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yī)院(457000)蘇金玲
冠狀動脈介入手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為目前臨床用于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由于術中需使用造影劑,加之個體差異客觀存在,因此導致部分患者術后可能發(fā)生造影劑腎?。╟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從而影響其預后。本文探討不同水化護理干預方案對冠狀動脈介入術后造影劑腎病的預防價值,以期為提高此類患者預后提供切實依據,現詳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90例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患者中男52例、女38例,年齡47~89歲、平均(67.13±0.61)歲。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將90例入選冠狀動脈介入術患者均分為研究組(n=45)、對照組(n=45),各組上述相關數據對比差異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水化護理方法 兩組水化護理方法如下:①研究組:造影劑使用前6h,將1.5%、1.5ml/kg·hNaHCO3經靜脈途徑滴注至機體內,待造影劑使用后繼續(xù)予以持續(xù)6hNaHCO3靜脈滴注;②對照組:將靜脈滴注溶液由NaHCO3變?yōu)?.9%、1.5ml/kg·h氯化鈉溶液,給藥時間及方法同研究組。術前指導兩組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患者盡量增加飲水量,術中及術后嚴密監(jiān)測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詳細記錄其術后血肌酐水平變化情況。
1.2.2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患者術后造影劑腎病發(fā)生情況,即造影后72h內機體血清肌酐水平在44.21umol/L以上或較造影前增加幅度不小于25%的情況。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所得兩組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患者術后造影劑腎病發(fā)生情況屬于計數資料,經n(%)表示,數據經統(tǒng)計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19.0,SPSS19)軟件檢驗(X2)所得P<0.05,則提示兩組上述數據差異存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冠狀動脈介入手術,經分析可知研究組術后造影劑腎病發(fā)生率僅為2.22%,對照組則高達13.33%,數據對比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相關資料統(tǒng)計后認為,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后造影劑腎病發(fā)病率在7.8%~16.9%范圍內,占院內急性腎功能衰竭總數10%左右,而此類異常情況將顯著增加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后患者死亡風險。因此提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后造影劑腎病是保障患者療效及預后的關鍵。
水化是現階段臨床用于預防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后造影劑腎病的主要手段,分析原因為造影劑所致腎損害主要原因在于造影劑導致腎血管收縮或直接影響腎小管使鉀離子、鈉離子濃度變化,因此通過有效水化可達到補充機體血容量、擴張腎血管、增加腎小球濾過率等作用,尿量增加后有效防止腎小管內出現造影劑結晶,腎小管毒性隨之下降,因造影劑所致滲透性利尿、腎臟缺血等情況所致改善,并最終達到預防造影劑腎病的目的。但有研究顯示,目前臨床可用于冠狀動脈介入手術的水化護理方案較多,如何取舍仍存一定爭議。NaHCO3水化機制在于利用其自身堿性從而使腎組織局部pH值上升,尿液pH值上升后可有效減少氧自由基產生量,造影劑腎損害隨之減輕;生理鹽水水化是既往臨床應用于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患者的常用水化方式,其主要機制在于使造影劑所致亞臨床脫水狀態(tài)得到有效緩解,造影劑造成的滲透性利尿狀態(tài)得以有效減輕。目前已有相關資料顯示,應用NaHCO3水化相較于傳統(tǒng)生理鹽水水化對降低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患者術后造影劑腎病發(fā)病率具有積極意義。但本文通過分組采取不同水化護理方案后認為,研究組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患者予以NaHCO3注射液水化處理后,該組術后造影劑腎病發(fā)生率(2.22%)顯著低于經氯化鈉溶液水化的對照組(97.78%),此結論與相關學著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應用NaHCO3水化護理有利于降低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患者術后造影劑腎病發(fā)生率,對保障其預后及生活質量具有積極意義,值得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