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澤
(青島大學 歷史學院,山東 青島266071)
作為司馬相如人生故事的兩個重要片段,“茂陵聘妾”與“長門買賦”不僅常被詩人詞客引為典故,也廣泛流傳于通俗文藝與民間故事之中。事實上,兩個故事片段皆不見于正史,誕生之初亦無邏輯關聯(lián)。東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三載“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1],是“茂陵聘妾”故事的最初記載。卓文君《白頭吟》有題無辭,劉宋沈約《宋書· 志· 樂》恰有同名古詞五解,表達女子遭棄哀怨之意,不題撰人?!伴L門買賦”見于梁蕭統(tǒng)《昭明文選》所錄《長門賦》序言:“孝武皇帝陳皇后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斤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后復得親幸?!盵2]712
《史記》所載相如文君婚戀始末為以上兩故事之前奏?!端抉R相如列傳》稱相如家貧無業(yè),應臨邛令王吉之邀客居都亭。王吉繆恭相如,富人卓王孫以之為貴客,邀至家中宴飲。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相如以琴挑之。文君亦心悅相如,與之夜奔,歸成都。相如家徒四壁,王孫怒而不與分錢。相如攜文君還臨邛,令文君當壚酤酒,自著犢鼻裈滌器市中;王孫恥而杜門,經(jīng)親友相勸,不得已分其資財,相如文君始富居成都。后相如因辭賦得幸拜官、榮歸蜀地,王孫自往和解,悔使文君晚嫁相如。
從基本的情節(jié)要素來看,“茂陵聘妾”與“長門買賦”表現(xiàn)出趨同性,各自講述了一段婚姻破鏡重圓的故事,“重圓”的主動權掌握在男性手中,而令其回心轉(zhuǎn)意的關鍵皆在于女方詩文的感發(fā)。更有趣的是,兩個故事中共同出現(xiàn)的歷史人物司馬相如扮演了截然相反的角色,前者為負心的夫君,后者為棄婦的代言。在司馬相如故事的傳播與重釋過程中,二者由分而合,其間的邏輯紐帶與思想關聯(lián)伴隨時代背景漸次發(fā)生變化。本文以中國敘事文化學為方法論依據(jù),通過相關故事文本梳理和文化、文學內(nèi)涵闡釋,對“相如聘妾”與“長門買賦”故事的關聯(lián)演變加以分析。
按照詩歌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相如、文君生活的西漢前期,尚不可能出現(xiàn)如《宋書》之《白頭吟》一般成熟整飭的五言詩。但題名及內(nèi)容的相關性不可避免地使其發(fā)生了混淆。初唐李善《文選注》云:
《西京雜記》曰:“司馬相如將娉茂陵一女為妾,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鄙蚣s《宋書》,古辭《白頭吟》曰:“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須啼。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盵2]1327
從現(xiàn)存材料來看,李善首次將匿名古詞《白頭吟》的著作權給予卓文君,使其融入了相如文君婚戀故事體系。這一誤讀得到了后人的追隨與響應,《白頭吟》與司馬相如故事共同流傳,并產(chǎn)生了不容小視的經(jīng)典作用;后世出現(xiàn)的一系列同題詩作,大多詠寫相如文君情事而模擬古詞怨棄之意。行至唐代,李白作《白頭吟》二首,將“長門買賦”與“茂陵聘妾”兩個故事前后連綴,置于因果鏈條之中:
此時阿嬌正嬌妒,獨坐長門愁日暮。但愿君恩顧妾深,豈惜黃金將買賦。相如作賦得黃金,丈夫好新多異心。一朝將聘茂陵女,文君因贈白頭吟。(其一)
