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運峰
(運城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山西運城 044000)
學前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需要大量的幼兒教師。我國目前幼兒教師不僅數量不足,而且質量也不理想。對于質量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幼兒教師教育教學的水平,其實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水平也是影響幼兒教師質量的重要因素。通過在幼兒園的觀察及調研,我們發(fā)現許多幼兒教師在生理健康上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很多幼兒教師得了一些職業(yè)疾病[1]。但同時也發(fā)現一些骨干幼兒教師工作量雖然也很大,但他們的健康指數卻高于一些勞動量相對較小的普通教師。經過比較發(fā)現,幼兒教師的健康意識和日常生活習慣對他們的生理健康的影響也是巨大的。許多幼兒園反映近年來新入職的幼兒教師日常生活適應性較差[2],一些教師體形肥胖不勻稱影響幼兒的審美情緒,一些教師骨瘦如柴、弱不禁風,不僅在組織教學活動中多有不便,更為令人擔憂的是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了部分教師自己的生理健康水平低下,還影響了孩子的健康習慣與審美觀念。郭向榮發(fā)現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會影響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開展[3],其中包含健康素養(yǎng)與行為習慣。一般認為職前幼兒教師的主體是將要從事幼兒教師工作崗位的學前教育專業(yè)大學生,她們在校期間的素養(yǎng)會直接影響其將來的執(zhí)教行為。為此我們在某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進行了調研,以了解職前幼兒教師的生理健康及日常生活習慣狀況。筆者認為日常生活行為主要包含走步活動、集中鍛煉情況及飲食偏好等方面的表現[4],與職前幼兒教師生理狀況密切相關。調研的目的就是發(fā)現問題,糾正錯誤,為幼兒教師的健康習慣培養(yǎng)提供可行的指導策略。
本研究主要采取測量研究和調查研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所采集的數據用EXCELE處理后,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測量研究主要是描述生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主要解釋樣本的日常行為表現。
在幼師高校隨機抽取某系二年級女學生200名為研究樣本。樣本來源2個專業(yè)方向、四個班級,年齡分布如表1。在數據整理過程中,發(fā)現測量數據嚴重缺失樣本5名(統(tǒng)計時剔除),數據部分殘缺樣本9名(在統(tǒng)計分析時按統(tǒng)計學方法進行相應處理),本次調查有效。
表1 研究樣本年齡分組
2018年1月上旬,在晚飯后8:00到10:00用體脂秤集中測量樣本生理指標:體重、水分、脂量、BMI、基礎代謝率、肌肉率、骨量、體脂率、身高。測量由經過培訓的學生代表擔任,根據手機給出的數據做出生理健康狀況記錄表。同時發(fā)放表格記錄當天日常生活行為,包括運動量記錄表(含運動步數、集中活動時長),餐飲狀況記錄(包含三餐用湯、主食、菜品及飲水情況)。當天由指定學生代表收集數據表輸入計算機。在數據分析前剔除不完整數據記錄及疑似虛假記錄46條,然后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本研究使用專業(yè)的六電極體脂秤對樣本進行生理指標測量。其利用秤體表面的電極片與用戶的肢體接觸,通過一定的安全電流,測量人體電阻(bio-impedance),然后基于樣本用手機輸入的用戶數據和測量得到的人體電阻,利用APP程序計算出人體脂肪百分比、人體水分百分比、人體肌肉百分比、骨骼重量等人體成分。
幼兒教師群體以女性為主,樣本校也是一所標準的女校。因此,樣本全部為女大學生。青年女性的生理健康是以“脂肪”為中心展開的,因而本研究的主要結果也圍繞這一關鍵概念進行呈現和分析。
本研究主要用9個生理指標描述樣本生理健康狀況,2個運動指標描述日?;净顒忧闆r。根據樣本年齡、身高均值20.07歲/161.9cm,以我國女性的生理指標標準(根據翠飛電器研發(fā)部依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亞洲肥胖學會的肥胖標準制定的中國標準)對樣本生理健康狀況進行比較評估,見表2。
