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然 張林濤
摘? 要? 文章以光明日報新開辟的微型言論欄目《光明談》為研究對象,闡析了這一欄目聚焦、精準和通透的特色定位,并根據光明日報實際,從媒介融合傳播和受眾理論兩方面,對進一步創(chuàng)新欄目特色給出了建議。
關鍵詞? 光明日報;光明談;特色;定位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22-0115-02
言論是報紙的靈魂和旗幟。當前,無論是傳統(tǒng)媒體,還是新興媒體,都越來越重視言論,言論專欄因此而興。從2016年6月1日起,光明日報在第一版上開辟了一個微型言論欄目《光明談》,由于版面位置顯要,反映現實及時,短小精悍,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三年來,許多人將其與人民日報《今日談》作比,認為二者堪稱“姊妹”。本文認為,光明日報作為一張以知識分子為重要讀者對象的獨具特色的全國性日報,其任一欄目的開辦,無不會與其博大精深的人文內涵、敏捷權威的報道風格和高雅清新的個性品位相依承?,F以《光明談》刊載的言論為標本,略解該欄目的特色定位。
1? 聚焦
2016年2月19日,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召開。習近平同志一改以往“新聞宣傳工作”的提法,代之以“新聞輿論工作”,深刻反映出在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網絡輿論新常態(tài)下,驅使我們的工作理念不斷發(fā)生變化。我們既要重視新聞宣傳,更要關注新聞輿論。從時間上來看,《光明談》正是在全國新聞戰(zhàn)線學習貫徹落實“2·19”重要講話精神的背景下開辦的,是適應時代所需、順應形勢所趨應運而生的一個報紙言論欄目。正因如此,“它將選取改革發(fā)展中那些有代表性和傾向性的現象,析事明理”。
所謂代表性,是樣本的一種屬性,也即樣本能夠再現總體的屬性和結構的程度。傾向性也叫意志的傾向性,指的是人們對某一事物的意志中表現出來的愛與憎、褒與貶的趨向。代表性事物要么具有普遍的價值意義,要么反映了普遍性的尖銳矛盾,隱藏著深刻的歷史與現實動因。傾向性現象則是人們基于不同的價值取向,而做出的行為選擇,將對國家和社會的改革發(fā)展產生更直接、更深刻的影響。由此可見,《光明談》選取“代表性和傾向性現象”,正是對具有新聞性、典型性社會現實的聚焦與觀照。同時,《光明談》的另一個聚焦,則是“析事明理”,也就是說,這個欄目不是“為談而談”,而是在剖析事件或現象的基礎上,再去“說理”,是“就事論理”。這樣的定位,如用相機拍攝特寫鏡頭一樣,以聚精會神的態(tài)度,避免了“就事論事”的膚淺,也克服了“以理論理”的空泛。
由蘭考人用泡桐樹加工民族樂器而致富,延伸出“泡桐精神”的豐富內涵,指出它是一股精氣神,更是一種信念,倡導大家不斷發(fā)揚“泡桐精神”,繼續(xù)打贏扶貧和發(fā)展之戰(zhàn);由一部分領導在公車改革后不開私車、不坐公交,抨擊廣泛存在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舊思路,疾呼“找對策不如改作風”;由大學老先生感嘆老年人的寂寞和生活不便,呼吁“多關愛‘先生們的老年”……《光明談》廣攬當前經濟、政治、文化及社會生活中的客觀現實,緊扣與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有密切關系的問題,說一件事道一個理,似離弦之箭,聚焦靶心,短平快準,直擊要害。
2? 精準
新聞輿論工作要“精準有力”。所謂精準,就是要適應當下分眾化、差異化的傳播趨勢,抓住新聞輿論工作的“關鍵”和“要害”,因事而論、據實發(fā)言,增強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指導性,而不是“大呼隆”,眉毛胡子一把抓,看到什么都要去說道說道,聽見什么都要去評頭論足一番。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努力找到人民群眾共同關注的事情,同時要在引導中促使他們的觀點意見達成共識。眾所周知,團結穩(wěn)定鼓勵、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诖?,《光明談》提出,“將揚社會之善、褒正氣之舉、鞭丑惡之行,激濁揚清”。