聞道阿嬌失恩寵,千金買賦要君王。相如不憶貧賤日,官高金多聘私室。茂陵姝子皆見求,文君歡愛從此畢。(其二)[3]247―248
“阿嬌”為志怪小說《漢武故事》中陳皇后閨名,“千金”為《文選· 長門賦序》“黃金百斤”之變。李白筆下,長門作賦得金(加之謁帝拜官)成為相如異心聘妾的直接動因。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這一邏輯關系的設立確有合理之處。戰(zhàn)國時期,《韓非子· 內(nèi)儲說下》即有寓言稱:
衛(wèi)人有夫妻禱者,而祝曰:“使我無故,得百束布?!逼浞蛟唬骸昂紊僖玻俊睂υ唬骸耙媸?,子將以買妾?!盵4]
《三國志· 魏書》裴松之注引佚史《典略》曰:
上洛都尉王琰獲高干,以功封侯;其妻哭于室,以為琰富貴將更娶妾媵而奪己愛故也。[5]
《資治通鑒· 唐紀· 太宗永徽六年》記唐高宗朝許敬宗宣言:
田舍翁多收十斛麥,尚欲易婦……[6]
韓非本意在于證實人與人之間的利益相異之理,《典略》之文常被引作妻妾互妒之典,許敬宗為高宗改立武后張目,但皆從客觀上揭示出世人于經(jīng)濟條件、政治地位改善后置妾易妻行為之普遍,風習之恒久。唐代社會思想開放、經(jīng)濟繁榮,歌宴享樂之風盛行,姬妾佇蓄的規(guī)模亦極龐大。在《舊唐書》中,妓妾之有無多寡儼然成為評判貴族官宦奢靡與否的標準:
孝恭性奢豪,重游宴,歌姬舞女百有余人。[7]2349
博乂有妓妾數(shù)百人……驕侈無比。[7]2357林甫晚年溺于聲妓,姬侍盈房。[7]3241
載在相位多年,權傾四?!?、異樂,禁中無者有之。兄弟各貯妓妾于室……[7]3414
專事奢靡,廣修第宅,多畜妓妾,以逞其志。[7]3414―3415
稷長慶二年為德州刺史,廣赍金寶仆妾以行。[7]4061
覃少清苦貞退……位至相國……家無媵妾,人皆仰其素風。[7]4492
公著清儉守道……無妓妾聲樂之好。[7]4937
可見“姝子皆見求”,對于“官高金多”者而言,絕非夸張。晚唐崔道融《長門怨》云:“長門花泣一枝春,爭奈君恩別處新。錯把黃金買詞賦,相如自是薄情人?!盵3]8288“薄情”指茂陵一事。相如異心聘妾與武帝“君恩別處”同為喜新厭舊的薄情之舉,請薄情文人作賦感悟薄情帝王,錯施黃金亦不能復幸。李白詩以因果關系羅織情節(jié),而崔氏關注到司馬相如在茂陵聘妾與長門買賦二事中截然對立的角色意義,突出負心男子為棄婦代言寫怨的反諷色彩,促進了兩個故事在思想層面的合流。
宋代題名《白頭吟》的詩歌作品繼承了太白筆下司馬相如富貴異心的內(nèi)涵。南宋王炎詩云:“臨邛舊事不記省,千金多買青蛾眉。”[8]29689王铚詩以文君口吻道出:“我方失意天地窄,君視浮云江海寬……我憐秀色茂陵女,既有新人須有故。請把阿嬌作近喻,到底君王不重顧。若知此事為當然,千金莫換長門賦?!盵8]21286曹勛亦有《白頭吟》:“相如素貧賤,羽翼依文君。一朝富貴擅名價,文君見棄如束薪?!盵8]21040
以上諸作中,曹勛詩最值得關注。其詩字面未及“長門”“茂陵”二事,然“富貴”“名價”“文君見棄”與其意旨類同。而通過細節(jié)對比,亦可發(fā)現(xiàn)曹勛詩與以李白詩為代表的同題作品之間存在著內(nèi)部差異。同樣從相如文君婚戀故事的歷史原型出發(fā),李白渲染出二人貧賤相守的摯愛深情,“文君歡愛從此畢”偏重于相如在精神層面的移情別戀;曹勛卻強調(diào)了初時女強男弱的經(jīng)濟依附關系,“文君見棄如束薪”更具現(xiàn)實棄婦的意味,道義譴責的力度更強,文君形象也更顯憔悴無助。在某種程度上,曹勛詩似賦予了相如婚變故事“書生負心”的時代主題。
