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康紅
老王性格開朗,見人愛說話,無論在哪生活,幾天就能和鄰居打成一片,結(jié)交了不少朋友。這不,到兒子家沒幾天,他就和鄰居熟了。
“我說老弟,這自行車誰家的啊,我來了多少天也沒見人騎呢!”他對一樓的老李說。
老李是個(gè)坐地戶,在這住了幾年了。都說城市的樓房就是“水泥森林”,鄰居之間老死不相往來的也不少。可因?yàn)槔贤鹾美?,兩個(gè)人沒事就坐在樓下的凳子上閑聊。本不太愿意和人交往的老李也就和老王有了“交情”。見老王問,老李隨口道:“那個(gè)自行車啊,我家的啊!”
“嘿,這是你家的啊,那我騎幾天唄!”老王這些天正待得膩歪,兒子想給他買一輛新自行車,讓他騎著逛去。聽說是老李家的自行車,張嘴就借,興奮道:“我在這待不了幾天,買新的這不是浪費(fèi)嗎你說!你這有閑的,我正好一用?!崩侠钍莻€(gè)過日子好算計(jì)的人,本不想借給他,但看老王那勁頭,也不好說什么,只能默許了。
拿著車鑰匙,老王興高采烈地回了家。卻不想被兒子訓(xùn)了一頓:“你以為是咱們老家呢?誰的車子你都借!小心你騎壞了給人賠輛新車!”
“我又不亂來,騎幾天就還回去唄!”老王不以為然。心想,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人與人之間哪有那么復(fù)雜,人本善良嘛!
接下來的兩天,老王樂哉悠哉,什么東山公園、什么西市場,騎上車子溜溜達(dá)達(dá)地就去了。
可第三天老王一出樓門口就傻眼了,咦!自行車怎么不見了!老王仔細(xì)回憶,對,就是放在這個(gè)地方,昨天停放時(shí)還被旁邊紅色的自行車絆了一下呢??蛇@會兒,紅色的自行車在,自己騎的車子卻不翼而飛。老王急忙去找老李。他想沒準(zhǔn)是老李用自己家備用的鑰匙開了鎖,騎出去了呢!
“沒有啊,我一直沒出門!”可一問老李,老李卻語氣堅(jiān)定地否認(rèn)了。這下老王著急了:“你要是沒騎,那就是丟了!”
見興高采烈出門的老爸又悻悻地回來了,兒子有些納悶。一聽說自行車沒了,話就來了:“我怎么說的,不讓你借你偏不聽,這回你給人賠輛新的吧!”
一輛自行車,整整讓老王窩囊了一年。轉(zhuǎn)年,老王又到兒子家來串門了。吸取上次的教訓(xùn),老王要么坐公交,要么步行,再沒提自行車的事??墒菦]幾天,老王卻在樓下不遠(yuǎn)處,看到了那輛“丟失”的自行車!是的,那輛自行車橫梁上有一道劃痕,老王記得很清楚。車座有點(diǎn)褪色,但很干凈,看得出是經(jīng)常有人騎的。難道這輛自行車找回來了?不能吧,這偌大的城市,一輛自行車丟了還能找回來?老王暗忖,莫不是自己當(dāng)年真猜中了?
“老李玩了心眼?!”老王回想自行車丟失以后,為了彌補(bǔ)老李的損失,老王說啥要賠一輛新的,可老李說啥也不干,但老王怎是那虧心之人,硬是給老李掏了500元才算了事。但是,如果這輛自行車真是去年老李“監(jiān)守自盜”,那就有點(diǎn)說不過去了!“我得問問他去!”老王腦門一熱,就想去找老李。
“還是等等……”走了一半,老王忽然又停下來。這時(shí)候提這輛自行車不好吧?聽兒子說,自從有了“自行車”的事,他們也有了往來。老李有塊地,種了啥菜,隔三差五就給兒子家送點(diǎn),兒子更是手大,看老李家條件不太好,還要帶兩個(gè)孫子,就把自己兒子穿的衣服拿幾件給老李家送過去,甚至有時(shí)候看著合適的就多買一件。兩家完全打破了城市的“壁壘”,交情越來越厚。老王低著頭邊走邊想,差點(diǎn)和老李撞個(gè)滿懷。
“哎呀王哥,我正要上樓找你去呢,看看我買了條魚,中午咱倆喝兩盅!”老李喜滋滋地說。
“嗯,這個(gè),那什么……”這回輪到老王有點(diǎn)猶豫。話到嘴邊又咽回去了。看到老李誠懇的目光,老王決定,把自行車“失而復(fù)得”的事瞞下來,跟誰也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