表2 研究樣本的描述統(tǒng)計及健康指標比較
由表2發(fā)現樣本在體重、BMI指數接近標準,水分率、基礎代謝率偏低,體脂率嚴重超標,骨量及肌肉率顯著高于標準。行走步數和鍛煉時長滿足最低活動量要求。作為職前幼兒教師,樣本學生活動課較多,特別是舞蹈、體操創(chuàng)編活動比較頻繁,作為大二學生早功、晚課已經成為習慣。因此,雖然肥胖指數較高,但肌肉發(fā)展、骨骼生長處于優(yōu)勢狀態(tài)。
對樣本變量間66種關系進行Spearman相關分析(表3 ),發(fā)現有相關關系的共有30項,其中正相關21項,顯著相關20項。體重是與其他健康指數相關最多的變量。體重與BMI呈顯著正相關,與水分及肌肉率呈負相關,說明樣本中體重超標者水分補充不足,和我們的調研基本相符。最顯著的正相關是骨量和基礎代謝(r=0.730,p=0.000),最顯著的負相關是體脂率和肌肉率(r=-0.743,p=0.000),這是符合生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特殊的是樣本隨著年齡增長其肌肉量下降(r=-0.153,p=0.032),鍛煉時長(r=-0.151,p=0.035)也減少,但隨著體重增加樣本的鍛煉時長(r=0.154,p=0.031)也延長,說明職前幼兒教師鍛煉的動機和體重有關,但隨年齡增加有減弱趨勢,況且從統(tǒng)計參數看樣本年齡和體重基本不相關(r=-0.081,p=0.236)。
表3 研究樣本的各變量間的相關關系分析(Spearman rho)
注:雙側檢驗,*為顯著水平,**為極顯著水平。
在數據分析和整理過程中發(fā)現,體脂率(BF)和體質指數(BMI)在描述樣本肥胖方面存在不一致的現象。
表4 BMI對樣本肥胖的描述統(tǒng)計
表4統(tǒng)計結果顯示,樣本體質符合標準的占比70.3%,肥胖或過胖僅占14.4%,但表5統(tǒng)計顯示,樣本符合體脂率標準的僅占6.7%,肥胖或過胖占87.2%,其中過胖的竟達到72.3%。由于本次施測用的是同一個體脂秤,BMI和BF的基礎數據(如體重、身高等)來源一致,而且均由體脂秤廠方提供的APP自動生成檢測結果報表,可以排除數據的測量及統(tǒng)計錯誤,其原因應該和2類指標對肥胖的解釋不同,筆者將在后文討論之。
表5 BF對樣本肥胖的描述統(tǒng)計
為了提供更為合理的解釋,我們依據BMI參數對肥胖劃分的標準將樣本分為4個組別(表4),并進行各變量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發(fā)現除了在骨量、身高和鍛煉時長沒有統(tǒng)計差異外,在其他變量方面均達到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表6)。
表6 體質指數MBI分組單因素方差分析
同理,依據BF對肥胖劃分的標準將樣本分為4個組別(表5),并進行各變量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發(fā)現除了在骨量、身高、步數和鍛煉時長沒有統(tǒng)計差異外,在其他變量方面均達到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表7)。
表7 體脂率BF分組單因素方差分析
從表6和表7的分析可以看出,盡管二者對樣本的分組差異很大,但各組樣本還是具有同質性的,而且方差分析的結果基本接近。通過分析兩類對樣本的描述統(tǒng)計數據發(fā)現,BMI分組的體重數值從偏瘦到過胖一直升高,而BF分組的體重數值卻出現了體脂達標、超標組低于體脂偏少組的“反?!爆F象。
人體脂肪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體內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例如,提供能量,保護內臟,維持體溫,協助水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參與人體代謝活動等。健康的身體,在于體內脂肪的平衡,脂肪過量積聚對身體產生危害,導致各種疾病,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另外,肥胖疾病患者又往往面臨著怕熱、影響體形、易疲勞等種種苦惱,而這些都會影響到幼兒教師的工作效率和職業(yè)幸福感。根據我們對樣本校學生調研和測查結果,有以下三點認識。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女大學生正值豆蔻年華,加上經常到幼兒園去見習,幼兒對“漂亮”的認同也大大提升了職前幼兒教師的審美水平和期望值。因此,在幼兒師范院校,美育已經是一種常規(guī)教育了。但由于缺乏對“美”的標準的深度認識,大部分學生把“體重”作為判斷“美”的主要指標,故而有的學生無限制地追求“瘦”,以致于體脂偏低,導致閉經、痛經、肺活量異常等疾病[5],影響健康和未來家庭幸福。