趙宋王朝實行文官政治,素有“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之稱,且科考規(guī)則更為成熟,以“彌封”維護公平公正,杜絕知舉徇私,不尚家世背景,中第即授官,貧寒書生進身仕途的可能性大于前后歷朝,“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身份轉(zhuǎn)換令其他階層艷羨不已。顯宦富豪抱著鞏固地位、擴張勢力的目的,亦積極拉攏新晉士子,“榜下臠婿”漸成風氣。宋彭乘《墨客揮犀》稱:
今人于榜下?lián)裥鎏柵L婿……其間或有意不愿而為貴勢豪族擁逼不得辭者。有一新先輩,少年有風姿,為貴族之有勢力者所慕,命十數(shù)仆擁至其第。少年欣然而行,略不辭遜。既至,觀者如堵。須臾,有衣金紫者出,曰:“某惟一女,亦不至丑陋,愿配君子,可乎?”少年鞠躬,謝曰:“寒微得托跡高門,固幸。待歸家試與妻子商量,看如何?”眾皆大笑而散。[9]
此事亦見于范正敏《遯齋閑覽》,蓋為小說家言。但在博人一笑的同時,這條軼聞引申出一個嚴峻的問題——若寒門新貴在中第之前已有妻室,然面對“臠婿”之行,難免有人或難禁躋身上流、平步青云的誘惑,或迫于權勢的壓力,拋棄貧賤之妻而另結婚姻。以此造成的家庭悲劇引起了社會關注,“書生負心”成為通俗文學的一大主題。據(jù)明代徐渭《南詞敘錄》記載,宋光宗年間的永嘉雜劇以《趙貞女蔡二郎》《王魁負桂英》居首,二者皆為書生婚變悲??;在“宋元舊篇”中所錄《林招得三負心》《陳叔萬三負心》等,或為同類題材?,F(xiàn)存早期南戲《張協(xié)狀元》亦演書生負心故事,以張協(xié)與貧女復合而終。這些故事雖結局有別,但書生孤貧之際得發(fā)妻扶持資助,及至高中厭妻棄妻的情節(jié)模式極為近似,書生形象亦極為不堪。由此證實了此類題材的流行性以及大眾對文士發(fā)跡易妻行為的普遍憤恨。
《西京雜記》中司馬相如欲聘茂陵女的軼事本未涉及人物的經(jīng)濟、政治狀況,且雖聘妾但未棄妻。曹勛在延續(xù)李白詩“富貴異心”思路的同時,突出了相如貧時得助、發(fā)跡棄妻的情節(jié)要素,或許正是將對貧女、桂英、趙五娘等糟糠棄妻的同情之淚灑給了卓文君。宋代話本《風月瑞仙亭》敷演相如文君情事,現(xiàn)存殘本不含婚變情節(jié),但相如進京面圣之前,文君的反復告誡始終圍繞著“茍富貴,勿相忘”的主題:
文君曰:“日后富貴,則怕忘了瑞仙亭上與日前布衣時節(jié)!”相如曰:“……小生怎敢忘恩負義!”文君曰:“如今世情至薄,有等蹈德守禮,有等背義忘恩者?!毕嗳缭唬骸伴L卿決不為此!”文君曰:“秀才每也有兩般:有‘君子儒’,不論貧富,志行不私;有那‘小人儒’,貧時又一般,富時就忘了貧時?!遍L卿曰:“人非草木禽獸,小姐放心!”文君又囑:“非妾心多,只怕你得志忘了我!”
夫妻二人不忍相別。文君囑曰:“此時已遂題橋志,莫負當壚滌器人!”[10]
《風月瑞仙亭》極具代表性地迎合了羅燁《醉翁談錄· 小說開辟》對民間說話之內(nèi)容意圖的概括——“噇發(fā)跡話,使寒門發(fā)憤;講負心底,令奸漢包羞”[11]。民間藝人對“小說”內(nèi)涵的理解,再次印證了宋代士人發(fā)跡棄妻之社會問題對文藝領域的深刻影響。
對相如負心的譴責至宋室滅亡后似稍有緩解。元代實行四等人制,官員主要從蒙古、色目人中選拔,漢族文人地位急轉(zhuǎn)直下,且由于科試的歇止,在很長時間內(nèi)斷送了仕進的可能。書生發(fā)跡棄妻的故事主題減弱了現(xiàn)實針對性,長門買賦與茂陵聘妾的關聯(lián)主要維持在精神層面。元代侯克中《謾賦》云:“長門一賦萬黃金,寫盡深宮怨女心。莫怪長卿知底蘊,茂陵曾見白頭吟?!庇靡粫r間副詞“曾”將“聘妾”提至“買賦”前,意謂相如先時因負心之舉令妻子作詞怨棄,深諳棄婦之苦,方能為其寫心。作者對相如有所譴責,但仍將其視為棄妻怨女的知音,或與此時書生廣受同情而逐漸正面化的境遇有關。
