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良
運城乃鹽運之城而得名,鹽池成就了運城的文明,而池神則是鹽池的自然神靈崇拜。 池神廟是一座專門奉祀鹽池神靈的廟宇,其整體布局呈烏龜形,南邊的歌薰樓(已毀)是頭部,似伸入鹽湖飲水,神道及臺階是烏龜?shù)念i,海光樓、中門(碑林)、戲臺及三大殿是龜背,龜尾是池神廟的乾門,整個廟宇仰山面水,氣勢壯觀。二零一三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xiàn)謹選取池神廟部分楹聯(lián)加以簡單解析介紹。
池神殿聯(lián)
池神殿是池神廟主殿三大殿之一。 三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四周圍廊。 唯中殿較兩側殿為大,重檐歇山頂。下檐柱頭斗拱四鋪作單下昂,上檐斗拱五鋪作,雙下昂計心造,柱頭與轉(zhuǎn)角鋪作制成鴛鴦交首拱,殿內(nèi)梁架制作規(guī)整,設有藻井。殿頂筒板布瓦覆蓋,黃、綠、藍三彩琉璃彩剪邊。
三大殿始建于唐代大歷十二年(七七七),各代均有修葺。 現(xiàn)存主要建筑為明嘉靖十四年遺構,面闊五間,重檐歇山頂。 由靈慶公神祠、雨師太陽神祠、條山風洞神祠組成,為鹽池神廟主殿,殿內(nèi)分別供奉著青銅鑄造的池神、太陽神、風神三尊神像。 體現(xiàn)了鹽池生產(chǎn)與太陽、風的自然關系。 三大殿橫軸排列,并列尊位,比肩為鄰,錯落有致,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筑史上絕無僅有。
池神殿聯(lián)之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卿云爛兮糾縵縵兮。
此聯(lián)來源于古詩文。 上聯(lián)『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原出于《詩經(jīng)· 小雅· 車轄》也寫作《詩經(jīng)· 小雅· 車舝》。 高山,喻高尚的德行。 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有『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 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司馬遷《史記· 孔子世家》專門引以贊美孔子: 『《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這使得本來的意思發(fā)生了變化?!褐埂坏囊馑际琴濏炂沸胁艑W像高山一樣,要人仰視,而讓人不禁按照他的舉止作為行為準則;下聯(lián)『卿云爛兮糾縵縵兮』出自《尚書大傳· 虞夏傳》,表達了功成身退的君主舜禪位給治水有功的大禹,有才德的人、百官和舜帝同唱《卿云歌》。 從而展現(xiàn)出一副上古先民崇尚政通人和清明的美好景象。
上聯(lián)表達了人對神的虔誠和敬仰; 下聯(lián)記述了參加祭祀的官員,穿著華麗的服裝,捧著用生絲制成的素絹,在池神面前顯示自己的忠誠。
池神殿聯(lián)之二:
問之不答求之應應之寰宇;
聽則世聲敬則靈靈則心誠。
上聯(lián)揭示了神在人的心理調(diào)節(jié)和心理暗示上所起的作用,下聯(lián)則顯露出古典哲學『二難推理』的光芒。如果求神靈驗是你心誠,如果不靈驗是你心不誠。 總而言之,無論靈與不靈,神永遠處于一種至高無上的地位。
池神殿聯(lián)之三:
東有淳風助帝歸鐘靈毓秀;
西憑天罡扶龍威人杰地靈。
淳風,敦厚古樸的風俗; 天罡,星名,即北斗七星的柄。 《參同契》卷下: 『二月榆落,魁臨於卯,八月麥生,天罡據(jù)酉。 』此聯(lián)指的是鹽池鐘靈毓秀,人杰地靈,風云際會。
奏衍樓聯(lián)
奏衍樓為國內(nèi)尚存為數(shù)不多的元代戲臺之一。 面闊七間,進深四椽,梁架為四架梁對后單步梁,通檐用三柱,屋面筒板瓦覆蓋,青灰脊飾,單檐懸山卷棚頂,一層正中砌南北券洞通道。 此戲臺二零零三年落架大修時從后檐墻出土一具石槽,槽底刻有『元至正十年十二月十九日置到石槽案一條』等字樣。 更明確地證明戲臺建于元至正十年(一三五零)之前,是地地道道元代大戲臺。 原為樂樓,灰陶卷棚頂,以后各代均有增修。 清康熙年間更名為『奏衍樓』。歷史上每年在池神廟舉辦廟會,為鹽工、鹽商的節(jié)日,廟會時鹽商會請戲班酬神演戲。農(nóng)歷二月初一意為鏟鹽開工前祈望神靈保佑豐年。八月十五鏟鹽結束時,酬神感謝神靈賜福。 此戲臺為『連三戲臺』的形制,全國僅存此一處。
奏衍樓聯(lián)之一:
要看早些來好文章惟爭入首;
須觀完了去大忠孝皆在后頭。
