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
[摘要] 目的 觀察循證護理模式在新生兒吸入性肺炎中的護理效果,探討其對臨床護理工作的實際價值。方法 隨機選取該院2018年1—12月期間接收的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患者104例,其中2018年1—6月期間接收的56例患者為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2018年7—12月期間接收的48例患者為觀察組,采取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并就循證護理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結果 經(jīng)過護理后,兩組患兒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療效果,但觀察組患兒的住院時間(12.3±3.1)d、肺部啰音消失時間(4.5±1.7)d、X線征象消失時間(3.6±2.1)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兒(t=11.854、4.609、6.348,P<0.05),提示循證護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吸入性肺炎的治療效果。在護理期間的并發(fā)癥方面,觀察組患兒的呼吸窘迫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在肺部感染評分方面,觀察組患兒的肺部感染評分(4.13±0.92)分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兒(t=9.329,P<0.05)。結論 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患者的護理是一項相對困難的護理任務,考慮到護理對象的特殊性,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合理應用循證護理模式,能夠明顯改善患兒的治療效果,縮短患兒的治療時間,并降低呼吸窘迫的發(fā)生率,保證患兒的安全。
[關鍵詞] 新生兒;吸入性肺炎;臨床護理;循證護理;肺部感染評分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11(c)-014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nursing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model in neonatal aspiration pneumonia and explore its practical value in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104 cases of neonatal aspiration pneumonia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in the hospital. 56 cases of neonatal aspiration pneumonia received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8 were taken as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were adopted. 48 cases of neonatal aspiration pneumonia received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8 were taken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 was adopted.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the clinical valu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was analyz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both groups of patients achieved a certain therapeutic effect, but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12.3±3.1)d, lung voice disappearance time (4.5±1.7)d, and X-ray sign disappearance time (3.6±2.1)d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11.854,4.609,6.348,P<0.05), suggesting that evidence-based care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spiration pneumonia to some extent. In the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nursing period, the incidence of respiratory distre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lung infection score, the improvement of lung infection score (4.13±0.92)poi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9.329,P<0.05) Conclusion Nursing of neonatal inhalation pneumonia patients is a relatively difficult nursing task. Consider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nursing objects,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model in clinical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children,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of childre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respiratory distres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children.
