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蘭
摘 要: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適時的提問不僅是教學藝術的體現(xiàn),更可以起到強化學生注意力的效果。特別是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有效的提問可以保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的思維與教師的教學思路處于同一頻率,增強教學效果。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隨意、隨心、隨性提問,想到那問到那,想怎么問就怎么問,這樣盲目的提問不僅達不到預設的效果,還適得其反,讓學生的思考陷入混亂中。因此,教師要講究提問的技巧,巧用提問藝術,點燃智慧課堂。
關鍵詞:初中語文;提問藝術;教學探析
要想設計出集質疑、趣味、創(chuàng)新于一體的問題,就需要教師吃透教材,對教材內容了如指掌、熟練于心,并且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唯有如此才能設計出難易適中、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有效問題,從而真正發(fā)揮問題在教學中“拋磚引玉”的重要作用。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提問教學。
一、提問要適度
課堂提問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展開,通過提問可以深化學生對課文主題的理解,讓教學目標得以高效落實。不僅如此,提問還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學生能夠在問題的引領下展開積極的思考,窺視文章的核心內容。這樣能夠將教材與學生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的問題就適度。
例如,教學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故鄉(xiāng)》一課時,教師在介紹了魯迅的生平事跡及這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背景后,先指導學生通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并按照活動線索將課文分為三部分,概括出各部分的主要內容。接著提出研讀的主要問題:“結合課文內容,你能看出閏土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嗎?試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投入到課文的信息收集中。在對閏土的變化有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教師又問:“造成閏土發(fā)生巨大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并組織學生展開合作探究,引導他們從多子、饑荒、稅、兵、匪、官等各方面概括總結,并歸結為封建的等級制度對勞苦大眾精神上的壓抑和毒害。最后,教師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假如閏土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你認為會怎樣?”結束學生的探究活動,突破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在強烈的對比中對造成勞苦大眾過著水深火熱生活的社會原因進行深刻的揭露,點明主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通過設計適度的問題,提高學生由表層到深層認識事物的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二、提問要具有開放性
提問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他們的深度思考,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為此,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
例如,教學九年級語文《我的叔叔于勒》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了解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點,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教師提出了這一開放性的問題:“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婦如果在船上發(fā)現(xiàn)了一位腰纏萬貫的富翁于勒,他們會怎樣?”這一開放的問題反其道而行,沒有照本宣科地比葫蘆畫瓢,而是另辟蹊徑,從另一個角度挖掘文本思想,讓語文教學充滿激情和活力。學生對這一開放的問題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他們結合菲利普夫婦的本質特點——以金錢衡量親情關系,想象出很多豐富的情境,如菲利普夫婦眾星捧月般圍繞在于勒的身邊,訴說著他們對他的“思念”,母親更是對叔叔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但是當他們得知于勒竟然將所有的財產捐給慈善機構時,他們一下全都“消失”了。學生在天馬行空的想象中,思維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拓展和延伸了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的那樣:“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币朐O計出新穎的、精彩的問題,就需要教師能夠充分運用教材這個“例子”,并不斷整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新思想,提出開放性的問題,提高學生教學的靈活性。
三、提問要生活化
生活是組成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生活化是語文教學的主旋律,只有實施生活化教學才能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提問也不例外。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生活化的問題,縮減教材與學生的距離,增強教學效果。
例如,教學九年級語文《鄉(xiāng)愁》時,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該詩中濃濃的思鄉(xiāng)情,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生活化問題:“你離開過家鄉(xiāng)嗎?有什么感受?”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紛紛說出自己離鄉(xiāng)的滋味,并且還用到很多描寫離鄉(xiāng)感受的詞語,如依依不舍、孤獨寂寞、觸景生情等。這樣在眾說紛紜中,學生已不知不覺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對于全面有效地理解課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要想自然、合理地引導學生高效學習,教師就要掌握提問的技巧,運用提問的藝術,提高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這就需要教師研究課堂提問,多留心、勤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用問題激活語文課堂,打造智慧課堂。
參考文獻:
[1]張滿芝,楊寨子.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實踐意義[J].課程教育研究,2018(20).
[2]徐慧梅.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