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巴人信仰與“石魚出水”水文題刻研究

2019-01-18 19:37魏曉明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 2019年1期
關(guān)鍵詞:題刻圖騰崇拜廣德

魏曉明

(中國水利博物館,浙江 杭州 311215)

涪陵城北有一塊巨大的天然石梁,因“石魚出水”被載入史冊。當?shù)厍О倌陙韨髡b著“江水退,石魚見,即年豐稔”,即石魚出水具有詔示來年豐收的神奇功能,更為人稱奇的是經(jīng)過現(xiàn)代水利科技工作者測算,石魚魚眼的位置就是歷年涪陵枯水水位的平均值。這一神奇的現(xiàn)象發(fā)生于巴人聚居腹地,筆者以為與巴人遠古時期的圖騰崇拜,尤其是傍水而居的一支巴人所信仰的“魚”崇拜,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

1 石魚出水

載有“石魚出水”的石梁,名曰白鶴梁,位于涪陵城北的長江干流中,全長約1 600 m有余,寬約15 m,夏秋之季沒于水中,冬春偶有露出。梁上雕刻石魚14尾,歷代題刻175則(現(xiàn)存)[1],一萬余字。題刻以宋代為最多,約有百段,元、明、清代次之。題刻中頻有出現(xiàn)“石魚出水”可兆豐年,如“江水退,石魚見,即年豐稔”(北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謝昌瑜題記),“石魚再出,來歲復(fù)稔”(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朱昂題記),“水大落,魚出現(xiàn),則時和歲豐。”(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劉師文題記),“觀魚皆是愿豐人”(南宋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趙汝廩石魚詩),“石魚出則大稔”(元至順癸酉仲春十三日(公元1333年)張八歹木魚記),“晴波浮石兆豐年”(明萬歷十七年(公元1589年)羅奎詩),“涪江石魚,鐫于波底,現(xiàn)則歲豐。”(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蕭星拱重鐫雙魚記),“江心石魚報出,土人云:見則歲稔?!?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董維祺題記)等。該段石梁上所題記內(nèi)容主要圍繞“石魚出水”兆豐年這一現(xiàn)象展開,每當石魚出現(xiàn)即為豐年的預(yù)兆,在歷史文獻當中亦有“石魚出水”可兆豐年的記載,如《太平寰宇記·涪州·風俗》載:“開寶四年,黔南上言,江心有石魚見。上有古記云:廣德元年二月。大江水退,石魚見。部民相傳豐稔之兆。”

那么“石魚出水”的題刻肇起于何時呢?

在白鶴梁題刻中最早記載“石魚出水”的是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謝昌瑜等的題記:

大江中心石梁上,(缺字)古記,及水標,有所鐫石魚兩枚,古紀云:唐廣德(缺字)春二月歲次甲辰,江水退,石魚出見,下去水四尺,問故老,咸云:江水退,石魚見,即年豐稔。時刺史(缺)州團練史鄭令珪記。自唐廣德元年甲辰歲,至開寶四年,歲次辛卯朔十日丙(缺)余年,今又復(fù)見者。覽此申報。

雖題刻日久,部分字跡漫漶不清,所記尚可辯識,為我們提供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證據(jù):

(1)有記載石魚出現(xiàn)的時間至遲在唐廣德二年(公元前764年)。題刻中“唐廣德(缺字)春”,因少字而辨不清具體年份。學界曾以《太平寰宇記》等文獻中記載黔南申狀事為廣德元年,推論題刻下文“唐廣德元年甲辰歲”為“癸卯”誤寫,記載的應(yīng)是廣德元年春的信息。董其祥先生將白鶴梁廣德年題刻與朝天門靈石唐廣德二年《郭英干靈石碑》進行對比,認為唐廣德題刻為廣德二年[2]。白鶴梁題刻與朝天門靈石枯水題刻同為長江上游水文題刻,枯水年份的測算應(yīng)在同一年,白鶴梁廣德年題刻應(yīng)為唐廣德二年無疑。

(2)“石魚見,即年豐稔”的傳說早于唐廣德二年(公元前764年)?!笆~出水”用以預(yù)示豐收年景的傳說來自于“固老”口中,應(yīng)早已在民間流傳,至團練史鄭令珪才有所記述。

