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旭龍、張東豪
完成四川貢嘎山系
勒多曼因峰新路線
2018年10月29日~11月4日
線路:高中畢業(yè)
難度:AI3/M4/ D+/60度/1100米
2018年11月3日,南旭龍與張東豪,成功登頂四川貢嘎山系海拔6112米的勒多曼因峰,此次攀登周期歷時7天,由北壁中央溝槽直上轉(zhuǎn)東山脊成功登頂,新路線命名為“高中畢業(yè)”。本次攀登兩人采取了輕量化的快速攀登方式,但由于前期遭遇惡劣天氣,中途由于背包滑落進行了兩次沖頂,終于成功并大膽開辟了新路線。為國內(nèi)年輕攀登者對于阿式攀登的方式及線路選擇的大膽嘗試,做出了努力和表率。
南旭龍與我(張東豪)相識于四川省登山協(xié)會(簡稱SMA)2016年國慶期間開辦的高山向?qū)О嗟谌冢谴闻嘤?xùn)地點正是勒多曼因北壁下的冰川。培訓(xùn)結(jié)束后,勒多曼因北壁成為了SMA向?qū)О嗫M繞心頭的“向?qū)ЫY(jié)業(yè)之路”,我們在心里起誓:三年,完成這個結(jié)業(yè)考試!
2018年10月27日,我和龍哥從成都出發(fā),當天夜里就趕到了老榆林多吉家,約定好租用馬匹把物資托運到海子(冰湖)BC營地。28日9點,擁措開車將我們送到河谷上游的水電站,徒步的起點。輕裝出發(fā),秋冬的河谷色彩豐富。行進速度很快,中午1點,已經(jīng)到達下日烏且小黃的水泥房子處。小黃不在,我們休息了20分鐘后繼續(xù)趕路,兩小時后到達上烏且營地。在去往嘉子峰的河谷地段終于遇見了小黃,他到BC營地去幫之前上去的小向和小付馱裝備下來,兩人顯得很疲憊,告訴我倆:“雪太厚了,是粉雪,上到5500米的地方雪都到腰了”,真是壞消息,不過我和龍哥4月已經(jīng)來過,5500米處的確雪很深,有心理準備倒也不怵?!笆^那里有3個氣罐,10多根雪錐?!边@真是個好消息,有備份終歸是好事。天氣預(yù)報后面兩天有大雪,所以他們決定撤下來。(“石頭”指的是勒多曼因冰川C1營地,一塊大石頭在冰川中尤為醒目。)
小黃先送他們到下日烏且,再換我們的裝備運上去。下午4點半,我和龍哥到達BC,太陽正從日烏且埡口落下,陽光斜撒在BC營地的小平臺上。晚上7點天色已暗,氣溫迅速降低,遙望主峰,有霧,一絲不安繞過心頭。4月時我們?nèi)腭vBC,那次頂峰一直有霧,我們在5200米和5600米的地方兩次遭遇小型雪崩,依然心有余悸。
雪,下了一整夜。29日一早,雪絲毫沒有停下的意思。登山的人都說“大雪三日不登山”,因為怕有雪崩風險?!把┍酪彩荂1上面的事,我們還在BC呢,先去把C1搭起來”,我提議。一番討論后,我們決定12點出發(fā),打包全部裝備重裝到C1去等天氣窗口。因為有小向他們的痕跡,加上我們本已熟悉去C1的路,走得很順利,5小時到達冰川上緣海拔5000米出頭的地方。如果繼續(xù)走到大石頭處扎營,大概還要1個半小時,雪一直在下。我們決定在這里平整雪面,安營扎寨。龍哥燒水做飯,我用輔繩做了20個繩套,為下降打冰洞做準備。不知不覺雪停了,但頂峰依然籠罩在霧里不見真容。入夜后,天氣晴朗,有微風。
“明天,我們做適應(yīng)性訓(xùn)練,回BC睡覺,后天再上來沖頂;今天剛下雪,明天不要上去,讓它曬兩天……”龍哥決定。當晚的好天氣并沒有持續(xù),晚上11點又開始下雪,斷斷續(xù)續(xù)下了一晚,30日6點才停。我們10點才起,走出帳篷已是下午1點了,主峰方向依然一團霧氣,到BC三天了,主峰都還沒看見過,天氣不容樂觀。空中時不時飄落幾片雪,如同我們攀登的信心被這天氣緩慢地耗散著……
我們輕裝下山,兩個多小時就到了BC,天氣比C1好,沒下雪,還有太陽。
31日全天在BC休整,傍晚轉(zhuǎn)晴了,看來天氣預(yù)報還挺準,果然是兩天的雪后轉(zhuǎn)晴。晚上,龍哥忽然推我的睡袋說:“東豪,起來看星星,好天氣來了!”
