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翠
(昆明市呈貢區(qū)雨花街道辦事處,云南昆明 650599)
番茄對溫度的適應范圍為15 ~33℃,15℃以下不能開花,高于33℃生理失調;對土壤濕度的要求是忌澇、忌旱,開花結果期要求濕度為80%~90%,苗期不能超過60%;對土壤的要求以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為宜。
1)播種期。根據(jù)各個地區(qū)的氣候條件合理安排。
2)播種量。每畝播種量為6 ~7ɡ。
3)催芽。將種子用清水搓洗后,用紗布和綿布包住,放入盤內或碗中,蓋上綿布4 ~5 d 后即可播種。
4)苗床營養(yǎng)土的配制。每平方米用腐熟農家肥3 ~4 kg、普鈣100ɡ,在播種前20 d 左右均勻地翻于地中。
5)播種。采用撒播或營養(yǎng)塊(營養(yǎng)袋)育苗。一般冬季育苗要求苗床寬1m 左右,埂高墑低,墑面低于埂5~10cm,夏季埂低于墑5~10cm為宜。播種后用0.5 ~1 cm的消毒土覆蓋(消毒土的配制為每平方米用10ɡ 多菌靈拌細干土1 kg),然后覆一層稻草或松毛,再蓋上塑料小拱棚(夏天要加蓋遮陽網(wǎng),冬天要在塑料棚上覆草席),底水一次性澆透。
6)出苗后管理。番茄出苗后即可拿走稻草或松毛。如果冬季育苗在晴天,每天早上10 點到下午4 點放風,夏天可把棚的塑料薄膜拉到半腰或不要棚。
7) 澆苗水。以早、晚澆水為宜,要見干見濕,一般以手捏起土來不出水,但扔在地上不散也不結塊為宜,如果太濕則要控制水分。
1)移栽。4 ~5 葉1 心即可定植。
2)底肥。畝施腐熟農家肥3000 ~4000 kg、普鈣50 kg、硫酸鉀50 kg、硼砂5 kg、硝酸鈣5 kg作底肥。
3)株行距。單行種植株行距為45 cm×110cm,每畝栽苗1400 株。雙行種植株距60 cm,行距130 ~140 cm。一般采用地膜覆蓋,才能保水保溫。
4)澆水。移栽后一周內每天澆一次水,澆水時間最好在早上或下午5:00 以后。
5)追肥。定植成活后畝施尿素5 ~10 kg;第一臺花掛果時畝施尿素10 kg、普鈣25 kg、鉀肥10 kg或復合肥20 kg;第一、二臺果采收后,每畝施復合肥5 ~10 kg、鉀肥5 ~10 kg。
6)整枝打杈。整枝打杈是人為干預植株莖葉與果實平衡生長,使營養(yǎng)集中供給主莖,促進果大,商品性好。一般留一主莖或兩杈,其余側枝全部摘除。 由于番茄生長量大,整枝往往要進行 多次。
7) 搭架。當番茄株高長至30 cm時應進行搭架,一搬用人字架或四腳架作支撐,再綁上橫檔。架子搭好后用稻草將植株吊在架子上。
8)摘除老葉、疏果。摘除老葉是為了改善植株群體的通透性,改善田間小氣候,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摘老葉的原則是摘黃不摘綠,摘內不摘外,摘病不摘壯。疏果時一般留10 ~12 臺花序,每臺花留4 ~5 個大果。
9)除草。上架以前深中耕,上架后淺中耕,并培土于根周圍。
10)保花保果。開花掛果后,每隔10 ~15 d用硼砂30ɡ+云大120 一支+磷酸二氫鉀30ɡ 對水15 kg進行噴霧,2 ~3 次即可。
1)苗床防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疫病、病毒病。除苗后即可用惡霉靈+甲霜靈或敵克松+甲基托布津灌根2 ~3 次,防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疫病;用病毒A 噴苗2 ~3 次防病毒病。
2)晚疫病。移栽成活后用多菌靈、百菌清、代森錳鋅、甲霜靈、殺毒礬、金雷多米爾、安克、百得富、抑快凈、銀法利防治晚疫病,每隔10 ~15 d 用藥一次,共3 ~4 次,。
3)病毒病。可用寧南霉素+硫酸鋅或OS-施特靈+硫酸鋅防治,10 d 防1 次,連防2 ~3 次,任選一個病毒藥劑再加葉面肥防效才好。
4)早疫病、同心輪紋病。用撲海因、寶麗安、速克靈、苯醚甲環(huán)唑、克得靈、農利靈任選2 種藥交替使用。
5)芝麻葉斑病、炭疽病。用世高+多菌靈,或施保功+多菌靈,或愛苗+代森錳鋅,或福星+百菌清,或愛苗+加收米等防治。
6) 臍腐病。用0.3%~0.5%鈣肥溶液葉面噴霧。
7) 青枯病。發(fā)現(xiàn)病株拔除并撒生石灰,同時用敵克松灌根,結合用農用鏈霉素或加收米噴霧。
8)地下害蟲、除草。蓋塑料膜時用百樹得+杜爾澆透墑,或用好年冬顆粒劑放于種植塘覆土。
9)殺蛆類(棉蛉蟲、甜菜夜蛾、潛葉蠅)。用蟲螨光+高效氯氰菊酯,或卡死克+百樹得,或安打、安保、菜喜、功夫、美除等任選一種或兩種防治。
10)蚜蟲。用吡蟲啉、啶蟲咪、艾美樂、好年冬等任選一種防治。
一般開花后45 ~50 d 即可采收,為提早上市,減輕植株負擔,提高產(chǎn)量,可采用催熟的方法。用乙烯利500 倍液噴果實,堆放3 ~4 d 即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