(3)據(jù)“江水退,石魚出見,下去水四尺”可知,石魚在唐廣德二年(公元前764年)已經(jīng)具有水標尺的功能。關(guān)于石魚作為水標尺的記錄,在其后的題刻中不斷出現(xiàn),由唐至今未曾中斷,因此被稱為1200多年來的一部長江三峽水文記錄寶庫。

清肖星拱“重鐫雙魚記”中不但載有“石魚出水”現(xiàn)則歲豐的千百年盛事,而且清晰地記錄了康熙年重鐫石魚的經(jīng)過:“康熙乙丑春(1685年)五水落而魚復(fù)出。望前二日,偕同人往觀之,仿佛雙魚蓂蓮隱躍。蓋因歲久剝落,形質(zhì)模糊,幾不可問,遂命石工刻而新之,俾不至淹沒無傳,且以望豐享之永兆云爾?!边@兩尾石魚一銜蓮花,一銜靈芝,首尾相隨,溯江而上。兩魚背后隱約藏有一條石魚,應(yīng)為肖星拱所見唐魚。依據(jù)20世紀70年代長江流域規(guī)劃辦公室重慶水文站實測,這對石魚眼睛的海拔高度為137.91 m,與現(xiàn)今涪陵零點水位標尺極為接近,讓今人驚呼石魚為神魚?

有學者就水標尺對于次年降水及農(nóng)作物環(huán)境的影響進行了調(diào)查研究[3],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枯水期水標(即石魚所在位置)可以預(yù)見次年的農(nóng)業(yè)豐欠情況。但是,今人觀測到的結(jié)果如何成為了古人判斷的標準?如果只是作為水標尺,為什么要專門雕刻成魚型?枯水期水標的存在是人們對自然界長期觀察得出的結(jié)論,在未揭示其科學的指導(dǎo)意義之前,石魚出水即已經(jīng)成為人們的一種美好寄托,以魚為水標顯然有著更為深遠的含義。

2 “巴”的來歷與圖騰崇拜

石魚所出涪陵,世為“巴”地?!鞍汀比绾味鴣砟??許慎《說文》說:“巴,蟲也?;蛟唬菏诚笊摺盵4]?!渡胶=?jīng)》亦有“巴蛇吞象”的記載,此為“巴蛇說”。其后司馬貞在為《史記》做《索隱》時指出,巴為“芭苴”之稱,“或巴人、巴郡,本因芭苴得名,所以其字遂以苴為巴也”,芭苴,即巴茅草,是四川一帶對茅草的稱呼,此為“茅草說”。唐李吉甫在《元和郡縣志》中又有:“(渝州)《禹貢》梁州之城,古之巴國也。閬白二水東南流,曲折如巴字,故謂之巴?!贝藶椤暗匦握f”[5]?!鞍汀眮碓措m眾說不一,但每一種都暗含寓意,與巴人生活所處的自然萬物息息相通。

“巴方”初見于殷婦好墓葬出土的甲骨卜辭。約在夏前300年,巴人部落在鄂西清江流域逐漸形成,其后不斷遷徙,至公元前316年為秦所滅。在這3 000余年間,巴人的活動范圍主要在鄂西、三峽、渝東、漢水中游、江漢平原、兩湖平原和貴州烏江流域一帶,雖然范圍時有變化,但是不變的是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始終在溫暖濕潤的南方和三峽為主的江河湖泊地區(qū)。正是巴人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衍生出了巴人的圖騰崇拜。

《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云:“西南有巴國。太昊生咸鳥,咸鳥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為巴人?!薄疤簧跳B”的說法應(yīng)是巴人圖騰崇拜的較早時期,其后從崇龍蛇、崇魚、鱉、鷹到崇白虎,各說皆有依據(jù),其中巴人崇龍蛇、崇白虎在考古資料中已發(fā)現(xiàn)圖騰“模樣”。伏羲在《帝王世紀》《列子·黃帝篇》《淮南·說林訓(xùn)》都是人首蛇身,在湖北省利川市境內(nèi)魚木寨的一座古墓上發(fā)現(xiàn)的古代巴人崇拜龍蛇的浮雕圖案即是例證。巴人的后裔土家族至今仍信仰龍,而蛇正是龍的化身。在今天的土家族習俗中,如果有蛇進到屋內(nèi),便被認為是祖先回家看望子孫,絕對不能亂說,更不能打,只能燒香焚紙,以祭祀的儀式將其送走;女人們還把蛇的圖案繡在帳簾、背帶或小孩帽子上,以求得保佑,表示崇敬之情。

