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珂
(太原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道教是一種宗教信仰。道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儒教、佛教鼎足而立,互相融合,共同構成中國封建文化的主體,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道教文化源遠流長,影響深遠,在人們的生活中可謂是無處不在,包括道德、醫(yī)學、天文等,影響著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永樂宮是我國著名的元代道教宮觀,永樂宮擁有宏偉的建筑,但是讓永樂宮聞名于世的還是殿內的壁畫,精美絕倫的壁畫是藝術匠師的精心杰作。
永樂宮有三大殿:三清殿、純陽殿和重陽殿。三清殿主要繪制了統(tǒng)領山川田野的護衛(wèi)神祗、道教諸神祗朝拜元始天尊的宏大場面。純陽殿,又稱混成殿,供奉的是全真教祖師呂洞賓。殿內壁畫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繪制了呂洞賓神游顯化故事52幅。重陽殿中同樣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繪制了王重陽畫傳49幅。
百善孝為先。呂祖孝誥中,對孝進行了詳細的表述,告誡勉勵人們一定要盡孝道。
孝誥上卷中,純陽子曰:孝之義大哉矣!夫孝,德之基也;忠之門也;天之心也;地之程也;人之本也;不孝,則德之基傾,忠之門塞,天之心覆,地之程缺,人之本賊。孝誥下卷中,純陽子曰:父母是兩尊活佛,令人不知敬。
壁畫中有一幅叫《救孝子病》,描述了桐廬沈志真因為孝心感動天地,呂洞賓賜藥救其母,還有呂祖為老嫗梳頭,使其能夠返老還童,等等這些都說明呂祖對孝的重視程度,昭示世人要行孝道。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追求平等,道教中的平等思想在永樂宮壁畫中有著充分體現(xiàn)。道教擁有豐富的平等思想,在人與人之間,在人與物之間,都提出要平等對待。
道教認為修煉者之間沒有世俗社會的階級貴賤差別,只有道性高低的差別。從三清殿的壁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無論是怪物還是人類,是否能夠成仙的關鍵在于他們擁有道性的多少,與階級貴賤差別是毫無關系的。成仙的標準只有這一個。
王重陽的思想體系中蘊含了豐富并且深刻的平等思想。王重陽認為平等是處理一切關系、清靜身心的最基本原則,他說:“平等者,道德之元祖,清靜之元首”,并且將這一原則應用到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以及儒釋道三家的關系上。他提出人雖然有出身、相貌等方面的差別,但每個人具有平等的心性,人與人是平等的。人與自然也是平等的,要保護自然環(huán)境,保護動物與植物。他還主張三教平等,三教合一,為儒釋道三教的共同發(fā)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和”不僅能夠促進個人的發(fā)展進步,同時能夠不斷推進社會的安定和發(fā)展。道教的“和”思想對于人本身、對于社會都有重要的影響。
1.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
道家認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是至高無上的理想精神境界。道教主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指的是一種自然和諧觀。人與自然息息相關,他們是一個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人類必須遵循自然規(guī)律,順應自然,這樣人類才能被自然界所接納。
當今世界,資源和環(huán)境問題越來越突出,人類如果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那么人類賴以生存的居住環(huán)境就會惡化,環(huán)境惡化繼而引發(fā)各種自然災害。所以人與自然必須和諧相處。
2.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處理不得當,不能做到和諧相處,那么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也就無從談起了。人們必須心懷感恩,要尊重他人,做到寬容大度,和愛友善。
3.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
在中國古代,同樣講究順應民心。“強調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是戰(zhàn)國時期道家的主張。要構建和諧社會,保證人與社會的和諧就要做到尊重歷史規(guī)律,更要做到順應民心。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和諧安定、經濟才能穩(wěn)步發(fā)展。
永樂宮是中國各大美院的教學基地。永樂宮還設有壁畫臨摹室?,F(xiàn)在越來越多的美術院校都會定期組織學生來永樂宮學習壁畫知識、臨摹壁畫。在寒暑假,永樂宮還會舉辦繪畫班。
永樂宮書畫藝術節(jié)已經舉辦了八屆,在今年舉辦的第九屆書畫藝術節(jié)期間,永樂宮舉辦了永樂宮景區(qū)主題活動,包括:游東方畫廊、聽搬遷故事、鑒唯美漆器、賞館藏書畫。永樂宮壁畫保護研究院將在呂公祠東展廳內首次展出館藏的名人名家書畫作品23幅。
永樂宮每年都會舉辦廟會活動,今年4月18日,永樂宮第31屆上巳節(jié)古廟會民俗文化周隆重舉行。期間舉辦永樂宮三月三“上巳節(jié)”學術論壇會,特邀專家趙瑞民教授講解道教文化以及古代“上巳節(jié)”文化起源,拓寬了人們的視野。
總之,永樂宮壁畫作為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在藝術手法和壁畫內容上都是我們學習參考的寶貴資料。我們要傳承保護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讓傳統(tǒng)文化能夠繼續(xù)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