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衛(wèi) 楊 毅 楊正斌
〔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貴州石油分公司 貴州貴陽 550001〕
車用甲醇燃料具有含碳量低、含氧量和辛烷值高等特點,有利于充分燃燒,有效提升車輛發(fā)動機運行效率。我國從2012年起,在山西、上海、陜西、貴州、甘肅等5省市組織開展了甲醇汽車試點工作,科學全面地驗證甲醇汽車的適用性、經濟性、安全性和環(huán)保性等,于2018年由國家相關部委共同組織驗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9年3月12日,工信部、發(fā)改委、科技部、公安部、生態(tài)環(huán)境部、交通運輸部、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和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等國家八部委聯合下發(fā)了《關于在部分地區(qū)開展甲醇汽車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重點在山西、陜西、貴州、甘肅等資源稟賦條件較好的地區(qū),加快推進甲醇汽車的應用。貴州省作為先行先試的主要推廣地區(qū),具有前期積累的試點經驗,必然會進一步完善車用甲醇燃料標準規(guī)范的配套及管理體系。本文基于貴州地區(qū)車用甲醇燃料的應用現狀,分析了銷售企業(yè)車用甲醇燃料數質量管理的風險,提出了針對性的管控措施[1-2]。
車用甲醇燃料是指由車用汽油與甲醇按照一定比例調和而成的新型車用混合燃料,以系列代號M表示,主要的類型包含M15、M20、M50、M85、M100等,其中M代表甲醇,其后的數字代表甲醇所占的體積分數或質量分數,實際標準中較多情況采用體積分數[3-4]。
車用甲醇燃料作為一種新型燃料,在應用之初,國家已出臺了車用燃料甲醇國家標準(GB/T 23510—2009)[5],貴州省在試點推行M15、M100車用甲醇燃料過程中,根據國標(國家標準,下同)的要求,結合地區(qū)實際,相繼發(fā)布了車用甲醇燃料的地方標準(DB52/T 618—2014)、團體標準(TB52/GZHX 001—2016)[6-7],筆者還收集了地方某企業(yè)標準,一并整理出車用甲醇燃料的關鍵質量指標對比表(見表1)。從表1中可見,各級標準大部分質量指標項目、參數值一致,地標、團標、企業(yè)標準項目數多于國標(如新增低溫抗分離性能、遇水抗相分離性能、有機氯含量、堿值、鐵含量、磨痕直徑等),但與國標、地標、團標、企業(yè)標準中個別質量指標參數存在差異(如沸程、水分、蒸發(fā)殘渣、堿值)。
表1 車用甲醇燃料各級質量標準質量指標對比
車用甲醇燃料同時存在國標、地標、團標、企業(yè)標準等四級標準,銷售企業(yè)選擇何種級別質量標準執(zhí)行,較難抉擇,不利于企業(yè)內部銷售燃料的質量控制,易與消費者產生質量糾紛,且銷售企業(yè)在應對各級政府職能部門抽檢時,因質量標準中具體指標參數的差異,可能引起抽檢質量不合格的爭議,存在質量風險。
因車用甲醇燃料的主要原料非企業(yè)自主生產,銷售企業(yè)主要提供車用汽油作為基礎油品,需要添加甲醇進行調和。甲醇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含量越高,腐蝕性越強,尤其是M100車用甲醇燃料不能采用常規(guī)罐車裝卸。因此,車用甲醇燃料調和、配送流程并非全在系統(tǒng)內流轉,較多涉及外部企業(yè)和運輸車輛,不利于運輸過程的質量保障。
當前適用于車用甲醇燃料的四級質量標準存在差異,質檢室較難在短時間內配齊相應的全部質檢設備,不能同等執(zhí)行車用汽油出庫質量檢測或全分析的要求,只能采用向具備條件的檢測機構按批次送樣檢驗、日常抽檢部分指標等綜合管控方式,不利于車用甲醇燃料進、銷、存過程中的質量把關。
車用甲醇燃料在銷售企業(yè)加注站的經營模式多樣,在加注站運營初期,有完全自營、合營銷售、代銷代存等模式,涉外企業(yè)、承運車輛不了解銷售企業(yè)計量管理要求,承運車輛與加注站缺乏統(tǒng)一的計量交接規(guī)則,存在損溢核算不規(guī)范的問題,不利于銷售企業(yè)內部的損溢管理。
因車用甲醇燃料與車用汽油中的化學組分性質不同,尤其是甲醇存在腐蝕性、毒性等特點,使用的加注機與傳統(tǒng)車用汽油加油機也不盡相同,加注機、管道等設備材質要求耐腐蝕、密閉性好,加注站員工對于新型設備、操作流程不熟悉,不清晰站級數質量管理的關鍵,易出現設備維護保養(yǎng)、管理不到位等問題,不利于數質量風險防控。