明清兩代揭示相如代賦《長門》而自身負心的詩作不少,明代有何喬新《無題和李商隱韻宮怨》、宋應升《宮怨》、徐媛《宮怨》、呼文如《刺血寄生詩》、胡奎《長門怨》,清代有程晉芳《漢宮詞》、譚瑩《長門賦》、尤珍《詠古》、潘素心《琴心》、顧宗泰《司馬相如》、徐夢元《司馬相如》、王昶《司馬相如》、鐘璜《戲題司馬相如傳后》、沈?qū)W淵《司馬長卿故里》、屠粹忠《司馬長卿》、蔡殿齊《詠卓文君》、蔡衍鎤《文君怨》、朱鶴齡《卓文君》、陸元鋐《臨卭雜詠》、樂鈞《雜興》、薛敬孟《閨怨三十韻》、呂兆麒《讀書有感》等。但與此同時,作為新生文體的傳奇戲劇卻以歌唱或說白的方式對此加以解構。明人韓上桂《凌云記》中相如自云“爭奈俺文君這時想我,亦卻像長門一樣……賦文倒做了自己的招詞斷”[12],孫柚《琴心記》稱“帝后失寵,愿以黃金買賦;至如世間夫婦,一旦愛弛,將何以回恩義”[13],清代許樹棠《鹔鹴裘》則有“笑君王輕將愛毀,我夫婦偏能好完”[14]。
宋代乃至元初書生忘恩負義的婚變悲劇,經(jīng)由元末以來的改造,大多演變成多情才子坐擁雙艷的團圓結局。明清相如婚變故事也不再以微時依附、發(fā)跡棄妻為著眼點。大量的詩歌和戲曲作品仍將長門貽金作為相如置妾的前提,但命意卻發(fā)生了分化,一部分仍譴責其富貴異心,另一部分則表現(xiàn)出主人公喜新不厭舊、置妾不棄妻的多情與艷福,后者成為這一時期相如婚變故事的新看點。明代許潮《漢相如》有侍妾蜀錦自表來歷:皇后千金買賦,相如以黃金百兩買妾房中,目的是與文君做伴?!读柙朴洝分羞@一傾向更加突出。司馬相如作《長門賦》得千金,浮浪子弟引之結識茂陵女子郭佩瓊,相如愛郭才貌,取百金為聘,亦云“待要他佐桑蠶,非敢是分寶鑒”[12],表示納妾后夫妻恩情不減之意;后文君《白頭》寄怨,相如悔悟,遣郭氏另嫁,然文君亦自悔過激,最后佩瓊由武帝賜相如完娶,文君欣然接受。
明清之際,文人法若真作《當壚歌》,長門買賦與茂陵聘妾的邏輯關聯(lián)再次發(fā)生了變化:
狂士才橫天地空,憐才唯有蜀女子……長門賦買千金貴,茂陵讀之心如醉。買去長門青草幽,嫁君一意到白頭。白頭吟,憐一心,兩賢還相妒,一枕商與參。茂陵偏濃詞賦癖,琴臺原不戀黃金。一朝皚皚山頭雪,棄擲茂陵杜鵑血。流連臺上鳳凰鳴,不顧空閨淚斷絕……爾執(zhí)廚下炊,我截黃葛縫。但愿同事一心人,耐可聯(lián)鑣入漢宮。[15]
唐代以來,陳后買賦所帶來的豐厚物質(zhì)資本被視作相如聘妾的先決條件,《凌云記》表現(xiàn)出茂陵女郭佩瓊“縱不得翰苑清華,也須是詞壇俊杰”的量才婚配標準,但情節(jié)上仍將賣賦得金作為前提。《當壚歌》則以茂陵女讀《長門》愛相如之才為結緣契機,把相如聘妾提升至因才相感的精神層面。文君反有了負面意義——以《白頭吟》維護住自我的愛情,卻使另一個無辜女子淪為棄婦。站在顧全雙方的角度,作者提出二女同心憐才、共事一夫的設想。
《凌云記》《當壚歌》通過重釋相如婚變故事所表達的男性才子“擁雙艷”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尤其就后者而言,表面以傾情弱勢女子為旨歸,實際依然透露出男權中心視角,此種視角的生成與泛化亦有其社會背景。
明代隆慶、萬歷以降,國運于內(nèi)政腐朽、邊患危機之下漸趨末造。智識階層對國家前景感到失望焦慮,又無力扭轉(zhuǎn)乾坤;在吏情日巧、文網(wǎng)日深的情形下,他們更需要來自女性的柔情慰藉。淪落者面臨“夫子偃蹇,而失舉案之禮”“時事坎坷,而乖唱隨之情”[16]的尷尬,渴望紅顏知己的垂青與陪伴;發(fā)跡者更致力于“刻稿娶小”,將“一官一集一姬人”[17]視作個人成就、社會名望以及文化品位的象征。書生才子取次花叢的行為也被視為風流佳話而不加苛責。明末清初的文人陸圻作《新婦譜》,以父親的口吻教導出嫁女兒及世上婦人“能容婢妾,寬待青樓”,因為“風雅之人,又加血氣未定,往往游意倡樓、置買婢妾,只要他會讀書、會做文章,便是才子舉動,不足為累也”[18]。
然而站在現(xiàn)實立場,“妻嬌妾美,而又皆賢,是尤不可得之致”[19]。一些人遂把內(nèi)心的需求訴諸筆端,獲得虛幻的滿足。我們發(fā)現(xiàn),描寫男女婚戀、以雙艷(甚至數(shù)艷)同歸一夫為結局的敘事文學作品于明代后期漸成規(guī)模;坐擁雙艷的男主角多被定位為卓越的才子,這在提升作品格調(diào)的同時,也有為現(xiàn)實文人吐氣之意。