還有的學生只看到自己“體重”的升降,而不關注自己“降”的是什么,脂肪長在什么地方也不理會。這就造成前述BMI和BF對肥胖描述的不同。一般認為,BF更能反映一個人的肥胖程度,特別是脂肪生長部位的適宜度,體脂率可以反映人的體型是否更加勻稱。也就是說,只關注“體重”是不會獲得“美”的體型的。這也就是樣本中體脂率超標組的體重均值卻偏低的原因。幫助女大學生建構科學的“肥胖”概念,培養(yǎng)其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從加強對學生的教育著手。高校要通過這方面的教育,幫助大學生理解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有利于幫助其掌握適合自身的運動方法和技能[6],養(yǎng)成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
許多肥胖大學生都認為自己的“胖”是吃出來的。因此,在管住嘴方面狠下功夫。研究樣本的一些數據也體現了“吃”對胖的影響。我們在對樣本主食調研中,根據一日三餐中主食“米”“面”的偏好,把樣本組分成三個組:面食偏好、米食偏好和雜食(都好,胃口特好的)。結果發(fā)現,面食偏好組在體重(55.98kg)體脂(32.8)體脂率(32.5)方面都高于米食偏好(52.45kg/31.2/31.2)。根據飲水量統(tǒng)計發(fā)現,體重越高飲水量相對越少(見表3,r=-0.248**)。說明一些體重偏高的學生開始遏制飲食甚至是減少喝水,特別是我們以是否“吃晚飯”對樣本分組,發(fā)現不吃晚飯樣本組“體重”等較高,但各變量方差分析沒有發(fā)現其改善樣本健康狀況。說明不吃晚餐并不能幫助減肥,甚至會危害身體正常生理活動。由于高校師資力量有限,每位教師不可能全方位照顧到每位學生,學校必須要幫助大學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評估的能力。這樣有利于減少大學生因為盲目減肥,引發(fā)健康問題,而且盲目減肥容易導致自信心挫敗,誘發(fā)心理健康疾病。
規(guī)律的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能量消耗外,亦能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改善身體體脂比例及降低體重。有氧運動量的大小是降低BMI的關鍵因素[7]。本研究數據表明BMI指數超標(不含超胖群體)的群組,其走步的步數都高于平均值,但集中鍛煉時長低于達標組,而且在這一群體中不吃晚餐的個體較多。說明這些樣本具有“減肥”意識,而且采取了運動措施。但根據個別訪談和數據分析,發(fā)現這些個體的運動大都缺乏“有氧運動”,而且集中鍛煉時長不夠,是一種被動的“安慰”式運動,很難達到鍛煉目的[8]。如何讓學生把運動變?yōu)轭A防亞健康狀況,增強體質水平的主動行為,是學校應該思考的問題。學校應該以體育課堂為核心,培育學生的“運動觀”,激發(fā)學生積極運動心理,提升其健康素養(yǎng)。這也是她們將來作為教師指導幼兒健康活動的必要前提。健康素養(yǎng)是指個體具有獲取、理解、處理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務,并運用健康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判斷和決定來維持、促進健康的能力。對學生來說健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價值是隱性的,需要學校培育健康生活的文化環(huán)境。在這樣的背景下,倡導學生加強自身生活科學管理,促進自己全面發(fā)展,為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大學時期是大學生身體和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了解大學生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是提升大學生健康素養(yǎng)的必然途徑。要讓職前幼兒教師改善自己的體型體質,首先要樹立科學的健康觀,其次才能讓她們自我管理,并采取科學的餐飲方式和運動方式來保證或矯正自己健康的日常生活行為。近期一些高校開設“減肥課”[9],這是一種有所作為、科學作為的表現。研究表明,在大學期間,學校的健康知識教育,學生的行為習慣對于大學生畢業(yè)之后走向社會都有重要的影響。讓大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是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素養(yǎng)和改善體質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