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靜 余保民
(渭南師范學院數(shù)理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半群是由一個非空集合S及定義在S上的一個二元運算組成的代數(shù)系統(tǒng)(S,·),其中要求二元運算滿足結合律.半群代數(shù)理論在數(shù)學內(nèi)部(組合數(shù)學,圖論,符號動力學等)和外部(理論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生物技術等)的共同推動下,經(jīng)過七十多年的系統(tǒng)研究,已成為一個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都具有自身特色的代數(shù)學分支,其研究在國際上方興未艾[1-4].
設S是一個半群,用P(S)表示S的非空子集全體所成的集合,在P(S)上定義如下的二元運算:
(?A,B∈P(S))AB={ab∶a∈A,b∈B}.
易證,上面定義的二元運算滿足結合律,因此,P(S)關于上面定義的二元運算構成一個半群,稱為S的冪半群或整體.關于冪半群及其性質(zhì)的研究最早始于1967年,由Tamura和Shafer等[5-7]學者提出.隨后,很多學者都從不同角度對冪半群進行了研究.最近,趙憲鐘教授和甘愛萍等人對幾類半群的整體決定性進行了研究,證明了Clifford半群類滿足強同構性質(zhì),而具有正則整體的半群類、冪等元半群類、以及正規(guī)純正群類等都是整體決定的.
正則半群是半群代數(shù)理論的主流研究領域,完全正則半群(也稱為群并半群)則是其中最受關注的研究對象之一,Green等價關系是研究半群的結構及其性質(zhì)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因此,為了研究一個半群S與其冪半群P(S)之間的關系,有必要討論半群S及其冪半群P(S)中的Green關系之間的聯(lián)系.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對于一個給定的完全正則半群S及S中的元素a,a在S中的L、R、H類與其在P(S)中的等價類之間的關系.我們相信,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有助于解決完全正則半群的整體決定性問題.
首先回顧Green關系的定義.
定義1[4]設S是一個半群,a,b∈S. 在S上定義如下的Green關系:
(1)aLb?存在x,y∈S1,使得xa=b,yb=a;
(2)aRb?存在u,v∈S1,使得au=b,bv=a;
(3)aHb?aRb且aLb,即存在x,y,u,v∈S1,使得xa=b,yb=a,au=b,bv=a.
命題1[4](1)L是右同余關系;R是左同余關系;
(2)L°R=R°L.
如果在半群S中有aRb,則按照定義1,存在u,v∈S1,使得au=b,bv=a,從而可以在S上定義右平移ρu∶S→S和ρv∶S→S如下:
ρus=su,ρvs=sv(s∈S).
同樣地,若aLb,即存在x,y∈S1,使得xa=b,yb=a,則可以在S上定義左平移λx∶S→S和λv∶S→S如下:
λxs=xs,λys=ys(s∈S).
延用上面的記號,我們有下面的結果:
引理1[4](1) 右平移ρu|La是La到Lb上的雙射;ρv|Lb是Lb到La上的雙射,且二者互逆;
(2) 左平移λx|Ra是Ra到Rb上的雙射;λy|Rb是Rb到Ra上的雙射,且二者互逆.
完全正則半群是一類非常重要的半群類.回顧一下,對半群S,設a∈S,如果存在c∈S使得a=aca,則稱a是S中的正則元;如果存在c∈S使得a=aca且c=cac,則稱c是a的逆元;如果存在c∈S使得a=aca且ac=ca,則稱a是S中的完全正則元;如果S中的每個元素都是完全正則的,則稱S是一個完全正則半群.熟知,任一完全正則半群S都是完全單半群Sα的半格Y,其中α∈Y,即S=[Y;Sα].對A?S=[Y;Sα],引入以下記號
IdA={α∈Y∶A∩Sα≠?}.
以下,我們把單點集{a}和其所包含的元素a不加以區(qū)分.我們分別用LS,RS,HS表示半群S中的GreenL,R,H關系,而用LP(S),RP(S),HP(S)表示冪半群P(S)中的GreenL,R,H關系.對a∈S,我們把a在半群S和冪半群P(S)中的H類分別記作Ha(S)和Ha(P(S)),即
Ha(S)={x∈S∶xHa},
Ha(P(S))={A∈P(S)∶AH{a}}.
類似地可定義La(S),La(P(S)),Ra(S)和Ra(P(S))等記號.
命題2設S是一個半群,a∈S,A∈P(S).
(1) 如果aRP(S)A,則A?Ra(S)且對任意的b1,b2∈A,b1≠b2,在S中有(b1,b2)?L;
(2) 如果在P(S)中aLA,則A?La(S)且對任意的b1,b2∈A,b1≠b2,在S中有(b1,b2)?R.
證明假設在P(S)中aRA,即存在X,Y∈P(S),使得
aX=A,AY=a.
則對任意的b∈A,存在x∈X,y∈Y,使得
ax=b,by=a,
所以在半群S中有aRb,從而有A?Ha(S).
在Y中任意取定y.對任意的b∈A,有aRb,同時由引理1(1),右平移ρy是Lb到La雙射.因此,當b1∈A且b1≠b時,b1?Lb,也就是說,(b1,b)?L.
對偶的可證明(2)成立.
命題3對任意的a∈S,都有Ha(S)=Ha(P(S)),即a在S中的H類和{a}在P(S)中的H類相同.
證明設a∈S,b∈Ha(S),則存在x,y,u,v∈S1,使得
ax=b,by=a,ua=b,vb=a,
從而在P(S)中有
{a}{x}=,{y}={a},
{u}{a}=,{v}={a},
所以b∈Ha(P(S)).因此Ha(S)?Ha(P(S)).反之,任取A∈Ha(P(S)),則在P(S)有aRA且aLA.由命題2,A?La(S)∩Ra(S)=Ha(S).同時,由命題2,對任意b1,b2∈A,當b1≠b2時有(b1,b2)?L且(b1,b2)?R,所以|A|=1,進而有Ha(S)=Ha(P(S)).
命題4設S=S[Y;Sα;φα,β]是完全正則半群,P(S)是S的冪半群,A,B∈P(S).如果ARB,ALB,AHB中有一個成立,則IdA=IdB.
證明任給M,N∈S,由文[10]可知,Id(AB)=(IdA)(IdB).設ARB,則存在X,Y∈P(S),使得AX=B,BY=A.從而有
(IdA)(IdX)=IdB, (IdB)(IdY)=IdA.
任取α∈IdA,由(IdB)(IdY)=IdA可知,存在β∈IdB,使得α≤β,又由(IdA)(IdX)=IdB可知,存在γ∈IdX,使得β≤γ.因此α≤γ.進一步,有
α=αγ∈(IdA)(IdX)=IdB.
所以IdA?IdB.對偶的可證明IdB?IdA.因此IdA=IdB.類似的可證明ALB或AHB時,IdA=I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