11月1日,早上9點起床,天氣終于晴好。我們商定10點半出發(fā),去C1調(diào)整,晚上(2日凌晨)沖頂。我倆在帳篷里各自收拾物品,龍哥有些糾結(jié),我不停提醒他:“輕量,快速!帶必要的裝備,太重影響效率!”
下午3點回到C1,我往上去看線路。終于,主峰完全顯露,路線看得很清晰。4月我們曾在雪中出發(fā)沖頂,止步于5700多米的地方,吃了很多苦頭。回到C1,我把睡袋拿出來放在石頭上曬,在山上沒有什么比干爽溫暖的睡袋更能給人安全和舒適的感覺了。
睡前,我們把裝備又理了一遍,確認沒有疏漏才各自裝包。11點我鉆出帳篷,漫天星斗,主峰在獵戶座的方向?;氐剿铮遗ψ屪约喝胨?,無奈只有淺淺的睡意。1點半,我們起來燒水吃飯,穿好裝備再互相檢查,盤好繩子,準備出發(fā)。
我們閉眼向主峰的方向拜了拜,星夜里,我們走向獵戶座的方向。
2日凌晨3點,我們離開C1開始沖頂。因為沒按原計劃將營地挪到5150米的大石頭處,我們大概多用了兩小時,6點半才到達冰川末端,北壁的根部。這里有一條背隙帶需要通過雪崩帶的扇形區(qū)走到雪洞上方,然后切到一條雪楞上繼續(xù)上攀,這條路線是2011年周鵬和嚴冬冬開創(chuàng)的紀念陳佳慧路線,我們計劃重復(fù)這條路線。在雪洞上方剛起步,流雪就撲騰而下,把我和龍哥沖了下來,我們有些驚慌,穩(wěn)住神貓進雪洞里,總算沒被雪埋。此刻真是被打亂了方寸。這才剛起步,這一天注定艱難,可我們不曾想真的磨難遠不止于此。
我們商議,打根雪錐,龍哥先鋒上去,看能不能找到冰,雪不穩(wěn)就攀冰上。流雪持續(xù)下來,我們很恐懼,用了差不多1小時終于切到之前計劃的雪楞上,然而這里大都是軟雪和冰,前兩日下雪,要挖到冰很難,實際上大概要往下挖半米甚至1米。我們結(jié)組在雪坡上走得很吃力,龍哥改用雪鏟而我則使用單鎬加雪錐攀爬。早上9點半,我們才上升了200多米。
簡單整理切換裝備后,我們繼續(xù)上攀,在接近5500米的地方坡度變陡了,雪也少了,淺淺的一層雪下面是冰。這樣我們就能利用冰錐做行進間保護,攀爬變得高效起來,很快上升到5650米處,也就是懸冰川的下沿。只要再爬一段繩距再橫切,就能上到懸冰川之上,沿硬雪為主的脊線直通頂峰了,有種勝利在望的感覺。
然而,懸冰川的下沿,冰層又“下潛”到厚厚的雪層下面去了,很難上升,挖了一米,都沒有牢固的冰來打冰錐,我有點小崩潰,龍哥示意我用雪錐保護。其實,我不是很信任雪錐,但此刻沒得選擇,我打下雪錐把龍哥保護上來,手表顯示這里海拔5710米。
我開始咒罵以緩解厚雪帶來的挫敗感,“歇一下吧,吃點東西”,龍哥安慰我,并解下背包。因為我站在他的上方,他把背包托起來遞給我。悲劇的是,一個簡單的背包交接,在5700米的地方發(fā)生了失誤。背包掉了下去,我們失聲痛喊,但于事無補。黃色的背包沿著溝槽翻滾下滑,眼睜睜看著它一直滑到溝槽底部,在雪崩區(qū)邊緣停下來,那里海拔大概是5100米……
“完了,鉤子在包上掛著,還有下降器。我們怎么下降?”龍哥忽然有些焦躁地說。
“只能丟錐了,問題是這里下去至少下降20段,10根錐,全丟了都不夠”。我們卡住了,時間已是下午兩點,怎么辦?
