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文
以自行車為載體,慢行看世界。騎行本身在大部分時間里是很無趣的,但通過這種方式去相遇更多未知和有趣的事物與靈魂,騎行也便豐滿了很多。對于朱志文,環(huán)球騎行是目標、是心愿,卻不設(shè)具體計劃,他隨心、即興,念過往但不懼將來,一路跌跌撞撞騎行穿越四大洲、40國,行程近6萬公里,此刻他仍在路上。
我是朱志文,來自江西瑞金,一名單車環(huán)球旅行者。2012年5月1日,從上海人民廣場出發(fā)騎完全程318國道,再到尼泊爾、印度、泰國、柬埔寨、越南、老撾,回國。2013年再次從上海出發(fā),第二次橫穿中國,到西安,走絲綢之路至新疆,出紅其拉甫口岸到巴基斯坦,到伊朗、亞美尼亞,再到約旦,入埃及。2014年~2016年,從埃及穿越東線非洲、環(huán)南部非洲路線到達南非好望角,所歷國家:埃及、蘇丹、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烏干達、盧旺達、布隆迪、坦桑尼亞、馬拉維、莫桑比克、津巴布韋、贊比亞、納米比亞、南非。2016年4月13日從烏斯懷亞出發(fā),騎行南美兩年半歷9國直到哥倫比亞北部城市卡塔赫納,所歷國家有智利、阿根廷、巴拉圭、巴西、烏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厄瓜多爾、哥倫比亞。2018年元旦后,從秘魯利馬一路向北,穿越厄瓜多爾、哥倫比亞,乘帆船到巴拿馬,騎行跨越美洲大橋一路向北到哥斯達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危地馬拉。一路騎來,跌跌撞撞騎過四大洲,40國,近6萬公里。
很多人很好奇地問,體驗各國風(fēng)情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自駕、可以騎摩托、可以背包……為什么一定要單車騎行呢?耗時那么長、充滿艱辛等等。單車環(huán)球夢的產(chǎn)生其實并沒有多戲劇化,這是一個小男孩的夢想,兒時酷愛騎自行車,在地理課堂上知曉地球是圓的,便在心里種下了一顆“單車環(huán)球”的種子,希望長大后可以騎單車穿行世界、馳騁地球。如果人的一生按一個世紀來算的話,在2011年,我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四分之一,于是在26歲生日之際,我向過去的自己說了一聲拜拜,接下來的四分之一,一定要走一程自己想走的道路,去追尋最初的夢想。很慶幸,6年過去了,我依然在路上。堅持自己最初的夢想是美好的,但也是與現(xiàn)實格格不入的,這涉及到責(zé)任、與親人的關(guān)系、甚至愛與孝的高度。
有掙扎,有迷茫,有彷徨,有恐懼,曾經(jīng)因為走而走,待激情慢慢退卻,沒有動力之時,不知前方為何方,也不知腳下道路為何路;停下腳步,在路上經(jīng)歷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本以為可以停歇,卻沒想內(nèi)心最原始的聲音從召喚到咆哮;走著走著,便不知停止,沒有什么可以阻擋,感受路上最純真的美好、點點滴滴的當(dāng)下,依然還有很多無奈、很多困惑,但是內(nèi)心真實流露出來的狀態(tài)不再羞愧,有溫柔以待,也有咆哮抗擊,有淚流滿面,也有歡呼雀躍,孤獨寂寞是常態(tài),美景風(fēng)情駐心田,不期而遇也許是久別重逢。
2018年,騎行的道路不算長,在秘魯利馬跨年后,送走達喀爾拉力賽的勇士們,一路向北,厄瓜多爾到哥倫比亞,結(jié)束了南美漫長的安第斯山脈的顛簸上下、曲折離奇;從哥倫比亞坐帆船登陸巴拿馬,跨越巴拿馬運河,跨過美洲大橋,在哥斯達黎加邊境獲得尼加拉瓜簽證,騎行走通中美,泛美公路的騎行疏通,這雖不是值得鼓勵的事情,卻是高興的事兒,以前中美“攔路虎”當(dāng)屬尼加拉瓜,大使館不給簽、陸路口岸和機場不給落地簽;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危地馬拉,走過中美混亂世界,匆匆忙忙,卻也習(xí)以為常。
現(xiàn)在對于我來說,“堅持”這個詞已經(jīng)變得空洞,儼然,騎行已經(jīng)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但是我專注的不是“騎行”本身,因為單一的騎行,表面上看起來是很勵志或者充滿雞血的,但其實“騎行”本身在大部分時間里是很無趣的,倘若通過騎行這種方式去相遇更多未知有趣的事物與靈魂,騎行也便豐滿了很多。