[Key words] Newborn child; Inhalation pneumonia; Clinical care; Evidence-based care;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
在新生兒各類疾病中,新生兒肺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根據(jù)病因的不同,可將患兒分為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患者以及新生兒感染性肺炎。其中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是因吸入羊水、乳汁或者胎糞引起的肺部化學性炎癥反應或繼發(fā)感染。根據(jù)醫(yī)學實踐以及已有的文獻資料[1],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治療關鍵在于對患兒的肺部通氣功能障礙進行改善,糾正患兒的不良反應。循證護理是護理領域備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其護理理念在諸多科室、諸多疾病中的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患者疾病的治療以及護患關系的和諧發(fā)展奠定了重要基礎。鑒于此,該科積極開展了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患者的循證護理實踐,將2018年1—12月期間作為研究時段,104例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患者作為實驗對象,以期通過循證護理的相關概念、理論與實踐方法,提高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護理效果以及科室的整體護理水平,為后續(xù)的護理實踐工作起到參考、指導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104例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患者,按照患者入院的時間,將患者分為兩組?;純杭{入標準:①日齡≤28 d;②經(jīng)診斷,確診為吸入羊水、胎糞、乳汁引起的吸入性肺炎;③患兒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先天性腦組織疾病;②在先天性肝腎功能障礙以及肺部發(fā)育不完全等情況。其中,2018年1—6月期間入院的患兒為對照組,共56例患兒;2018年7—12月期間入院的患兒為觀察組,共48例患兒。對照組中,男性患兒29例,女性患兒27例;足月患兒33例,早產(chǎn)患兒23例;日齡1~19 d,平均日齡(14.8±1.3)d。觀察組中,男性患兒26例,女性患兒22例;足月患兒27例,早產(chǎn)患兒21例;日齡1~20 d,平均日齡(14.6±2.3)d。對比兩組患兒的男女比例、日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兒在入院后,均根據(jù)患兒的實際病癥表現(xiàn)以及診斷結果,采取相應的救治措施,改善患兒的肺部通氣功能障礙。在護理方法的選擇上,對照組患兒采取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即對患兒進行常規(guī)靜脈藥物滴注,以達到改善患兒病癥的效果;做好患兒呼吸道與皮膚的清潔護理工作,避免因呼吸道存在異物,皮膚清潔不到位等引起其他并發(fā)癥;按照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護理程序,對患兒的病情進行密切監(jiān)測,針對出現(xiàn)異常情況的患兒,采取相應的措施;一旦患兒出現(xiàn)呼吸窘迫,立即行機械呼吸,保證患兒的生命安全。觀察組患兒則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循證護理干預措施。
循證護理干預措施的前期準備工作大致包含以下內(nèi)容:①組建循證護理小組,由科室內(nèi)具備一定護理經(jīng)驗與理論基礎的護理人員組成,組內(nèi)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選取組長,安排專人對小組內(nèi)成員進行循證護理相關理論知識與實踐方法的培訓,幫助小組成員了解循證護理的具體程序,并結合培訓的具體內(nèi)容,實施循證護理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考核;②針對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病原因以及治療、護理措施等方面的內(nèi)容,由循證護理小組結合既往護理實踐工作提出切合實際的問題,并就如何做好患兒的呼吸道護理,如何保證霧化吸入治療的效果,如何做好氧療護理、保溫護理以及喂養(yǎng)護理等問題展開醫(yī)療證據(jù)的收集,確定新生兒、吸入性肺炎、呼吸道、霧化吸入、喂養(yǎng)等關鍵詞,檢索國內(nèi)外有關的文獻資料,研判所獲取的證據(jù)的正確性以及證據(jù)的實際價值;③結合收集到的證據(jù)以及臨床護理的經(jīng)驗,對各個患兒的吸入性肺炎的危險性進行科學分析,并擬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避免護理工作過于被動或者過于盲目等情況,提高護理方案的可行性。
循證護理方案大致包括以下內(nèi)容:①做好患兒的呼吸道護理,定期(一般情況下,每2小時1次,根據(jù)患兒的實際情況酌情調整)為患兒進行拍背、翻身以及吸痰操作,改善患兒的通氣情況,針對存在鼻腔分泌物過多的情況,及時清除異物,保證患兒的呼吸道通暢;②一旦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常規(guī)護理措施不能達到預期效果,且痰液粘稠,咳出困難時,對患兒進行超聲霧化吸入治療,達到清炎、化痰的目的;③實施護理期間,密切關注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當患兒出現(xiàn)呼吸困難、唇周發(fā)紺等情況時,及時進行氧療護理,針對煩躁不安的患兒,優(yōu)先考慮漏斗法給氧,待患兒安靜后再行鼻導管吸氧;④做好患兒的保溫護理,實時監(jiān)測患兒的體溫,將患兒的體溫控制在36.5~37.5℃之間,對體溫過低的患兒,采取相應的保溫護理措施,將熱水袋(水溫控制在50℃左右)放置于患兒的肢端與腋下,處理時避免燙傷患兒,對鼻塞、咳喘、哭聲無力的患兒,采取保溫箱保暖處理;⑤加強患兒的喂養(yǎng)護理,耐心進行喂水、喂奶,堅持少量多次,保持患兒的營養(yǎng)、水分充足,喂奶后輕拍后背,排除咽下的氣體,避免出現(xiàn)溢奶、嘔吐等情況,針對嘔吐頻繁的患兒,采取靜脈滴注的方式進行營養(yǎng)與能量的補充;⑥根據(jù)患兒的實際情況,調整病房的環(huán)境,合理控制病房的濕度、溫度以及光線等,及時更換床單、尿布,保持床鋪干燥、舒適,預防紅臀等情況的發(fā)生,在護理時間段的選擇上,盡可能采取集中護理模式,確?;純耗軌虻玫匠渥愕男菹r間,避免頻繁的刺激對患兒造成應急性激素水平增高等不良后果;⑦護理期間對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以及護理措施的實際效果進行詳細、準確記錄,并將其應用于后續(xù)的護理實踐中,作為循證護理證據(jù)收集的結果,納入針對性護理方案擬定的參考資料。
