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干
(江蘇省鹽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手術室,江蘇 鹽城 224001)
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的應用價值較高,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并發(fā)癥少等特點,大量研究表明,在直腸癌根治術中為患者實施有效護理,則可促進其預后的改善[1]。本文主要對直腸癌根治術患者接受整體化護理配合的價值作分析,如下文:
選取直腸癌患者100例,均接受根治術治療率,時間為2014年2月-2017年5月,根據(jù)其就診時間差異分組,50例為1組。
實驗組中,男女之比為28/22,年齡范圍為47歲-68歲,年齡均值為(58.56±1.82)歲。對照組中,男女之比為29/21,年齡范圍為45歲-67歲,年齡均值為(58.69±1.58)歲。
本次研究已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2組直腸癌患者進行基本資料的對比,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即合理按照醫(yī)囑進行術前準備,術中對手術操作進行配合,術后加強患者疾病癥狀的觀察,并適當給予患者健康教育等。
實驗組實施整體化護理,具體為:
1.2.1 術前護理:術前4-5天,至直腸癌患者的病房中探望患者,對其心理和生理情況進行了解?;颊邥驗槭中g和疾病而出現(xiàn)不良心理,應積極為其普及疾病和手術的相關知識,告知其實施手術的目的、相關注意事項等,耐心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根據(jù)其個體差異,實施相應的心理疏導,從而促使患者對治療的自信心建立,緩解不良心理。指導患者術前3天保持半流質飲食,對腸道菌群抑制藥物口服,術前1天飲食流質食物,術前12h實施灌腸處理,將其腸道排空。
1.2.2 術中護理:協(xié)助患者保持合理體位,對手術器具進行準備,手術操作中,密切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做好意外事件的處理措施。結束手術后,將血跡、消毒痕跡擦除,將患者運送至病房。
1.2.3 術后護理:加強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觀察,其血氧飽和度應大于95%,囑咐患者適當翻身來對肺部感染預防,多進行關節(jié)、四肢的運動來更好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術后2天則可協(xié)助其下床活動,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進行預防。囑咐患者飲食流質食物,禁止食用產(chǎn)氣類食物,之后逐漸恢復正常飲食,告知患者不可食用刺激類的食物,戒煙戒酒,對大便規(guī)律進行保持。保證各種管道的通暢,對引流量記錄,出現(xiàn)異常時,應及時告知醫(yī)生處理。
對2組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進行觀察分析。
采用SPSS22.0軟件,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排氣時間(12.41±1.32)h、下床活動時間(5.02±0.32)h、引流管拔除時間(6.52±1.30)d;對照組排氣時間(15.89±3.61)h、下床活動時間(7.61±0.81)h、引流管拔除時間(9.02±1.81)d,實驗組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為直腸癌患者實施根治術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不僅應對相關治療儀器的使用熟練掌握,且應足夠對手術過程進行了解,知道手術所需,更好對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進行緩解。大量研究顯示,整體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應用,能夠使得患者更加積極面對手術,將手術治療的成功率提高。
手術室整體化護理在直腸癌患者根治術中應用,可以更好消除其不良心理,使其保持舒適的狀態(tài)接受手術的治療。手術護理人員積極給予直腸癌根治術患者有效的術前心理疏導,可將其治療的心理壓力減輕,使其保持更好的狀態(tài)面對治療[2]。手術的過程中,及時對患者的相關治療情況進行觀察,能夠更好發(fā)現(xiàn)其異常情況,并通知醫(yī)生進行處理,對手術的順利實施進行保證[3]。術后對直腸癌患者具體病情進行觀察,可減少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幾率,縮短其康復的時間。
綜上所述,整體化護理在手術室直腸癌根治術中應用,可確保手術的順利實施,將患者術后排氣、下床活動以及引流管拔除的時間縮短,更好促進直腸癌患者的術后康復,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