曾經(jīng),我穿越完蘇丹的撒哈拉之后,身心有一種完全被掏空的感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疲憊,不僅僅是身體,還有靈魂的茫然無措,我不知道該如何前行,我更沒有動力,對于周遭的一切流露出索然無味的神態(tài)?;蛟S是愛情拯救了我,對于我來說,這是何等的幸運。愛讓一個孤寂的靈魂而變得豐滿,也逐漸讓心靈的灰暗變得光亮。
堅持,從某種層面上來說,也會改變很多事情,特別是本我之外的看法,例如家人會從反對到支持,這是一個過程,我知道家人在這漫長的時間里經(jīng)受過擔(dān)心的煎熬、思念的折磨;還有深愛過的姑娘,曾經(jīng)以各種方式來挽留、守候愛情,再度把我召喚回路上,去完成內(nèi)心那個圓,干啥不好,非得騎個球?時過境遷,她再聯(lián)系我,或許對于我的堅持,她有自己的見解,雖然她沒說,但是我能感受得到。對于她的等待和期盼,我依然不能給她答案,畢竟我還在路上。
“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不懂得責(zé)任意味著什么,甚至你對于父母都是一種辜負,不孝,自私,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其實這也是人生的一種可能,我其實蠻想這么干的,年輕就應(yīng)該活出一回自己,去追尋自己曾經(jīng)想追尋的東西,去活出一次真我……”外界的聲音有時會迷惑自己的心性,甚至讓原本堅定的道路變得舉步維艱,作為一個基本的自然人,是不可能完全不理會外界聲音的。很長時間,我對于外界的聲音還是蠻抓狂的,心里都會想,這都是什么鬼啊,你都沒有親身經(jīng)歷,你怎么就妄加斷論和評判呢?大部分時間里,我會選擇反駁,非得爭個高下;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是不去理會評論和妄言定論,更多的是平實描繪所經(jīng)歷的一切。這是一個過程,沉淀的過程。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shù)!”我們在這句話里陷入了膚淺的理解而沉醉,或許更好的理解是:“行萬里路、閱人無數(shù),可以更有心境地去讀萬卷書,去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世界,以及更好地領(lǐng)悟自己與世界的位置?!倍矣行r候,書本也會讓人“誤入歧途”,陷入“走火入魔”的深淵,我可以理解為看了不合適自己的書,讓自己成為了“別人”,而不是更豐滿的自己?;蛟S一定意義上的“經(jīng)驗之談”會是不錯的選擇,通俗點說,走的路多了,見過不同形形色色的人,知道如何應(yīng)付、知道如何相處;但前提是自己是不是變得面目全非。
保持自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有點難度的,特別是漸漸被人所知,一言一行都被強行套上“社會責(zé)任”的枷鎖;還有一個是外界所賦予的光環(huán),這個對于本我來說其實是不存在的,如果認定了這個光環(huán),其實已經(jīng)在迷失的道路上了。
作為一次隨心、隨性、隨意的環(huán)球穿越之旅,沒有計劃,每天早上都不知道今晚在何處安歇的即興之旅,我不可能給出一個明確的何時結(jié)束的答案,我只能說或許還要三年或許還要五年。你報之以瘋狂的表情,我便只能微笑置之。曾經(jīng)出發(fā)的時候,我跟自己說三到五年便結(jié)束,那會兒對于這個數(shù)字,認為或許這是自己的極限。
但是6年過去了,我卻只走了一半,地球還有一半的路程還沒有涉足,南美臨近尾聲,還有北美、大洋洲、歐洲,還在考慮的西非線路、西伯利亞線路,還有終極愿望——極地,這些都是時間問題,它有大致的路線,但是它不能細分到每一天。一段沒有時間約束的環(huán)球之旅,有一天它會結(jié)束,但是不知道何時結(jié)束,我只是想在結(jié)束前,好好珍惜這個過程,恰如生命一樣,遲早要到終點,在終點來臨前珍惜生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