《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載有,“先秦時期,有巴氏、樊氏、相氏、鄭氏等五個氏族出于武落鐘離山(今湖北長陽縣一帶)。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乃共擲劍于石穴,約能中者,奉以為君。巴氏子務(wù)相乃獨中之;又乘土船,從夷水至鹽陽,約能浮者為君,獨務(wù)相能浮,因共立之,是為廩君。廩君死,魂魄化為白虎。巴氏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祠焉”。巴人認為首領(lǐng)廩君死后,他的魂魄會化為白虎,也就是說,巴人與白虎之間存在著一種特殊的親緣關(guān)系。在已發(fā)現(xiàn)的巴地出土青銅兵器中,虎的圖案是最多、最重要的紋飾,甚至是青銅戈上的唯一圖案。這是因為他們以白虎為祖先圖騰,他們相信用其威猛的形象裝飾在兵器上,既可以威懾敵人,又可以將它的力量和勇猛帶給自己。

其中一支名為巴人魚鳧的部落,他們以漁獵為主要經(jīng)濟來源,以魚為圖騰,在蜀地建立了魚鳧王朝。這一支崇魚的巴人,雖然沒有在考古資料中找到明確的圖騰崇拜符號,但是卻在墓葬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魚骨,甚至人魚合葬現(xiàn)象,頗為耐人尋味。

考古資料證明在川東、鄂西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早期巴人遺址多密集分布在長江沿岸的小臺地上,這支巴人沿水而居,以捕魚為主要生活來源。在巫山大溪遺址、三峽姊歸、柳林溪、龔家大溝遺址等遺址中都有大量的魚骨出現(xiàn),甚至還發(fā)現(xiàn)有魚骨坑和單獨的魚骨地層。如在中堡島遺址中,不但有單獨的魚骨層,在其中一個探方內(nèi)還發(fā)現(xiàn)了一條完整的魚骨遺骸,長1 m有余。[6]同時,在巫山大溪遺址中則發(fā)現(xiàn)了專門用魚作為隨葬的墓葬。如巫山大溪遺址第153號墓葬隨葬3件,魚2件,置于死者左右臂下;第138號墓葬隨葬品17件,魚7件,一條置于死者頭下,一條置于左肩處,兩條置于左手,三條置于右小腿。[7]這些墓葬中,不但以魚為主要隨葬品之一,甚至把魚作為通神的靈物,如大溪遺址3號墓葬,在墓主胸腹部位兩側(cè)各放有一條大魚,魚頭北向,而尾骨置于死者口腔之中。[8]這種在大溪遺址中魚隨葬的形制與余杭良渚墓葬大量隨葬玉器的形制有著相似之處。[9]古人有玉為通天理地的神器,學界認為神人獸面紋為良渚人族徽。巫山大溪遺址中的魚也極可能就是這支巴人的圖騰崇拜物,乃至族徽。

3 “石魚出水”與巴人崇魚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關(guān)于石魚的由來,當?shù)剡€有一個傳說:爾朱真人浮江而下,漁人有白石者舉網(wǎng)得之,擊磬方醒,遂于梁前修煉,后乘白鶴仙去,故名(白鶴梁)。又說,修煉二漁人化為兩尾石魚,即為白鶴梁石魚標尺。普列漢諾夫曾說“凡奉行圖騰文化的原始民族,都相信人們的某一血緣聯(lián)合體和動物的某一種類之間存在著血緣關(guān)系,并視這種動物為自己的祖先,認為本氏族就緣于此?!眻D騰崇拜是人類的遠古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結(jié)合的一種原始宗教信仰。前文敘述巴人的魚為圖騰崇拜,傳說中將救起爾朱真人的兩位漁夫,與爾朱真人一同修煉后化成石魚,這與原始圖騰崇拜以崇拜“物”化為祖先異曲同工。

