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
摘要: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二者不可偏廢。語文課程有豐富的人文內涵,“人文性”著眼于語文課程對于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文言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必須在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下足功夫。
關鍵詞:人文情懷;以學定教;朗讀
中圖分類號:G632.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52-0249-03
一、課堂實錄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輕音樂播放,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大家去過南京嗎?如今,人們到南京旅游,大多會去中山陵。在中山陵的大門上,鐫刻著孫中山先生題寫的四個大字——“天下為公”。這是孫中山先生最喜歡的一句話,也是他題寫最多的一句話。其實,這句話出自儒家經(jīng)典——《禮記》。千百年來,無數(shù)先賢志士將其視為畢生追求的夢想。今天,我們不妨走進《大道之行也》,開啟一段尋夢之旅。
(板書課題)
2.教師在多媒體大屏幕上展示一首自己創(chuàng)作的打油詩《禮運大同篇》與學生分享。(文學常識涵蓋其中,激發(fā)學生品讀、探究課文的興趣)。
禮記乃經(jīng)典,西漢戴圣編。
儒學居其間,托名孔子言。
東漢鄭玄注,流傳兩千年。
大道之行也,禮運大同篇。
師:同學們,昨天我冥思苦想創(chuàng)作了一首打油詩,從中你能讀出哪些信息?
學生:我讀出了《禮記》是一本儒家經(jīng)典,由西漢的戴圣整理編纂,里面的文章大多是托名孔子答問,這本書已經(jīng)流傳了兩千多年。但“東漢鄭玄注”這一句我不太理解。
師:你說的很好,還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請大家先用橫線畫下注釋①?!抖Y記》是由東漢學者鄭玄做注解,才得以流傳了兩千多年,所以鄭玄的功勞也不能忽視??!
(二)助學資料一:學法推薦
屏幕展示: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舅巍恐祆?/p>
(用古代名人的讀書方法進行學法指導。其人可信,其詞也雅,其法也當。“文”“言”并舉,構成文言—文章—文化層層深入的教學節(jié)奏)
師:同學們,請看助學資料一,我們能得到哪兩條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生:先熟讀,再精思。
師:好,我們先來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三)讀準字音,讀懂文義
1.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義,有疑問之處小組交流,解決不了的請舉手示意。
學生自由朗讀,整體感知文意,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巡回指導,答疑解惑。
2.屏幕展示文中幾個易讀錯的字,落實學生正音。
①天下為公
②選賢與能
③幼有所長
④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⑤男有分,女有歸
⑥貨惡其棄于地也
⑦謀閉而不興
指一生讀。
師:你讀得很準確,我們再來一起讀一遍。
生齊讀。
3.屏幕展示文中幾個關鍵句,落實學生翻譯。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②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③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④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⑤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生1:在大道得以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
師:很好,“行”在這里是施行,“公”是共有的意思。
生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
師:很準確,“與”通“舉”,推舉、選拔的意思。
生3:所以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
師:親其親,第一個“親”用作動詞,以……為親。子其子,第一個“子”是“以……為子”的意思。
生4: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生5: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會發(fā)生。
師:“興”和“作”在這里是一個意思,都是“發(fā)生”。
4.學生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讀通讀流暢。
5.師生齊讀。
(此時,屏幕上展示一篇沒有標點的豎排左起的《大道之行也》。文言文最初是沒有標點的,斷句也是學習文言文的一項基本能力)
(四)助學資料二:朗讀指導
文章不是無情物,朗讀是文章情感的外化。
停頓 重音 節(jié)奏
情感 韻味
師:文章不是無情物,朗讀是文章情感的外化。接下來我們在有韻味的朗讀中思考,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五)讀出情感,讀出韻味
1.師:請同學們?yōu)樽约涸O計朗讀方案,想想應當在何處停頓?何處重讀?如何把握朗讀節(jié)奏,讀出自己的情感和文言的韻味?
學生自由朗讀,自主設計朗讀方案,教師巡回指導。
2.出示幾個文中的句子,先由學生試讀,然后教師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具體進行示范朗讀指導,在師生共同朗讀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②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③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④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以第①句為例)
師:誰來按照你剛才設計的朗讀方案,讀一讀這個句子。
生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師:大家聽出來他重讀了哪個字嗎?他為什么要這樣讀?