奏衍樓聯(lián)之二:
奸雄百計得便宜難免當場唾罵;
忠貞一時受困苦須知后世稱揚。
這兩副對聯(lián)均切合了奏衍樓的功能特征,人間的好文章,世間的大忠孝,奸雄與忠貞并存,或被當場唾罵,或被后世稱揚。
海光樓聯(lián)
海光樓創(chuàng)建于明洪武年間,是鹽池神廟的山門樓閣。毀于公元一九四七年,二零零三年在原址上復建。 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高二層,重檐歇山頂。游客登樓眺望,河東鹽池勝景一覽無余。 古稱河東鹽池為『鹺?!?,故稱『海光樓』。
東海栽玉樹;
西池開銀花。
作者: 呂洞賓,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師。名喦(『喦』或作『巖』),字洞賓,道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河東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樂鎮(zhèn))人,現(xiàn)在山西運城市芮城有元代丘處機奉皇帝御旨興建的永樂宮,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名大純陽萬壽宮。 呂洞賓是道教中的大宗師。 聯(lián)意指鹽池東西二池,玉樹銀花,一派鹽業(yè)的大美景象,想象豐富,意境高遠。
海光樓前旌表聯(lián):
常平乃關壯繆故里轄其民也理應忠心報國;
解池本包孝肅舊制治此盬者首當鐵面無私。
作者:喻時(一五零六——一五七一),字中甫,號吳皋,河南光州(今光山縣)人。嘉靖十七年(一五三八)進士,授吳江縣令,擢御史,由應天府丞改南京太仆寺卿。 遷巡撫福建右僉都御史,改南京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 進右副都御史總督漕運,拜總督陜西三邊軍務。 入為兵部左侍郎協(xié)理戎政。 改南京兵部、戶部右侍郎。隆慶五年(一五七一)正月二十九日逝世,年六十五歲。 有《吳皋先生文集》、《海上老人別集》。
常平,是關公故里。 壯繆,指后主劉禪給去世后的關公的封號『壯繆侯』。 解池,指解州鹽池。 包孝肅,指包公,『孝肅』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賜給他的謚號,以評價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 盬(gǔ ),既指古代鹽池,又指沒有經(jīng)過熬制的鹽(曬出煮出的鹽則為散鹽)。 此聯(lián)意指常平是關公故里,在這里為官就應該像關公一樣忠心報國;解州鹽池是包公工作過的地方,治理鹽業(yè)就應該像包公一樣鐵面無私。 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運城名勝古跡楹聯(lián)選注》收錄的池神廟聯(lián):
北極湛恩波,池玉畹瓊呈瑞色;
西山來爽氣,棟云簾雨受薰風。
作者:孫嘉淦(一六八三——一七五三),字錫公,又字懿齋,號靜軒,山西興縣人,歷經(jīng)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敢言直諫而出名。孫嘉淦幼年時期家境貧寒,康熙五十二年(一七一三),孫嘉淦考中進士,自此踏入仕途。 初任翰林院庶吉士、檢討等小官,此后歷任國子監(jiān)司業(yè)、 順天府尹、 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直隸總督、宗人府府丞、工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等職。 乾隆十八年(一七五三)十二月,孫嘉淦去世,享年七十一歲,謚號文定。
此聯(lián)用典極多,不太好理解。 北極,指北極星,也叫北辰、天樞,代指朝廷,見《宋史· 樂志》『言旋北極,永燕西清…… 休嘉砰,隱丹闕,湛恩波』; 湛,有沐浴之意; 畹,十二畝為畹,這里指鹽田;『西山來爽氣』,見宋代詩人李彌遜《和表之清陰廷作》:『西山朝來多爽氣,露沐風梳發(fā)新翠。 』;『棟云簾雨』: 形容高大華美的樓閣,出自唐王勃《滕王閣序》詩: 『畫棟朝飛南浦云,朱簾暮卷西山雨。 』此聯(lián)意,鹽田如片片美玉,呈現(xiàn)柔美之色,沐浴朝廷恩波; 爽氣越過西山,款款吹來,雄偉的樓閣浸潤在徐徐的薰風之中。作為封建時代的高官,此聯(lián)有明顯的忠君思想。
池神廟是自然神靈崇拜的珍貴遺產(chǎn),楹聯(lián)則詮釋了池神的文化和記憶,欣賞這些名聯(lián)佳句乃人生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