我翻出包里的各種東西嘗試,都不堪用。龍哥忽然遞過來一根鋼絲狀的物體,我定睛一看是冰爪的后卡,被掰直了。我試了一下,輔繩順利勾了出來,能用!我們趕緊按下降的技術(shù)需求,整理了一下裝備,開始用冰洞做錨點下降。下降4段后,在深雪區(qū)怎么都挖不出牢靠的冰,我們就打雪錐或坐式保護。有石頭就套石頭,什么都沒有就倒攀,一刻不停又小心翼翼地下降。到背隙時天色轉(zhuǎn)暗,7點多我們回到早上燒水的雪洞,補充體力并休息了10多分鐘,就往雪崩扇形區(qū)方向去尋找背包。天黑了,我們有些擔心是否能順利找到背包。還好,慢慢往下走了大概三四十米,找到了背包,東西基本完好。此時,9點半剛過。
11月3日,晴好的天氣,我們準備再次沖頂。
龍哥說:“下來時我看了,我之前給你說的線路沒問題?!蔽矣行┏泽@,他還惦記著新線路呢?之前我們聊過這條線路,從溝槽翻過左側(cè)懸冰川直上,然后轉(zhuǎn)到東山脊通往頂峰,唯一的問題是懸冰川上方是否有一個肩部同山脊相連,萬一是冰斷崖怎么辦?
不過,這時龍哥斬釘截鐵地說:“在上面我都看清楚了,是連續(xù)的?!?/p>
于是,3日凌晨0點37分我們再次出發(fā),龍哥走在前面。
我們狀態(tài)很好,2點半就過了背隙,7點到達左側(cè)懸冰川下方。準備翻越溝槽時天亮了,陽光照在頂峰上。溝槽里是硬雪和冰,支撐性良好,只要腳下踩穩(wěn),行進間保護問題不大??紤]到溝槽角度比較陡(目測約65度),我們以間隔5米設(shè)置3顆錐的方式running belay,交替領(lǐng)攀。攀爬很順利,但這一段的風險很高,主要是懸冰川上方受陽光照射后,迅速升溫導(dǎo)致大量落冰,真有點槍林彈雨的感覺。一路屏住呼吸,哆哆嗦嗦爬到溝槽上端,這里是接近垂直的一面超過10米高的冰墻,雖然很陡峭,但頭上總算沒有懸冰川了。掛在保護站上,看時間已經(jīng)9點45分,比預(yù)想晚了半小時。
冰墻左側(cè)和懸冰川相接的地方,有一定夾角,形成一個緩角度的煙囪地形,龍哥從這里先鋒攀上去。我迅速做好系統(tǒng),龍哥用zig-zag(高低鎬)方式平穩(wěn)迅速地上升,很快上去了3米多,打顆錐又躥上去3米,我提醒他打第二顆錐,龍哥停在那兒沒急著上去,也沒有打錐。他一鎬打牢,把牛尾掛到冰鎬上拉直,然后腳下踢穩(wěn),回過頭來沖我做了一個禁聲的手勢。我滿腦子問號,這家伙在干嗎?龍哥很小心地往右邊切了兩個身位,然后迅速直上翻上平臺,在上面建站后,我感覺繩子被用力拉扯了三下,這是我們之前約好的繩語,表示他已經(jīng)安全,我可以攀登。掛著繩子跟攀,非常有安全感,我就放開了爬,兩步高腳一上就到了龍哥打錐的位置,我瞬間明白了他剛才的舉動。原來,冰煙囪的上端有一條縱裂縫,一直開口到冰川上方,難怪他不敢說半句話,我也是大氣不敢出,迅速跟攀上去,趕緊把自己掛在保護站上。龍哥在這里高低錯落地打了三顆錐,做了一個教科書般標準的保護站,“獨立,均衡,備份”,安全到家了!
