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裙
【摘要】學困生不但影響了教學進度,而且影響了他們自身未來的發(fā)展。數(shù)學教師需要重視學困生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學困生進行輔導,實現(xiàn)學困生的有效轉(zhuǎn)化。數(shù)學學科屬于應用型學科,學生的解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在對學困生進行輔導時需要重視學困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
【關(guān)鍵詞】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解題能力
就小學數(shù)學教學現(xiàn)狀來看,學困生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數(shù)學教師。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學困生進行轉(zhuǎn)化已經(jīng)成為很多數(shù)學教師重點關(guān)注的問題。學困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存在出錯率較高、解題能力不足等問題,阻礙了數(shù)學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數(shù)學教師在對學困生進行輔導的時候,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學困生的解題能力。
一、提升學困生的閱讀審題能力
數(shù)學學困生思維模式比較直觀,學習態(tài)度比較散漫。他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通常不進行審題,導致出錯率比較高。所以,教師需要重視學困生閱讀審題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審題就是明確問題的含義,抓住問題的關(guān)鍵點。只有抓住了關(guān)鍵點,才能夠找到解題的正確思路,從而提高解題的正確率。為了提高學困生閱讀審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對學困生展開專項練習。
例如:“一本書共150頁,小紅第一天看了全書的1/3,第二天看了全書的1/5,那么全書還剩下多少頁沒有看完?”針對這道題目,先讓學困生進行閱讀與審題,找出問題解決的關(guān)鍵因素,引導學困生探究突破口。這個問題有兩種解題思路,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和審題進行探究,找到這兩種解題思路,并把解題過程詳細寫出來。兩種解題方法屬于兩種思維模式,整個解題過程中學困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同時能夠發(fā)現(xiàn)解題過程中的樂趣。學困生了解到數(shù)學問題的解題思路并不是固定的,可以運用多種方法來解決,這個時候他們的學習興趣會被激發(fā)出來,就會愿意進一步學習。在整個過程中,不但提升了學困生的解題能力,而且促進了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數(shù)學學困生成績都比較差,很容易被教師忽視。在教學過程中,因為多數(shù)情況是大班教學,所以教師為了完成教學進度和教學目標很難照顧到所有學生,這就使得學困生往往跟不上教學進度,學習成績越來越差。新課程標準要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這就對數(shù)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關(guān)注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堅持以人為本。為了滿足學困生的需求,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通過開展合作教學來培養(yǎng)學困生的解題能力。
比如教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時,為了降低學困生的學習難度,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運用生活化教學的形式來實施教學,將學困生與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分為一組。然后帶來一些糖果,讓學生通過操作糖果來進行計算。這種動手操作加前進帶后進的教學形式,提高了學困生的參與度,提升了他們的解題能力。
三、重視“一題多解”,幫助學困生形成靈活的解題思維形式
為了提高學困生的解題能力,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不能夠只局限于教材中的內(nèi)容,還需要根據(jù)學困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shù)耐卣?,幫助學困生養(yǎng)成靈活的思維形式,這樣才更有利于他們學習成績的提升。數(shù)學題的解題思路是多樣的,除了課本上的解答方法之外,還需要讓學困生掌握多種解題方法,開拓他們的思維??梢宰寣W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解題思路,使解題過程更加靈活。
比如選擇題除了直接計算出答案之外,還可以采用排除法、代入法等等,這些方法快速、高效,能夠幫助學困生降低出錯的概率,提高學困生對于不同題型的適應性,以便更好地培養(yǎng)學困生的解題能力。再比如12×99的計算,假如學困生用常規(guī)的乘法計算進行解題,可能會因為計算量大而出現(xiàn)錯誤。對此,教師可以讓學困生先仔細審題觀察:99和100只差1,而12×100計算起來非常簡單,因此只需要轉(zhuǎn)化思路,將其變化成12×(100-1)=12×100-12×1=1188。這樣就能非??焖俚赜嬎愠鼋Y(jié)果,不但能夠降低計算的難度,而且能夠加快計算的速度。應用這種方法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困生的自信心,使他們的思維更加靈活。
四、設計具有針對性的習題,促進學困生解題技能的提升
很多時候,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會讓學生做大量的習題,通過不斷地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這樣的方式比較傳統(tǒng),而且會花費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對于學困生而言,他們本身就不喜歡數(shù)學,大量做題更會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達到反效果。另外,學困生的基礎比較薄弱,做同樣的題會比別人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教師需要根據(jù)學困生的實際情況來安排教學計劃,為他們提供合適的習題。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不會讓學困生在做題時感到失敗、厭煩,從而提升學困生的解題能力。
比如進行四則運算教學時,教學目標是掌握加減乘除的運算,從而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所以學生需要多做一些練習來掌握相關(guān)的知識。教師在布置習題時,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不同深度的題型。比如,第一題:一家商店鉛筆的價格0.5元,圓珠筆的價格2元,小明想要購買2支鉛筆和1支圓珠筆,需要多少錢?第二題:小明需要去水果店買水果,他想買6個蘋果和3個橘子,正好商家在搞活動,蘋果2元一個,橘子1.5元一個,但是買3個蘋果可以贈送1個橘子。問小明需要付多少錢?第一個問題比較簡單,只是考查學生基礎的運算能力;第二個問題比較復雜,需要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理解。教師可以將第一個問題布置給學困生,第二個問題以附加題的形式讓他們進行思考,可以在父母的幫助下完成。這樣通過布置不同難度的習題來讓學困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升他們的解題能力。
五、培養(yǎng)學困生善于預習的良好意識
在小學數(shù)學學習中,課前預習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如果能有效地預習,就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重難點,然后在課上針對性地聽課,從而提升學習效率。而學困生往往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基本上不會進行課前預習。對此,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困生良好的預習意識,通過課前預習以及課堂講解來提升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比如“平行四邊形”這一課,教師需要讓學困生提前預習,對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和特征有個基本的認識,然后在課堂上對平行四邊形的內(nèi)容進行講解與補充。學困生充分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以及相關(guān)的知識,在后期遇到關(guān)于平行四邊形的問題時才會正確解題,從而培養(yǎng)正確的解題意識,提升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梁繼芳.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解題障礙及突破之策[J].亞太教育,2019(06):59.
[2]梁浩軍.如何提高小學生解答數(shù)學應用題的能力[J].名師在線,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