生2:他重讀了“行”字,因為大道只有施行,才能實現(xiàn)大同社會。
師:有道理,我來讀一讀,大家聽一聽。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生3:除了“行”字,老師還重讀了“公”,而且音調很重,還有向上揚的趨勢。
師:哈哈,你聽得很認真,聽出了我的心聲。我想,只有大道得以施行,天下為公,天下為人們所共有,才能實現(xiàn)理想社會??!我們一起來試讀吧。
生齊讀,效果很好。
3.師:請同學們思考,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形容文中所描繪的“大同”社會。
生1:民主平等
生2:幸福美好
生3:安居樂業(yè)
生4:公平博愛
生5:誠實守信
生6:路不拾遺
生7:夜不閉戶
……
(教師板書,學生們說的詞語形成一個“公”字)
4.教師引導提升(背景音樂《英雄的黎明》響起,營造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氛圍)
師:“大同”社會,“天下為公”,這是一個和平、和睦、和諧的夢想,千百年來,多少先賢志士為之孜孜以求,甚至奮斗終生。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子:舉公義,辟私怨。
王夫之:公天下,天下非一家之私。
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康有為:大同之世,天下為公,無有階級,一切平等。
林覺民: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
孫中山:真正的三民主義,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
(六)背誦課文
1.師:請同學們根據(jù)參考譯文試背。(屏幕展示參考譯文)
生試背。
2.師:請同學們根據(jù)句首提示詞試背。(屏幕展示句首提示詞)
大道之行也——天下——選——講——故——不——使老——壯——幼——矜——男——女——貨——不必——力——不必——是故——盜竊——故——是謂大同
生齊背。
3.師:現(xiàn)在老師去掉句首提示詞,全班齊背。
生齊備,較為流暢,富有感情和文言韻味。
4.結語。
師:中國要和諧富強,古代先賢那種以天下為己任,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心憂天下,無私奉獻的“天下為公”之精神,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如今,我們也有自己的夢想,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烈地感受到對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無比渴望。我們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
(七)作業(yè)
1.默寫課文。
2.閱讀教師推薦的《禮記·禮運》中的其他篇目。
二、課后研修反思
(一)含英咀華,用“讀”的方式教文言
學習文言文,其核心就是“讀”。在本節(jié)課中,我設置了一個主問題:請同學們?yōu)樽约涸O計朗讀方案,想想在何處停頓?何處重讀?如何把握朗讀節(jié)奏,如何讀出自己的情感和文言的韻味?自主設計朗讀方案,其實就是充分挖掘文本的過程,讓學生在設計朗讀方案中讀懂、讀透文章,多角度解讀文章,為升華情感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生設計朗讀方案之后,屏幕上展示了幾個句子,我和學生一起來讀,比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一句,我讀的時候,重讀了“行”和“公”二字,學生就會思考,為什么老師要重讀這兩個字,一邊讀課文一邊品味文章,教師朗讀示范指導之后,學生讀的效果明顯提升,也表明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十分必要的。
(二)以學定教,用“目標”來引領文言
文言文應該教什么?文言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我在《大道之行也》這節(jié)課里確立了三個教學目標: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義,感知文章內容;陶冶情操,品味文化意蘊。新課標指出要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就要求我們在設置目標時,充分研讀文本,考慮到三維目標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文言文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契合文體特點,《大道之行也》作為一篇經(jīng)典文言文,必須把文言基礎知識落到實處,所以應當有解詞和翻譯的目標。此文相對較短,只有100多個字,教師應當在講解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閱讀,指導朗讀背誦,在課堂的尾聲要會背誦。本課文化底蘊較深,短短一節(jié)30分鐘的課可能無法充分挖掘,但也應通過朗讀指導和教師講解,給學生以情感熏陶和價值觀的導引。
(三)師生對話,激發(fā)亮點教文言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必須在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下足功夫。本節(jié)課有幾個小亮點,比如用“打油詩”的方式引入文學常識,以往老師們更常將一段話打到屏幕上來介紹這一部分,文字多,學生興趣也不高,倒不如把這樣背景性的知識融入短小精練的打油詩里,既有趣,又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思考。另外,本節(jié)課設計了兩次活動,一次是疏通文義,讓學生落實文言知識。另一次是設計朗讀方案,充滿了語文味。學生活動充分與否,是評價一堂語文課的重要標準。
(四)關注人文情懷,“文”“言”并舉教文言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二者不可偏廢。語文課程有豐富的人文內涵,“人文性”著眼于語文課程對于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學生學完本課后,不僅學到了知識,也收獲了情感體驗和文化熏陶,在無形中提升了人文素養(yǎng)。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中,先讓學生讀準字音,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義,然后把重點放在了朗讀指導上,在指導過程中讓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品味文本的意蘊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