“揚清激濁,蕩去滓穢,義也?!薄豆饷髡劇分毖砸宄龎牡模l(fā)揚好的,這是光明日報作為“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的鐵肩擔當,也是其對輿論監(jiān)督和正面宣傳結合統(tǒng)一的生動詮釋:新聞輿論工作不是只說好的不說壞的,也不是只講壞的不言好的,“正面”不是指報道評論的對象一定要正確無誤,而是說面對好的要實事求是褒揚,碰到壞的要尖銳嚴厲指出,要用一種積極的作為,促成“消極負面”向“積極正面”的辯證轉化。
扶貧攻堅、公車改革、高溫津貼、工藝傳承、網絡語言、城市漁民……《光明談》的話題選擇,既緊盯老百姓日常關注的熱點、焦點、難點,又正視讀者多為知識分子的客觀實際,并力求以文化的視角來呈現一張中央大報的立場觀點。可以說,清醒、辯證、理性、睿智,正漸漸成為《光明談》的思想特點和語言特色。
3? 通透
涂光晉說,“好的評論是有價值的信息和有價值觀點的結合體”。與承載揭露事實真相的消息報道相比,言論往往是在新聞事件的基礎上,拿著顯微鏡細心檢查并發(fā)現問題的癥結所在。正因此,《光明談》指出,“它將努力在方寸之地掀起波瀾,在小小的取景器中透視大時代,和所有的光明評論欄目一道,不斷壯大主流思想輿論”。
概括起來說,就是要力爭讓人們讀之而一葉知秋。從欄目實踐來看,《光明談》確正積極地貫徹著這一點。開欄至今,欄目雖然兩易其欄頭圖標,但始終在朝著顯眼、簡潔、大方的方向努力。與人民日報《今日談》間歇性刊文不同,《光明談》每天都會與讀者見面。加框置于第一版的中下方位,也為它創(chuàng)設了先發(fā)奪目的優(yōu)勢。從言論的篇幅來看,最長的不過323字,最短的僅有200字,可謂短小精悍。細讀之,均是以小見大、微言大義的佳作。久而久之,讀者往往只需一瞄題目,就知道是“光明談”。
同時,《光明談》也是光明日報探索評論多樣化的新途徑。它的開辟,使頭版在擁有社論、評論員文章等“重型武器”之后,又有了《光明談》這一類“輕武器”,有利于取得更好的輿論引導效果。從目前光明日報的評論體系而言,它可與《光明時評》《光明論壇》《網言》及《時事圖說》等欄目一起,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聲部的主流言論矩陣,做到多元主題、多樣傳播,達到“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傳播效果,不斷壯大主流思想輿論。
由此可以看出,《光明談》的言論正是以傳播思想、倡導理性精神為己任的。單篇來看,它們不過是浩渺言論滄海之一粟,音細聲下,但將多篇言論歸位到一個專欄中、一張報紙上,便可集腋成裘、聲如洪鐘。作為光明日報言論大集體中的新成員,《光明談》橫向上與其他評論欄目交相輝映,是為“通”;從縱向上來看,它的言論既著眼于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又落地于平頭百姓的生活日常,上下貫通、大小互見,可謂“透”。
當然,作為一個新的言論欄目,要想辦出更鮮明的“光明特色”,使人不至于將其與人民日報的《今日談》混為一談,《光明談》或許還要從主題的開掘、形式的創(chuàng)新、表達的改善、文化的涵養(yǎng)等方面著力。當前,《光明談》的言論,主要還是依靠光明日報的紙質媒體來刊載,雖有不少網站轉載,但由于沒能跳脫出傳統(tǒng)的網絡傳播框架,傳播范圍仍然十分有限,讀者圈子也比較狹小,故而沒能在更大范圍內產生和收到更佳的傳播效果。今后,或可通過光明云媒客戶端、光明日報法人微博、光明日報微信公號等新媒體,借道“互聯網+傳統(tǒng)媒體”的融合發(fā)展,實現新舊媒體在內容生產、傳播上的相互融合,將傳統(tǒng)媒體的內容優(yōu)勢轉變?yōu)閭鞑?yōu)勢。
參考文獻
[1]尹韻公.從“新聞輿論工作”看習近平新聞宣傳新理念[EB/OL].(2016-02-24).http://theory.gmw.cn/2016-02/24/content_19012085.htm.
[2]鮑宗偉.《楚辭章句》疑難詞語考釋四則[J].語文學刊,2014(6):47.
[3]王震彩.從《今日談》看評論的以小見大[J].新聞采編,2007(1):14.
[4]米博華.厚重的風格 樸素的美感——《今日談》《人民論壇》獲獎感言[J].新聞戰(zhàn)線,20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