3.1 巴人崇魚與魚司水神

巴人“魚”崇拜,不僅表現(xiàn)在人魚同葬的墓葬形制上,在考古出土的器物中也可見其端倪。如在華容車轱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發(fā)現(xiàn)有陶人雕塑像,雙手抱持一條大魚,人體輪廓分明,各部位線條清晰,頸、胸、手,造型生動,形象逼真。[10]又在江漢平原地區(qū)的天門鄧家灣新石器時代末期遺址的地層中也曾出土有較多的陶塑人像,其中一種跪坐為多見。陶塑一般高10 cm,頭戴淺圓帽,身穿長袍,細腰寬裾,耳鼻清晰,頸部修長,正面跪坐,兩手于胸前橫抱一條大魚,神態(tài)莊重,似在祈禱。[11]這些雙手持魚祈禱的陶塑造型,說明魚是祈求的對象,或者祈求對象的通靈之物。無獨有偶,在長江三峽地區(qū)的宜昌楊家灣遺址中出土有近似魚頭的裝飾,多出現(xiàn)于器物的口部。而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的彩陶上,魚紋表現(xiàn)出更為豐富的信息。出土的彩陶器上繪有大量的魚紋,兼具寫實和抽象兩種藝術(shù)風格;寫實的魚紋又可分為單體、雙體、三體、四體魚紋,其中最突出的是人面魚紋,大量魚紋的出現(xiàn)尤其是人面與魚紋的組合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了半坡人對魚的推崇和神靈化。

文獻中對于魚司水神的記載則進一步揭示了魚的神靈形象。如《山海經(jīng)·西次三經(jīng)》載有“泰器之山,觀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蔽啮庺~的出現(xiàn),預(yù)示著天下大豐收,即這種魚的出現(xiàn)能帶來使農(nóng)作物生長的充沛適量的雨水使其得到豐收。《山海經(jīng)·東次四經(jīng)》又有:“女巫之山,其上多草木,石膏出水焉,而西注于鬲水,其中多薄魚,其狀如鳣魚而一目,其音如歐,見則天下大旱?!边@種魚神能決定天下的旱情。而另一種魚神能決定洪澇,《山海經(jīng)·西次四經(jīng)》說:“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黃貝、贏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其邑大水?!壁A魚的出現(xiàn)會帶來過多的水,這里又表現(xiàn)了人們對魚司水神的恐懼心理。[12]

如果說魚崇拜是巴人對于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中重要依賴物的原始信仰和崇拜,魚司水神的神靈形象則進一步地將魚與雨水的豐沛乃至農(nóng)業(yè)年景的豐欠關(guān)聯(lián)了起來。

3.2 石魚出水與豐年祈禱

在白鶴梁題記中,石魚出水預(yù)示豐收年景是以一種美好夙愿來展示的。在現(xiàn)存白鶴梁題刻中,有69段題記與“石魚出水兆豐年”有關(guān),如“郡人每以魚之出兆年之豐,事既有驗于古,可以卜今歲之稔無疑也?!?南宋慶元四年(公元1198年)徐嘉言題記)。南宋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趙汝癝石魚詩亦有云:“拂石已無題字處,觀魚皆是愿豐人;片云不為催詩黑,欲雨知予志在民?!?/p>

這些夙愿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題記有:“涪人曰,一旬而三美具,此大有豐年之兆,而賢太守德化之所感也”(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趙彥球等題記)。地方官員的德政感化上天而有石魚出水兆示豐年的記載,雖有吹捧之嫌,但也表明從官方到民間都認同“德”可以“感天”,通過石魚示“風調(diào)雨順”的瑞兆。

不但有石魚出水的吉兆,木魚亦有吉祥寓意?!稄埌舜跄爵~記》載有:“涪陵志,江心石魚出則大稔,予守郡次年始獲見,率僚友來觀,方拂石間,適有木魚依柳條中流浮至,眾驚喜曰:石魚自古為祥,木魚猶為異瑞也,請刻之以示將來云?!边@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魚的出現(xiàn)是古人以為瑞意的觀念深入人心時,石魚作為水標所承載的科學寓意:即石魚出水后預(yù)示豐年出現(xiàn)概率更高的科學預(yù)測性,反而被隱藏在其后了。