1.3? 觀察指標
實施護理期間,對兩組患兒的住院時間、X線征象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等參數(shù)進行準確記錄,并就兩組患兒的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準確記錄兩組患兒呼吸窘迫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并做對比分析;參考肺部感染評分(CPIS)[2]對患兒的肺部感染情況進行評估,CPIS評分的滿分為12分,得分越高,則說明感染程度越嚴重。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相關時間指標
對比分析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住院時長、肺部啰音消失時間以及X線征象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兒,兩組患兒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對比兩組患兒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顯示,對照組患兒共有24例發(fā)生呼吸窘迫,發(fā)生率為42.86%;觀察組患兒共有4例發(fā)生呼吸窘迫,發(fā)生率為8.33%,兩組患兒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肺部感染情況
對比兩組患兒護理前后的肺部感染情況,結果顯示,兩組患兒在護理后,其肺部感染評分均有所改善,但觀察組患兒的改善效果明顯更佳,兩組患兒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3.1? 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概述
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是胎兒或者新生兒在宮內(nèi)、分娩過程中、出生后經(jīng)呼吸道吸入異物(如乳汁、胎糞、羊水等)引起的肺部炎癥反應,屬于新生兒早期的一類常見病與多發(fā)病,如未能結合患兒的實際情況采取正確、有效的救治、護理措施,將可導致較為嚴重的后果,甚至引起患兒死亡。分析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病因,胎兒在宮內(nèi)時,母親患有的急性感染、心臟病以及高血壓等疾病,或者產(chǎn)時臍帶繞頸、臍帶扭結等情況的發(fā)生,皆可使胎兒出現(xiàn)缺氧現(xiàn)象,進而刺激胎兒的呼吸中樞,引起吸入性肺炎;新生兒尤其是早產(chǎn)兒,由于吞咽功能不協(xié)調,容易出現(xiàn)奶汁反流、嘔吐等情況,或者喂養(yǎng)不當引起的嗆奶等,均可導致吸入性肺炎。根據(jù)既往的臨床實踐與相關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3],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治療與護理展開相關的研究,具有較為重要的臨床意義。但在實踐階段,考慮到新生兒的支氣管腔、氣管相對狹窄,黏膜柔嫩,黏膜血管豐富,在發(fā)生感染后,分泌物的排出將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進而引發(fā)氣道狹窄甚至起到阻塞等問題。尤其是在早產(chǎn)兒的診治、護理中,受到咳嗽反射減弱等因素的影響,呼吸道內(nèi)的分泌物若不能及時排除,將直接威脅到患兒的生命安全。該文研究中對觀察組的患兒實施循證護理住院時間(12.3±3.1)d、X線征象消失時間(3.6±2.1)d、肺部啰音消失時間(4.5±1.7)d均顯著縮短,其研究數(shù)據(jù)與王藝諾等[8]《循證護理模式在新生兒吸入性肺炎護理中的應用分析》一文中相似,該文章中顯示循證組患兒分別為住院時間(12.5±2.00)d、X線征象消失時間(3.50±1.50)d、肺部啰音消失時間(4.00±1.50)d,差異不大。
3.2? 循證護理的發(fā)展及其對臨床護理的價值
1991年,加拿大學者Guyatt首次使用了“循證醫(yī)學”這一術語。隨后,眾多的學者對循證醫(yī)學的概念以及相應的方法進行了整理、完善。根據(jù)循證醫(yī)學的核心思想,在對患者進行醫(yī)療服務時,需要審慎地、明智地、明確的、地應用當代最佳證據(jù),對個體患者的疾病情況以及醫(yī)療措施等做出決策。針對各類疾病患者的治療,除對癥治療方案的實踐應用以及患者病情、治療進展的評估外,患者的護理方案以及護理措施的效果對其病情的恢復以及身心健康等也有較為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患者與醫(yī)護人員的關系尚不和諧的情況下,不合理的護理措施或者護理差錯的發(fā)生,將可直接影響到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度,降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甚至成為護患糾紛事件的導火索。基于此,各類疾病的護理措施得到了相關從業(yè)人員以及學者的高度重視,并積極開展護理理念、護理措施等方面的研究。人性化護理、基于人文關懷的臨床護理、延續(xù)性護理、綜合性護理以及循證護理等護理方案的提出,為臨床多種疾病的護理實踐提供了重要的理念與實踐方法。從相關文獻[4-7]得出的結論來看,積極的護理干預,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夠切實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臨床療效,增強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度,提高科室整體的護理水平,進而為護患關系的和諧發(fā)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3.3? 循證護理在新生兒吸入性肺炎護理中的應用
