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要】目的 探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診PCI術后Ⅰ期心臟康復護理體會。方法 選擇我院2017年2月~2019年3月內收診的7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且將其平均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組37例,急診PCI術后,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配合Ⅰ期心臟康復護理,比較護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CCU監(jiān)護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都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診PCI術后,配合Ⅰ期心臟康復護理,效果滿意,值得推廣。
【關鍵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術;Ⅰ期心臟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5..01
本文筆者為了探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診PCI術后Ⅰ期心臟康復護理體會,選擇74例患者且分成兩組進行研究,取得了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2月~2019年3月內收診的7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且將其平均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組37例。對照組37例患者中包括21例男性和16例女性,最小42歲,最大75歲,平均年齡(56.93±5.62)歲。研究組37例患者中包括23例男性和14例女性,最小41歲,最大72歲,平均年齡(55.31±6.83)歲。比較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數(shù)據(jù)顯示,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分組討論。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急診PCI術,術后,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Ⅰ期心臟康復護理,具體如下:(1)第一步1-2METs,臥床休息,護士協(xié)助或者指導其進行被動、主動四肢運動,每次5-10遍,每日2次(CCU內)。(2)第二步1-2METs,床上做起,護士協(xié)助或者指導患者主動與被動活動四肢,每次5~10遍,每次2次。(3)第三步1-2METs,床邊做起并熱身,在護士的協(xié)助下,床旁行走,原地踏步運動10-15組,每日2次。(4)第四步2-3METs,站立并熱身,緩慢步伐行走,距離30 m,每日2次(普通病房)。(5)第五步2-3METs,站立并熱身,步行150 m,嘗試上下樓梯,每日2次。(6)第六步3-4METs,站立并熱身,步行200 m,上下1/2層樓梯,每日2次。(7)第七步3-4METs,做熱身運動,且步行150 m,上下1層樓梯,每日2次。
1.3 ?觀察指標
比較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CCU監(jiān)護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0.00軟件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其中,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予以t值檢驗,檢驗值P<0.05表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比較兩組患者CCU監(jiān)護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研究組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 討 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病癥,具有起病急、病情發(fā)展迅速的特點,且死亡率高[1]。目前,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是治療該病的常用方法,而術后仍存在冠狀動脈再狹窄及缺血的風險,因此,術后康復護理對改善心臟功能具有積極意義,減少猝死,降低死亡率[2]。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診PCI術后,給予Ⅰ期心臟康復護理干預,根據(jù)患者病情和身心狀態(tài),采取7步康復法進行干預,不僅可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質量,改善預后,促使患者早期回歸社會,而且可減少猝死,降低再發(fā)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系數(shù)。這次研究顯示,研究組CCU監(jiān)護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都短于對照組(P<0.05)??梢姡衿谛呐K康復護理干預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診PCI術后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借鑒。
參考文獻
[1] 蹇祥玉,路海云,羅瑩怡,葉秀蓮,陳春棉,黃日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診PCI術后I期心臟康復護理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6,31(23):1-4.
[2] 陳桂鈴,冀麗帆,胡俊英.Ⅰ期心臟康復運動三步法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下床活動跌倒風險的影響[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7,16(08):35-38.
本文編輯:吳 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