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何金劍
小雪走了,大雪來了,氣溫走低,你那里下雪了嗎?
片片吹雪,紛紛揚揚,多少人把它期待。
早時,老家有句俗語:“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其實,這是節(jié)令的習俗,也是歲月的回響。
小雪時節(jié),菜園子里,一畦一畦的白菜蘿卜青翠欲滴,蓬蓬勃勃,招人喜愛??墒牵⊙┓獾?,大雪封河啊。是的,女大不中留,菜大離地頭,有經(jīng)驗的老農(nóng)都會為一個冬季的菜蔬做好儲備,甕碗壺盆,將白菜蘿卜腌好。
近代詞人鄧嘉縝有一詞專述腌菜:“問先生、冰壺安在,荒廚別有清供。水精鹽漬姜芽嫩,寒菜而今入甕。聊自奉。便冷沁回腸,莫遣冬心動。居然雋永。笑蓄旨生涯,咬根滋味,早斷踏園夢。”看看,寒菜入甕,姜鹽相拌,別有風味,殊為不易。
大雪呢,《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蔽覈耖g習慣以大雪為仲冬的開始,冬天強過半,來日苦無多。
大雪節(jié)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腌制“咸貨”。將大鹽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鍋炒熟,涼透后涂抹在魚、肉內(nèi)外,經(jīng)過一番制作,半月后取出,將腌出的鹵汁入鍋加水燒開,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魚肉,一層層碼在缸內(nèi),倒入鹽鹵,再壓上大石頭,十日后取出,掛在朝陽的屋檐下晾曬干,以迎接新年。
袁枚在《隨園食單·特牲單》里說:“豬用最多,可稱‘廣大教主’。宜古人有特豚饋食之禮?!╇缛猓何Ⅺ}擦揉,三日內(nèi)即用。以上三味,皆冬月菜也。春夏不宜。尹文端公家風肉:殺豬一口,斬成八塊,每塊炒鹽四錢,細細揉擦,使之無微不到。然后高掛有風無日處。偶有蟲蝕,以香油涂之。夏日取用,先放水中泡一宵,再煮,水亦不可太少,以蓋肉面為度。削片時,用快刀橫切,不可順肉絲而斬也。此物惟尹府至精,常以進貢?!?/p>
腌肉何如?貴及貢品,始料不及吧。
大雪時節(jié),在故鄉(xiāng)大別山里,腌肉始終受到優(yōu)待。其時,假如天公作美,來一場大雪封門,那才真是“道四美俱全,二難巧遇,杯酒易成趣”啊。
早上,一睜眼,雪龍飛舞,飛雪彌天,雪濤鋪天蓋地,溝壑道路盡皆掃平,一腳沒膝蓋,一腳一雪窩,拂草如連蝶,落樹似飛花。三五好友,環(huán)土吊鍋而坐,腌肉主食,米酒上場,大家推杯換盞,呼三喝四,不醉不歸,恰如山中老農(nóng)有云:“老米酒,蔸子火,除卻神仙就是我。”
此情,此景,是一份怎樣的溫暖與美好。倘若如此,夫復何求!
只是,小雪走了,大雪來了,氣溫走低,你那里下雪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