車用甲醇燃料雖然有別于傳統(tǒng)車用汽油,但仍可以借鑒部分車用汽油的數質量管理模式。當前核心管理工作要點可概括為建立健全車用甲醇燃料數質量管理體系,落實進、存、運、銷環(huán)節(jié)質量風險和計量風險的防控。具體實施過程中,須經過系統(tǒng)性的風險識別后,重點針對關鍵風險點進行分析,逐一查找原因,采取切實有效的防范措施。結合前期梳理的車用甲醇燃料數質量風險點,提出具體的管控措施如下:
銷售企業(yè)要緊盯各級質量標準的變化。從貴州省來看,基于當前車用甲醇燃料四級質量標準同時運行的現狀,銷售企業(yè)要積極與對應層級政府職能部門溝通對接,確認區(qū)域內的執(zhí)行標準。若采用企業(yè)標準,須協調供應商向當地政府職能部門申請備案,公布具體執(zhí)行質量控制指標。在應對外部質量抽檢時,應充分做好質量合格判定標準的溝通解釋工作,防止因采用質量標準不同引發(fā)的質量爭議,甚至惡化為質量事件或事故,造成對企業(yè)品牌形象的負面影響。
車用甲醇燃料推廣過程中因各品類經營模式不同,配送方式也存在差異,如M15車用甲醇燃料采用銷售企業(yè)內部傳統(tǒng)配送模式、M100車用甲醇燃料采用外部配送模式等,但無論何種配送模式,均要規(guī)范物料配送流程,重點監(jiān)控運輸設備的合規(guī)性。原則上必須執(zhí)行“專車專用”,換裝品類必須進行清罐作業(yè)及辦理相關審批手續(xù)。其中,M15車用甲醇燃料的調和操作主要在運輸車輛裝料過程中執(zhí)行,調配程序和調配比例必須合規(guī);M100車用甲醇燃料對運輸罐車材質有更高要求,一般須用不銹鋼罐體,具備條件時,配送車輛宜采用加裝了干燥裝置的罐車,在裝入車用甲醇燃料前,可采用氮氣吹掃進行清潔干燥,且必須確認罐車內無水、無污垢。
銷售企業(yè)根據當地經確認執(zhí)行的M100車用甲醇燃料質量標準,結合實際,逐步給予內部各級質檢室配置升級檢測所需質檢設備,完善日常出入庫、站質量檢驗流程及憑證,嚴格落實企業(yè)質量內控監(jiān)管,協同供應商加大對加注站的抽檢力度。密切關注車用甲醇燃料銷售、保管情況,一般存儲周期在超過3個月時,必須抽樣送檢,切實做好質量檢測把關,確保質量100%合格。
基于現在車用甲醇燃料的經營模式,無論何種配送方式,最終都需要到加注站進行接卸,其中,M15車用甲醇燃料在油庫調配出庫后,與傳統(tǒng)車用油品相同,在加注站進貨、銷售、庫存管理均采用體積核算,但當前M100車用甲醇燃料主要由外部配送,供應商不同,計量交接的標準也不同,存在體積和質量交接兩種方式,不利于損溢管理。鑒于加注站普遍采用“升進升出”管理模式,進一步完善車用甲醇燃料計量交接規(guī)程,逐步統(tǒng)一采用標準體積核算運輸損溢,有效控制加注站綜合損溢。
加注站車用甲醇燃料儲存須“專罐專用”,嚴禁車用甲醇燃料與車用汽油接卸管道、加注槍、氣體回收管道、取樣桶、標準桶等混用,加注站的設備設施(包含液位儀、加注機、儲罐、管道、密封材料等)應選擇適用車用甲醇燃料的材質。其中,金屬材料宜選用不銹鋼、碳鋼等,不宜采用鋁、鋁合金及鍍鋅材料等;非金屬材料宜采用氯丁橡膠、氫化丁腈橡膠、氟橡膠、聚丙烯、縮醛樹脂、尼龍、聚四氟乙烯等材料,不宜選用聚氨酯、聚苯乙烯泡沫等遇車用甲醇燃料產生溶脹嚴重的材料。車用甲醇燃料加注機附帶的加注軟管前應安裝過濾器,過濾孔徑不大于40μm(400目),須選用耐腐蝕的材質制作,定期檢查過濾器運行現狀,根據實際情況,清洗或更換濾材。加注站接卸車用甲醇燃料前須進行取樣觀測,符合外觀質量標準(室溫下油品清亮透明,不分層,不含懸浮物和沉淀物)方可卸油。銷售車用甲醇燃料的加注機必須有明顯標識或標牌,加注前與車輛進行確認,品名及牌號相符方可加注甲醇燃料,不得向塑料桶等非金屬容器中直接加注車用甲醇燃料,非指定操作人員不得開展加注作業(yè),當出現雷雨、大雨等惡劣天氣時,應隨時監(jiān)測罐區(qū)和操作井水位,如遇進水情況,應立即停止加注作業(yè),復核燃料質量是否出現問題,采取相應的處置措施,杜絕質量事故的發(fā)生[8]。
加注站一般安裝專用的車用甲醇燃料加注機,其結構和材質均有特殊要求,加注站員工要熟練掌握關鍵零部件的檢查、維護和保養(yǎng)等常規(guī)技能,尤其是加注機必須按規(guī)定進行周期檢定和自校,確保計量精度符合國家標準,對加注機關鍵部位施打鉛封,避免產生計量糾紛或違規(guī)違法行為,切實防范計量風險。
鑒于國內正在加快車用甲醇燃料的布局,車用甲醇燃料加注站數量在未來會逐漸增加。本文結合貴州省內前期的試點運行情況,分析了部分數質量管理風險點,提出了一些管控措施和工作建議,可為類似管理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銷售企業(yè)可以結合區(qū)域應用現狀,繼續(xù)著力于車用甲醇燃料數質量管理工作要點,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和優(yōu)化車用甲醇燃料數質量風險管控體系,達到切實防范風險的目標,為車用甲醇燃料的推廣應用保駕護航。