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政文
不知從何時起,吃不吃肉成了一個頗令人糾結的問題。尤其是人到老年后,消化功能下降,且多有三高癥,葷食頓由美味佳肴變成了洪水猛獸,必先棄之而后安。難道,“五畜為益”的古訓是錯誤的嗎?
事實上,肉食與“三高癥”的微妙關聯(lián),可能并不完全如您想象的那樣。如,對于高膽固醇血癥而言,吃不吃肉的影響力其實相當小。因為人體的膽固醇主要來自于自身,70%~80%的膽固醇由肝臟合成,經(jīng)口而入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僅占20%~30%。所以肉類飲食升高人體膽固醇的作用并不大。而且,食物中的膽固醇本來就是人體所需要的一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如構成人體細胞膜,參與合成維生素D、膽汁和部分激素等。因此,簡單地將膽固醇升高與肉食之間畫上等號屬于冤假錯案。君不見,有些一點葷腥也不沾的素食人,其膽固醇指標也超過標準值。因此,錯誤不能簡單地歸結到食肉上,您只要做到以下4點,就能在飽口福的同時收獲健康。
肉類分為白肉與紅肉兩大類,白肉包括禽類及魚蝦等水產(chǎn)品,紅肉則主要指豬、牛、羊、驢等畜肉、內(nèi)臟及其制品。老年人吃肉的優(yōu)選順序應為: ?一是魚肉,其中海魚為首選,普通魚次之;二是禽肉,這種肉脂肪含量低,肌纖維短、細、軟,容易咀嚼與消化;三為紅肉瘦肉,如瘦豬肉、瘦牛肉、瘦羊肉等。
老年人還可以適當吃些鴿肉、鴨肉、牡蠣肉。鴿肉的蛋白質(zhì)與血紅素鐵高于豬肉,而脂肪卻低于豬肉,且調(diào)補腎精的作用很好,很受中醫(yī)學的推崇。鴨肉中的脂肪化學成分接近于橄欖油,同樣有降膽固醇之功。牡蠣富含可促進膽固醇分解的?;撬帷4送?,即便是通常認為的高膽固醇肉類的豬肉,也含有相當多的有益成分,如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又稱為“好膽固醇”,被譽為血管的保護神。
當然,老年人日常飲食最好是各種肉食輪換著吃,以確保營養(yǎng)攝入的均衡性。但應戒除肥肉、肉皮。這些部位所含的飽和脂肪實在是太多了。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老年人每天的吃肉量應為50~75克。若為加工肉品如火腿、熏肉等,則應控制在30克以內(nèi)。瑞士的一項大型調(diào)查表明,每天吃40克以上的熏制、腌制肉食即可縮短壽命,每天吃160克以上者比每天吃10~20克的人早亡風險增加44%。富含膽固醇的動物內(nèi)臟每周應限食1~2次,每次不超過50 克。提醒讀者:越是香濃味美的肉食所含脂肪越多,因為香味物質(zhì)多數(shù)蘊藏在脂肪當中,如深受歡迎的五花肉脂肪含量高達60%;被當成低脂肪典范的排骨,脂肪含量也在30%左右;烤鴨則高達40%。老年人吃這些肉食宜淺嘗輒止,切勿遷就嘴巴而埋下健康隱患。
葷素搭配向來是營養(yǎng)學家強調(diào)的健康飲食原則。蔬菜、菌藻與豆制品等素食屬于低脂肪、高膳食纖維食材,可助你每餐的脂肪和膽固醇攝取量不超標。更可貴的是,這些食物中含有葷食中較少甚至沒有的營養(yǎng)素,進而維持人體營養(yǎng)攝入的全面性與均衡性,更有益于健康。如用魚肉和豆腐制作豆腐熬魚,豆腐含鈣多,魚肉中維生素D含量豐富,能提升人體對鈣的吸收率;且豆腐中蛋氨酸含量較少,苯丙氨酸含量較多,魚肉中的蛋氨酸含量豐富,苯丙氨酸含量較少,二者能取長補短,互惠互利,實現(xiàn)蛋白質(zhì)互補,提高人體的吸收效率。如用雞肉和蘑菇制作小雞燉蘑菇,蘑菇含有豐富的鳥苷酸鹽,雞肉含有豐富的肌苷酸鹽,二者同時烹制時會釋放出谷氨酸鈉,可使鮮味大增,口感更佳。
肉食最健康的烹調(diào)方式是燉和蒸。燉有兩種方法:一是將豬肉用植物油炒過再加開水。美國波士頓大學斯摩博士經(jīng)過多次試驗后發(fā)現(xiàn),這種做法可以除掉豬肉中80%的脂肪與50%的膽固醇,而風味保持不變。二是將豬肉用小火長時間燉煮來吃。比如,可將燉肉熬煮兩三個小時,在湯里加上適量蘿卜或海帶,再煮1小時后食用;或?qū)⒇i肉與花生、黃豆、核桃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原料,一起用小火長時間燉煮后食用,此乃是世界著名長壽地區(qū)日本沖繩居民的習慣吃法。據(jù)有關專家測試,經(jīng)小火長時間燉煮處理的豬肉飽和脂肪酸減少了30%~50%,膽固醇由原來的每100克中含220毫克降至102毫克,幾乎下降了一半。肉食的另一種健康吃法是蒸,如隔水蒸、干蒸、粉蒸、釀蒸等。蒸法的優(yōu)勢是可突出食材原味,養(yǎng)分流失少。但無論燉或蒸,都不要額外加油,且要少放鹽。另外,烹調(diào)時可以適量加點蒜。蒜中的蒜素可使肉食中的維生素B1含量提高數(shù)倍,對促進血液循環(huán),消除疲勞,增強體質(zhì)都有著重要的營養(yǎng)學意義。
至于烤肉,雖能以芳醇的香氣給人以極大的誘惑,但因含有致癌物而不建議過量食用。肉類在高溫下直接燃燒,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上,再與肉類蛋白質(zhì)結合,可產(chǎn)生強致癌物“苯并芘”。若你實在嘴饞,則不妨遵循美國研究人員的建議,改進一下燒烤方法,如烤肉時先用醬汁浸泡或涂抹肉品,以減少致癌物的生成量;或提前用大蒜汁和桂皮粉、迷迭香等腌制肉片;或用番茄醬和檸檬汁涂在烤肉上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致癌物的危害,增加安全度。
進餐要按順序,每餐的最初幾口食物應是主食如米飯、面條,然后再吃肉。其奧妙在于肉類屬脂肪大戶,而脂肪代謝需要碳水化合物幫忙,故主食乃是肉食不可離棄的益友。醫(yī)學稱之為碳水化合物的“抗生酮作用”。如果先吃肉,攝入大量脂肪,沒有碳水化合物的幫助,脂肪代謝就會在半路上停下來,致使代謝的中間產(chǎn)物積累于體內(nèi),進而毒害肝腎等器官。另外,吃肉的同時可多吃點礦物質(zhì)鉀、鎂含量多的食物,前者如土豆、芋頭、茄子、海帶、萵筍、冬瓜、牛奶、酸奶、芝麻醬、蝦皮,后者如綠葉蔬菜、小米、蕎麥面、豆類,以保護血管。有“三高癥”的老年人更應堅持這樣做。不過,吃肉最好不飲酒,吃肉后也不要喝濃茶或咖啡,可酌飲淡茶或少量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