作為一種較為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患者若不能得到及時的診治,將可并發(fā)心理衰竭以及呼吸衰竭等,進而威脅到新生兒的健康成長。此外,在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診治過程中,采取綜合性的護理措施,有效規(guī)避各類風險因素可能給患兒帶來的不良影響,對原本疾病的治療也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從既往護理實踐來看,常規(guī)護理方案是面向所有同類疾病患者而言的,并不具有針對性。在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患者中,患兒的個體差異以及患兒家屬對醫(yī)護人員的要求,均給臨床護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诖?,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護理方法探究與護理理念的更新成為相關從業(yè)人員的關注重點,其中,循證護理作為重要的護理思路與理念,為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護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實踐方法。在同類文獻資料中,王藝諾等[8]提出了合理喂養(yǎng)、藥敏試驗、吸痰護理、吸氧護理等措施,結果提示,此類護理措施能夠顯著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因此,探討有效的循證護理措施,并付諸實踐,對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患者的護理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借鑒價值。
針對新生兒吸入性肺炎護理的各項要點,該科積極組建了循證護理專項小組,并結合既往的護理實踐工作,提出了實際的問題。在循證護理方案擬定的準備階段,小組內(nèi)成員通過交流、討論的方式選取了相應的關鍵詞,并通過網(wǎng)絡資源的檢索,收集各項護理要點的文獻資料以及可供實踐應用的醫(yī)學證據(jù)。隨后,循證護理專項小組結合證據(jù)收集的結果擬定了相應的護理方案,組織科室內(nèi)的護理人員進行學習與考核。從護理方案的實踐結果來看,循證護理方案的護理效果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方案,尤其是在呼吸窘迫的發(fā)生率以及肺部感染評分等方面,循證護理發(fā)揮著較為顯著的優(yōu)勢。就循證護理方案的擬定要點來看,密切聯(lián)系新生兒患者的個體化差異以及其在生理方面存在的特點,考慮患兒護理服務的實際需求,包括保溫處理、呼吸道的清理以及營養(yǎng)支持等內(nèi)容,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保證護理措施的可行性以及護理效果。而在實際需求的確定以及針對性護理方案的擬定方面,基于循證護理理念的醫(yī)學證據(jù)收集提供了較為重要的信息支撐。因此,循證護理模式的開展,是滿足新生兒吸入性肺炎護理實際需求以及臨床護理工作實際要求的重要選擇。此外,張瑞芹,張小敏等[9-10]就新生兒吸入性肺炎護理中俯臥位的臨床價值進行了分析,崔杰等[11]就藥物治療、護理的效果展開了研究,從其研究結果來看,此類積極的護理措施對患兒病情的恢復有著積極作用,可作為循證護理實施期間的參考,進而豐富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循證護理方案[12-13]。
綜上所述,在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患者的護理中,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難以與患兒的個體差異、實際護理需求相吻合?;谘C護理的理念與方法,查找相應的醫(yī)學證據(jù),進而擬定具有針對性的循證護理方案,能夠切實提高新生兒吸入性肺炎護理的效果,縮短患兒住院治療的時間,改善其肺部感染情況,促進患兒的快速恢復,并降低呼吸窘迫的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 張彥嶺. 新生兒吸入性肺炎臨床特點診治分析[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7,17(4):184.
[2]? 朱紅玲, 錢穎, 陳淑芳,等. PCT、TREM-1聯(lián)合CPIS評分對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早期診斷價值研究[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6, 27(3):340-342.
[3]? 江蘇省新生兒ARDS研究協(xié)作組.基于“柏林定義”的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流行病學調查研究[J]. 中華新生兒科雜志:中英文, 2018, 33(5):339-343.
[4]? 劉繡. 循證護理在小兒腹瀉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7, 8(1):735-736.
[5]? 吳惠梅. 高危妊娠患者圍產(chǎn)期應用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7, 7(4):133-135.
[6]? 朱雪梅. 循證護理在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5, 13(14):243-244.
[7]? 房萌萌, 隋婧婧. 循證護理對肺炎患兒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觀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24(16):111.
[8]? 王藝諾, 閆萍. 循證護理模式在新生兒吸入性肺炎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24(9):183.
[9]? 張瑞芹, 陳丹, 朱玉娟. 俯臥位在護理新生兒吸入性肺炎中的作用觀察[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5,15(75):250-251.
[10]? 張小敏. 頭高俯臥位對42例早產(chǎn)兒胃食管返流的影響及護理[J]. 醫(yī)學信息, 2015, 28(50):114.
[11]? 崔杰.地塞米松聯(lián)合沐舒坦聯(lián)合治療新生兒重癥吸入性肺炎的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2016,11(9):153-155.
[12]? 熊麗. 沐舒坦聯(lián)合地塞米松治療新生兒重癥吸入性肺炎62例療效觀察[J].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15, 26(19):4406-4407.
[13]? 張?zhí)m英. 用沐舒坦聯(lián)合地塞米松治療新生兒重癥吸入性肺炎的效果觀察[J]. 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5,13(2):2-3.
(收稿日期:201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