3.3 “崇”魚與“信”魚

原始的圖騰崇拜與大自然運轉(zhuǎn)規(guī)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如在考古發(fā)現(xiàn)中已經(jīng)找到許多關(guān)于太陽崇拜的例證,其中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就被認為是觀象授時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太陽神鳥的外層是四只逆向飛行的鳥,若每只鳥代表一個季節(jié),四只神鳥就代表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內(nèi)層為十二道旋渦狀光芒,則可代表一年中的十二個月份。這說明了古蜀人掌握了歲、時、月的概念及運行規(guī)律。

遠古巴人魚崇拜對“魚”帶來的祥瑞充滿了神秘色彩,實則包含了先人們對大自然觀察細致入微而得出的自然規(guī)律。巴巫文化中,巫師盛行枚卜預(yù)占吉兇禍福、富貴利達,俗稱打竹卦。竹卦“兩頭半”,一陰一陽,統(tǒng)攝萬象?!吨芤状髠鳌吩疲骸笆枪侍珮O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痹谝讓W中,由兩儀構(gòu)成的太極圖,就是用魚來顯示其陰陽屬性的,因此有陰陽魚之稱。商周時期,巫師占卜所用卜骨,除牛骨、龜腹甲,湖北清江地區(qū)還使用魚腮骨[13]。巴人利用的“通靈”性,也通過觀察魚群的活動規(guī)律,揭示水位、水流、水溫、水量的變化,進而預(yù)示和反映氣溫、降水、植被等的變化,預(yù)告來年莊稼收成的好壞。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建國后白鶴梁石魚出現(xiàn)三次,分別為1953年、1963年、1973年,石魚出水后的年份豐收居多。石魚出水當年,魚群往往上下游深游,長江水位低、水量少、流速弱而水溫地溫高,降水量少,土壤干枯,農(nóng)事需蓄水,農(nóng)業(yè)平年或欠收;石魚出水次年或后年,魚群就地游移淺游,長江水位高、水量多、流速強而水溫低地溫低,降水量多,土壤濕潤,農(nóng)事應(yīng)排水,農(nóng)業(yè)平年或豐年。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作為最低水位標志的石魚出現(xiàn)的年份,實際上就是枯水階段最終一年,此后的水位一般會逐年增高。這種水位的變化,很大程度是反映在降水量的增加上,而降水量的增加無疑是農(nóng)業(yè)豐收的有利條件。

4 結(jié) 語

圖騰崇拜是遠古時人們對圖騰物產(chǎn)生信賴而期望賦予自身某種力量,幫助自已戰(zhàn)勝自然(敵人),如前文所述巴人的虎崇拜就是希望賦予自身虎的威猛來戰(zhàn)勝敵人。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圖騰作為庇護本族祖先神的保護作用也會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賦予更多含義。遠古巴人的魚崇拜,極可能由遠古時期以漁獵為主獲得賴以生存生活來源的原始愿望,逐漸演變?yōu)檗r(nóng)業(yè)社會獲得合適雨水的企盼,甚至能主天人合一、順應(yīng)自然變化而獲得農(nóng)業(yè)豐收。石魚出水的科學性在歷代的題刻以及文獻方志中不見記載,卻大量的記述了因德政而感天賜予“石魚出水”兆豐年,正說明了巴人魚圖騰崇拜悄無聲息地融入了后世的“天人感應(yīng)”理念中。

猜你喜歡
題刻圖騰崇拜廣德
漆涂層對題刻類石質(zhì)文物的影響研究
淺談紅石峽題刻所反映的近代榆林地區(qū)的部分史料
造化鐘神秀
平果縣陽明洞摩崖題刻遷移保護
《狼圖騰》與中國的圖騰文化
較真
從紅山文化中的圖騰崇拜探索早期宗教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漢代獨角鎮(zhèn)墓獸造型中的民族文化元素探研
較真
匪師
睢宁县| 保定市| 吐鲁番市| 五大连池市| 乌海市| 浦东新区| 皮山县| 唐河县| 宣威市| 阜南县| 阳朔县| 永寿县| 喀什市| 财经| 霍林郭勒市| 南宁市| 浦城县| 靖江市| 长丰县| 青浦区| 渭南市| 东明县| 乌海市| 宜君县| 龙川县| 买车| 新龙县| 宁化县| 靖州| 虎林市| 紫金县| 巴马| 临颍县| 青海省| 凌源市| 宜阳县| 鲁甸县| 文山县| 老河口市| 丹江口市| 桃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