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減壓,似乎人人都有辦法,卻又人人都覺得辦法無效。
壓力是分等級的,那么減壓的方法也應該分級。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壓力等級,所以“病急亂投醫(yī)”地聽到一個方法就去嘗試,效果往往不理想。要想有效地減壓,需要按以下步驟去做。
如果你不知道敵人長什么樣,你就沒辦法向他射擊。
評估壓力要從兩方面考慮:一是來源,二是強度。關于壓力的來源,不少人認為,壓力都是來自外部的,比如常說的學習壓力、工作壓力、職場壓力、婚姻壓力、親子壓力等等,似乎沒有了那個外在的環(huán)境或對象,壓力就會消失不見。
這當然不可能,外在的事件或人,只是誘發(fā)壓力感的導火索,最重要的我們對這個導火索的看法、解釋、態(tài)度和評價等內部因素。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有個人家里的斧子不見了,主人想,一定是被鄰居偷了。于是他仔細觀察,發(fā)現鄰居表現不正常,從神態(tài)到一舉一動,怎么看鄰居都像是偷斧子的人。后來他在自己家里找到了斧子,再看鄰居時,怎么看鄰居都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鄰居還是那是那個鄰居,但這個主人卻因為對這個鄰居的評價不同而態(tài)度不同。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簡單卻深刻的道理:壓力感的根源在思維方式。那么問題來了,什么樣的思維方式會引起壓力感呢?種類還蠻多的,比如非黑即白、以一當百、杞人憂天、洞悉他人等等——在心理學中,我們稱之為“功能不良的思維方式”——這里不一一贅述了,因為這些思維方式我們每個人都具有,關鍵是運用的程度不同。
這就涉及到了第二個方面的評估:強度,即你平時用一種或多種思維方式看待自己、他人、事件和未來的強度是怎樣的。越是相信經由功能不良思維方式得到的結論,你就越可能感到壓力。
至此,我們可以這樣說:壓力感的根源在個人的功能不良思維方式,越是相信就越有壓力感。如果你認同了這個觀點,那么就能明白第二步中的那些減壓方法為什么是無效的了。
這些物質,在使用時的確能給人輕松的感覺。
我有一個同學,做平面設計工作一年后,我倆見了一次面,我發(fā)現大學時從來不抽煙的他,居然自然地吞云吐霧,理由很簡單,平面設計常常加班熬夜,不抽煙,難熬啊。煙如此,酒、茶、咖啡亦如此。
盡管這些物質都屬于合法范圍,但生活中不乏大量使用者,甚至濫用者。這些東西僅僅能夠讓人暫時興奮和放松,長期使用,必然弊大于利。
娛樂,在我看來,就是通過強感官刺激而使獲得放松的體驗。在超出正常范圍內的視聽刺激下,我們都會把注意力集中于這個給我們帶來快感的情境,似乎忘卻了煩惱和壓力,但娛樂之后,都會出現莫名的空虛感。
這正是該方法無效的證據,因為娛樂只會讓我們逃避,而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順便說一句,追劇、刷電影也屬于這一類。
從常識來看,一旦壓力大了,那就出去走走,換個環(huán)境,欣賞異地風情,給心靈放個假,這是很多人夢想的減壓大法。
可為什么我認為是無效的呢?因為旅游或度假畢竟只是暫時離開了你感覺有壓力的情境,幾天的逍遙快活,馬上又要投入壓力山大的環(huán)境中去,根本的問題依然存在,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在旅游或度假回來之后,更加厭煩工作的原因。所以,這和第二類的逃避是一個性質,只不過這個更費錢罷了。
上述的三類無效減壓方法并不是完全不可取,往往在面對臨時壓力時,或許是個減壓的好辦法。但從長遠來看,它們的無效性就暴露無遺了。
因為壓力是生物-心理-社會三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那么,有效的減壓就要從這三方面入手。
壓力會導致身體里各種生物化學物質的失衡,而有氧運動——最常見和直觀的減壓策略——就是通過調節(jié)生物化學物質水平而達到減壓效果的。無論是哪種運動形式,只要規(guī)律地進行,都會讓壓力在汗水中蒸發(fā)。正如日常所見,一個喜歡運動的人,是不大會得抑郁癥的。
正念是一種接納自我、活在當下的智慧,是當今最流行的減壓大法。這個古老又簡單的理念把解決辦法直接指向壓力產生的根本原因——思維,但又不是去控制或對抗,而是培養(yǎng)好奇、初心、耐心、無為、接納的態(tài)度對待我們的思維——這往往與常識相反——所以較難操作。
不過,只要你每天都堅持進行正念訓練,就像運動一樣,你會發(fā)現它在你身上帶來的變化——不明顯卻實實在在。
這個類別包含的項目非常寬泛,比如時間管理、人際管理、情感管理等,都與自我管理有關。
當我們能夠處理好社會角色所規(guī)范的,壓力也會相應的減少了。
總而言之,壓力的根源在思維,針對思維的減壓大法是正念。正所謂:學好正念,壓力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