以司馬相如為主人公,憑借其辭宗賦圣的歷史地位和普泛影響,無須過分標榜、虛夸聲勢,即可達到目的。然而在其他一些作品中,所謂的才子身份難免與其卑俗的實際表現(xiàn)發(fā)生錯位[20]。嚴格意義上的才子佳人小說在明末清初大量問世,對此進行了合理的修正,存情去欲的同時強調(diào)出因才相感的戀愛實質(zhì)。在才子佳人小說中,詩賦成為必不可少的媒介,才子的文學天賦具有無與倫比的感召力量,可以壓倒金錢與權勢,俘獲不止一位佳人的芳心;愛才識才的佳人彼此之間亦相認同,甘愿共事一夫而毫無妒意。
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說,“夫妻妾同居,隱忍相安者,十或一焉;歡然相得者,千百或一焉”[21]。才子佳人小說中的家庭溫暖與妻妾柔情存在著明顯失真的成分,更像是文人一個個聊以自慰的美夢,他們在經(jīng)歷了破國亡家、出處兩難的震蕩挫折之后,以虛幻的詩意和諧、美滿團圓療救世人的心靈創(chuàng)傷。
與韓上桂等人相比,法若真恰好生活在才子佳人小說盛行的時代,其對相如故事的剪輯編排更能體現(xiàn)當時流行文體的內(nèi)容特色。前人眼中“長門買賦”對“茂陵聘妾”的物質(zhì)功利意義被刻意推翻,茂陵女純?nèi)灰颉堕L門賦》之真才摯情一心相許。而此前文君亦是慧眼憐才而擇相如為夫,按照才子佳人小說的情節(jié)套路,應與茂陵女惺惺相惜,夫、妻、妾三人共結琴瑟之友。
自《凌云記》《當壚歌》出現(xiàn)以來,如是的設想幾乎空前絕后,正因如此,《當壚歌》表現(xiàn)出絕無僅有的代表意義。清人屈大均《臨卭行》、王鴻緒《擬行路難》、李星沅《琴臺》等重詠二事,又回到得金富貴、喜新厭舊的軌道上。這是長期以來《白頭吟》主題詩歌的創(chuàng)作慣性使然,也與現(xiàn)實狀況有關,畢竟才子佳人小說式的思維邏輯只是一種理想化的存在。
盡管本文選取了極為微觀的視角,僅僅聚焦于兩個故事片段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但作為中國敘事文化學研究具體而微的嘗試,在社會文化因素外,亦需考慮文學文體對故事流變的規(guī)范作用。這是對以往小說戲曲同源研究、民間故事主題研究等在文學分析方面非自覺狀況的補救,也是敘事文化學之學術主張與理論價值的彰顯。于司馬相如人生故事層累疊加的過程中,漢代正史本傳自具傳奇化色彩,魏晉以來的軼事筆記和偽托創(chuàng)作使其踵事增華,唐宋時期則進入了守成過渡的階段。從守成角度來說,唐宋詩詞在有限的篇幅內(nèi)以韻體敘事,將前代的故事片段濃縮整合,于起承之間生成新的因果聯(lián)系。宋代話本完成文白語體之過渡,為相如婚戀主題在通俗文學領域內(nèi)的演繹延展打下基礎。明清戲曲憑借篇幅優(yōu)勢和綜合藝術廣泛熔鑄文本信息,并催生出新的情節(jié)人物以壯大故事規(guī)模;出于塑造正面主角形象的需要,前代故事中的負面因子在道德情感各方面被加以解構;用代言說唱形式表現(xiàn)主人公的精神心理,賦予司馬相如自我辯白與傾訴的機會,使其更易得到讀者觀眾的理解與同情。而戲曲的演唱傳播又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對詩文作品的回流反哺。
綜上所述,自“茂陵聘妾”與“長門買賦”兩個故事走向合流以來,其內(nèi)在聯(lián)系大體呈現(xiàn)出隨時變遷的特點,作者對故事情節(jié)要素的組織提煉與婚戀文化的發(fā)展演變狀況相適應,與此同時透露出人情世風的不同走向。從文學自身角度來說,體裁形式的更新發(fā)展,亦能為故事形態(tài)及其內(nèi)在邏輯的改變提供某些機遇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