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奎,張秀娟,錢清富,葉 琴,薛恩生,林禮務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超聲科 福建省超聲醫(yī)學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1)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 AIP)是由自身免疫介導的特殊類型胰腺炎,缺乏典型胰腺炎的臨床表現(xiàn),易誤診為胰腺癌。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8例AIP患者的聲像圖特征,旨在提高對本病的認識。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7月—2018年5月于我院就診的18例AIP患者,均為男性,年齡32~80歲,平均(57.2±9.3)歲,均符合國際胰腺學會發(fā)布的AIP診斷標準國際共識[1],且具有完整的超聲檢查資料。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Toshiba Aplio 500、Supersonic Imagine超聲診斷儀,PVT-375BT、SC6-1探頭,頻率3.5 MHz?;颊邫z查前禁食8 h。檢查時將超聲探頭于上腹部進行多切面掃查,觀察胰腺的大小,形態(tài),回聲,被膜情況,有無占位性病變,胰管、膽管有無擴張;發(fā)現(xiàn)病變時,觀察病變位置、大小、形態(tài)、邊界、內部回聲及血供情況等,并根據病灶累及胰腺的范圍將其分為彌漫型、局灶型和節(jié)段型[2]。
18例AIP患者中,彌漫型9例,超聲表現(xiàn)為胰腺彌漫性腫大,回聲不均勻減低,被膜不光滑(圖1),其中6例伴局部結節(jié)性病灶,5例結節(jié)位于胰頭部,1例胰頭和胰尾部各見1個結節(jié);局灶型7例,其病變短徑/長徑≥0.5,相對正常胰腺病變呈偏低回聲,6例單發(fā),均位于胰頭部,邊界欠清晰,1例多發(fā),頭部及尾部各見1個結節(jié)(圖2);節(jié)段型2例,病變短徑/長徑<0.5,均位于體尾部,超聲表現(xiàn)為胰腺體尾部增厚,回聲不均勻減低,局部被膜不光滑(圖3)。3例伴胰管節(jié)段性擴張,其中1例擴張明顯,并伴胰管內結石;13例伴肝內外膽管擴張;6例見胰周淋巴結腫大。
本組13例AIP超聲檢查提示定性診斷。 6例考慮炎癥,3例為彌漫型AIP,2例為局灶型AIP,1例為節(jié)段型AIP;7例超聲誤診為惡性腫瘤,其中5例為局灶型AIP,2例為伴局部結節(jié)狀病灶的彌漫型AIP。
根據組織病理學特征,AIP可分為2型:1型為不伴粒細胞性上皮損害的淋巴漿細胞硬化性胰腺炎,多見于亞洲老年男性患者,血清IgG4水平明顯升高,對激素治療反應敏感;2型為伴粒細胞性上皮損害的特發(fā)性導管中心性胰腺炎,常見于歐美患者,發(fā)病年齡相對較輕,性別差異不大,血清IgG4水平多正常,對激素治療有應答。本組18例AIP患者均為男性,血清IgG4水平均大于正常上限2倍,符合1型AIP診斷。
根據病灶累及胰腺的范圍,可將AIP分為彌漫型、局灶型和節(jié)段型3種類型。根據病灶的短徑/長徑≥或<0.5,將非彌漫型病變分為局灶型和節(jié)段型,其中局灶型較多見,多位于胰頭部,節(jié)段型較少見,本組僅2例,均位于胰體尾部。本組9例彌漫型AIP中,6例伴局部結節(jié)性病灶,表現(xiàn)為低回聲,邊界欠清,可能與胰腺炎癥分布不均有關。本組13例AIP伴肝內外膽道擴張,其中11例胰頭部可見結節(jié)性病灶,包括6例伴胰頭結節(jié)性病灶的彌漫型AIP和5例局灶型AIP;2例不伴胰頭部結節(jié)性病灶的彌漫型AIP亦出現(xiàn)膽道擴張,考慮為膽總管胰腺段受炎癥腫脹的胰頭壓迫所致。
圖1 患者男,63歲,彌漫型AIP 超聲示胰腺彌漫性腫脹,回聲不均勻減低,被膜不光滑(箭) 圖2 患者男,59歲,局灶型AIP 超聲示胰體部低回聲結節(jié)(箭) 圖3 患者男,69歲,節(jié)段型AIP 超聲示體尾部節(jié)段性增厚,回聲不均勻減低(箭)
本組18例AIP,超聲首診6例考慮為炎癥,7例誤診為胰腺癌者,其中5例為胰頭部局灶型AIP,2例為伴胰頭結節(jié)性病灶的彌漫型AIP。AIP與胰腺癌在臨床與影像學上均有較多相似之處,胰頭部局灶性病變尤其易誤診為胰腺癌。二者的鑒別診斷點包括:①胰腺癌,尤其是晚期胰腺癌超聲多表現(xiàn)為低回聲病灶,邊界不清,浸潤周邊組織與血管,遠端胰管擴張較明顯;②局灶型AIP病灶回聲多減低,邊界尚清晰,胰管擴張少見;③伴結節(jié)性病灶的彌漫型AIP多表現(xiàn)為胰腺彌漫性腫脹,局部呈結節(jié)樣,回聲不均;胰管多狹窄[3];④AIP常伴胰腺外器官受累,如膽管、淚腺等[4]。超聲診斷AIP時應謹慎,結合血清IgG4水平和腫瘤標記物,必要時給予激素試驗性治療,短期內進行影像學復查。
總之,AIP可分為彌漫型、局灶型和節(jié)段型3種類型,其中局灶型和伴局部結節(jié)狀病灶的彌漫型AIP易誤診為胰腺癌,應密切結合血清學指標以及是否存在胰腺外器官受累等進行綜合診斷,避免誤診及過度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