平臺上方是平緩的肩部,大概40度的雪坡,上方有條類似背隙的橫裂縫,再往上是冰巖混合60度的陡坡。這上面常被陽光暴曬,更多的是高山水冰或者叫亮冰,還有大量暴露的石板,地形總體是M4的難度,局部有大光板巖石掛薄冰。
“雪坡到裂縫上方這一段,我先上,冰巖混合段你再領(lǐng)攀”,我說。雪坡不陡但雪很厚,我們結(jié)組快到橫縫邊緣時打下雪錐,我伸直手臂打鎬翻過橫縫,這里海拔接近6000米,感覺特別費勁。我再往上爬了兩米,趕緊長錐下底把自己掛住,再下一錐,扁帶鏈接,扣鎖,然后用單向滑輪確保龍哥上來。這一段開始,我們在陽光下攀登,天氣晴朗無風,11點剛過,時間充裕,我們從容攀爬。
龍哥上來,稍作休息后換他先鋒冰巖混合路段。這段上方有一段小山脊,翻過去繞到東南面,就是50度左右的硬雪坡,100米直通頂峰?;旌下范?,我倆都沒有太多經(jīng)驗,尤其上面有幾塊可見的大光板,很難繞過去,干攀避免不了。龍哥爬得很小心,冰太薄打不了冰錐,只能用雪錐,需要動作輕巧,這一段除了雪錐再沒有中間的錨點,我小心翼翼地跟攀上去。
之后我們又做了一輪交替,再上了兩個繩距后,順利通過混合路面,克服了線路上所有可見的難點,頂峰在望!
我們開始打保護交替上,還有20米就到頂了,打下雪錐,我倆推辭一番后龍哥先上,我聽見他的歡呼聲,過了好一會兒,繩子被拉了三下……
終于到頂了!頂上很平坦,假頂和真頂高差不過一兩米,中間隔著一條U形溝槽,目測槽里雪很深。環(huán)繞一圈,美景盡收眼底。周圍山峰清晰可見,小貢嘎、日烏且、嘉子、貢嘎、朗格曼因……這片山,夠爬一輩子的!
拍了全景照片和視頻,我們整理裝備按下降做技術(shù)準備。在頂峰停了大概20分鐘,下午3點開始下撤。下撤難度不大,基本是折返,在肩部雪坡上的裂縫區(qū),我們吃些東西補充體力。下降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晚上9點剛下到懸冰川下沿時,龍哥的頭燈電力耗盡,備用電池怎么也找不到。于是每段下降時,我先給他打燈,他降下去后用手機照明做錨點然后我再下去打冰洞,降低了一些效率。最后我們切到了前一天下去撿包的下降線路上,利用之前的錨點(主要是冰洞)下降,才又恢復(fù)了速度。
最后倒攀一段跨越了背隙,我們保持結(jié)組繼續(xù)下降??斓窖┍绤^(qū)時,我腳下一滑,在硬雪坡上滑墜了一小段,我倆都反應(yīng)及時迅速制動,繩子都沒繃緊,這是回到C1前最后的有驚無險。下了雪坡,我們走過大石頭,放回兩根雪錐,迅速回到了C1營地。
星夜出發(fā)星夜歸來,我們安全了,新線路登頂勒多曼因,成功!
11月4日,10點開始下撤。途中下起小雪,到海子時轉(zhuǎn)為冰雹。心中慶幸勒多曼因接納了我們的第三次朝拜,滿懷感激。下山幾乎是一路小跑,因為之前和小黃約好是2日下撤,怕他著急。下午5點,我們到了下日烏且,趕到小黃的水泥房子推門而入,小黃見到我們喊道:“哎呀,你們終于下來了,急死我了!”小黃告訴我們他很擔心,每天上去用望遠鏡看,可惜看不到,現(xiàn)在我們平安歸來,他就放心了。
致謝:SMA向?qū)О嗳谌w教練和同學(xué);老榆林多吉大叔及家人;SMA28期協(xié)作班的小向和小付。特別致敬,紀念陳佳慧線路的開創(chuàng)者周鵬和嚴冬冬。
勒多曼因是一座進階級水平的6000米級技術(shù)山峰,自主攀登的難度高于雀兒山。天氣良好的情況下,頂峰可以縱覽該區(qū)域群山:日烏且、埃德加、貢嘎、嘉子、龍格曼因等技術(shù)型山峰盡收眼底,非常壯觀。
這里天氣多變,C1營地往上時常籠罩在云霧中,頂峰常有降雪,引發(fā)溝槽流雪;5500米以上常有大風,需加強防范失溫風險。即便是良好天氣條件下,其北壁線路亦全程面臨雪崩、落冰和暗縫的風險,加之技術(shù)線路漫長、鮮有休息點,對攀登者的體能和心理以及器械操作的熟練度都有較高的要求。無多日結(jié)組攀登經(jīng)驗者,不宜嘗試攀登。
當然,要在取得攀登許可的情況下合法攀登,以規(guī)避相關(guān)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