為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實現(xiàn)德育教育與心理教育的有機結合。如果學生存在違反紀律等行為,德育教師通過讓學生誦讀《班級秩序準則》、寫悔過書等方式,讓學生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深刻的反思,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滲透心理教育內容。同時,德育教師還可以組織“丟掉缺點”的教學活動,讓每一名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將自己的缺點寫下來,并且張貼在班級的一角。期末教師對此進行總結,看一看學生是否將自身的缺點改正了。對于改正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以此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督促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將心理教育滲透到無形之中,發(fā)揮立德樹人教育促進作用,提高德育教育整體效果。
為了讓學生明確德育教育目標,小學德育教師在德育教育結合心理輔導的基礎上,將其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不僅可以讓學生在熟知的環(huán)境下接受德育教育與心理教育,還能使教育內容更加豐富,契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習水平,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內化思想道德素養(yǎng),端正自身的學習心理,提高心理輔導工作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
例如,教師將其與我國傳統(tǒng)風俗習慣結合起來,在新春佳節(jié)來臨之際,小學德育教師可以圍繞“賀新春”為主題開展活動,展開德育教育,讓學生品年味、賞年俗,體會生活的美好,讓學生學會珍惜與熱愛生活,并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講解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意識,推動學生自我發(fā)展與成長。除此之外,小學德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班級足球比賽、籃球比賽等德育活動,讓學生感受體育精神,磨練學生的意志力,享受運動生活,進一步感受生活所帶來的影響力量,滲透心理教育內容,端正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
又如:小學德育教師可以在三月份以“學習雷鋒”為主題展開德育教育活動,在德育教育中滲透心理教育內容。第一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與學生一同品讀《雷鋒日記》,并讓每組派出一名成員,講解自身對《雷鋒日記》內容的感悟,讓學生向雷鋒精神學習;第二周,讓學生以“學寫雷鋒日記”為主題活動,根據日常生活記錄點點滴滴的小事,內化雷鋒精神;第三周,以“生活的雷鋒”為主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關于“雷鋒”的事跡內容,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學習雷鋒的無私奉獻精神,內化心理健康教育;第四周,組織學生觀看《雷鋒》影片,將雷鋒人物形象深深地刻畫在學生的心中,并結合雷鋒月的內容,讓學生每人寫一篇心得感受,強化德育教育內容,提高心理教育滲透的有效性,豐富教學內容。
綜上所述,小學德育教師應該意識到心理輔導在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進而將其有機結合,提高教育滲透作用,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德育教育引導,同時端正自身的學習心態(tài),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