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評論版“讀者來信”及南方周末App“Hi,南周”欄目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歡迎新老讀者回應報道內(nèi)容、交流熱點話題、分享現(xiàn)實感悟,來稿請發(fā)nfzmreaders@163.com。
愛與害在一念間
回應“為什么有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戾氣十足?”
2019年2月21日《南方周末》科學版
中國家庭中,家長權威至高無上的觀念仍很有市場。對子女讀書學習、興趣愛好、成家立業(yè),家長都喜歡去插一杠子,甚者把自己的遺夢也嫁接到孩子身上。當沒按照家長的意思和指令去做,失望、憤怒就會如火山噴發(fā),肉體、語言以及精神上的暴力會接踵而來。家長認為是管教嚴格,是愛的表現(xiàn)。這顯然與現(xiàn)代教子觀背道而馳。事實證明,暴力管束,對幼小的心靈來說是害不是愛。這樣的家教,育出的一定是一枚苦果,傷害有多深,只有孩子知道。
給孩子自由,用興趣引導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在挫折中學會成長,孩子才能學會自尊自立自強,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在陪伴孩子成長中,家長要做的,是在關鍵時候吹哨子,指出違禁、犯規(guī)言行,亮出黃牌、紅牌警告,切不可惡語相向、行為粗暴,或干脆卷起褲腿上場代替。這樣,不僅事與愿違害了孩子,還有可能毀了家庭。愛與害就在一念之間。
重慶?沈治鵬?榮昌區(qū)政協(xié)提案委主任
完成作業(yè)是孩子分內(nèi)事
回應“禁止App布置作業(yè),怎么看”
2019年2月21日《南方周末》評論版
我不支持用手機App布置作業(yè),應該馬上叫停。首先,按時完成作業(yè)是孩子自己的事,記下每天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更是孩子的事。學?;蚶蠋熗ㄟ^手機App布置作業(yè),孩子放學離開校園后就當“甩手掌柜”,容易導致孩子的責任意識缺失,不利于未來的成長。其次,家長與孩子的作息時間不一致。一般情況下,下午四五點鐘學校就放學了,而大多數(shù)職場家長下班回到家在六點鐘以后,在這段“時間差”里,孩子或者接觸不到電子產(chǎn)品不能做作業(yè)而無所事事,或者無人監(jiān)督養(yǎng)成不良習慣,徒增父母孩子的心理負擔。再次,在一些縣區(qū)和農(nóng)村,留守兒童數(shù)量多,他們的父母外出務工,日常生活和學習均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而老年人很多還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更玩不轉(zhuǎn)微信、教輔App等高科技。用App布置作業(yè),這些留守的孩子怎么辦?
貴州普定?任啟鑫?基層干部
哺育后代更需保質(zhì)保量
回應“這代爹媽‘帶娃不行?”
2019年2月21日《南方周末》自由談版
計劃經(jīng)濟年代,社會貧富差距相對不大,生養(yǎng)孩子的數(shù)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每個家庭分配到孩子身上關心關愛的多或少,而且由于社會整體醫(yī)療水平、教育水平發(fā)展所限,想要每個家庭都實現(xiàn)優(yōu)生優(yōu)育的確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后代進行保質(zhì)保量的生養(yǎng),雖說也有“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急功近利之嫌,但是,將家庭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投入在一個孩子身上,將他養(yǎng)精、養(yǎng)優(yōu),為國家的建設提供有效的支持,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湖北武漢?匡輝?公交企業(yè)職員
焦慮的學生與沉默的課堂
回應“現(xiàn)在的學生太焦慮了”
2019年2月21日《南方周末》關注版
大學里最有活力的就是低年級的新生,帶著中學的活力與朝氣邁入大學,所以英文里他們叫freshman。但是研究生,尤其是文科的研究生們,卻是另一番光景。他們沒有什么班集體的活動,一般是專業(yè)內(nèi)的同學交流,但出于文人相輕的傳統(tǒng),更多的是獨行俠。電腦屏幕后一張張看似專注的面孔,噼啪的鍵盤聲仿佛思想在激蕩,但事實全不是這樣。有人刷知乎,有人看微博,有人在通往名作家的路上而努力,有人為另一科的論文在檢索,而且還都會時不時地抬起頭,扶一下鏡框,做深刻思索狀。老師雄踞講壇,雖然心知肚明,但他的主業(yè)是論文、項目,而并非上課,所以漸漸也學會了熟視無睹。但是偏偏有一些老師,或是出于勤勉敬業(yè),也許是演戲過火,總要大家談談有什么問題。霎時,諸君眼觀鼻,鼻觀心,沒了一絲聲響。每到這種時刻,我都恨自己沒有奪門而出的勇氣去逃避這尷尬的沉默。
北京?王塞北?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
(欄目主持:溫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